《聊斋志异》早已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在国外已有二十多种语言的译本,在日本其影响尤甚。西方文学史上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主要文学创作方法,比较起来,《聊斋志异》实兼而有之。
《白话聊斋故事(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由唐松波所著,蒲松龄用几十年时间写成这部卷帙浩繁的作品,限于篇幅,现选译50篇,能否窥全豹于一斑,有待读者检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话聊斋故事(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唐松波 |
出版社 | 金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聊斋志异》早已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在国外已有二十多种语言的译本,在日本其影响尤甚。西方文学史上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主要文学创作方法,比较起来,《聊斋志异》实兼而有之。 《白话聊斋故事(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由唐松波所著,蒲松龄用几十年时间写成这部卷帙浩繁的作品,限于篇幅,现选译50篇,能否窥全豹于一斑,有待读者检验。 内容推荐 《聊斋志异》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作者蒲松龄用毕生精力,以典雅精炼文笔,创造性地将志怪与传奇结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书中狐鬼花妖与人为伍,阴间阳世互动,梦境与现实交换,故事曲折离奇。作者发扬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揭露统治阶层的贪腐凶残,描绘了一些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人物;抨击落后僵化的科举考试,讥讽了死读书现象;反对淫乱,同时也赞美纯真的爱情。书中还有对当时一些市井生活的生动记述,如斗蟋蟀、养鸽子、玩石头等。《白话聊斋故事(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由唐松波所著,《白话聊斋故事(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从《聊斋志异》500篇中精选的50篇,译成白话,以飨读者。 目录 考城隍 瞳人语 画壁 咬鬼 王六郎 种梨 崂山道士 娇娜 叶生 王成 画皮 陆判 聂小倩 义鼠 猪婆龙 鲁公女 口技 红玉 西僧 商三官 于江 翩翩 罗刹海市 公孙九娘 促织 姊妹易嫁 赵城虎 螳螂捕蛇 绿衣女 黎氏 菱角 考弊司 向杲 鸽异 胡四娘 梦狼 红毛毡 张鸿渐 王子安 义犬 鸟语 席方平 胭脂 曹操冢 葛巾 书痴 拆楼人 石清虚 二班 王桂庵 试读章节 考城隍 蒲松龄姐夫的祖父,姓宋名焘,山东淄川县的廪生。有一天,因病卧床。嚎咙中见一个差人,手持文书,还牵着一头白额大马,走来对宋焘说:“请您去考试。”宋焘问差人:“主考官还没到,怎么就考起来了?”差人不答,只催促他快走。宋焘急忙跨上马,跟差人走了。 走的路十分生疏。到时只见一座高大城池,像帝王都城一样。过了一会儿,进入一座官府,宫室壮丽。大殿上已经坐着十几个官员,宋焘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人。细一看,认出其中一位是赫赫有名的关圣帝君关羽。屋檐下摆了两张几案,两个坐墩。有一个秀才已经坐在那里,宋焘便挨着他坐下,几案上放着笔和试纸。 顷刻间,试题纸飞了下来。一看,是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两个秀才把文章做好,便交到殿上。宋焘文章中有这样几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众神传阅,赞赏不已。随即召他上殿,告知:“河南缺一个城隍职位,您担任正合适。” 宋焘这下明白,要他到阴曹地府去了。于是连忙叩头,哭着说:“承蒙恩宠,获得任命,怎敢推辞。可是家有七旬老母,无人奉养,请求等母亲寿终,听候录用。”殿上一位像帝王的,立即下令查一下宋焘母亲寿命。一个长胡子的官员,翻阅寿册,说道:“还有阳寿九年。”众神在踌躇时,关老爷说:“不妨叫同考张生暂时代理,九年后期满,再由宋焘接替。”又对宋说:“您本应现在赴任,但仁孝之心值得嘉奖,批给您九年假期,到时会再相召。”最后又勉励张秀才几句。宋、张二人跪地稽首退下。 秀才同宋焘握手,送行到郊外。自我介绍是长山(新城)人,赋诗赠别,其中一联:“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宋焘仍骑白额大马,告别回去。 回到家中,好像做梦醒来,其实已死了三天。老母亲忽然听到棺材里有呻吟声,立即上前扶宋焘起来。他走出棺材后,半天才能说话。派人到长山地方打听,果然有张秀才,死了好几天了。过了九年,老母亲也果然去世。 宋焘安葬了母亲,自己洗了澡,洗了头发,进卧室躺下就去世了。他的岳父家住城里西门内,家人忽然看见宋焘一身官服,坐着大轿,很多人马簇拥着,一到家门,下了轿直奔大堂,行礼拜别后离开了。家人们惊讶异常,不知道他现在是神了。飞快到宋焘家里看个究竟,人已经死了。 宋焘生前自己写了一个小传,可惜毁于战乱。这里记的只是最后一点事情。 评析:《考城隍》是《聊斋志异》的第一篇,离奇而又诙谐,阴间和阳世既沟通又融合。蒲松龄时代,科举考试非常严格而繁难,无数士子的命运也毁在这个过时且僵硬的制度上。主考官未临,就要开考;赴考者只两人,众多士子被排除在外;考题也滑稽,虽说通俗,未免叫人摸不着头脑,如何答题,没有道理可说。中式却简单,好像随意买一张彩票却中了亿万元大奖一样。跟蒲松龄同时代的朱柏庐(1627—1698)写了一个《治家格言》,旧时家喻户晓,其中就有“善要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这可以同宋焘的答语媲美,令诸神传赞不已。事实上,考什么,录取谁,决定的大权掌握在神仙或帝王手中。 《考城隍》是对科举制度的极大讽刺。不过这故事还颇有人情味,起码是赞扬了哀求侍奉老母的仁孝之心,而城隍上任时,先到岳父家拜别,并非一当官就趾高气扬,六亲不认。 瞳人语 长安城里,有一个秀才,姓方名栋。稍有一点才名,但举止轻率,不守礼节。每次郊游,看见女游客,就露出轻薄相,尾随着人家。清明前一天,方栋步行到近郊,见一辆小车,挂着红色绣幔,两边跟着几个婢女,慢慢地走。其中一个婢女,骑一匹小马驹,容光焕发,极其漂亮。 方栋稍稍靠近小车,窥视一下,前面车幔敞开,车内坐着一位少女,盛妆艳丽,的确是生平从未见到过的美人儿。他目不转睛,魂不守舍,一个劲儿盯着,或前或后,跟着走了几里地。 忽然听到美女一声呼唤,把婢女招近车侧,对她们说:“给我把帘垂下。哪来的疯狂男子,不停地窥视!”婢女们放下帘子,生气地对方生说:“这是芙蓉城七郎子的新娘回娘家,并非乡下娘子,能叫你秀才随便乱觑看!”说完了就抓起一把土对方生撒去。 方栋眯着两眼,一时看不见东西。用手擦过眼睛,车马连人都无踪影。惊疑地返回家中,只觉得眼睛不舒服。请人翻开眼皮检查,发现眼珠上生一个小白膜。过了一宿,病情越发严重,眼泪簌簌地流个不停。过了几天,膜长大了,有铜钱那么厚;右边眼睛出现螺旋纹状,用过很多药,都无效。 方栋这时懊悔欲绝,很想忏悔。他听说《光明经》能解除灾厄,于是手持一卷,请人教他念诵。开始诵经时,还有点烦躁,逐渐地也安下心来。早晚无事,就打坐捻珠诵经。这样坚持一年,只觉得万念皆空,万缘俱净。 有一天,他忽然听到左眼中像苍蝇嗡嗡般小声地说:“乌漆墨黑,真憋死人!”右眼中回答说:“一起到外面走走,出这口闷气。”方栋逐渐感觉两个鼻孔痒痒的,似乎有什么东西爬出鼻孔。过了相当时间,它们又从鼻孔返回眼眶里去。又听说道:“好久不去看园亭了,珍珠兰忽然枯死了!”方生一向喜欢兰花,园里种了很多香兰,平日亲自浇灌。自从失明,就无人过问。骤然听到这话,就问妻子:“兰花为什么就憔悴枯死?” 妻子反问丈夫,怎么知道这事情。方栋于是讲了经过。妻子赶快到园子里查看,珍珠兰果真枯萎了,非常惊异。便躲在房中静候,终于看见有两个小人从方生鼻子里走出来,大小还不如一粒黄豆,往来盘旋一会儿,出门去了。走得很远,不知到了什么地方。过一阵子,两小人肩并肩地回来,飞到方栋脸上,像蜂蚁进穴一样入鼻内。 这种情景连续两三天。又听到左眼中说:“隧道长,来回很不方便,不如自己开个门。”右边的应道:“我的壁子厚,很不容易。”左边的说:“我试试看,能开得就同你一起出去。”这时方栋只觉左边眼眶内像被抓裂,过了一会儿,睁开眼睛一瞧,豁然开朗,几案上的东西都看见了。他高兴地告诉妻子,妻子走过来察看,左眼厚膜裂开一小洞,黑眼珠一闪一闪地发出青光。过了一宿,白幛全消。仔细观察,竟然有两个瞳人,但右眼仍然被螺旋状白色幛膜覆盖,于是晓得两个瞳人合在一个眼眶里了。 方栋现在虽然瞎了一只眼睛,但比起过去有两只眼,看东西更清楚,看事情更明白。从此以后自己注意检点行为举止,乡里人都称赞他的德行。 异史氏说:“乡下有一个读书人,和两个朋友一起骑驴走在路上,看见远处有一个年轻妇女也骑着驴走。读书人戏吟一句:‘有美人兮!’对两个朋友说:‘赶上去!’三人嬉笑着追逐,不多会儿就赶上了,妇人竟是这士人的儿媳妇,顿时亏心泄气,默不作声。两个朋友假装不知情,出言调戏,十分淫秽。士人不好意思,结结巴巴地说:‘这是我大儿子的媳妇。’大家都忍笑作罢。轻薄之徒往往自找侮辱,这件事也真可笑。至于眼眯失明,又是鬼神的惨报。芙蓉城主,不知是何方神圣,难道是菩萨现身吗?然而小鬼在人眼上活活开一个门,虽然作恶,也何尝不许人改过自新呢!” 评析:非礼勿视,非礼勿言,儒家这样宣传教育了两千五百多年。伦理道德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读书人还有十分轻薄行为,不足为怪。本篇中的主人公是读书人,读圣贤书,所作何事?礼教对其不起作用,于是鬼神来帮助纠正,惩恶劝善;芙蓉城主,《光明经》都起了作用。儒释道三教的教义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合流,本篇既能说明《聊斋》的宗旨,也显示其批判矛头所指的另一个方面。 P1-5 序言 17世纪末18世纪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一部空前绝后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1640一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山东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祖上是书香世家,到父亲时已衰微,弃儒经商。蒲松龄19岁时参加秀才考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但此后几十年,虽一再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不得已当过幕僚,最后靠教书为生,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4年后去世。 蒲松龄学识渊博,阅历丰富,对当时社会的认识深刻,尤其熟悉中下层人们的生活。他在作品中创造的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反映那个时代的特点。他对古典文学有很高的修养,运用文言典型精炼而具个性,后人难以企及。传世的《聊斋》约五百篇,其实不止这个数。不同的版本有出入,加起来超出好几十篇,另一方面,有不少属附录或参照性质的故事放在正文之后,通常不计其数。篇幅大小不一,有的只有几句话,多的达几千字。 蒲松龄吸收我国中古以来志怪、传奇以及神魔小说的特点,巧妙构思,使得《聊斋》故事情节曲折有趣,引人入胜;狐鬼花妖与人为伍,阴间阳世交互作用,梦境与现实反复变换;加上语言生动活泼,所以几百年来流传不衰,民间影响更大,很多故事家喻户晓,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劳山道士》、《画皮》曾编进教材,《姊妹易嫁》有戏曲传唱。 《聊斋》的故事极具批判锋芒,同时还有揭露、讽刺、劝诫的性质。 《聊斋》的批判矛头首先对准科举考试。中国科举制度本来是一种进步的产物,在克服世族把持政权垄断官职的弊端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到了明清两朝,已经退化,规定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要依据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变成严重束缚士子思想的考试制度,教育也随之受到影响。写不好八股文,不会代圣立言吹捧统治者,难以中式。《叶生》一篇是蒲松龄自我写照,这个怀才不遇,沦落半生的读书人,死了连块墓地都买不起。《王子安》一篇,描写秀才参加考试后,喝得酩酊大醉,梦中自以为连中举人、进士,入选翰林,比起《儒林外史》里头范进中举喜得发疯那一幕,更加滑稽可笑。蒲松龄在这篇结尾,把秀才参加乡试比做乞丐、囚犯,还比做秋末之冷蜂、出笼之病鸟、被絷之猱、饵毒之蝇、破卵之鸠。 《聊斋》有大量作品写爱情或男女关系,在蒲松龄时代,封建礼教仍然对社会有极大影响力,作品没有越出礼教的大范围,但作者的态度比较开放,赞美真诚的爱情,反对淫乱。丧偶的王桂庵爱慕在船上绣花鞋的芸娘,经过相当多的曲折,最后才如愿以偿,夫妻团聚并抱着一个儿子回家。其情节同稍早的《喻世明言·金玉奴捧打薄情郎》某些地方相似,但公开否定买卖婚姻是十分罕见也极其珍贵的。《娇娜》写人狐之恋,《王成》有一个狐狸祖母,狐狸精不但不害人,反而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对于好色之徒,《画皮》则以“天道好还”来警告。现在的孩子都会说狼外婆的故事,以免引狼入室;《黎氏》讲轻薄无行的谢中条,把狼变成的漂亮女人带回家中,两人打得火热,结果狼把他的三个孩子都吃掉了。教育意义不可谓不深刻。 《聊斋》关心重大社会问题。《席方平》一篇通过在阴间告状的遭遇,揭露从城隍到府司直到阎王的贪腐残暴,这些统治者用尽种种办法企图掩盖劣迹,最后被灌口二郎神逮到。二郎神的判词中说:“金光盖地,因使阎魔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馀腥犹能役鬼,大力直可通神。”小说在揭露统治阶级腐败的同时,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勇于斗争的被压迫者的形象。《公孙九娘》讲祭奠亡友的离奇遭遇,一开头就介绍了于七惨案:“连坐被诛者,栖霞、莱阳两县最多。一日俘数百人,尽戮于演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上官慈悲,捐给棺木。济城工肆,材木一空。以故伏刑东鬼,多葬南郊。”清初的文字狱很残酷,《聊斋》可能被认为只是谈狐说鬼,幸运逃过一劫。短篇故事《拆楼人》写一个靠贪暴发家官员遭到的报应。古语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拆楼人》传递的信息是“贪暴致富,二世而亡。”异史氏最后警告统治者说:“身居人上,乌可不早自惕哉。” 有一篇《红毛毡》可谓小小说,只有几句话,然而是对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敲起的警钟。当时是“康乾盛世”的开始,红霞满天,实际上是中国封建末期的回光返照。这时的西欧已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随后建立了机器大工业,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列强开始向东方扩张,建立殖民地。澳门曾经是封建帝国少数通商口岸之一,嘉靖三十二年(1553)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曝晒水渍货物,上岸租占,鸦片战争后竞被强占。 《聊斋》对市井生活也很注意。斗鹌鹑(《王成》)、斗蟋蟀(《促织》)、养鸽子(《鸽异》)、玩石头(《石清虚》)都写进小说,而且十分传神。作者蒲松龄还留意各种传闻,《聊斋》具有博物志性质,如《猪婆龙》、《义犬》、《义鼠》、《螳螂捕蛇》等,这些记载可供各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有些传闻不一定真实,如《曹操冢》,但传闻的背后,也是可以探讨的。 《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有不少模仿的作品,但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都较差。其中稍有影响的是袁枚(1716—1798)的《子不语》和纪昀(1724—1805)的《阅微草堂笔记》,均属笔记小说。纪昀官至礼部尚书,主持纂修《四库全书》,他有意和《聊斋志异》对立,否定蒲松龄运用传奇体来志怪的创造性贡献。《阅微草堂笔记》文笔虽好,但一味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并宣传因果报应。《聊斋志异》却充分表现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蒲松龄为自己也为天下苍生写作,以志怪反映现实,抒发作者的孤愤,其批判精神很可贵,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作品也流传久远,后起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都受到影响。 《聊斋志异》早已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在国外已有二十多种语言的译本,在日本其影响尤甚。西方文学史上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主要文学创作方法,比较起来,《聊斋志异》实兼而有之。 蒲松龄用几十年时间写成这部卷帙浩繁的作品,限于篇幅,现选译50篇,能否窥全豹于一斑,有待读者检验。 译著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