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周易集解(上下)/九州易学丛刊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唐)李鼎祚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乾。元亨利贞。

案:《说卦》“乾,健也”。言天之体,以健为用,运行不息,应化无穷,故圣人则之。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

《子夏传》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乾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开通,和谐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故曰“元亨利贞”矣。

疏 案:凡加“案”者,李氏说也。《说卦》曰“乾,健也”。虞翻彼注云“精刚自胜,动行不休,故健也”。又《易纬乾坤凿度》曰“乾训健,壮健不息”,是其义也。体,形也。穹窿者,天之形。刚健者,天之用。王蕃《浑天说》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惟其运行不息,是以变化无穷,成四时而育万物,皆天之至健者为之也。则天之圣,至诚无息。不与天同其形,而与天同其用。故“法天之用”,法其健也。“不法天之体”,穹窿之形不可法也。法其用,故“名乾”。不法其体,故“不名天”。李氏云云,盖本孔颖达《正义》文也。

《子夏传》:“元,始也”,《尔雅释诂》文。《春秋·隐元年·公羊传》曰:“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易纬乾凿度》曰:“太初者,气之始也。”《易》出复初,“万物资始”,故云“元,始也。”阳息至三成泰,《序卦传》曰:“泰,通也。”以乾通坤,阴阳相交,故云“亨,通也”。许慎《说文》曰“利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是“利”与“和”同文。坤来入乾,以成百物,“美利利天下”,故云“利,和也”。“贞,正也”,《师·彖传》文。爻当位曰“正”。二四上皆失位,变而之正,成既济定,则“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故云“贞,正也”。“天禀纯阳之性”者,《礼·乐记》曰“天禀阳”是也。惟其性禀纯阳,故能“首出庶物”,而备四者之德。文王欲人法乾而行四德,故特系于《易》首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崔憬曰:九者,老阳之数。动之所占,故称阳焉。潜,隐也。龙下隐地,潜德不彰。是以君子韬光待时,未成其行,故曰“勿用”。

《子夏传》曰:龙所以象阳也。

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始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

沈■士曰:称龙者,假象也。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初九既尚潜伏,故言“勿用”。

干宝曰:位始,故称“初”。阳重,故称“九”。阳在初九,十一月之时,自复来也。初九甲子,天正之位,而乾元所始也。阳处三泉之下,圣德在愚俗之中。此文王在菱里之爻也。虽有圣明之德,未被时用,故曰“勿用”。

疏崔注:《易纬乾凿度》曰“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说文》曰“阳,九之变也”,故云“九者,老阳之数”。郑玄注云“《周易》以变者为占,故称九称六”,是“动之所占,故称阳焉”。“潜,隐也”,即《文言》“隐而未见”之义也。初阳为复,复主伏蛰,故云“龙下隐地,潜德不彰”也。云“韬光待时,未成其行,故日勿用”者,即《文言》“行而未成”之义也。

《子夏传》:《九家易·说卦》传曰“乾为龙”。又《说卦传》曰“震为龙”。盖震得乾之一阳,故为龙。《埤雅》曰“龙八十一鳞,具九九之数。九,阳也”,故云“龙所以象阳也”。

马注:《春秋元命包》“龙之为言萌也。龙为阴中之阳”,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马君治《费易》者也。费氏无六爻上息之例。“初九建子之月”,谓乾坤十二爻周十二月,即十二月消息卦。非郑氏爻辰乾起子、坤起未,闲时而行六辰之法也。《月令》“仲冬之月水泉动”,故云“阳气始动于黄泉”也。盖谓初爻值建子之月,阳气始动,而犹潜伏,故曰“潜龙”也。

沈注:假,借也。借龙象以明爻义也。《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佻明,能大能小,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故云“龙之为物,能飞能潜”。而“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故“借龙以比君子之德”也。惟其“潜伏”,是以“勿用”也。

干注:郑注《乾凿度》云“《易》气从下生,故位始于下”。《乾凿度》曰“阳变七之九”,故重阳为老称“九”。“阳在初九,十一月之时,自复来”者,以卦气消息言也。卦气之说,始于《易纬稽览图》,以自复至坤十二卦为十二月消息。复一阳初生,子月卦也。历临、泰、大、壮、夫,而成四月之乾。姤一阴初生,午月卦也。历遁、否、观、剥,而成十月之坤。故干氏于乾、坤十二爻皆历言之。此孟喜京房之学也。“初九甲子”者,以纳甲言也。乾纳甲壬,乾之初纳甲子也。京房《易传》“甲壬配内外二象”,陆绩彼注云“乾为天地之首,分甲壬,入乾位”。“甲子”者,支干之首,故云“天正之位,而乾元所始也”。《史记》:“葬始皇郦山,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师古曰:“三重之泉,言其深也。”“阳处三泉之下”,以况“圣德在愚俗之中”。唯文王足以当之。《史记·殷本纪》:“纣醢九侯,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囚西伯■里。西伯之臣闲天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周本纪》文略同。言文王有圣明之德,未被时用,当困于菱里,与此爻相合,故取以明“潜龙勿用”之义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王弼曰: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则不彰,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上则过亢。“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郑玄曰: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故称“田”也。

干宝曰:阳在九二,十二月之时,自临来也。二为地上,田在地之表而有人功者也。阳气将施,圣人将显。此文王免于■里之日也,故曰“利见大人”。

疏王注:初为潜龙,二则出潜矣。初龙德而隐,二则离隐矣。出潜离稳,故曰“见龙”。初潜在渊,二见在田,是“处地之上”,故曰“在田”。《文言》曰“德博而化”,故云“德施周普”。二居下中,故云“居中不偏”。居下,故“非君位”。得中,故有“君人之德也”。初隐三厉。四疑上亢。二五得中,故皆“利见大人”。《乾凿度》曰:“大人者,圣明德备也。”孟喜曰:“大人者,圣人德备也。”二为在下之圣人。先儒云“若夫子教于洙、泗,利益天下,有人君之德,故称大人”是也。二有君德,当升坤五,时舍于田,变正体离。《说卦》曰“离为目”,又“相见乎离”,故曰“利见大人”也。

P1-3

目录

缘起

点校凡例

疏凡例

诸家说易凡例

 卦气

 消息

 爻辰

 升降

 纳甲

 纳十二支

 六亲

 八宫卦

 纳甲应情

 世月

 二十四方位

 周易集解序

上经

周易集解卷一

 乾

周易集解卷二

 坤

周易集解卷三

 屯

周易集解卷四

 蒙。

周易集解卷五

 需

周易集解卷六

 讼

周易集解卷七

 师

周易集解卷八

 比

周易集解卷九

 小畜

周易集解卷十

 履

周易集解卷十一

 泰

周易集解卷十二

 否

周易集解卷十三

 同人

周易集解卷十四

 大有

周易集解卷十五

 谦

周易集解卷十六

 豫

周易集解卷十七

 随

周易集解卷十八

 蛊

周易集解卷十九

 临

周易集解卷二十

 观

周易集解卷二十一

 噬嗑

周易集解卷二十二

 贲

周易集解卷二十三

 剥

周易集解卷二十四

 复

周易集解卷二十五

 无妄

周易集解卷二十六

 大畜

周易集解卷二十七

 颐

周易集解卷二十八

 大过

周易集解卷二十九

 坎

周易集解卷三十

 离

周易集解卷三十一

下经

 咸

周易集解卷三十二

 恒

周易集解卷三十三

 遁

周易集解卷三十四

 大壮

周易集解卷三十五

 晋

周易集解卷三十六

 明夷

周易集解卷三十七

 家人

周易集解卷三十八

 睽

周易集解卷三十九

 蹇

周易集解卷四十

 解

周易集解卷四十一

 损

周易集解卷四十二

 益

周易集解卷四十三

 夹

周易集解卷四十四

 姤

周易集解卷四十五

 萃

周易集解卷四十六

 升

周易集解卷四十七

 困

周易集解卷四十八

 井

周易集解卷四十九

 革

周易集解卷五十

 鼎

周易集解卷五十一

 震

周易集解卷五十二

 艮

周易集解卷五十三

 渐

周易集解卷五十四

 归妹

周易集解卷五十五

 丰

周易集解卷五十六

 旅

周易集解卷五十七

 巽

周易集解卷五十八

 兑

周易集解卷五十九

 涣

周易集解卷六十

 节

周易集解卷六十一

 中孚

周易集解卷六十二

 小过

周易集解卷六十三

 既济

周易集解六十四

 未济

周易集解卷六十五

 系辞上

周易集解卷六十六

 系辞下

周易集解卷六十七

 说卦

周易集解卷六十八

 序卦

周易集解卷六十九

 杂卦

易筮遗占

 自序

 书

 周官

 左传

 国语

附录

序言

《周易集解》,唐朝李鼎祚撰,书名或题作《李氏周易集解》、《李氏易传》。此书博采汉魏至唐初三十九家易说,重在采择象数学说,以注释经传义蕴,旨在“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经传编次,仍用王弼本,唯以《序卦传》散缀六十四卦之首,盖取意于《毛诗》分冠《小序》于三百零五篇之例。

李鼎祚,唐资州人(今四川资中)。官至秘书省著作郎,或谓官秘阁学士。采辑两汉至唐初凡三十九家易说,集汉易之大成,撰为《周易集解》,流传至今。其书是后人考索汉易象数学派的最重要的典籍。

象数易学自两汉至明清,一直是中国传统易学的主流。在今天,仍有许多著名《周易》学者,在认真从事象数易学的研究。我们对于传统的易学研究方法,当然应该保留,并要在更高层次上展开。在倡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对《周易》的研究,切不可割断历史的咽喉,更应注意传统易学的研究。

两千多年来,象数易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易学研究的主流,是因为《周易》有自己的八卦取象,八卦及其相荡而成的六十四卦卦象,是《周易》的核心与本源。“易者,象也。”《周易》的经文,即六十四卦之爻辞,只是在“圣人设卦观象”之后之“系辞”。象数易学正是通过对“卦”与“象”的探讨,来辨析爻辞的。由两汉至明清,以至今日,象数易学可谓源远流长。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易学学者严格按照传统的象数易学方法治《易》,如尚秉和先生于焦氏易学的研究,徐昂于虞氏易学、京氏易学的研究,皆堪称一代大家。建国后,学者于象数易学的研究,也多有建树。有关汉唐以来诸多易学大家之作,也陆续出版传世,对传统易学研究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易学史上,象数与义理两派共同促进了易学的发展。李鼎祚在《周易集解序》中对此有精辟的论述:

自卜商入室,亲授微言。传注百家,绵历千古,虽竞有穿凿,犹未测渊深。唯王、郑相沿,颇行于代。郑则多参天象,王乃全释人事。且易之为道,岂偏滞于天人者哉。致使后学之徒,纷然淆乱,各修局见,莫辨源流。天象远而难寻,人事近而易习。则折杨黄华,嗑然而笑。方以类聚,其在兹乎!

宋代后,两派平行发展,逐渐合流,力求贯通天人,避免偏废一方。朱熹明确主张,要用象数来补足义理,把二者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易学体系。

《周易集解》简体横排本从易学经学史的角度入手,对古本《周易集解》进行了整理。为方便易学爱好者融会贯通,又收入清代易学学者李道平之疏。“俾童蒙之流一览而悟,达观之士得意忘言”。一字一句,考核诸本之异同;探赜索隐,力求无悔于先贤。我们也希望通过此书的出版,为推动象数易学的研究,促进现代易学的发展,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周易集解》编委会

李一忻

2003年1月8日

内容推荐

《周易集解》,《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十七卷,题为《集注周易》。李鼎祚《自序》中说:“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是知此书汇集汉《易》象数派各家注释,贬抑王注孔疏之义理派《易》说。该书所引述的有子夏、孟喜、焦赣、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虞、张瑶、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韩康伯、刘珊、何妥、崔憬、沈膦士、卢氏、崔觐、孔颖达、伏曼容、姚规、朱仰之、蔡景君等三十五家的观点,其中多数为象数派《易》说。自王弼《周易注》大行,汉《易》象数派著作渐次失传,“隋、唐以前《易》家诸书逸不传者,赖此书犹见其一二。”此书集汉易之大成,是后人考索《周易》象数学派的最重要的典籍。

编辑推荐

唐以前易学之精华,往圣之绝学,尽在本书之中;领悟三古之易理、三圣之幽赜,实无他书可替代。教育部易海陆空研究中心坟家精心整理,堪称《周易集解》之精校善本。

《周易集解》,诏朝李鼎祚撰,书名或题作《李氏周易集解》、《李氏易传》。此书博采汉魏至唐初四十家易说,重在采择象数学说,以注释经传义蕴,旨在“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经传编次,仍用王弼本,唯以《序卦传》散缀六十卦之首,盖取意于《毛诗》分冠《小序》于三百零五篇之例。

本书从易学经学史的角度入手,对古本《周易集解》进行了整理。为方便易学爱好者融会贯通,又收入清代易学学者李道平之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