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编纂者帕特·亚历山大是英国最受青少年欢迎的知名作家,她经常应邀出席并在各种各样的文学活动上发言,如爱丁堡图书节、北部儿童图书节、谢菲尔德图书节等。帕特已出版的作品有五六十种之多,种类繁多,有小说、童话、诗歌等。在编纂这本书中的故事时,她利用了丰富的编辑经验,同时融入了她对《圣经》虔诚的热爱。她以通俗有趣的写作手法,将《圣经》转换成了概略简要的“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孩子们轻松进入《圣经》世界。她在用朴素睿智的声音讲述古老故事的同时,也演绎了《圣经》故事背后人类的浩大历史进程。本书中的近300幅精美图片均出自世界专业画家卡洛琳·科斯之手,卡洛琳为每个故事精心绘制了相应的插画,使孩子们不仅能阅读生动的故事,还能欣赏到精美的图画,更加直观地看到故事中的真实场景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获得更加鲜明而具体的认知,享受绘画艺术的巨大魅力。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精华,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奇葩瑰宝。它既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古代文化百科全书,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它对人类精神的启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爱和未来的祈盼,以及它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无不让人们在残酷的物质竞争中保持一份真善美。作为了解西方文化和思想窗口的《圣经》,无疑是孩子们智识成长历程中的必读书。这本《儿童圣经》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深受各国孩子们的喜爱。本书的编纂者帕特·亚历山大是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她以通俗有趣的写作手法,将《圣经》转换成了概略简要的“故事”,她在用朴素睿智的声音讲述古老的故事时,也演绎了《圣经》故事背后人类的浩大历史进程。同时,书中还插入了近300幅精美插图,使原本生动的故事变得更加立体鲜活,更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
大洪水之后,挪亚带领他的儿子们开荒种田,种植葡萄。他们生儿育女,子子孙孙,世代繁衍。不久以后因为人太多了,一些人不得不搬家,以便给他们的牲畜找到新鲜的牧草。
此时人们还是操着同一种语言,互相能够听懂对方的话,所以很容易在一起共同商讨事情,一起劳作。
他们中有些人住在巴比伦平原上。在那里他们学会了如何制作砖头,并且通过烧制使其坚固耐用;他们还发现使用焦油可以把砖头砌在一起。现在他们真正地学会建筑啦!
一天有个人提议:“让我们来建造一座城堡吧,然后再建一座高塔——有史以来最高的塔,这样我们就会声名远播。”大家一致同意,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所有人都努力行动起来,他们开始建起了“巴别塔”。
上帝关注着他们的建造工程。看着城墙一天一天高起来,他意识到人们的想法和要求也会越来越多,而这终究会带来灾难的,因为人们会渐渐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自己就是上帝。
于是上帝没有等到他们把高塔建好。他想如果要是让人们操不同的语言的话,他们就不能互相明白,也就很难在一起做事情了。就这样上帝打乱了人们的语言,把他们分散到世界的各个地方。
人们从此分散四面八方,有的住在地中海东海岸边和小岛上;有的在埃及和非洲安家落户;另外有一些人去了亚述和阿拉伯半岛。
挪亚的后裔子孙们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各立其国。每个民族操着各自不同的语言,他们再也无法轻而易举地在一起劳作和计划未来了。每当人们谈起“巴别塔”,就会想起他们是如何开始咿咿呀呀地说起各种各样的语言。
亚伯拉罕与罗得
在迦勒底的乌尔城住着一个名叫亚伯拉罕的人,他的妻子叫撒拉。一天,上帝对亚伯拉罕说:
“我要你离开乌尔远迁到迦南。如你欣然从命,我将使你成为万国之父。”
当时,亚伯拉罕和撒拉还没有孩子。但是他们信奉上帝,就按照上帝的吩咐带着侄子罗得和仆人们,赶着牛羊离开了乌尔。三人告别了亲人、朋友,离开熟悉的家园,前往一片陌生的土地。
前往迦南的路途遥远,他们走得很慢,但最后他们还是走到了。在希伯伦附近一个叫做摩利的地方,他们搭起帐篷,在这里安下家,愉快地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是牛羊越来越多,这里的水和草逐渐供养不了他们了,于是给亚伯拉罕放牧的人和给罗得放牧的人之间开始争吵,纷争不断。
因此亚伯拉罕和罗得商量决定分开。亚伯拉罕让罗得任意挑选自己想去的地方。罗得决定沿着山坡下去,前往靠近所多玛的约旦河那绿草如茵的河谷。那里水草丰茂,正适合放养牛羊。罗得走了,亚伯拉罕只好继续留在山上,这个现在看来水枯草瘦的地方。
罗得又怎样呢?尽管河谷看起来不错,他的选择还是错了。住在所多玛的人们骄傲自大,贪婪又懒惰,他们生性粗鲁残暴,在所多玛坏事做尽却丝毫没有半点歉疚忏悔之意。
然而上帝是公正的,他不会对那些有意作恶的狂徒视若无睹。所多玛城理应遭到天惩。
一天中午,天气炎热,亚伯拉罕正靠在帐篷外消暑纳凉,只见三个陌生人向他走来。他上前相迎并邀请三人进帐篷里稍作休息,吃点东西。撒拉和仆人们一阵手忙脚乱,急忙准备饭食。他们给客人呈上了新鲜烤制的饼和牛肉,还有大碗的牛奶以及奶酪。 款待结束,这三个客人解释了自己来此的目的。亚伯拉罕和妻子撒拉此时年事已高,上帝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即将有一个朝思暮想的儿子了!两个人真是又惊又喜。
可接下来得知的另一个消息令他们备感伤心,因为上帝下令要将所多玛,也就是罗得现在居住的那座城彻底毁灭。
所多玛城中唯一善良的只有罗得一家人,于是上帝派信使警告他及早逃离那里。P9-12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精华,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奇葩瑰宝。它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被人们阅读得最多的一本书,它历经两千多年,至今不衰。它不是文学书,但它的故事却成为很多伟大的文学家幼年的最初读本;它不是哲学书,但却被无数哲学家无数次引用,反反复复地讨论;它不是历史书,但《圣经》中所展示的关于犹太古史、亚伯拉罕艰难的迦南之旅,以及犹太民族为了自由与独立所作的努力,分明就是一部人类奋斗的艰难曲折的史诗;它不是政治教科书,但它对人类精神的启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爱和未来的祈盼,以及它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无不让人们在残酷的物质竞争中保持一份真善美。
作为西方文化的主要基石之一的《圣经》,无疑是智识成长历程中的必读书。鉴此,我们引进了这本广受赞誉的《儿童圣经》,该书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对孩子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本书的编纂者帕特·亚历山大是英国最受青少年欢迎的知名作家,她经常应邀出席并在各种各样的文学活动上发言,如爱丁堡图书节、北部儿童图书节、谢菲尔德图书节等。帕特已出版的作品有五六十种之多,种类繁多,有小说、童话、诗歌等。在编纂这本书中的故事时,她利用了丰富的编辑经验,同时融入了她对《圣经》虔诚的热爱。她以通俗有趣的写作手法,将《圣经》转换成了概略简要的“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孩子们轻松进入《圣经》世界。她在用朴素睿智的声音讲述古老故事的同时,也演绎了《圣经》故事背后人类的浩大历史进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中的近300幅精美图片均出自世界专业画家卡洛琳·科斯之手,卡洛琳为每个故事精心绘制了相应的插画,使孩子们不仅能阅读生动的故事,还能欣赏到精美的图画,更加直观地看到故事中的真实场景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获得更加鲜明而具体的认知,享受绘画艺术的巨大魅力。
本书文字浅显易懂,故事引人入胜,图文相得益彰,定能激发孩子们极大的阅读兴趣,引领孩子们进入古老的《圣经》世界,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
这本书凝结了较高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将带给孩子们全新的阅读体验,帮助他们领略到《圣经》独特的思想及文化魅力。
——亚马逊网书评
这本书文字浅显易懂,故事引人入胜,插图精美,定能激发孩子们极大的阅读兴趣,使孩子们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能让孩子们读到如此制作精美的书,我们深感欣慰。
——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副刊”
帕特·亚历山大用孩子易于接受的语言将《圣经》中所有重要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一一呈现,如此引人入胜,就像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短篇故事,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而且永远不会因为版本更新而降低其美誉。
——英国《好书指南》杂志
帕特·亚历山大在用朴素睿智的声音讲述古老的故事时,也演绎了《圣经》故事背后人类的浩大历史进程,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亲历”了西方文化的传承。
——美国《儿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