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的时节,天地万物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象,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如何有针对性的顺应气候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选择适当零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合理搭配,防病保健
春季是历代养生家最为重视的季节,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个季节阳气生发,生机盎然,但同时又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复苏繁殖的季节,因此也是疾病流行的好时机。因此,春季里,在一日三餐的基础上,应搭配合理零食,使人的体质得到改善,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气候依然寒冷的早春时节,人体为了御寒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因此,高热量的零食一定要注意补充,除了在日常饮食中留意之外,零食的选择上也要以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豆制品等为主,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可以增强人的耐寒能力。另外,黄豆、花生、核桃、乳制品等,也有助于补充身体的能量。
进入春季后,气候开始由寒转暖,气温变化较大,很多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滋生,且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除了要注意衣物的增减外,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零食,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对预防疾病也有很大的帮助。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维生素c,具有维持正常生长发育、保护视力、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功能的维生素A,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维生素E也应适当摄取,零食当中,这些维生素含量最多的当属新鲜蔬果,如山楂、橘子、橙子、柠檬、番茄、红薯等。
同时,春季又是儿童和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较快的季节,为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一日三餐,零食的营养也要跟上,蛋白质、各类维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铁、锌等物质一样也不能少。
春季养阳,重在养肝
医学认为,春季以肝当令,随着春天的到来,肝的生理特征如草木般生发,人体的阳气方得以上升。只要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制,才能顺应自然变化,如果肝功能受损,容易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因此受到牵连,引发疾病。
在零食的摄入方面,要掌握平衡的原则,不能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肆意妄为。一般人在按时就餐的基础上,适当增补零食,消化功能较差的人,可适当少食多餐,将零食与正餐有机结合,以保证营养的摄人。这时,应适当选择甘味水果和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零食,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煎烤等食品。
阳气初生的春季,应该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零食,尤其是仍有余寒的早春,适当吃一些生姜、魔芋等性温味辛的零食,疏散风寒,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孽生的病菌。到了晚春时节,随着气温的升高,则可以选择清解里热、滋养肝脏、性凉味甘的零食,如菠菜、荸荠、香蕉、梨等。由于肝气上升,春季容易上火,除了饮食清淡、忌油腻之外,适当自制清火饮料作为零食也是不错的方法,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等。
寒冷干燥的早春季节,身体容易缺水,除了适当多喝水以补充体液外,为了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水分充足的水果应该多吃,另外,适当饮些果酒对于通经、活血、化瘀也有不错效果。
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出了“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春季食养原则,中医认为,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春天肝气旺,容易伤及脾脏,而脾与胃的关系密切,因此会妨碍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胃的强弱决定了人的健康状况,因此春季为了避免肝气过旺,应少食酸味,同时为了抗御肝气过旺可能形成的侵犯,需要增加甘味以养脾气,这样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另外,由于春季脾胃容易受损,应注意少吃难以消化的食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要避免生冷肥腻之物,以免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容易口干舌燥、皮肤粗糙、干咳生痰的春季,在零食的选择上可以侧重于一些能够补充人体津液的,如梨、蜂蜜。
春日进补,适宜清平
春季想要进补,尤其是容易患病的中老年人,利用这个季节,均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补益零食。考虑到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春季进补应该以清补、平补为主,可供选择的平补零食主要包括豆类及制品、水果、蛋制品等,清补零食则有性凉的甘蔗、梨、香蕉、百合等。
另外春季补益身体,一定要注意补肝,以助阳气生发,还要注意扶助正气、补益元气,体质偏虚之人,可适当食用健脾益气的零食,如山药、红枣、李子等,偏于气阴不足者,则可多吃益气养阴的零食,如豆腐、胡萝卜、百合等。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