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科学的人生见证历史,让历史和未来记住他们。
本书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之一,主要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有机化学家、化学史家袁翰青先生。本书生动展现了袁翰青先生为中华复兴、人类福祉而表现出来的勤奋拼搏、勇于创新和赤诚奉献的精神与品格,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们奋发进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袁翰青/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凌永乐//王治浩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们用科学的人生见证历史,让历史和未来记住他们。 本书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之一,主要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有机化学家、化学史家袁翰青先生。本书生动展现了袁翰青先生为中华复兴、人类福祉而表现出来的勤奋拼搏、勇于创新和赤诚奉献的精神与品格,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们奋发进取。 内容推荐 本书系是一套面向广大普通读者的通俗性读物,也是一套能够基本展现20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群体全貌的系列丛书。 本书的主人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有机化学家、化学史家袁翰青先生。本书在讲述科学家生平故事的同时,注重对科学成果的叙述,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科学家最重要的成就展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第一章 早年时期 1.1 出生和学习 1.2 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 1.3 结婚成家 第二章 开拓中国近代化学 2.1 课堂讲授 2.2 撰写论文 2.3 普及化学知识 2.4 参与并领导中国化学会 2.5 执掌编辑出版高校教材 2.6 当选中科院院士和筹建中科院西北分院 第三章 研究化学史 3.1 两本著作 3.2 多篇论说 3.3 指明研究方向和方法 第四章 爱国家讲民主 4.1 参加民主党派 4.2 反蒋拥护共产党 4.3 进入全国政协 第五章 开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 5.1 创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5.2 遭受坎坷和波折 第六章 晚年 6.1 寿比南山 6.2 笔耕不辍 6.3 声誉中外 6.4 流芳百世 附录 F.1 袁翰青部分著述 F.1.1 关于研究我国化学史的几个问题 F.1.2 近年来中国化学史研究工作的进展 F.1.3 漫谈科技情报工作 F.1.4 科学普及工作的新阶段 F.1.5 袁翰青同志的回忆——解放前九三学社在北平的活动 F.2 袁翰青生平活动年表 F.3 袁翰青科学论著目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早年时期 1.1 出生和学习 在江苏省长江入海口北岸,有座古老的城市,叫通州,因这地方水陆交通发达而得名。民国成立后改称南通县,一是因为辛亥革命后许多地方废州改县,二是当时河北省也有个通州。全国解放后改为南通市。 1905年9月7日,袁翰青就出生在这里。父亲袁助之,是一家当铺的一个小职员,为人忠厚老实,沉默寡语。母亲白氏,没有文化,却非常聪明,会理家,能算账。她嫁给袁助之是续弦,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就是袁翰青。 袁翰青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读书不多,因为家庭经济不富裕。 袁翰青也只是在父母省吃俭用的情况下,5岁进私塾,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6岁进小学,成绩年年名列前茅。 小学毕业后,考入南通中学,不到一年,考入南通师范学校。这也是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师范学校免交学杂费,还管吃,管衣服,更可以早日自立,当小学教师。当时的师范学校也和今天的师范学校一样,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等学校,但当时的师范学校教学课程和普通中等学校是相同的,而且当时的师范学校毕业生可以投考任何大学,没有限制,考取大学的毕业生还有点经费补助。 南通师范学校是南通清朝末年最后一个状元、企业家张謇创办的,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一所师范学校,聘请了多位中外学者任教,如著名学者、研究甲骨文专家、清朝宣统皇帝的经文教师王国维,曾留学英国的英文教师朱东润,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化学教师尤慎铭等人,还有几位日本籍教师。可以说,这所学校的师资水平是相当高的,当时全国各地学生纷纷慕名投考此校,有来自远在甘肃的学生。袁翰青能考上此校,表明他的考试成绩是优秀的。 他在《记我的老师朱东润先生=》一篇文章中写着:“朱东润先生是我的英文老师,他教授的课本是《林肯传》和《天方夜谭》两册书。朱先生每次讲课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所以我被书中的历史人物描写和那奇妙的幻想、美好动人的故事迷住了,对书本的内容真有点五体投地的感觉。于是,我决心努力学好英文,把所学的文化知识彻底弄清、弄懂。记得那时,朱先生讲完课后,总是留下一些时间,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分析理解,每次留作业都是必须用英文书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写小作文一篇。每次作业我都能很好地完成,因而经常受到先生的表扬和奖励。于是先生每次在讲课时经常提问我,课后借给一些书籍和复习材料供我深学。这些‘小灶’促使我英文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在投考清华前,已基本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后来我考入清华大学,留学美国,在中国几所著名大学任教,是英文为我开辟了道路,是受益于朱东润先生的不倦教诲和启蒙。” 按今天的情况看,袁翰青在当时中等学校学习英文的水平也是相当高的了。他在《缅怀尤慎铭先生》一篇文章中写着: “我的化学老师尤慎铭先生讲授的化学课条理清楚,非常吸引人。现在我还能回想起先生在课堂里教诲我们的种种情景。但是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堂实验课。这堂课对我后来专业的选择,对我今天所做的一点成绩都有密切的关系,那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堂课。 在1923年,南通师范学校建造了一座化学实验室。当时中学里能有一座化学实验室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记得那年建好后,我所在的班就到实验室上过好几次实验课。每次实验课后,我都认真地把实验记录写好。尤先生对我刻苦学习的态度是非常赏识的,每次课中、课后都想办法为我找些材料,供我深学。这一点说明先生惠眼识金,但是这还远不能说明我对化学这门科学课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一堂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实验内容是:一块玻璃,在上面涂上蜡,在蜡面上刻上字,然后涂敷硫酸加荧石的溶液,渗入玻璃面。将蜡熔化后,玻璃上面就印上了字。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玻璃上印上的是我写的‘努力’二字。现在看来,这是一堂很普通的实验课,但它却决定了我一生奋斗的目标,以至后来我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选择了专业——化学。” 袁翰青说:“这是一堂很普通的实验课。”事实上,即使在今天,在北京市一些中等学校里也并不能让学生亲手做这样的实验。硫酸加荧石的溶液产生氟化氢。它溶于水生成氢氟酸,能与玻璃中含有的硅酸盐作用,能腐蚀玻璃。氢氟酸剧毒,有强烈腐蚀性,不能放置在玻璃、陶瓷等含硅酸盐的容器中,要贮于铅、铂、蜡、塑料制的容器中。 P3-5 序言 “20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选录了20世纪以来中国高层次的科学家数百人,每人一传,以生平为线索,侧重记载科学家的科学生涯和奋斗历程,重点介绍科学家突出的科学成就,以及他们矢志不渝追求科学的崇高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本书系是一套面向广大普通读者的通俗性读物,也是一套能够基本展现20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群体全貌的系列丛书,其突出特点在于: 第一,广泛性。全套书系收录的科学家具有广泛代表性,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等众学科领域的院士、专家数百人,是我国目前已出版的该类丛书中较为完备的一套。 第二,权威性。书系八位主编均为当代科学界的大师级科学家,书系的各位著者均与科学家有着密切的接触,用第一手资料记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工作生活细节。 第三,收藏性。众多科学家涉及广泛的科学领域,每位科学家都是该学科的领军人物。每一本传记在讲述科学家生平故事的同时,注重对科学成果的叙述,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科学家最重要的成就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感染性。在编辑每一位科学家传记书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这些科学家的出生年代不同,人生背景、性格特点迥异,但从他们的成就中不难看出,崇高、执著、拼搏、顽强、奉献是他们人生中共同的坐标。无论作为编辑还是读者,我们不得不对他们肃然起敬。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必将像明珠一样闪烁在中国科学发展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相信,本书系的出版,定会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科学发展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他们用科学的人生见证历史,让历史和未来记住他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