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下,在全球经济每况愈下时,中国却逆势而上,因而,中国没有理由不受关注,西方国家迫切需要了解中国发展的动力,更希望中国成为世界的中流砥柱,带领世界走出危机,我们中华儿女更需要了解中国,这延续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能否在我们手中续写,我们未来壮大的障碍和优势到底在哪里?这本书将给您解读中国之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情备忘录(附光盘)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中央电视台国情备忘录项目组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经济危机下,在全球经济每况愈下时,中国却逆势而上,因而,中国没有理由不受关注,西方国家迫切需要了解中国发展的动力,更希望中国成为世界的中流砥柱,带领世界走出危机,我们中华儿女更需要了解中国,这延续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能否在我们手中续写,我们未来壮大的障碍和优势到底在哪里?这本书将给您解读中国之谜。 内容推荐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国情备忘录》以每集45分钟的篇幅,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也是我国的电视媒体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显然,为什么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源于我们对自己国家基本国情的认识。因此,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然而,在公众、甚至是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当中,依然存在着很多模糊或者极端的认识,有认为一好百好的;也有只看问题,把现实说得一无是处的。这些看法势必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态度,进而对这个国家的前行发生作用。 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本书汲取央视节目精华,以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为参照,详尽解读泱泱大国发展元素国情档案,为读者奉献震憾而庄重的阅读体验。 目录 引言:真相?假相?什么是你眼中的中国素描 第一章 中国之谜: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也无法理解的中国经济 谁制造了“中国之谜” 危机中的中国盛宴 世界眼中的中国 “中国是个谜” 谁能参透“中国之谜”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最真实的声音 强大还是弱小 怎一个“变”字了得 谁能指引中国经济 历史上的“富国”之鉴 迥异的中西工业化环境 向左走,向右走 不流阿根廷的眼泪 拒绝休克疗法 北京共识 反思:站在历史的拐点 第二章 人口大计:拥挤的生存哲学 中国人口环境的切面 拥挤的标签 “岿然不动”的人口分布线 亿人的生活怎么过 控制人口是一项历史使命 谁能看透人口问题 拨慢人口钟 计划生育“摸石头过河” 03816亿人的“资源稀薄”蓝图 人多与人少:孰优孰劣 救赎中国 “人手论”与“人口论”的现实博弈 中国怎么办 中国改变了世界人口格局 未来任重道远 老龄化“步履急促” 优先投资人的发展 第三章 农字当头:别忘了我们9亿农民 “三农”真相 农民还吃不饱吗 农村还穷吗 农业还挣钱吗 农民:该怎么创富 扶持!扶持!扶持! 从输血到造血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乡镇企业黯淡转身 从农村飞来的城市候鸟群 进城的路好走吗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业还危险吗 谁来保障农民的生活 让农民幸福起来 农村墙体广告里的门道 第四章 苍茫大地:坚守18亿亩红线 急刹车:耕地红线 迅速缩水的耕地版图 红线:生命线还是紧箍咒 “18亿亩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 耕地哪里去了 “苏湖不再熟,天下不再足” 谁在吞噬我们的耕地 谁来养活中国 中国能否养活自己 牙碜的“进口饭” 中国人养活中国人 谁解耕地之忧 有土斯有民 撑开政策保护伞 居安并思危 第五章 资源扫描:谁动了中国的财富 远去的“地大物博” 今天,你枯竭了吗 从“地大物博”到“地小物薄” 中国家底:厚还是薄 谁占用了中国的资源 “能源消耗大国”的帽子 有多少资源用在“刀刃上” 被世界觊觎的资源 沉重的资源包袱 2020年中国需要多少资源 中国的资源缺口有多大 有内忧,也有外患 “买啥啥贵”时代 未来,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走出“荷兰病”的阴影 未来曙光:新能源 既要节流,又要开源 第六章 山水之间:还我碧水蓝天 一道道环境伤疤 被污染追逐的逃亡 淮河之殇:90年代不洗马桶盖 脆弱的生存环境 谁在破坏我们的家园 经济增长投下的环境阴影 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垃圾场 谁卡住了治污的脖子 水更清,天更蓝 《只有一个地球》翻身记 绿水青山才是永续利用的GDP 民间的呐喊 多少发电站被爆破了 回归绿色家园 第七章 民生纵横:社保你买了吗 社保之路 国盛在民生 谁是保护神:从单位到社会 社保成绩单 你的社保有用吗 工作,还找得着吗 谁能给我们饭碗 养老还供得起吗 病还看得起吗 房子还买得起吗 怎样才能安居乐业 公正、正义与共享 神木能复制吗 社保应是全民之福 第八章 创新元素:不事创新的世界工厂能走多远 扫描中国创新 蓝天上的中国印记 从辉煌到黯淡的转身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 中国消费者给谁掏腰包 马鞍上的中国制造 创新才有活路 谁缺席,谁参与 谁在领跑创新 “法”佑创新 中国离创新型国家有多远 上扬的专利数量曲线 创新的泡沫有多大 品牌缺失的时代 中国的创新大任 我们的创新报表 培育创新的土壤 不创新,毋宁死 路越走越宽 第九章 中国脚步: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两难 大国的特色之路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盛宴 后记:不是毁灭,而是完善 试读章节 姚景源:我是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我所在的这个机构最主要的职能,就是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一般人感受这个国家的变化,多半来自自己的切身体会;而我则是依靠这浩如烟海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再清楚不过地标示着这个国家的变化与进步。 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列居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4%,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在1978年还不到l%,2008年已提高到7.3%。 1978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2007年猛增到21737亿美元,增长了104倍。其中,出口总额从98亿美元增加到12 178亿美元:增长了123倍;进口总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9560亿美元,增长了87倍。 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改革开放初期位居第三十二位,从2007年以来则稳居第三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到l%提高到2007年的近8%。 中国生产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复印机、微波炉、DvD机和鞋子,还有几乎全部玩具。2005年,全球最大的美国连锁零售商店沃尔玛的6000个供应商中,有5000个来自中国。 2008年9月14日晚上,25 000名雷曼员工度过了不眠之夜。整个公司开始“敦刻尔克大撤退”,一位曾因在雷曼工作而令人羡慕的员工这样描述他们的离职: “这是一家经历过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公司,人们都说雷曼是‘有十九条命的不死猫’,我们加入雷曼也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这么一天,不过,现实比我想象的要残酷得多。全公司灯火通明,员工通宵翻箱倒柜清理物品,甚至复制客户联络资料,为求职做准备,只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当走出雷曼大门时,就好像大人物从飞机上第一个走下来一样,无数相机对着你闪光。”当然,当这样的明星滋味并不好受。 在这规模浩大的25000名雷曼员工中,有一个中国人。当他抱着纸盒走出雷曼的大门时,竞有些恍惚。在华尔街挣美元,在雷曼人职,他曾是那么意气风发。而今天,金融风暴已经彻底打碎了他的华尔街财富梦,孤单的身影被路灯拉得很长很长。 站在大街上,被浮华堆砌得喧嚣的华尔街竞安静下来。他不禁想,“连华尔街都阵脚大乱,哪里才是我的落脚地?” 不少朋友已经知道C离职的消息,纷纷打来电话问候。在中国的朋友劝他:“回中国吧,这里才是金融危机的避风港。” 听到朋友的规劝,C不禁想起五年前,他从美国某著名大学毕业后,对于留在美国还是回国,他曾犹豫不决。 一个声音告诉他:“留在美国吧,美国的华尔街弥漫着世界上最悦耳的商业音乐。中国的金融土壤还很贫瘠,回去了你会发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另一个声音告诉他,“回国吧。中国虽然没有华尔街,但这是一片待开垦的金融土地,充满机会和挑战。” 再三斟酌,C还是选择留在华尔街。“潮水退了,才知道哪些人在裸泳”。他怎么也没想到,美国成为金融风暴的风眼,华尔街被伤得遍体鳞伤,而大洋彼岸的中国却安然无恙。作为中国人,他竟然有些看不懂中国了。在美国,他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评价——中国让人看不懂,中国是个谜! 无论历史身处哪一个低谷,总有高坡出现,而中国就是历史的一个高坡。它以从容不迫的发展态势,为世界做出榜样。当其他国家还在收拾残局时,中国却在享受盛宴。此时的盛宴不是标榜中国有多么繁华和喧嚣,而是彰显中国出色的危机预防力及传递给世界的信心。 2008年12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改变了前几个月一路下滑的颓势。在消费领域,200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7年增长21.6%.2008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达到17.4%。2008年,中国为世界贡献了四分之一的经济增长量,而人们期待中国将在2009年贡献一半左右的增长量。 全球经济急转直下,世界经济出现了集体噤声,尤其是对高速增长这样的敏感字眼更是退避三舍。2008年,中国实现了9%的GDP高速增长,随后在2008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定下了2009年GDP增速保持8%的目标。 这让全世界感到惊诧,全球经济每况愈下,中国却逆势而行,提出实现8%的高速增长,中国提出8%的底气在哪里,这到底是一个真命题还是一个伪命题?2009年7月16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又为全年“保8”增加了几分胜算。 因而,中国没有理由不受关注。 的确,中国的国情是“底子薄”,但大量的统计数据向世界再清楚不过地标示着中国的进步,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崛起。 中国的GDP以不可遏制的速度增长,在“10%”左右徘徊的惊喜数字,让很多国家的经济学家大跌眼镜——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 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水泥、黄金和原料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列居世界第一。截止到2009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筠专额为21316亿美元。我国外贸总额居第三位。2008年,中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实现贸易顺差约2955亿美元。美国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就曾这样感慨:“在亚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打破即使是接近中国在25年的时间里贸易总额增加8倍的收人。在二战后,也很难找到一个经济体可以超过中国的经济增长。”P3-5 后记 60年,弹指一挥间,回望新中国走过的发展岁月,我们看到重生、徘徊、焦虑、迷失、博弈、坚忍、突围、前行、奋进。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科技实力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谈起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科技部部长万钢的话语中透露着自豪、传递着自信。 60年来“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国的建交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8个增加到现在的171个,新中国外交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沉甸甸的《国情备忘录》一页一页翻过去,有跳跃式增长的磅礴,如GDP飞速增长、拨慢人口钟、老百姓的好日子越来越多……不过,也有深深的忧患,如耕地锐减、环境每况愈下、“三农”问题重重、创新乏力…… 我们不能做黑镜头,因为一个客观公正镜头里的中国绝不是满目疮痍;我们也不能粉饰太平,因为中国还有伤疤。如果充当藏垢纳污的帮凶,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 我们在热血沸腾地书写中国改造世界的宏大辉煌以及细微到每一个个人及具体事件的感动瞬间时,总会惴惴不安。“多难兴邦”,我们还做不到对忧患视而不见。这不是批判与毁灭,而是完善与创造。 最繁华的地方与最落后的角落,都不愿错过。用脚去丈量中国的土地,我们尽量摆正我们的视角,不偏不倚地为今天的中国画一幅素描。 中国的坐标无论横纵都是绵延不绝,横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幅员辽阔,纵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以及工业化所带来的横纵拉伸。透视国情,谈何容易。如果脱离了中国大国情,局限于某一个时间碎片,某一个镜头定格,某一种偏执声音,即使你亲身所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也不一定就是真相。 无论哪一方面的国情,你眼中的素描或许只是历史的表象或假象。 的确,我国的国情很复杂,也令人心忧。拥挤的生存空间,江河日下的生活环境以及不断消失的地下资源,都让我们心急如焚。很多人会抱怨,会愤怒,抱怨中国不作为,愤怒政府的拳头不够重。真相,或许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 光鲜的一面,我们知道得很多,张扬得也很多,这给我们信心。黯淡的角落,提醒我们不能丢掉忧患意识。不过,忧患不等于绝望。你所抱怨的、厌恶的中国伤疤,并不是任其自由恶化,你、我、他以及我们的政府都在进行着执著而智慧的改造,我们世代繁衍生存的国度正在逐步完善,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国情备忘录》的历史使命! 开放的心态,理性的姿态,谦和的仪态,这是真正属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与现代大国的美丽。在我们完成这份《国情备忘录》时正好迎来我们伟大的祖国60华诞。在这一个甲子的历程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中国,触摸百年复兴的梦想从来没有如此之近。一个强国的脚步声正越来越近,虽然艰难,但是我们迈着坚实的脚步迎接未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