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尔的冬天
郭丽媛
那年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第一次看到雪的我在火车上就难以控制自己的兴奋,总是有一种想要跳出窗外的冲动——去触碰雪。在火车上,我的两只脚止不住地乱抖。火车一停,我就急忙下车,哆哆嗦嗦地把手往雪堆里面插——这一幕,挺像把手插在米里面练铁砂掌。虽然雪很冷,但是触碰到肌肤的时候还是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与肌肤相撞的瞬间即化成水。
从小,我就受到爸爸的影响,有一股纯正东北人的气味(爸爸是东北的,妈妈是广东的)。所以,下车后,一听到周围人说话的腔调,我马上就觉得到家了。我绷紧的神经也马上就放松下来,一口纯正的东北腔也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我所到的地方,是爸爸小时候的故乡。爸爸童年的所有记忆都浓缩在这里——阿木尔。阿木尔是一个小镇,它的旁边就是漠河,也就是咱们中国的最北端。这里,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五十多度。但是,这里也是全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也许没有人宣传过,因为没有亲身体验,这种美是体会不到的。
这里就像一个放大的居民区,大部分人家住的都是平房,只有一部分是小高楼。因为没有过多的人和车,这里的空气非常好。深呼吸时,能闻到空气中淡淡松树的味道。站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山林——大片大片的山林。这里种的大部分都是松树——因为只有它们,才能冒着严寒在风中挺立着。
这里,最美的风景是在夜晚。夜晚,跨m房门,抬头一望,便会发现头上顶着一片巨大的星空。每一颗星星离你好像都那么近,它们就像一个巨大的幕席压在你的头顶,好像伸手就可以触碰到它们似的。
在阿木尔,我闻到了“纯净”的气味。
在阿木尔的第一个晚上,我是在大姑家的小高楼里睡的。充足的暖气,让我以为我还在深圳。大姑对我很好,几乎把所有东西都给我准备好了,即使有一些我根本就用不到。我很感动,她竟然那么细心。晚上,我和一个刚认识的女孩儿妞妞(北方好多女孩儿都叫这个名字,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过叫着确实是好听)睡在一起。那晚,我和妞妞一直聊天到很晚很晚,具体聊些什么,我已记不得了。那个晚上,我们两个挤在一起,看着外面的天,互相了解着对方,互相谈论着各自的未来。
在阿木尔,最令人兴奋的事是每天聚在一起吃饭。因为那个时候,所有我认识的人,爸爸认识的人都到了。吃什么菜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那股热闹劲儿。男人们在喝酒,女人们在唠家常,小孩儿们在电脑房里面抢着玩电脑。每天最喜欢的,就是吃饭时这股热腾腾的人气儿。
待了几天之后,爸爸说:“走,带你去林子里逛逛。”我就蹦蹦哒哒地跟着去了。“林子”就是不远处大山上的山林,走到那儿大概要十分钟。刚走到那里,我就已经气喘吁吁了(在雪地里走十分困难,而且热量消耗巨大),林子在一条小河对面。小河已经完完全全被冻住了。冰下时不时冒出几个拳头大小的黑东西。靠近一看,原来是被冻住的小蛤蟆。其中有一只的后腿还是伸展的,好像游泳时被瞬间冻住了一样,十分神奇。爸爸说:“它们现在有点儿类似于冬眠,冰一化,它们就活过来了。”
我们没有往森林深处走,只在边缘走了一阵。中午,阳光洒在雪地上,就好像照在钻石上一样,闪闪发亮。林子里的雪,又松又厚,一脚踩下去,雪就没到了膝盖。这种感觉,比踩在面粉上还要奇妙。在林子周围走了走,两只脚不停地乱踩,因为我喜欢听踩雪时发m的“嘎吱嘎吱”的声音。
回到平房时,我就累得不行了。
在阿木尔待的这几天,我基本上就是穿梭在小高楼和平房之间,时不时去林子周围逛一逛,不是去大姑的饭馆吃饭,就是在电脑上和同学们聊天。在这儿待的这几天,我整个人就像度过了一个养生假一样,心情舒畅,气色红润。我的脑子里什么东西都不用装,每天就这么热热闹闹、无忧无虑地过着,好像把前几年的压力全部都释放掉了,一下子变得好轻松,好轻松。
玩了十几天,就要离开了……
上车时,我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掏空了一般往下坠。好像一切都要回归正轨,再也不能无忧无虑地呼吸这纯净的空气,享受这美丽的星空了,再也看不见热热闹闹的吃饭场景了。我们上火车的时候,谁都没有说话,生怕说一句话就会哭出来。短短十几天时间,我早已对这里的人、这里的物产生了感情,对他们的留恋早已超乎了我的想象。我哽咽着上了车,默默地和大姑、伯伯们挥着手说再见。
那年,阿木尔的冬天。那年,永久的记忆。
(指导老师:宋文健)
宋文健老师点评:文笔优美,感情细腻。写出了东北家乡的美丽景色,也写出了对故乡的纯真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在外地长大的少女对故土的特有情怀,真实而动人。文章最大的特点是语言精美,用词讲究。例如,“每一颗星星离你好像都那么近,它们就像一个巨大的幕席压在你的头顶,好像伸手就可以触碰到它们似的。”这句话真切地写出了阿尔木的静谧悠远的夜空景象;“在阿木尔,我闻到了‘纯净’的气味”这一句,作者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写出了阿尔木的纯净之美;“阳光洒在雪地上,就好像照在钻石上一样,闪闪发亮”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后初晴的美丽景象。P3-6
育才秉持繁荣校园文化、丰富“人文育才”办学内涵、提高育才学子文学修养与创作水平之初衷,开启了文学大赛的序幕,此次将优秀作品结集成册,是学子创作成果的充分展现。文学乃可长可久之业,相信育才教育集团秉持办学的高度热情,还会继续、也还要继续培养校园里更多的文学新星。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石晓枫
文化是校园的灵魂,文学修养与创作又是文化的精髓。一所亲近文学重视文学的学校一定是有品味的学校,一位热爱写作的人一定是高雅而有学养的人。校园文学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作用,外则可以探求“语言的最佳组合形式”,内则可以熔铸灵魂和使命的坚强心智。
——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徐蔚琦
文学是用思维耕耘,文学是用睿智创造,文学是用灵魂跋涉,文学是用心血浇灌,文学之树就会百花争妍,文学之果就会挂满枝头,文学人才就会代代辈出。
——育才少年文学院院长,陈勇宁
愤悱睿智 诗意写作
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少年文学院自成立以来,认真开展诗化写作教学活动,创立了一种以文学教育为基础的全新的写作教学方式——“诗化写作”。力求通过这把“钥匙”,创新学生思维和表达方式,使学生创作有质的飞跃。诗化写作,就是让学生将诗的特质,如优美的意境、丰满的情感、凝练的语言、创造性的意境,融入到写作之中,让“诗”的元素显现或蕴含在作品中,使学生的文章有诗一般的美丽,诗一般的凝练,诗一般的激情……“诗化”是强调诗意在作文中渗透的过程,也要重视“渗透”后的实效,让诗意在作品中永远保持芳香馥郁。正所谓:
让学生的写作具有诗一般的想象,使文章空灵;
让学生的写作具有诗一般的语言,使文章凝练;
让学生的写作具有诗一般的意境,使文章丰厚;
让学生的写作具有诗一般的情感,使文章动人;
让学生的写作具有诗一般的创造,使文章超拔;
让学生的写作具有诗一般的逻辑,使文章缜密。
写作实践理念在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中渗透,“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的学习生活在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中,在理想、人格、志趣、心理等方面的培育和塑造上起着‘压模’‘成型’‘定型’的作用。我们能否培养出理想远大、志趣高雅、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敢于担当的一代中华民族的接班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园文学开展得如何”。文学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文学的价值在于对人的心灵抚慰,对人的个性与价值张扬,对人的精神生活充分满足。语文教育要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文学教育,对以往纯技术化的知识教学模式予以扬弃,着重融人我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尤其是对古典诗、词、曲、赋、文、经、联等国学的学习、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读读、背背、抄抄、誊誊上,要学会在写作中运用,甚至直接创作出这些古体的诗词曲赋文经联作品。
语文素养不等于文学修养,它是一种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的一种中国人使用自己的汉语母语的整体素质。语文素养应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听说读写思维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情感素养(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趋向、审美情操)这三个维度。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开发智力、感受社会文化熏陶和陶冶人格的和谐共振,构成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校园文学研究不等于单纯的文学教育,所以有必要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校园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素质教育注入新活力,开创文学写作教育新局面”。
重视课文范例,寻找课文“空白”,评改侧重“细节”;遵循训练“四开放”,即个性开放、思想开放、内容开放、形式开放;教学“四步走”,即课内一次作文训练按“看”“说”“写”“评”四步进行;目标“五自能”,即训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己命题”“自己立意”“自己选材”“自己列提纲”“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着重研究“有效指导,自由写作”,开渠导“源”,引进自由习作的潺潺活水,拓思导“路”,构筑自由习作的绿色通道,赏评导“改”,增添自由习作的亮丽风采;研究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读写结合,实现由模仿作文向创新作文的飞跃,留心生活,培养观察能力,写好生活作文,作文题目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作文中的“真实”和“真实性”与创造性思维;找准智慧文学教育抓手,做卓越写作指导高手:明确文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文学教育以开办文学社文学院为主要抓手,学校文学教育会产生重大效益;提升学生习作层次的“五个用上”,即在一篇文章中用上几个恰当成语,用卜几句古代诗词,用上几句名言警句,用上几种修辞方法,用上几个歇后语;进行愉快写作,家庭实践生活化,学校实践知识化;变纸上作文为网上作文,变单个作文为连载作文,变书本作文为身边作文。
从《文韵》文集的作品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值得点赞:
一、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中烙上了少年们深深的成长印迹。凡大家,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少不了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烙印。如鲁迅(原名周树人)在他的《少年闰土》一文中,不乏描写了高墙大院生活给他带来的无聊苦闷和压抑,大自然赋予给他的无比自由与欢乐,正是他少年时期成长的缩影。又如,巴金(原名李尧棠)的三个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革命三部曲(灭亡)(死去的太阳)(新生)》,都有其成长的影子。我们这些少年作家也不例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精美的文字大书特书成长中的酸楚、甜蜜、苦闷、成功与快乐,抒写自己的作为与情绪,可谓“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一吐为快”。如邓亮宏的《费城创作手记》选择了自己在美国留学学习电影专业时的四个成长片段经历,呈现自己既当编剧又当导演、又当摄影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学习生活情趣。尤其是第一个片段,竟是为了隔空远洋凭吊给予他一部分基因的外祖父。又如,郭羽楠的《会稽印象》在对会稽(即绍兴)的名胜古迹、墨客骚人、名流逸事中,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认知、见解和情感,正如他的老师魏燕侠点评时说“作者对乌篷船的欣赏,不在其外表,而在其精神”。又如,陈丝思的《缘》精妙的段首概括句“缘,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东西”“感谢缘,让我遇见了您”“感谢缘,让我遇见你”“感谢缘,让我遇见你们”“缘,让我书写”“这段回忆”,既道出五个自然段各自的精髓所在,又令每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浑然一体,还把二、三、四自然段缘遇的“您”“你”“你们”与自己成长的关系以及交集融为一体,给自己带来恩赐,珍惜雪藏这种神缘,这种灵缘,这种铭缘。
二、在作品中的叙事功力上,可谓“一叶知秋,窥斑见豹”。如黄崧的《学姐》,将自己虚拟成为一位心理老师,并以其视角叙述自己在极度狂傲的心理状态下邂逅了身为卫生检查员且性格温润宽厚的学姐,与学姐讨论问题,有力学的情节,有哲理的情节,有感性与理性的情节;肖际平时不完成作业,但考试不会差,以及他心理失衡与有自杀心理隐患,以及“我”暗恋于学姐的孤独心理状态、心理描写极具匠心,场景视角转换自然流畅,是一篇难得的意识流小说成功之作。又如,陈小璐的《三个宝藏》是一篇仿写的精彩童话故事,三个女儿走m森林去看外面的世界,三个人各有不同的收获,特别是第三个女儿和前两个女儿的宝藏大相径庭,具有一定的寓意——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只要努力地探索下去,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又如,张榕芳菲的《森林深处的城市》虚构了一座鹿人城市,城内奇异旖旎的桃花风光,吸引了城外人类的猎奇眼球,却始终只能远观美景,不能进而共餐亵玩,产生了一种欲得而不可得的距离美、空间美、心距美,惆怅之余,不无赞叹,很有美学价值。
三、作者的思维想象力高拔超群,令人枨触。没有想象就没有作家,想象是作家的翅膀,想象是写作者最好的老师。奇妙的想象能让一切变得无比美妙。如王昭若的《母狼黑雪》很受沈石溪《狼王梦》的启迪,想象出黑雪妈妈为了养活三个幼小的狼崽,在雪地里寻觅猎物的曲折情境,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有力地宣泄了伟大的母爱精神。又如,葛晓雪的微型小说《鲸海》描写了人类肆无忌惮地捕杀海洋生物,以获取最大化利益,最终被海洋生物鲸报复,船毁人亡,葬身大海,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想象思维缜密,突出了环保主题。又如,王睿丹的《猫的梦铺》,从现代城市生活中攫取到一个绝好的童话小说素材,猫类如同来到城市的打工者,在做着自己美梦,靠打拼实现自己的梦想——得到自己的梦铺——安放猫的身心与灵魂的地方,为实现梦想,不惜牺牲生命。故事情节层层叠加交错,却有条不紊,线索分明,因而获得了很深刻的美学哲理,也告诉世人——梦是美好的、诱人的、能成真的,一定要去追寻。
四、作品的诗意灵动,意境深邃,可读性强,可赏性高,可思性愤,可启性悱。如苏紫歆的微创作品《春草》末段的“春草漫漫,学海无涯,心有志冀,路在脚下,让我们怀揣梦想,向着彼岸出发”,前四句,具有诗经体格律,后两句具有词曲体格律,且押韵“涯”“下”“发”,读来朗朗上口,顺滑流畅,既表达了春草的性格,又借喻人的志向追求。小小年纪,学有所得,得有所长,长有所精。又如,单世永的《春草》,散骈结合,结句的七绝,颇显古诗词功底,尤其“土地柔软冰封散,天气温暖艳阳出”属于相对而言的工对对仗句,正合王力先生所论,绝句是从律句中抽取m来的上部分或下部分,单世永是抽取了七律的下部分所得,这是偶然之得,也是必然之得。又如,高歌的《听听深圳四季的声音》,以“木棉”的“笑脸”和“小燕子”“叽叽喳喳”的“问候”两个意象,表达出深圳春天声音的魅力;以“荔枝”的“私语”喻“羞红脸的小姑娘”和“噼里啪啦”“赞美”“成熟的甘甜’,呈现出深圳夏天声音的诱人;以“五彩树叶”喻“大地邮票”和“知了知了”“告别歌韵”,弹奏出深圳秋天色彩的声音……四节分一节总的分总结构,呈现了蒙太奇似的立体画面感,我为高歌而歌。又如,张璨鹭的《11》,这个选题具有新颖性与挑战性,11在成人眼里是孤独的“光棍”,且衍生出“光棍节”,而在儿童心目中却是许多美好的象征,如“筷子”“跑道”“爸爸妈妈”“双胞胎”“兄弟”……他们的倍数22、33、44……却象征为“肉片”“运动员”“橙汁”“孩子”“作品”“双胞胎”……意境深邃,这是作者思维灵动的结果。
五、创作语言的精美、空灵、凝练,令人叫绝。文学作品是不是精品,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文字上的最佳组合,我敢日大凡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品,均是语言文字组合的翘楚与精品。如袁禾雨《鲸海》的语言能让人不经意地轻轻回眸,能让人有一瞬间地想念,能让人在忆及时脸上浮现一抹别人还来不及窥到的笑容;“他虽然寡言,唱起歌来却很好,嗓音漂亮,而且高音可以升到极高,又不失清亮和音准”“一个男孩,厚实的黑发浮动在水波中,在水面下蜷成一团,眼睛睁大望向海洋深处,然后他双腿一蹬,脚扑动着,像鱼一样消失了”,这样灵动峻拔的描写,比比皆是。又如,王子芊《心许扶桑》中“园子里每一处都有扶桑(即朱槿、中国蔷薇),炫目的火红花焰点燃了整座园子,每一朵花都昂首挺胸,展现自己最美的姿态”,言极“扶桑”之艳美与力量;“再无尽的黑暗,也遮不住那如焰的花瓣,再恶劣的环境,也压不低那笔直的枝条”“心许扶桑,愿我能如扶桑一般,即使身处困境,也能挺直脊梁,高昂着头,开出最红最艳的生命之花”,寓情于物,状物言志。又如,王叙岚的《出去才能回来》是一篇读后感,读得透彻,感得深刻:先由原文大意引出“其实,人生的旅途大约也是这样,没有大疑虑,怎会有大彻悟?没有剧烈的撕痛,也就没有完整的愈合”的总感悟,然后以司马迁遭遇凶险后握笔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再阐述“应该~-e>7和思索放人真实自然的生活中去,把两者融合在一起”的道理,最后以“永远驻守一隅的人并不知道什么叫回家”一句做结论,小文大理,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尚须论及的方面太多,仅容于哕唆至此罢了。
文学是用思维耕耘,文学是用睿智创造,文学是用灵魂跋涉,文学是用心血浇灌,文学之树就会百花争妍,文学之果就会挂满枝头,文学人才就会代代辈出。我们的少年文学院就是未来作家的摇篮,就是文学领域的“黄埔军校”,就是文学少年实现文学梦想的发源地,很有可能就从这里成长出鲁迅、巴金、冰心、莫言一样的著名作家来,我们会努力培土,勤于施肥,精心浇灌,我们翘首以盼文学的累累硕果,即将挂至中国汉语文学这棵茂盛之文学嘉树的枝头!
我们殷切期待: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2016年12月6日即就
文学采风
凤凰古城
阿木尔的冬天
会稽印象
迟到的春天
神奇的武陵源
印象沱江
半城烟雨
成功就在转角处
茶马古道
山水净无痕
张家界美景
岳麓书院
我来到了森林
十里画廊
故乡之冬
微型创作
【微创作背景一】
春草
春草
春草
春草
春草
【微创作背景二】
停电一天
停电一天
停电一天
停电一天
【微创作背景三】
朋友
朋友
邂逅缪斯
秋千
黄河
听听深圳四季的声音
雨
诗歌四首
人字的内涵
春姑娘
致童年
云南印象
兔子口中的森林童话
大战海盗
围棋少年
妈妈的唠叨
11
心灵驿站
中秋佳节心团圆
缘
渐行渐远的愿望
又见秋风起
留住青春的秘籍
育才,我的成长之所
匆匆世陌
当我再次遇见你
写给爸爸的信
毕竟
我也想发泄我心中的愤怒
唯有爱方能与时间同行
当我再次遇见你
草房子
别样的美丽
故乡的呼唤
成长魅力
快乐亲子游
毛笔“缘”
手心里的童年
玩着玩着就长大了
时光摇醒童年梦
我不会说再见
人物写真
学姐
瞧瞧班里的那些男生
爸爸的童年
又见秋风起
这是谁
隔岸兄弟情
我有最好的妈妈
猫与外婆
点染
我的父亲
黑妹
希望
我的爷爷
咱班的“三大活宝”
我的数学老师“孙孙”
照亮梦露的脸,照亮梦露的笑
故事大王
灵迹(节选)
狼外婆与她的孩子们——喟瑟队
十二月二十四日
三个宝藏
笔着于青
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
鲸海
情人节
江湖雪
在火车上听到的一个故事
我和孙悟空以及海盗船长的故事
餐桌亦是修行道场
万华镜
谁是巫婆(悬疑类微幻小说)
童年的歌谣
童话世界
兔子告诉我的森林童话
小怪兽的城
巫婆的黑猫
不一样的童话
鸟和鱼的爱情
小精鬼去城市
猫的梦铺
两只聪明的小羊
母狼黑雪
鸟背上的国家
那一刻有你
小黑猫的故事
抉择
三个强盗
欢迎乘坐宇宙地铁数学线——奇形怪状的数字和似有似无f
法师梅林的奇遇
一条泥鳅的遭遇
秋收时分的爱情
森林深处的城市
复活的雪人
橘狮子
世间尤物
手工面
怎一个“愁”字了得
心许扶桑
赣州“双绝”
阿嬷的豆腐
潮汕小吃札记
海鲸
小巷转角的飘香
谈经论道
勤奋是制胜的法宝
共同的《梦华录》
出去才能回来
理直气壮做孩子——读《小大人丁文涛》有感
后记
愤悱睿智 诗意写作
育才文韵序
新声进现,期待春芽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石晓枫
2014年某日,信箱里收到一封远方的陌生邮件,是来自对岸的文学奖评审邀约函,信写得相当诚恳,除了文学奖相关说明外,还介绍了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的组织,为求证实,且检附相关网页及消息报导,信末署名为育才教育集团校友会会长陈勇宁。陈勇宁先生与我素昧平生,但感念于校友会对母校的回馈之心,以及陈先生万分热诚的邀请,稍加思考后,我怀着忐忑之心接下此项任务。
相隔数月。文学奖决审作品陆续寄来,稿件出乎意料地庞大,虽暗自苦于工作量暴增,然而当我一篇篇点开阅读,顿生惊艳之情。这批决审作品里包括了童话、诗歌、散文、小说四文类,“童话”为我素来较少接触的领域,然而决审作品富含想象力,又充满童心童趣,是我认为最珍贵、最符合创作者年龄的作品。就技巧而言,此批童话创作有意境,有色彩,有声响描绘,又有层次感;就内涵而言,又能以童心童趣提出对社会的观察与世界的看法,不说教却能引人掩卷深思。有趣的是,第一屑小学组部分,还别出心裁地采用团队接力的方式,创作了《森林历险记》一文,各人各依特质与兴趣发挥创意,单人创作单章,却能完整组合成一篇童话,生动反映了儿童的生活和思维,我以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在游戏和创意激荡中完成作品,兼能凸显出创作愉悦、自由的本质。
其他文类的表现亦都相当亮眼,小学组童诗写得可爱,既有形象感又有意义层次的拔高,中学组诗歌则有知性、有感性,表现多元。散文组的题材涉及亲情、童年、怀旧忆往、青春生活等,也都是真切的生活经验与感受,部分作品且试图传达出文化涵养与生命哲思,极有企图心。较为令人惊讶的是,小作者们文笔已相当老练,时序跳接、意象、伏笔等技巧运用自如,水平极高,情怀也动人。小说部分对中小学生而言,毕竟结构、意念较为复杂,尚不十分容易掌握,然而在参赛作品里也有超龄表现者。比较特殊的是,已有小作者创作出长达六万字的冒险小说,虽限于篇幅无法被收录于作品集里,然而此种对创作所表现的热情与耐性,只要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定能在小说领域里发光发亮。
创作其实最重要的是是否心有所感,而此感受又是否强烈。在文学领域里,情意的深浅真伪,逃不过敏锐读者的觉察。阅读“星升代·育才杯”校园文学大赛作品,是相当享受的过程,因为我于其间所感受到的,是作者们对创作的热情与真心;而育才集团师长及校友的付出,则尤其令人动容。参与了三届文学奖评选及颁奖活动,除了作品水平不容小觑之外,每届承办者的慧心巧思,也让作品增色不少,例如,童话作品《猫的梦铺》被改编成舞台剧于颁奖会场演出,便令人印象深刻,对创作者而言,相信也是莫大的鼓舞。
育才秉持繁荣校园文化、丰富“人文育才”的办学内涵、提高育才学子文学修养与创作水平之初衷,开启了文学大赛的序幕,此次将优秀作品结集成册,是学子创作成果的充分展现。文学乃长久之业,相信育才教育集团秉持办学的高度热情,还会继续、也还要继续培养校园里更多的文学新星。是以为序,并致贺忱与敬意。
育才教育集团少年文学院的宗旨是“青春有韵,化为文章”,旨在提高育才学子的文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共享文学资源,激发写作兴趣,锻炼写作思维,提升写作水平,为学生提供展示文学风采的舞台,为教师搭建文学创作与思想交流的平台,打造“人文育才”的文化教育品牌。
育才教育集团少年文学院秉持“繁荣校园文化、丰富人文育才”办学内涵、提高育才学子文学修养与创作水平之初衷,开启了文学大赛的序幕。徐蔚琦主编的《文韵(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少年文学院文集)》将优秀作品结集成册,是学子创作成果的充分展现。我们希望育才优良的校园文学传统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我们期待若干年后有一批从育才走出去的优秀学子能活跃在中国文坛上。
徐蔚琦主编的《文韵(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少年文学院文集)》包含了,文学采风、微型创作、邂逅缪斯、心灵驿站、成长魅力、人物写真、故事大王、童话世界、世间尤物、谈经论道等,其中包含了《阿木尔的冬天》、《会稽印象》、《听听深圳四季的声音》、《渐行渐远的愿望》、《咱班的“三大活宝”》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