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画报人物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周利成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画报在民国曾风靡一时,是民国时代社会的缩影,周利成著的《民国画报人物志》试图透过民国画报来管窥民国各界人物的命运。作者在海量档案资料中钩沉,并以通俗直白的文字,充满故事性、趣味性的风格,将故纸堆中的名人逸事一一道出,从而为读者呈现了那个年代各界人士的品格与气质。

内容推荐

周利成著的《民国画报人物志》选取民国时期政界、军界、商界、文艺界等方面代表人物,记叙了老画报中有关各个人物的逸闻趣事。从故纸堆中撷取文字和图片,让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一个个小细节、众多历史风云人物大命运中的生活小片断,重新鲜活起来。同时,也从史料方面为一些疑问提供了不同的答案。每篇文章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参阅相关档案、报纸和文献资料,加以必要的整理、考证、补充,并保持原作的文风,或辛辣尖锐,或轻松幽默,或平实朴素。

目录

政界

 孙中山的三次天津之行

 段祺瑞中止吊唁孙中山的原因

 徐世昌在津的晚年生活

 不做汉奸的金梁

 溥仪避居津门的日子

 曹锟鲜为人知的晚年生活

 邓仲元、胡汉民之死

 李宗仁促成水产学校复校

 陈氏兄弟发迹史

 宋子文是怎样被赶下台的

 立法委员王者宾运毒案

 胆大狂妄的龚德柏

 南京妇女竞选秘闻

 孙科与蓝妮的感情纠葛

 黄德安贪污案内幕

 顾维钧的婚恋与仕途

军界

 冯玉祥逸闻趣事

 张学良的天津情缘

 马荣认子案的背后

 布衣将军傅作义轶事

 孙连仲的幸福生活

 生活在回忆里的张作相

 一生神秘的金璧辉

 白崇禧怒撤黄同仇

 胡宗南结婚秘闻

商界

 祁仍奚与民国金融大骗案

 船王董浩云从天津启航

 从“提了个包袱”到“哈同第二”

 张嘉璈缘何辞去总裁

学界

 创办中国所女子学校的吕碧城

 忧国自杀的富庄女士

 周作人打油诗风波

 胡适演讲惹风波

 朱光潜发起读书会

 章太炎的生前死后

 宁死不屈的报人刘髯公

 一代骄子张季鸾

 为国捐躯的赵天麟

 上海陶行知追悼会纪实

 张伯苓出任考试院院长真相

 张伯苓的三次“失策”

 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张彭春

艺术

 张汉举是否出卖了邵飘萍

 “双鉴楼”主人傅增湘

 古钱收藏家方若

 年徐悲鸿赴平小记

 鲁迅与邵洵美的文坛纠葛

 小说家李涵秋生前死后

 叶浅予的平津情结

 从张大千、徐燕孙讼事到永安画展

 夏里亚宾的中国之行

 嗜古如命的罗振玉

 古砚收藏家徐世章

 书画收藏家张叔诚

体育

 “美人鱼”杨秀琼的悲剧人生

 “海怪”严仁颖与南开啦啦队

 网球名将许承基之死

 新美人鱼黄婉贞

试读章节

陈氏兄弟发迹史

在古代战场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参将和深谋远虑、公忠为国的谋士,虽不直接冲锋陷阵、破敌制胜,但他们发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却要超越领军统帅。孙膑、诸葛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作为蒋介石的心腹幕僚,位高权重,牢牢地掌控着国民政府的常务大权,其重要性不亚于皇朝时代的谋臣策士。《星期五画报》曾以《CC首领陈氏两兄弟》为题,全面系统地报道了陈氏兄弟的发迹史。

陈果夫,名祖焘,浙江湖州吴兴人。因他在政治上有着煊赫的声势,故而赢得政客们的普遍尊重,平辈者多呼之为“果老”,晚辈者则要称之日“果公”。他平素沉默寡言,多思善虑,富机智,长政术。但不幸的是,他后来染上了肺病,因病魔缠身,遂闭口不谈政治,喜谈卫生、医政、健康之道。其弟陈立夫,早年曾留学美国,学习矿冶,爱好演讲,擅长著述,风头极健,是国民政府立法院多数派的领袖。陈氏兄弟在作风上,一静一动,一内一外,一个深沉、胸有成竹,一个活跃、多才善辩。在国民政府这个政治舞台上,堪称善演双簧的名角,获得众多观众的喝彩和鼓掌。那么,他们是怎样发迹的呢?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之所以能够成为国民政府的元首,初时得力于先烈陈英士(陈其美)的诱掖,后来则要归功于国父孙中山先生的提拔。蒋介石对陈英士的两个侄子陈果夫、陈立夫,自然要另眼相看,格外照拂。而陈氏兄弟精明强干、能力超群,用实力服众,因此,日后的飞黄腾达也就顺理成章了。

北伐胜利后,陈氏兄弟便开始任职政府中枢,蒋介石倚为心腹。但陈果夫患上的很严重的肺病,常常引起其他的副症,如肋膜炎之类,病痛齐发的时候,往往接近死亡边缘。幸亏有蒋介石的重视、昌明的科学和发达的医药,各种诊疗条件应有尽有,才保全了他的性命。也有人担心,以他这样一个病残之躯,却要担负当局党务的重担,难怪党务不能迅猛发展了。但我行我素的陈果夫却以他超强的组织天才,将党务玩弄于股掌之间。在他精神稍好时仍有精力广泛阅读古籍,还能著书立说。在这一点上,他与弟弟陈立夫的爱好更是不谋而合,政治做得好,学问也很优秀。但是,也有人讥笑他们“落伍守旧”,美国人更视之为“顽固分子”。

尽管偶有质疑之音,但陈氏兄弟却以实际行动给予了有力的回击。他们先后组织了诚社和中央俱乐部。因为二者英文原名均以C字起头,又因二陈英文译音也为C字打头,且这两个组织均以二陈马首是瞻,故而有“CC系”之称。在这个组织中,陈果夫因个性深沉担任组织和设计,陈立夫以个性张扬负责宣传和执行,两兄弟一唱一和,表演精彩,故世人称之日“蒋家天下陈家党”。

在国民党两大派系之中,政学系组织采用横队法,CC系则采用纵队法。CC系以二陈为首,大将有张道藩、萧铮、张厉生之流,组织严密而健全,排他性和斗争性更为浓厚。在国民党中也有如黄字人、刘不同、刘健群之辈不肯与之苟同,常骂CC系以少数人操纵把持党务,挟天子以令诸侯,致使国民党成为腐败无能和革命的对象,加以抨击,甚至联合阵线组织与之抗衡。但事实证明了反对力量的薄弱和CC系的强大,陈氏兄弟越发地大红大紫了。

陈氏兄弟虽是搞政治的行家,但他们更知道“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建筑于报纸和银行,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建筑于思想和武力”。抗战胜利后,陈氏兄弟利用政治特权转而发展官僚资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进了经济事业,占据了文化堡垒,如文化事业方面,有正中书局、中国文化服务社、独立出版社、大东书局、中国广播公司、农教电影公司、中央广播电台、《中央日报》、《东南日报》、《新闻报》、《大刚报》、《新夜报》、《申报》、《商报》、《立报》、《新闻天地》、《中国新闻》、《文艺先锋》等。这些文化机构不仅人才充足、设备优良,而且经费丰裕,其他各党派的新闻事业难以望其项背。陈氏兄弟因为早期曾在其父的当铺里做过掌柜,经商经验丰富,更是理财圣手。故而在抗战期间,陈氏兄弟的经济事业也是突飞猛进,抗战胜利后已步人民国豪门资本之列。他们发迹的根据地是江苏农民银行,核心是中国农民银行、中央合作金库,外围机构有中央信托局、交业银行,工商业有上海丝织产销联营公司、中茶公司、齐鲁公司以及平津东北的党营事业等。据统计,当时cc系直接控制和与其有关的经济事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约占十之六七。为此,国民政府的老牌豪们孔家、宋家也深深感受到陈氏兄弟的威胁。但陈氏兄弟与四大家族的孔、宋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孔、宋是个人和家族的敛财,陈氏兄弟是为CC系聚富。故而前者被国人大骂,后者为社会所瞩目。就个人而言,陈氏兄弟生活严肃,无贪污劣迹。但其只为派系利益着想,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终有被社会清算的一天。

p51-53

序言

民国画报已经消失几十年了,也被人们淡忘了几十年,它们沉睡在图书馆、档案馆,或残缺破损,或落满灰尘,少人问津。随着岁月的流逝,虫豸兵燹,存世日益减少,抢救任务日趋艰巨。我从2000年开始收集民国画报,走遍了全国的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前后复制二百余种、十几万页。每次翻阅它们,都让我感到惊喜、激动和美妙,惊喜的是我又打开了研究民国史的一扇窗,激动的是众多之前的疑问在其中找到了答案,美妙的是画报的封面女郎向我款款走来、民国人物的逸闻趣事尽收眼底,我随之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民国时代。民国画报是记录民国历史的重要资料宝库,它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新闻出版史、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教育史、艺术史、体育史等众多学科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几年,我利用画报资料陆续撰写了《北京老画报》《天津老画报》《上海老画报》和《民国风尚志》等图书,《民国画报人物志》则是利用画报中的人物资料撰写的一本新作。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虽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但他们既彷徨又迷惘,想法不一,意见分歧,包括画报在内的新闻媒体也就随之蓬勃发展。在这个平台上的文人志士举起自由表达新闻真实、深入辨析社会真相的旗帜,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为国家命运奔走,为民生社稷呼号,积极参与和干预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涌现出如梁启超、鲁迅、张季鸾、邵飘萍、史量才、刘髯公、张恨水、刘云若等众多不畏权贵、追求真相的著名报人,留下了一大批秉笔直书、针砭时弊、揭露黑暗、抨击政府的纪实文章。

笔者本着“旧人新事、旧事新人”的原则,从“旧闻”中找“新闻”,细数往事,澄清历史。撷取画报中的文字、图片,还原了一段段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一个个小细节,记录众多历史风云人物大命运中的生活小片断,纪录片式地回放了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场景,真实、生动、鲜活地展示民国人物的悲欢离合、曲折命运、逸闻趣事。每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参阅相关档案、报纸和文献资料,加以必要的整理、考证、补充,保持原作者的文风,文字或辛辣尖锐,或轻松幽默,或平实朴素。

让这些封尘已久的老画报重获新生,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将这笔珍贵的资源与读者共享,也为读者开辟一个了解历史的新渠道。画报中的资料或许不够完整、系统,记事不够准确,甚至观点有些偏颇,但它却能让历史更加立体,更加精彩,更加有趣。这便是笔者撰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

其实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至今就生活在过往时代的延长线上,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真知,对现实更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读史不仅是为了了解昨天,更是为把握今天,探寻明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22: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