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能源危机真相,解读石油、货币、权力三者关系,撩开霸权政治面纱。
本书揭示的是在整个2008年里原油市场上油价所发生的惊人的涨跌状况,年初原油价格就突破了每桶100美元,7月份更是到达价格的巅峰——每桶147美元,但圣诞节前又狂跌至每桶34美元。这个最重要的全球商品价格史无前例地疯狂波动,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混乱。本书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出现的商品市场的新式金融投机行为,才是这一连串事件背后的主要推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疯狂的石油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英)丹尼尔·奥沙利文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揭示能源危机真相,解读石油、货币、权力三者关系,撩开霸权政治面纱。 本书揭示的是在整个2008年里原油市场上油价所发生的惊人的涨跌状况,年初原油价格就突破了每桶100美元,7月份更是到达价格的巅峰——每桶147美元,但圣诞节前又狂跌至每桶34美元。这个最重要的全球商品价格史无前例地疯狂波动,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混乱。本书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出现的商品市场的新式金融投机行为,才是这一连串事件背后的主要推手。 内容推荐 石油交易幕后的黑暗较量像一场狂乱的战争,把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卷了进来。本书是作者多年专注于世界石油地缘政治研究的成果,与很多专注于基本面要素的评论家所提出的观点不同,为你揭晓的是疯狂的石油涨跌现象背后的乾坤! 目录 简介 1 价格攀升 2 纸面石油 3 石油的“金融化” 4 高峰周 5 另类泡沫 6 疯狂的石油同归 所选资料和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1.1 三位数的开端 2008年1月2日,全球股市在令人紧张不安的气氛中开盘了。在交易的第一天,可以看到几个主要的股票指数在不同的时区依次变化。当分布在香港、法兰克福、巴黎和伦敦的全球主要股票交易所,都以或多或少的百分比停盘后,发生在纽约的事情也令人不安。继美国疲软的制造业指数公布后,道琼斯工业指数直跌1.7%,这是自1983年以来最糟糕的首日交易表现。然而,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市场却将要开始一个重大的转折。中午过后不久,一位在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工作的期货代理人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为一桶原油付出100美元的人。 斯蒂芬·朔尔克曾是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长期交易员,现在是朔尔克报告——能源市场分析时事通讯的编辑,他还记得那历史性的一刻:“当时我正和一名记者通电话,我认为市场上出价约是99.30或99.40美元。所以,他问我:‘你认为什么时候会出现100美元的报价?’与此同时,一个100美元的电子数据就飘上了交易牌。所以,我马上说:‘好的,现在我想我们会看到的。’……” 这笔交易迅速登上了世界各大报刊的头条。原油价格从一年前的每桶60美元迅速攀升,这已经是一个重大新闻。但令记者更感兴趣的是,纽约商品交易所出现的第一笔100美元的交易,立即引起了全球市场对原油基准价格的广泛争论。三位数的油价预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不仅普通百姓需要和高昂的燃油费作斗争,也使得经济学家和政府产生了对高增长且无处不在的工业成本投入而将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的担忧。于是,很快就出现了对这笔交易的合法性以及它是否应该保留在交易记录上的疑问。 纽约商品交易所里的那些机器也许能够看到双方约定的100美元的油价是如何在交易场——交易所代理人朝彼此喊出价和报价的地方,通过公开喊价然后显示在交易牌上的。但是,这一批原油交易却不是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大厅进行的,而是通过连接全世界交易者的电脑,并使之同处一个市场中的全球电子交易系统成交的。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大厅和电子交易系统是同一个市场,在交易大厅内通过口头交易买进或卖出与在场外通过电子交易买进或卖。出是平等的。但是,从技术上说,场内买卖盘和场外买卖盘是两个独立的流通体。所以,全球电子交易系统里的价格可能会和交易大厅里显示的价格不一样。这就是最初的100美元的故事:在美国的其他地方或国外,当时通过电脑进行交易的大部分市场玩家可能根本没有看见100美元的价格。 然而,将这桩交易放在交易大厅里看,毫无疑问是反常的,因为不论在这之前还是之后紧接着的交易都是以相对较低,即每桶99.30~99.60美兀之间的价格成交的。那么,这项“场外交易”有足够多的疑点值得纽约商品交易所去调查,但在正常程序里,这桩交易被确认是有效的。不过,大众怀疑该交易者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抓住成为第一个100美元原油交易者的机会。因为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有引用不明消息来源的新闻报道指出,这些石油其实是一名“内部人员”购买的。一位用自己的钱做这笔交易的场内交易人先从另一名内部人员那里购进一份合约所允许的最小份额,即1000桶原油,随后再马上转手。一些主流媒体包括《金融时报》在那一天都乐意援引朔尔克的评论:“一名场内交易员仅仅花了600美元就买到了一个值得向子孙夸耀的机会。或许他事先已经设计好使该价格直接显示在交易牌上。” 很快,理应为这场风波负责的内部人员被查了出来,他就是理查德·阿伦。阿伦确实是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场内交易员,不过他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自己在这一风波中的所作所为。但是,这种缄默行为并没使他免受公众的口诛笔伐。公众称其所作所为是“虚荣心作祟”。“我们能肯定,酒吧女郎一定会觉得他很酷。”这是一天之后,《纽约》杂志网站上的评语,位于大标题“理查德·阿伦走红”之下。的确,阿伦马上成为网络上最遭唾弃的人之一,甚至有博主宣称应该把阿伦的脸放在圆靶上,或者把他放在火刑柱上用比汽油更便宜的燃料烧死。出于对阿伦因一己私利而给已经涨到极限的油价火上浇油的行为的愤怒,这位博主恰当地描述了金融暴发户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造成的混乱,这是自8月银行业危机和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引起的最强烈的其鸣。 然而,阿伦有没有可能是无辜的?不论真相如何,我们应注意的是在一天之后的《纽约邮报》上写道:如果阿伦是卖家,那买家就是一家大型商业实体。反之,就算阿伦真的是每桶100美元石油的买家,难道他就不能预测市场走势,从而做这样一件对交易员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事吗?毕竟,原油价格在秋天冲破每桶90美元后就已经反复无常了。尽管还没有出现每桶100美元的交易,但成交价格已经几次非常接近这个数字。11月末,油价高达99.29美元。接着,在12月的最后几个交易日里又跌回至95~98美元区间。如果理查德·阿伦真的是做这笔交易的人,那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他的动机是什么,因为即使事隔一年多,他依然拒绝接受采访(据一位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官员透露)。但我们仍然可以明确推断这笔交易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如上所说,一个市场参与者会为了探知市场走向而出价,这也是拍卖场公开叫价的运作方式。假设某人想知道正在交易中的期货价格,他打电话给交易大厅,问:“现价如何?”对方回答:“出30,报34。”换句话说,如果你想卖出,别人会从你手中以99.30美元买进;如果你想买进,别人会以99.34美元卖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要有人向待交易的资产给出买卖报价,交易就可以成交。因为没有规定要求交易者的出价和报价必须同时进行,所以可能有人跟着别人的出价来报价:关于公开叫价,神圣、约定俗成的规定是只要交易双方让彼此满意,交易就可以成立。正如斯蒂芬·朔尔克回忆道:“考虑到市场的易变性,我想当时不会有人敢以100美元卖出,因此市场的出价都是接近99.30美元。或许当时有人刚刚说‘报100美元’,然后阿伦这个小子就说‘买了!’”也许他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会有很多“止损指令”,这样的话就能创造一波价格回升的走势。 “止损指令”是客户给经纪人的指令。一旦市场价格达到某一水平,就要求经纪人立即行动或“止损”。如果很多客户给出在某特定价格开始买卖的指令,当交易价格触及指令价格时,所有拥有“止损指令”的经纪人可以不理会形成中的一大波买盘会造成之后的交易价格迅速超过指令价格的事实,’而尽快地依照指令去完成交易。这也是我们应适时回归的一条基本市场规则。当然,根据定义解释,每一个买家都必须有一个心甘情愿的卖家。但是,如果在任一时间出现相对大量的买盘,并且很多已经以一定的价格迅速成交,那么新的卖方自然会以提高报价作为对这种需求的回应。如此反复,直到买方失去购买的动力。所以,当卖方的交易欲望不那么强烈时,在较短时间内并按照交易员的固有逻辑,100美元确实是交易场里最好的报价。 交易员们都非常清楚“终止”指令能导致价格回升,正如朔尔克所说,这也是出价100美元的买家试图达到的目的。“和玩扑克牌一样的道理,你加注是因为你想探清对方手里牌的好坏。你出价、报价再出价,是因为你想推动市场,想明白市场的弱点在哪里,然后再推动。所以,阿伦没做错什么。”然而,奇怪的是,尽管有如此明显的三位数价位的心理暗示,但在那一天,当100美元的交易在交易所出现时,并没有出现大量买盘。因此,这也解释了后来有交易员在如此高的位置迅速卖空的原因。正如朔尔克所说:“市场成交价格马上下降,这就是发生的事实。当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就要马上脱身,因为我们宁愿丢掉的是600美元而不是6000或60000美元。所以他尝试了,他下了600美元的赌注,却没有成功。” 尽管当天媒体对朔尔克关于这笔交易的评论反响不大,而在事实上,朔尔克强调了100美元石油时代的到来,“我认为当他开始做时,他并没有预料到自己挖开了‘蛇穴,。他只是为深入市场做了在交易所里司空见惯的事情——试探市场。”所以,不论这个神秘的交易员是不是阿伦,当面对无端抬高油价的嘲讽时,也只能怪他在错误的时间出手了。2008年1月2日,实际油价停盘价是99.62美元。但在第二天就突破了100美元,第三天又突破了100.09美元。但是,这次理论上的止损交易行情依然没能继续推高油价,油价再次下滑,收盘价为99.18美元。在这令人扫兴的晴天霹雳后,油价又在1月份剩下的交易时间里被拉回到90美元。但是,在2008年2月19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收盘价最终超过了100美元,为100.01美元。从那时起,如朔尔克所说:“我们退出了比赛。” 然而,原油价格还没有达到通货膨胀调整条款里的价格高度。1980年4月油价飙升,因为主要产油国伊朗受到革命危机的影响,原油价格折合为现在的103美元左右(虽然就汇率而言有不同的数字,但这取决于通货膨胀是按什么要素划分的)。无论通货膨胀调整的确切程度如何,但自1980年油价创纪录后,原油价格快速暴跌,直到2008年4月初达到每桶110美元,在5月初又升至每桶120美元。到2008年7月11号,原油价格达到每桶147.27美元,看来突破每桶150美元是不可避免的。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年前的原油价格还不到现价的一半。当然,当时很多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交易价格已经超过每桶100美元,但此时人们对超过每桶100美元的原油价格的新鲜感早已消失殆尽。 P11-15 序言 《疯狂的石油》一书揭示的是在整个2008年里原油市场上油价所发生的惊人的涨跌状况。年初原油价格就突破了每桶100美元,7月份更是到达价格的巅峰——每桶147美元,但圣诞节前又狂跌至每桶34美元。这个最重要的全球商品价格史无前例地疯狂波动,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与很多专注于基本面要素的评论家所提出的观点不同,本书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出现的商品市场的新式金融投机行为,才是这一连串事件背后的主要推手。如今,这一行为已经被明确地定义为“典型的投机泡沫”。看这本书不需要有关于原油市场及其功能的基础知识,所以希望本书也能成为该学科领域的入门读物。 我为本书的很多内容增添了详细的注解,而且所有的重要资料和来源都可以在书后的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中找到。 丹尼尔·苏里凡 后记 每一本书的出版,都离不开许多人的辛勤付出。 本书从策划开始,就受到各方人士的关照和帮助,特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这里,我们还将共同参与翻译的人员名单列举如下,以感谢他们的付出: 胡冬东、于辰飞、唐荣、安星燕、陈传达、郝婷婷、李增婷、袁荣。 同时还要特别感谢鲁志丹对翻译质量的把关。 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使得本书能够顺利出版。本书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对石油交易幕后的黑暗较量进行评估,为公众指出一个新的方向,并对世界的经济体系构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由于条件所限,本书中可能存在一些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谅解,并及时与我们联系指正。 编者 2010.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