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蓝天映日,自然之美。雨中的蒙山,山岚烟云,水墨山水似的层峦叠嶂,水淋淋,湿漉漉,奇美壮观。
山间有一条弯弯小河,这条河流过一处沃野,也就在这儿坐落着燕、武、林、周四个村庄,合称四合村,人们又叫水乡村。这条河也就是人们说的柳荫河,四个村庄两两隔河相望,每个小村也不过几十户人家,也就在这里酝酿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
远处的山峦不太高,但悬崖矗立,峰峦如剑,让人望而生畏。太阳爬过山头,阳光普照大地,幽幽的笛声在山间响起,从笛声里可以听出是沂蒙山区流传的民歌。弯曲的山路上,几个放牛娃坐在牛背上嬉笑着向远处行去。
“良哥哥,你快来呀。”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坐在牛背上,指着身边一个手拿竖笛,头戴一顶小草帽的小男孩大喊。
“唉,来了。”看这小男孩大约五六岁,白嫩的脸上嵌着一双乌黑而又发亮的大眼睛,显得很有精神,带着几分秀气和机灵,他姓燕,名良,出生于1978年3月15日,是燕家村燕朴然的次子。坐在燕良前边的小男孩是他的三弟,燕奇。刚才喊他的小女孩是他的小妹妹,燕静静。坐在她身后的是他们的大哥哥,燕栋。
她一边喊着一边唱着,头还有节奏地摇动:人人(那个)都说(唉)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唉)好风光。只见最前面的那男孩放下手中的笛子,也跟着唱起来:青山(那个)绿水(唉)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唉)现牛羊……他叫燕少华,看上去有十一二岁,黄嫩的脸显得有些瘦,穿着粗布大褂,带着农村的纯朴与豪爽。
“少波,我们就在这儿放吧。”燕少华说。
“好,我们可以一边放牛,一边到河边去玩。”只见一个与燕少华个头不分上下的放牛娃应声下牛,他是周少波。他长得很伶俐、聪明,伙伴们喜欢叫他八皮,村里的大人也很喜欢他,但并不叫他八皮。
“刘溜,快下来,我们一起到河边去玩。”“好哩,来了。”刘溜敏捷地跳下牛背,追他们而去。
河流山溪清澈碧澄,水波映照着蓝天白云,反射出太阳金银般灿烂的光辉。干山万岭之中绿意盎然,野花缤纷,姹紫嫣红。“良哥哥,这有一个大的鹅卵石。”小静静说着蹲下身子,用纤细白嫩的小手捡了起来。
“拿来我看看。”燕良高兴地说,“啊,还真不小呢!”
“唉,快看。”只见刘溜在河里抓了一条大鱼,“小静静,快看这是什么?”
小静静在岸上头一伸,眼一瞪:“鱼啊,好大的一条鱼呀。”她说着就向河里跑去。
“唉,小静静,小心。”燕栋话还没说完,便听见“扑通”一声,小静静一头扎进河里。燕栋忙跑过去,一手抓起她,只见她头左右一摆,接着小手在脸上一摸,“呀,真好玩!”“你倒好玩,可把我们吓死了,河水那么深,淹着你了怎么办呀。”燕栋忙说。“回去后队长又要批评我们了。”刘溜说。
“我没事的。”小静静说。
“说的倒是干净利落。”刘溜说。
“大虾米。”少华举着手大喊着跑向岸边。
“呀,还真不少。”周少波看着脸盆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滋泥,小静静,你吃什么?”
“我都吃,把它们通通吃掉。”
“哈哈——”
“滋泥可白剩呦。”刘溜跑过来说。“滋泥叫虾米吃,我只吃一条大鱼。”小静静两手在胸前一分,瞪着大眼睛说。
正当他们高兴的时候,“隆隆”的响声由远及近而来。“飞机来了,快看。”燕少华抬头说着,伸手指向空中。抬头望去,飞机飞得不是很高,在阳光中银闪闪的,上面的字模糊的还能看到,但速度很快,即使碧空无云,也只能看一会儿。
“飞机,飞机,别走……”小静静指着飞机目送着跑了很远,一不小心被脚下的一块石头绊倒,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她揉了揉眼睛并没有哭。当她爬起来的时候,飞机已经看不见,声音也慢慢消失了。她面对着飞机远去的方向杲站了好半天。“真好玩,好看极了。”燕奇说。
“飞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呢?”燕良不由地说。燕栋说:“你们看到上面的字了吗?”“看不清楚。”周少波说。“是不是要打仗了?”刘溜说。“不会,可能是国家领导人开会去了。”燕少华说。
“哞——”牛的叫声打断了他们的话。不远处燕青和燕辉他们赶着几只羊向这边慢慢地走来。
“少华,你看村长。”刘溜看着远处的山坡说。只见一个人正站在那儿向这边看,他正是燕家村村长,燕朴来。他站在那儿,不知是看这几个玩耍的孩子,在欣赏这美丽的风景,还是在看对面的林家湾。只见,他红扑扑的脸上露出了春一般的笑容,有意识地向少华他们招了招手,好像是在给他们示意,要痛痛快快地玩。他慢慢地把目光转向远处的村庄,像有心事似的在思索着……
小村是美丽的,阵雨过后,几缕风吹过,几片阳光照耀过,就会感到春的气息;几家垂柳,几户绿杨,溅几点蛙声,即是一幅风姿绰约的水墨画;一叶篷船,半湖菱荷,缀几声鸟声,便是一笺画笔难以足之的诗情。
“朴来哥,在这儿看看呀。”P5-7
《城乡世界》这本著作的完成,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同时,也感谢我的同事为这本书的出版所做的努力。
感谢青少年文学报社的李果老师给予我的大力支持;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部的王钰先生曾给予本书的高度评价,使我增加了出版本书的信心!
最后,祝愿广大读者朋友能够喜欢,并收获文化财富带来的精神喜悦。
颜秉印
2014年5月于上海
初夏的一天,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远处的黄浦江,上海——多么漂亮的城市,多么美丽的夜景,宛如一幅亮丽、动情、迷人的人文画面,折射出中国的发展、强盛、美丽与自豪。它让我记起大学里的点点滴滴,使我想起了这本小说——《城乡世界》。
这本小说初稿构思于美丽的校园,期间因学习和工作没有出版,教授和朋友的几次提起,让我又走进了她的世界,并拥抱了她。如今她已青春靓丽,成熟风韵,她也将以清新的姿态走向读者,掀开她神秘的面纱将会送你一个充满微笑、温馨、力量的世界。
《城乡世界》一书,从时间上来说,跨越了近30年的时光;从历史背景上来说,由农村人民公社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例如: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率先搞起的生产责任制;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加以确定后,开始向全国逐步推广,可以说小岗村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1982年,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涉农”一号文件出台;1983年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有效地革除了生产“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的积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少吃返销粮和“倒分红”的生产队,一年就变成了余粮队。
回望来路,中国以濒临崩溃之身,怀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情,成就了一场伟大的革命,从贫瘠到富裕,从禁锢到自由,从崩溃到奇迹重生。就从1978年的GDP来看,当年是3624.1亿,而2000年的GDP是89468.1亿,二十多年,由一个个瞬间书写完成的这部改革开放史,让我们有太多的理由为之击节赞叹。
本书分两部。从故事情节上来讲,第一部是大学前,伴随着主人公的成长,围绕着推动农村发展,实践改革开放的燕家村村长燕朴来,讲述以科技兴村的思想,大胆创业为主题的发生在水乡村和柳荫河畔的那感人故事,那段情,那首歌;并充分体现了乡村男女青年,像李暮华、香兰嫂、小林、刘溜等为了美好生活,不畏艰辛,不怕流血牺牲的创业精神,以及崇尚自由爱情,彰显时代气息,突出了独立、大胆、奔放的新一代青年本色;本部分还正邪分明地描写了同是儿时的伙伴,因在不同道路上的成长,得到了不相同的人生。
第二部是大学后,突出了书中人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同领域贡献自己的伟大志向;并生动描述了人间真爱、互助和友善,以及划时代的雷锋精神和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最后,水乡村在贫穷落后、信息极其封闭的条件下,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两代村长的带领下,变成了一个花园似的现代化美丽乡村小城,她就像一条精悍的小龙在腾飞,小巧玲珑,灵活多变,自由游飞,也显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我们首先感恩于思想自由法则的真正复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去的年代里,人们在不断的试错中,逐步学会思考、包容、平和和自信。
我们要感恩于经济自由法则的最终归位,小岗村村民按下了鲜红的指印,邓小平同志的大笔乾坤,市场经济开始站上中国的经济舞台,从此再也无法退潮。
我们还要对在改革开放中,一路上追寻探索的每一个人,致以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铸造了祖国强健的体格,他们的失败与成功,沉淀为这个时代永恒的财富。
《城乡世界》一书就是以燕良为代表的兄妹四人的成长历程为主线,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水乡村伟大的发展变迁,刻画了人物内心深处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反映了特有的时代气息和人物形象,以丰富的内容,巧妙的手法,清新鲜明的文笔色彩,生动好奇的思绪为广大读者献出的文学盛宴!希望,大家喜欢。
书中不妥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更正。
颜秉印
2014年5月于上海
我们感恩于思想自由法则的真正复苏,过去的年代里,人们在不断的试错中,逐步学会思考、包容、平和和自信。
我们感恩于经济自由法则的最终归位,小岗村村民按下了鲜红的指印,市场经济开始站上中国的舞台,从此再也无法退潮。
我们还要对在改革开放中,一路上追寻探索的每一个人,致以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铸造了祖国强健的体格,他们的失败与成功,沉淀为这个时代永恒的财富。
颜秉印的长篇小说《城乡世界》,从时间上来说,跨越了近30年的时光;从历史背景上来说,由农村人民公社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一部跨越近三十年的乡村发展史!
多视角记录改革开放中的命运沉浮!
在时代变迁中诠释人性光辉,以最质朴的语言书写出一个充满微笑与力量的世界!
颜秉印的长篇小说《城乡世界》分两部。从故事情节上来讲,第一部是大学前,伴随着主人公的成长,围绕着推动农村发展,实践改革开放的燕家村村长燕朴来,讲述以科技兴村的思想,大胆创业为主题的发生在水乡村和柳荫河畔的那感人故事。第二部是大学后,突出了书中人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同领域贡献自己的伟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