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行日记》是作者孙海峰参加中法艺术家世界遗产发现之旅,出访法国及东欧诸国,沿途考察30多处世界遗产地和美术馆、博物馆、名人故居等,他将一路记录的异国风情、旅行感想附上自拍的摄影图片、途中写生、归后的创作,整理成文出版图文并茂的《欧行日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欧行日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孙海峰 |
出版社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欧行日记》是作者孙海峰参加中法艺术家世界遗产发现之旅,出访法国及东欧诸国,沿途考察30多处世界遗产地和美术馆、博物馆、名人故居等,他将一路记录的异国风情、旅行感想附上自拍的摄影图片、途中写生、归后的创作,整理成文出版图文并茂的《欧行日记》。 内容推荐 孙海峰编著的《欧行日记》图文结合,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欧洲的所见、所思、所闻。前半部分以文字为主,将作者在欧洲的速写作品及自己拍摄的欧洲景致图片穿插在日记中,日记平淡中却耐人回味,犹如跟作者一起游历了一遍欧洲;后半部分为作者回国后的创作状态图片和创作作品图片供读者欣赏,甚是全面,非常值得一看! 目录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欧行日记 作品图录 同行艺术家 我想说的 试读章节 巴黎是欧洲大陆最大的城市,塞纳河婉蜒穿过城市,形成西岱岛和圣路易岛,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小渔村,岁月赋予了她昂首骄傲的资本,这里的原住民是古代高卢部族的“巴黎西人”。所以,巴黎人总说自己是高卢人的后代,就像我们总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一样。 巴黎近郊大巴黎地区的1000多万人包围了300万城市人口,居民和公共建筑保留了大量19世纪以来的房子,尤其在巴黎市区体现得比较经典,便捷的地铁系统有十四条线路通往大巴黎地区的每个角落,500米一个地铁站的规模方便着巴黎人的出行,还有轻轨、公共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问题是这些设施仍然解决不了全世界所有大中城市的固疾——堵车’ 接我们的大巴沿着一号高速公路缓慢进入市区,这是通往布鲁塞尔和阿姆斯特丹的重要路线,也是欧盟的一条主要运输通道。清晨5点的巴黎,天还是黑漆漆的,大多数队友打起了小盹,我则毫无睡意,目视窗外的车流陷入沉思。 法国人不太注重车的品牌,社会认知上不会把它作为显耀的财富,它只是一个代步的工具,汽车给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成为了今天全人类共同的环保杀手,与此同时停车也成了社会性问题。法国人已经将停车场建在高速公路顶上,可谓见缝插针的最佳案例,也是市政规划的大胆创举。 接我们的法国司机乔吉,车技一流的好,偌大的一辆50座大巴,在他手里能挤过小车如林的巴黎车流,和扫大街的清洁车、修马路的工程车、运食品的小厢货以及众多的私家车在狭小的巴黎街路小巷里挤进挤出,就为了找到他推荐的咖啡吧,用我们在巴黎的第一顿早餐,因为他知道这里有停车的位置,要知道,能停大巴是所有巴黎大巴司机的头等大事。 钟情西式早餐的我,想到可以一尝正儿八经的法式早餐异常欢喜,看见胡宝利老师在咖啡吧门口吸着憋了十几个小时的“中华”,那神清气爽手舞足蹈的表情,我立即按下了此行中的第一张照片。 法国人有“清早餐、便午餐、重晚餐”的饮食习惯,不管穷人富人早餐都一个吃法:一杯咖啡,一个羊角面包,最多加上一点奶酪搞定。我们初到贵地大失所望,也只能入乡随俗,先填饱再说。法国爱塞尔旅行社派来的超五星地陪龙学武在北京生活多年后,一家老小定居巴黎十几年,据说对法国历史和世界宗教史如数家珍;对艺术界大师级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了如指掌;对各大景点、美术馆、博物馆、世界遗产地,甚至某个艺术家到过的酒吧他都能找到——尽管他从没去过,这也许是爱塞尔旅行社周建防老总派龙导来陪我们这行艺术家代表团的原因所在。 法国的酒店一般要下午两点领取房卡,所以龙导决定先不回酒店倒时差,直奔今天参访的第一站卢浮宫。前两天,卢浮宫带头各大景点闹罢工,法国人动不动就爱罢工——家常便饭司空见惯,龙导说今天上午应该复工了。 从今天开始,集合时间,何处参观,哪里用餐,全由克存兄和龙导商定,我们只管瞪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早在国内定线路和参访景点时,我建议增加艺术大师的故居、工作室,生活过的小镇乃至经常光顾的酒吧等。 前后三十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我想此行应该是饱尝艺术大餐真实面对西方文明的次探访之旅,如果不将此行的精彩片段和内心感观记录下来,想必是遗憾的。因此我不敢懈怠,随时随地要记笔记、拍照、写生,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几十个必须了解的情况,按时间地点逐个弄明白才不虚此行。 还没有倒过时差的我们,紧跟着龙导来到卢浮宫地下侧厅等了二十分钟,龙导侦察回来说估计十一点能开,现正谈判着,便从“C”型大理石讲台开始边走边介绍卢浮宫的历史和现状:800年前,这里是运河的底部,厚薄不匀的城砖组成历史的壁垒和正对面的倒金字塔遥遥相望。卢浮宫最早是中世纪的一座要塞,之后成为了法国国王的寝宫,8个世纪的历史浓缩在这里,向世界普及知识的精神和力量,在这里可以真正享受艺术文化的永恒魅力。 延楼梯走到地上,远远望见杜乐里花园修剪整齐的草坪,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建立的杜乐里花园,代表了巴黎法式花园的完美典范。 我和胡宝利、孙志钧、梅墨生等老师在里面散步,和罗丹的雕塑合影。从这里可以望见爱菲尔铁、塔,转身向后,便是贝聿铭的“金字塔”在卢浮宫广场上熠熠生辉。 卢浮宫见证了法国近千年的风云变幻;它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王宫,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规模、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我们到这里,不仅是为了亲眼目睹卢浮宫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同时也是为了窥这座建筑本身和卢浮宫镇馆之宝的三个女人——维纳斯、胜利女神和蒙娜丽莎。 从卢浮宫的外貌可以看出留给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几大文明的印迹,更不用说内里的藏品从古希腊文明到文艺复兴:从1848年初期印象派到现如今;从拜占庭到伊斯坦布尔:从古埃及文物到古罗马文物还有当代艺术和临时展厅,三十万件藏品与杜乐丽花园的雕塑融为一体,相互补充。最牛的是德拉克洛瓦,远远超过他的同伴而成为他们艺术倾向的多少有点孤立的代表者,他将自己的画室保存下来,成为国家级博物馆而融入了卢浮宫,成为今天卢浮宫的部分。 记住过往历史,理解艺术潮流和作品的时代意义,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将是我来此的目的和意义。 我发现,到了巴黎的方世聪老师和他在上海工作室时判若二人,一改严肃认真的老者风范,老大哥似的为大家拍照,我想方老师年青时肯定是个“好玩的家伙”。 十点半多,龙导估计今天看卢浮宫没戏了,说先参观巴黎圣母院吧。 车抵塞纳河,两岸景色媲美莫斯科的涅瓦河畔,一律大理石建筑和形式不一的桥,跨过塞纳河上最古老的“新桥”,路过法国最早的一家教会医院和鲜花市场,往前便是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了。P15-18 序言 “旅行即是人生”——安徒生 旅行是打开扇未知的大门,帮我在极短的时间内体验百味世态,在有限的生命遍尝人间况味,我始终坚信人生历练远比死读书“于事有补”。此次旅行八千里路云和月,没有人知道途中会发生或遇见什么,这种未知的念想让旅行充满神秘和期待。 我随身带着笔记本,将途中所见有感而发记下来,回来后过一阵再读,我常常惊喜于自己曾经写下的文字,冲杯淡茶在电脑上看拍摄的照片,回忆当时的情节,我发现一个完全未知的自己,特有幸福感。 任尔夫说“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于是,决定将日记、照片、速写和回国后的创作合成《欧行日记》,作为07年《北欧表情》的姐妹篇出版。 我坚信,一个人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只要坚持并且相信自己的付出会得到回报,哪怕暂时没有也要一如继往。如果人生没有这个努力付出的过程,便失却了许多精彩的片刻和活着的意义。 我喜欢旅行,并且习惯于这种游走的生活,但不是走马观花、蜻蜒点水、消费购物、大快朵颐的那种,而是随走随停、随缘随心的开车“瞎逛”。任何城市,哪怕呆上一天,也会产生感情,还能和当地人建立友谊,了解鲜为人知的地方趣闻,或者住农家乐,贴近原生态,体味温暖的“人味生活”,这才是旅行。 书评(媒体评论) 海峰数次远赴欧洲大陆十几个国家的美术馆、博物馆、名人故居等人文景观。从北欧诸国到俄罗斯从资本主义的欧洲到社会主义的欧洲,优美的风光摄影、精湛的写生创作、穿插历史遗迹介绍以及颇具文笔的游记随笔,此书不再是浮光掠影的观光猎奇,也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罗列照排,而是作者游历欧洲的视觉日记。 在这里,文字只是借口。更多的是藉此表达他对东西方不同形态文明思考对照后的心路记录。——旅法著名艺术家,方世聪 这本《欧行日记》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并不是写游记或者攻略,而是以一个艺术家的独特的眼光发现欧洲,是作者对中西方不同历史背景下所呈现的不同的文明现象理性思考后的焦虑,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事态万象的人文关怀。这本书不仅是写沿途风物,还呈现一个外来者窥欧洲文明遗迹后的情感发现,作者更借宗教、艺术、建筑、风景等亲历所来阐说中西方文明的差异。——浙江大学教授,河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