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
一支侦察连,骁勇善战,深入敌军心脏,斗智斗勇。一名侦察兵,乔装打扮,孤身虎口拔牙,险象环生。
沉石所著《中国侦察兵(1947-1949大转折亲历记)》是一部军事纪实作品。本书以一位侦察老兵所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侦察连的回忆,讲述刘邓大军在1947—1949年实施战略大转移、强渡黄河滩、鏖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的传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侦察兵(1947-1949大转折亲历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沉石 |
出版社 |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鏖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 一支侦察连,骁勇善战,深入敌军心脏,斗智斗勇。一名侦察兵,乔装打扮,孤身虎口拔牙,险象环生。 沉石所著《中国侦察兵(1947-1949大转折亲历记)》是一部军事纪实作品。本书以一位侦察老兵所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侦察连的回忆,讲述刘邓大军在1947—1949年实施战略大转移、强渡黄河滩、鏖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的传奇。 内容推荐 1947年12月25日,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里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一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沉石所著《中国侦察兵(1947-1949大转折亲历记)》纪实描述一个关于敌后侦察兵的故事。 目录 引子(一) 引子(二) 第一章 大别山埋藏的密电 第二章 刘伯承指挥所遭遇追击 第三章 一座神秘的江汉古镇 第四章 巧入飞机场跑道 第五章 毫密绝密电台出现了 第六章 罗湖岛开出重炮车队 第七章 立即向01号发报 第八章 化装进城侦察巧脱险 第九章 施计抓捕敌作战参谋 第十章 一封生死存亡的重要情报 第十一章 发生在娘子村的悲剧 第十二章 冒险营救战友 第十三章 劫持空军卡车进入机场 第十四章 黄华光舍身炸机场 第十五章 别动队队长跳崖寻命 第十六章 总部急电,风雪大别山 第十七章 白崇禧与黄维的深夜密谋 第十八章 秘密侦察在武昌城 第十九章 军需科长与唐三彩 第二十章 寒夜,江边小船逃险 第二十一章 将计就计巧夺军需物资 第二十二章 费家湾的挽歌 第二十三章 敌第二别动队队长双腿中弹跪在地上 第二十四章 地下交通员关注密电 第二十五章 陆军总医院特殊病房的秘密 第二十六章 凤凰岭大坝告急 第二十七章 大别山里遭遇猛虎袭击 第二十八章 老班长救战友血洒凤凰岭 第二十九章 黄维说,想见见共军侦察连连长 尾声 遗梦大别山(代后记) 试读章节 左排长带着一帮人,在攻打山坡的王耀德时,两面夹击,王耀德手里的子弹不多了,立即命令张布长靠近掩护,王耀德挥着枪,携带仅有的一枚手榴弹,穿过敌人的枪林弹雨,朝起爆小屋冲去。此时,左排长没有看见王耀德闪电般的行踪,还是带着人疯狂地向张布长围攻。王耀德刚靠近小屋,就遇上了张权玉的别动队从背后大坝翻了上来,王耀德顾不了那么多,冲进起爆小屋里,开枪打死了屋内唯一的看守敌人。 枪声一响,张权玉才下令朝小屋射击。王耀德平躺着,从腿上后皮套里拔出匕首,割断了一把乱七八糟的线路,这时子弹也打在他的匕首旁边。依然躺在地上的王耀德长长地舒了口气,只要保住大坝,牺牲算不了什么。 此刻,金保和与游击队也增援到了山坡,为孤立的王耀德和张布长解围,战斗打得异常激烈。 张权玉接到的命令,不是与侦察兵阻击作战,而是监督左排长立即炸坝放水,张权玉冲到左排长身边抓住他,扯着嗓门:“俺接到‘剿总’的命令,你赶紧炸坝!马上炸坝!” 王耀德撤出小屋,与金保和碰了头,“我们子弹不多了,要想办法,干掉别动队队长这个家伙。”王耀德说。 金保和说:“连长,游击队送来了弹药。是黄小芳安排的。” “那好!有了弹药,我们这样干!”王耀德重新做出了部署,由金保和组织游击队占领大坝的山岭高处,分散把守两侧的出口;王耀德带着一支精干的侦察小分队,直接从正面堵住张权玉追击的道路,让侦察兵在正面出口的道路上埋下地雷,防止敌人卡车通过逃跑。 左排长从起爆小屋出来,一脸的无奈和沮丧,面对张权玉连话都不会说了,嘴角在颤抖,他知道,炸不了大坝,他就是死罪。 “你他娘的,说话呀?”张权玉骂开了,他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左排长被骂傻了,他结结巴巴地:“起……爆线,切断了……” “咦,什么玩意,笨猪!”张权玉嚷道,“再接呀!” 左排长挥着手对工兵说:“快,快,快接线!” 张权玉走到马连长的身边,指挥道:“让你的全部人,占领大坝山峰,不能再让共军侦察兵靠近!” “队长,我的一个连,实际上只有五六十人,在小马池,就死了一半多,刚才又没了十多个·…一” “他娘的,我就知道你们这些玩意,贪生怕死!”张权玉用枪逼着马连长,“就剩下你一个,也给老子上去!不听指挥,老子毙了你!” “好!好!”马连长也挥着手枪,对身边十几个人喊道,“都给我上!” 其实,张权玉心里也明白,在这大别山里,他精心设计的一套消灭共军侦察兵的计划失败,并且在追击中因地形不熟,屡遭偷袭,他所带的别动队几十人,也没剩下多少。而且,他安排支援大坝守卫排的地方军部队,在途中就开了小差,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让张权玉感到非常气愤。此时,他看到搜索连马连长带着残兵队伍上山,自己盘算着无论如何也要炸掉大坝,以阻挡大批共军外出。 左排长连忙指挥工兵卸下起爆器,又在线路被切断的地方重装,这个过程显得很慢长。张权玉心急似火,不断骂道:“快,快点!” 王耀德带着何明夫,直接从正面攻击起爆小屋,张权玉让手下抵抗,他亲自要起爆炸坝。工兵又重新快速接了线,安装起爆器。左排长立即报告给张权玉,这时,枪声越来越近,张权玉用枪指着左排长:“起爆!赶紧起爆!” 左排长转过身,冲着工兵大声下达命令:“起爆!” 工兵身戴防震帽,双手还戴着白手套,用力按下起爆器,没有响声,没有爆炸。 张权玉看见工兵两次按下,是哑炮,气得他脸泛青,他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咆哮起来反问:“怎么搞的?” 工兵胆战心惊地说了一句:“线切断了……” 张权玉傻眼了,那一刻,他真的僵硬了,站在那里没有再骂人,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枪声密集地朝他的正面打了过来。许久,张权玉问工兵一句:“炸药点,埋在哪里?” “埋在大坝二号闸口处,那里写着二号……” 工兵还没有说完,就听到一声枪响,张权玉挥枪击毙了他,吓得左排长瞪着大眼睛,不敢动一步。 “左排长,带领你的人,给我挡共军侦察兵!”张权玉说着,走到小屋起爆器边,拿起一捆烈性炸药筒绑在自己身上,然后,大步朝坝堤二号闸口走去。 “长官,你要干什么?我跟着你!”左排长冲上前大声说,有一种誓死保卫长官的决心。 张权玉红了脸,破口大骂道,好像有些失态:“混蛋!老子让你挡住共军,跟我找死呀?” P275-P276 序言 天蒙蒙亮。保密局的大楼依然亮着灯。他们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在寻找一份重要的军事历史资料,这份资料就是从延安发往大别山的两封重要的机密军事电报。 负责此查找工作的刘青已经有两个月没好好休息了,他们组织专家学者在编写整理刘邓挺进大别山和中原突围这段历史时,发现了有丢失的军事电报和一些断层的机要文件,于是,才潜心在部队以及相关省档案馆和保密室查找这些丢失的资料,却没有发现有任何资料文件。刘青在保密局工作多年,是个办事非常严谨的人,他带着一组富有经验的档案专家查遍了各个保密档案库,从丢失文件的时间推算,1947年11月至12月,正是刘邓率部突围的艰难时期。有军事档案专家说,在大突围的那个时期,敌人于1947年11月27日开始调动了十四个整编师、三十三个旅的兵力在大别山多处进行封锁围剿,刘邓下令放弃了坛坛罐罐,炸毁了重炮,丢掉了后勤物资的包袱,部队分散轻装突围才获得了一线生的希望。这些丢失的文件是否已烧毁?也有人提出另一种推测,是否有人埋藏了起来? 刘青带人深入走访少数还活着的二野部分老人,这些人大多是基层连队的战士,根本接触不到这类机密文件和电报。一些接触接收电台和机要文件的老兵都已去世,根本无法追寻了…… 又是一个黎明,刘青关掉彻夜通亮的电灯,轻轻推开窗子,一抹淡红的朝霞点缀在东方天际,显得那样平静而美丽。刘青走出阳台,朝着西南方眺望,他仿佛有一种感觉,在曦光中,大别山里一定还留存着鲜为人知的秘密,一定还有档案之外的故事,一定还有一位神秘的藏宝之人…… 后记 大别山山脉相连起伏,仿佛一条缠绕的巨龙,盘卧在长江沿岸。 两鬓白发的王耀德,当了一辈子的侦察兵。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双脚跑遍了大别山的山山水水,记录下了一段段珍贵的情报。他走在山间小路,身边有大儿子王建军陪同,还有当地军分区的同志相随。他在寻找那山坡上埋下的秘密军事电报,可怎么也找不到了。 王耀德坐在一棵老油松下,两眼平视,扫描一般在寻觅着,嘴里还念念有词:“没错哇,应该就是这一带,旁边有棵歪巴子枣树,怎么不见了呢?” 村长说,这山坡被烧过,很多树没了,山坡上的地,也被村民挖过,种上了玉米。 王耀德叹息着,当年和他一起埋藏军事作战电报文件的田小青,在麻城突围中牺牲了。埋藏的秘密文件只有他知道,如果寻找不到挖不出来,也就永远成了一个谜。 清风拂过大别山的树木,发出“哗哗”的响声,仿佛在传达着当年战友的心语之声。 第二年,也就是1997年,王耀德回到了北京,住在解放军报社大院里。他经常对当记者的儿子说:“当年,刘邓在大别山突围,甩掉了大炮和重装备,埋下了一些重要的军事文件,我给你画个图,一旦我不在了,你要去找找。” 这话,晚年的王耀德时常说起,有时候,他见到大山就下意识地说:“这山,不如大别山高,大别山树多茂密,能藏很多人。” 这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老军人的思绪。王耀德一直想着,那片属于战友的山脉。 有一年的复天,离休后的王耀德应邀到北戴河疗养,他见到了在大别山一起战斗过的首长和战友。 在清凉美丽的海边,王耀德和他的战友,忘不了刘伯承曾说过的话:“我们十二万人呀,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又在大别山站住脚跟,突围成功,才有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要感谢我们的战士,感谢我们的情报人员,如果没有侦察兵的情报,就是‘瞎子’和‘聋子’……” 在北戴河的日子,王耀德时常久久地在海边发愣,他的脑海仿佛在寻觅着在大别山走过的每一座山梁、每一条小溪和每一个村庄,他还恋恋不舍由他亲手埋藏的那些从毛主席身边发过来的电文,还有刘伯承签署的作战命令。他深深地眷恋着大别山那片土地。 1997年,那一年,也许是命运的一个安排,邓小平去世,二野的老军人有些伤感,特别是从大别山走过来的老军人有一种难舍的情意。 王耀德一连几天,情绪低沉,眼神也没有了原来的光采,整个人显得进入了另一种状态。 也许,那一年王耀德真的梦回大别山,真的要集合在大别山。1997年12月27日,王耀德身体有些不适,他只是感冒,老伴劝他到医院看看。在去医院之前,也怪,在湖北大别山战斗过的老战友,不约而同地都来看他,他们相见泪水萦绕,真情相融,谈得很晚很晚…… 也就是在那一天深夜,王耀德闭上了眼情,他走了,静静地走了,永远回归到了属于他的大别山。 中原突围,大别山传奇,都与新中国的成立相连,人们能记住,写在军史上的一个个大的战役,也许,谁也记不住一个连长的名字,他,就是王耀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