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符号学视域下红楼梦文化内容的英译--以杨译本和霍译本为例》共分为九章,除第一章和第二章是论述社会符号学理论和阐明文化与《红楼梦》英译策略外,从第三章到第九章都是选取《红楼梦》的文化语料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中国民俗和特有语言形式这两个方面的文化内容用较多篇幅作了英译阐释。作者刘婧将服饰、饮食、茶文化、交通车旅纳入日常生活民俗文化中,将酒令、灯谜、戏曲纳入游艺民俗的范畴。特有语言形式包括习语、判词、章回目录、联额、诗词曲赋等方面,其中诗词曲赋包括各种诗词、宋词曲赋、韵文、楚辞曲赋等语言形式。作者选取7个方面的文化语料涵盖了蕴藏在《红楼梦》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社会符号学理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翻译研究及实践中。根据社会符号学理论,语言意义分为三个方面:(1)言内意义,即符号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2)指称意义,即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3)语用意义,即符号和解释者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研究这三方面意义的学科分别为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构成符号学的三个分支。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中涉及的文化内容涵盖小说所处历史背景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具有自身的符号意义,而这些符号本身的语用意义远丰富于它们的指称或言内意义,与文化息息相关。刘婧编著的这本《社会符号学视域下红楼梦文化内容的英译--以杨译本和霍译本为例》以社会符号学理论为指导,选取(《红楼梦》七个方面的文化内容为语料,分析两种译本在英译《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社会符号学意义的得失,对汉语典籍的译介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章 社会符号学理论的发展
1.1 查尔斯·莫里斯的意义系统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
1.2 韩礼德关于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理论
1.3 尤金·奈达的社会符号学理论
1.4 社会符号学理论在中国
第二章 文化与《红楼梦》英译
2.1 文化的概念
2.2 杨宪益翻译《红楼梦》的文化策略
2.3 霍克斯翻译《红楼梦》的文化策略
第三章 《红楼梦》周易文化的英译
3.1 阴阳学说基本内涵
3.2 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说
3.3 周易文化社会符号学意义的英译
第四章 《红楼梦》宗教文化的英译
4.1 佛教文化的英译
4.2 道教文化的英译
4.3 儒教文化的英译
第五章 《红楼梦》民俗文化的英译
5.1 日常生活民俗英译
5.2 岁时节日民俗英译
5.3 人生、社交礼仪民俗英译
5.4 游艺民俗英译
第六章 《红楼梦》中医药文化的英译
6.1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6.2 中药学理论的体现
6.3 中医药文化的社会符号学阐释
第七章 《红楼梦》中具有文化内涵的人名的英译
7.1 杨译人名的翻译策略
7.2 霍译人名的译意系统
7.3 字、号、学名、乳名、法名、绰号等名称的英译
第八章 《红楼梦》中颜色的文化内涵及英译
8.1 英语与汉语基本颜色词指称意义相对应
8.2 英语与汉语实物颜色词的语义非对应
8.3 《红楼梦》中“红”与“绿”的语用意义
第九章 《红楼梦》特有语言形式的英译
9.1 习语的英译
9.2 金陵判词的英译
9.3 章回目录的英译
9.4 联额的英译
9.5 诗词曲赋韵文的英译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