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己敲开哈佛的门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尤虹文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小小年纪,大大梦想

国中三年级、十五岁的我,就像每一个台湾国三青少年一样,为了高中联考煎熬、焦虑着;但不一样的是,我的努力必须双倍,因为我决定报考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音乐院预备部(Cleveland Institute of Music, Young Artist Program)。

那段期间,我在为台湾的高中升学考试忙碌之余,同时还得准备美国音乐院预备部的申请,蜡烛两头烧。每天下课回家都已经七、八点,还要先练几小时的琴,接着再读书。国三的课业压力尤其繁重,申请的每个步骤也不能掉以轻心。

渴望看见世界

当时,已在台湾获得无数奖项,包括大提琴比赛的两届冠军,也成功举办过独奏会和协奏曲演出。我大可以留在台湾,进入高雄中学音乐班就读。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到美国念书?

因为我知道,在内心深处,我想要到美国去接受挑战,追寻自我成长。我不要只是台湾第一,我渴求见多识广,更希望获得世界的肯定。我知道自己年纪很小,但梦想很大。在年轻的心中,很奇怪,没有太多害怕的感觉,却有很多想要出去看看世界的渴望。

那时,我们这群“可怜”的国三学生,唯一可以放松的时刻就是午饭时间。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常把桌子并拢,一起聊天吃饭。

好友A说:“我不走音乐的路,要申请雄女,专攻学科。”

B说:“我要拼命练琴,考音乐班甄试。”

升学压力下,即使吃饭,话题还是脱不了即将来临的考验。大家都希望能够通过甄试,不用等到七月的联考。

“你真的要到国外考试吗?这样来得及应付国内考试吗?”听到同学的问题,我不禁望向窗外随风摇曳的椰子树。想起去年跟着钢琴老师到美国茱莉亚音乐院上个别课时,曾经走过的纽约林肯中心喷泉。纽约现在应该下雪了。我的未来,在地球的另一端吗?

理想的学校出炉

纽约茱莉亚音乐院曾是我的梦想。虽然我热爱纽约大都会,但是父母认为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只身到纽约念书,实在太冒险。大城市复杂,诱惑多,治安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爸妈不能放下工作陪我同去,家中也还有弟弟要照顾,我们在美国又没有亲戚朋友可以投靠,所以我得自己租房子、煮饭、自己过生活。这对一个刚到美国的台湾小孩来说,实在负担太大。

除此之外,茱莉亚预备部(Pre—College)虽然顶尖,却没有宿舍,一个星期当中只有周六得到学校上课。加上我是外国人,不能上公立学校,如何延续高中课业更是一大问题。

正当犹豫不决的时候,钢琴老师建议了另外一所学校:位于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音乐院预备部。该校提供宿舍和舍监,并且和当地海瑟威布朗(Hathawav Brown)女子高中合作。每天有校车接送上下学,还供应早、午餐。音乐院的大提琴、钢琴师资良好,环境单纯,还提供奖学金。这对我们家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

申请音乐预备部,必须先寄录音带或表演DVD送审。录音曲目由学校指派,至少要花半年到一年练习。我在台湾的大提琴老师陈哲民教授花了许多时间陪我练习,在录音室夜以继日地录音,要将最好的演出呈现给国外的主修教授。

初试录影带经由美国音乐院老师审核通过后,音乐院会再邀请考生到学校参加为期两天的现场复试甄选。经由同师门的学姊介绍,加上美国大提琴教授理查·艾伦(Richard Aaron)也认识陈老师,因而对我非常友善。在看过我的演奏录影带之后,马上通知台湾的老师,希望我一月底到美国参加复试。

与全球年轻音乐家一起考试

二○○○年一月三十一日,大家正在台湾欢度过年佳节,妈妈陪我飞到美国应考,顺便参访学校环境。一见到白花花的大雪,来自亚热带地区的我不畏寒冷,迫不及待地跳进雪里堆着雪人,扔起雪球。

在音乐院演奏厅的大门口,第一次见到大提琴老师。老师留着胡子,非常高大,严厉的眼神似乎可以将我看穿。我有点慌,但还是硬着头皮,怯生生地上前打招呼。

我回望身旁所有的应试者,金发碧眼的美国男孩正憨憨地对着我笑,棕发大眼的法国女孩低头专注地看谱,还有韩国、日本、中国大陆的应考生直接在走廊大声练起音阶琶音。每个人都摩拳擦掌、信心满满。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全世界的佼佼者原来都聚集在这里。

甄选评审除了老师,还有全美五大的克里夫兰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和副首席。三位大提琴家坐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抽考不同曲目。我尽力表现,从容应考,发挥自己的实力。三位老师还微笑着问我,英文怎么这么流利。

P34-37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Mimi追随其内心深处音乐梦想的历程,每一个选择,向人生更远的方向前去,勇敢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李开复

在这本动人的书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离家千万里,勇敢聪慧的孩子,在全新、陌生的环境中,如何克服万难,奋战不懈。——帕尔曼(小提琴天王)

后记

美国名作家法兰克·麦考特(Frank McCourt),一九九七年普立兹奖得主,六十五岁才完成《安琪拉的灰烬》(Angela's Ashes)。麦考特费尽一生岁月构思这本描述他童年的名作,出版时间相隔书中岁月已有四十五年之久。

有一次,一群文学评论家请教他:“什么事情,让您在那么长的时间都没有办法下笔呢?之前为什么不早一点完成这本书?”

长住纽约的麦考特用他依旧浓重的爱尔兰口音回答:“因为,之前的我,还没有从过去的回忆复原。”

麦考特先生,你复原了吗?

★ ★ ★

十一年来,我几乎不用中文。我试着遗忘奶奶的笑声、高雄冬天的温暖、台东的第一道曙光,还有台湾的家。

我不想、也不愿意从过去的回忆复原;更不可能分享那段“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故事。我的过去属于我,没有人会理解。当我终于动心,想写这本书时,我有好多疑问:

如果我用中文写书,我能重新了解这片土地,厘清我对台湾的感情吗?我的故事,有没有一点点可能,带给其他台湾的孩子启发和鼓励?如果我可以重新浏览离开台湾后的日子,这其中的点点滴滴,那么,台湾的家人会不会因此体会我自己一个人在冰天雪地度过的那些年、月、日?

我期望借由这本书找到答案,更希望透过我的经验谈,透过东西文化差异和教育理念的探讨,能够为这片土地、这个小岛上的孩子,贡献一点点微薄的力量。

于是,我开始卖命地写。

★ ★ ★

生命没有办法回头。这不是回顾展,只是十几年前支离破碎的回忆中,蓦然回首的惊鸿一瞥。  离开那么久,要返家是惶恐的。但是,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地方,比奶奶、爸爸、妈妈、弟弟跟我曾经生活在一起的家更合适,让我将出国的心路历程写成记录,用文字为过去做交代。

写书,让我披荆斩棘,回到最初在美国、上哈佛前的年少岁月;写书,让我在记忆中复原;写书,让我重新找到一条回家的路。第一次,音符无法表达的,竟然由中文文字弥补了。藉由文字,我让美国的世界和台湾的世界交集,也让我的过去和未来连结。

爸爸妈妈看完我的初稿,欣慰地说:真感谢我们有这个机会再一次真正陪你走过那些年,一个人在国外辛苦打拼的日子。

我好幸运,也好感恩。感谢这一路上陪伴我,跌倒,又站起来,跌倒,又站起来的人。谢谢你们,不曾怀疑我。谢谢你们,从未放弃我。

★ ★ ★

这不是一本教你一飞冲天,麻雀变凤凰的书,只是一个平凡女孩如伺面对挫折、实现梦想的故事。

如果可以,我希望这本书,可以当一本在你跌倒又必须站起来时,一直陪在你身边的书;一本当你最孤单的时候会拿起来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走过的路,可以成为你点亮前头的一盏小灯。我希望这本书,可以守护着你希望追梦、学习才艺的小小心灵;可以捍卫着你离家或在异地可能承受的委屈和不自在。我希望这本书,可以教你不要怀疑自己,教你看到自己内在与生俱来的潜能;不要忘记,自助者天助。

不是相信你所有的美梦一定会马上成真,而是相信你拥有实现生命的坚强和扭转人生的勇气。

希望这本书,能让你一次又一次在命运转弯的时刻做出挑战自己的决定,无论你是在台湾或世界的某处,都能朝着前方的不可知持续迈进!

目录

推荐序

尤虹文的灿烂天空 高希均

激励人心的一本好书 帕尔曼

看到台湾孩子“爱拼才会赢”的精神 林知延

客居异乡的美好相遇 马元中

音符背后的故事 刘轩

妈妈的话 尤妈妈

前言

第一部 带着勇气与希望,出发

 01小小年纪,大大梦想

 02美国或台湾?

 03踏上陌生国度

 04穿梭两校之间的局外人

 05文化大震撼

 06原来,美国高中是这样上课的

 07亲爱的老师们

 08英文大突破

 09从零开始的音乐路

第二部 自己敲开哈佛的门

 10申请入学第一课

 11下定决心申请哈佛

 12勇闯天下第一关

 13搞定AP和GPA

 14终极考验——申请书与自传

 15面试停看听

 16奖学金与推荐函

 17慢半拍的新鲜人

 18因为暂停,更明白上大学的真义

第三部 我的家永远在台湾

 19当东方遇见西方

 20爱的力量

 21一头栽进古典乐

 22断指事件

 23那些爸妈教我的事

 24英文,让我与世界接轨

 25埋下追梦的种子

后记

序言

激励人心的一本好书

帕尔曼Itzhak Perlman

在这本动人的书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离家千万里,勇敢聪慧的孩子,在全新、陌生的环境中,如何克服万难,奋战不懈。虹文的故事,让我想要一直读下去,因为她是如此努力地克服恐惧、不安等种种阻碍,蜕变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才华洋溢的作家。本书相当具有启发性,值得一读。

(本文作者为小提琴天王)

内容推荐

《自己敲开哈佛的门》是中国女孩尤虹文独自赴美国高中求学并被哈佛录取的故事:如何考好托福,美国高中是这样上课的,美国高中暑期英文读物,英文精进的诀窍,该怎么看待AP和GAP,哈佛大学申请书的自传题目,关于哈佛面试,如何申请奖学金,如何找到合适的大学推荐人……

编辑推荐

★《自己敲开哈佛的门》作者尤虹文15岁,她初中毕业前往美国高中学习音乐;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哈佛经济系录取。她是哈佛“极优等经济殊荣”获得者,也是《哈佛红报》“十五大杰出艺术毕业生”之一。

★这是虹文自己为梦想奋斗的故事,也是父母教育孩子获得成功的典范。

★小提琴天王帕尔曼、哈佛校董张万钧、艺术家马元中、作家刘轩推荐

★与《哈佛女孩刘亦婷》《最贫困的哈佛女孩》属于同一类产品,但《自己敲开哈佛的门》更着重于在美读高中到被名校录取的这一段经历,对于希望赴美求学或被美国大学录取的中学学生及家长的指导性更强。

★《自己敲开哈佛的门》阐述了美国高中现状,美国的中学老师怎样教学生,如何适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克服在异国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如何报考名校,名校根据什么来选择学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4: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