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得主范小青擅长描写颇具人情味道、小巷间小人物琐事,她的风格地域特色明显。阅读其作品,很容易让人沉浸到“苏州”的味道中去。这种独特的苏味语感,不仅表现为整体叙述风格上呈现出的委婉细腻,还表现为遣词造句的细致生动、节奏语调的和谐。她的散文集《在水开始的地方》就是这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水开始的地方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范小青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鲁迅文学奖”得主范小青擅长描写颇具人情味道、小巷间小人物琐事,她的风格地域特色明显。阅读其作品,很容易让人沉浸到“苏州”的味道中去。这种独特的苏味语感,不仅表现为整体叙述风格上呈现出的委婉细腻,还表现为遣词造句的细致生动、节奏语调的和谐。她的散文集《在水开始的地方》就是这样。 内容推荐 范小青的散文集《在水开始的地方》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苏州的散文,这些散文,和作者的小说作品一样,始终和故乡苏州不离不弃地厮缠着,而且比小说来得更直接更随意,在看似漫不经心中将苏州的“前朝旧事”娓娓道来,虽然苏州的“从前”到“眼前”,一直是慢悠悠地走过来的,但是在这些散文中,好像时光机器被按了快进,不经过任何过渡就一下子从“从前”跌落到“眼前”,并着重将“从前”和“眼前”进行对比,产生出一种尖锐的时间流逝感。水巷石桥,旧宅废园,青砖黛瓦龙脊,开着豆腐干天窗,或者老虎窗的年代久远的苏州民居,都是这个繁华旧都会的记忆;城头变幻、旧时堂前,小日子还是一如往昔的过着,而这样的日子一去经年,子继孙承,就是一座城市的性情,一座城市的传统了。散文细致温婉、悲悯怜惜,众生芸芸,各安其生,顺天认命,如流水落花,兀自地流,兀自地落。 第二部分:关于苏州以外其他地方的散文,这是行走中的散文,是边走边看,边走边思,边走边学,边走边写的,有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有感慨在时光中发生巨变的,有丢失的惋惜,有意外的启迪,或登上山项看日出,或坐在山脚下看风景,南来北往,西行东去,行走在人生的感悟中。 目录 上集 坐在山脚下看风景 路途 思想的湖 通海的夜晚 凝望玉树 卢浮官随想 寻找长白山 高邮,我们共同的家乡 又走运河 那一年,我头一回去上海 想象玉祁 唯见长江天际流 到灵山去 从山塘街到鼓浪屿 从善卷洞出发 老街 在水开始的地方 微山湖的新一页 过往今来说兴化 坐火车 以花之名,幸会武进 有一个山村叫虹口 天水一色 相逢骆马湖 在湿地行走 金色的收获 五彩缤纷 做做梦也好 棋牌乐与胜负心 写信 走路 戒酒 浓妆淡抹总相宜 头头是道 不懂名牌 闲聊医药 收藏 说说家具 快不过命运之手 世间桃源 花开花落 铁姑娘 来客 随谈我自己 回家去 看海去 远山近水(一) 远山近水(二) 鸟语花香 永远留在那一片海 牵手 时间 下集 到平江路去 两座老宅 感悟江南 苏州小巷 梅花驿站 看茶去 阳澄湖边是我家 独树一帜话葑门 万年桥头万年月 今日相逢 苏州手艺的民间价值 擦肩而过莲花岛 走过石桥 咏相城 清唱 小巷人家 妇姑人人巧习针 苏州园林 世态人情水悠悠 看得见屋顶的房子 永远的故乡 师俭堂 七都在哪里 生田游园如梦 我们到李市干什么 试读章节 思想的湖 那时候大寨人硬是把山劈开来,造成田,种上粮食,这是奇迹,是神话,这个神话惊天地泣鬼神,所以全国人民都向他们学习,把本来不是田的地方变成田。我那时候插队在太湖地区,赶上了围湖造田以及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虽各有不同,但大方向是一致的,就是把流淌了千百年的河道填了,又挖,挖了,又填,总之一句话,要多种水稻,多打粮食,折腾得人欢马叫。现在还能从我当年的日记里看到“战斗在工地上”的许多事情。我在日记中写道:“1974年的最后一天,上午雨大风狂,我和贫下中农一起坚持战斗在工地上。真是暴风雨更增添战斗豪情,雨越大,我们干得越起劲,雨水汗水浸透了我们的衣服,也浸甜了我们的心坎。” 那时候的水乡农村,每到冬春季节,到处都是工地,每个生产队,都要派出青壮劳力上工地填湖填河,红旗一插,就干起来,晚上睡的是统铺,一间大草棚,男男女女都住在里边。上级领导再三强调围湖造田的伟大意义,我们干活时也许没有想那么多的意义,只知道是要干活的,只知道湖是要填起来的,因为填了湖,湖就变成了田,明年它就长出粮食来了,多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那时候都是这样想的,就算是思想了。 后来思想有了变化,不讲粮食有多么重要了,讲经济发展的重要,讲多种经营的重要,但仍然是要拿湖做本钱的,仍然对着湖下手,围湖开窑,围湖养鱼,围湖做其他许多事情,总之是拿湖不当湖。因为湖在那里,那么的大,它又不会说话,又不会发脾气,你要拿它干什么,你干就是了。大家的钱包渐渐地鼓了起来,欢欣鼓舞,说,改革了,开放了,我们的思想解放了,我们的收入增加了,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又后来,无工不富的进步思想又来了,湖边林立起许多工厂,化工厂,造纸厂,皮革厂,什么赚钱造什么,靠湖吃湖,吃进去的是干净的湖水,吐出来的是有毒的污泥浊水,这中间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口子,从那个口子里出去的,是令人振奋的经济增长的数字。 再又后来,钱好像越来越多,就更有条件讲究以人为本,重视人居环境。住城里的高楼大厦已不过瘾,嫌闷,什么地方最适合人居呢?当然是湖光山色之间,于是湖边就有了别墅,有临湖小区望湖花园等等,听到人们骄傲地说,我家就在湖边上住。 湖就是这样在人的思想和行动中默默地承受着。湖真的不会说话吗?湖早已经在说话了,湖一直在发脾气,只是我们听不见,看不到,我们的耳朵被堵塞了,我们的眼睛也被遮敝了,何止是耳眼鼻舌,我们的心灵又到哪里去了?人真的很会思想,人一有了思想,湖就痛苦,湖痛苦的时候,就是人骄傲的时候。当我们骄傲湖为我用,我们听到了湖的思想吗? 许多年以后,我早已经离开了农村,但我知道,现在大家开始把填了的湖重新挖出来,把鱼虾蟹们请出去,把工厂关闭了,把豪华的住宅请到离湖一公里以外的地方,你就远远地眺望吧,你太近了,湖都害怕。可无论如何,退耕退窑退渔退什么都好,湖已经不是原来的湖了,专家说,要治理太湖,让它的水质回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准,所需的投入,全国人民再咬牙干三个五个改革开放二十年都不够用。 我们曾经那么的热爱劳动,劳动甜了我们的心坎,我们却没有想到我们的劳动不是创造而是一种残酷的破坏,我们曾经因为创造了财富而感谢我们的好山好水,当有一天我们发现山水已经不那么美好的时候,我们目瞪口呆,赶紧把挣回去的钱拿出来,再去换回本来的好山好水。这样我们又可以骄傲了,我们付出代价获得进步,我们把生态平衡挂在嘴上天天说,我们不再围湖造田,也不再围湖养鱼,瞧,我们的思想境界又提高了。但是,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仍然是为了我们的思想,我们眼中,仍然没有湖。 不能以湖为本,哪来的以人为本?不能以地球为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和条件谈人谈本?今天我们又努力了,但不知哪一天,很可能又来一次更努力的退什么还什么,因为我们永远只思想着我们的思想,我们从来没有替湖想一想,我们不知道湖在想什么。 什么时候,人的思想能够和湖的思想走到一起去呢? P7-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