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或波涛汹涌,或风平浪静。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了的事情无以计数,它们或奇绝,或重大,改变了历史的轨迹,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们或平淡,或微不足道,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几乎不留任何痕迹。但无论如何,历史都是由这些或大或小的各种事情串联起来的。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作者周扬)从中国历史上遴选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件大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科技、生活等诸多领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周扬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或波涛汹涌,或风平浪静。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了的事情无以计数,它们或奇绝,或重大,改变了历史的轨迹,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们或平淡,或微不足道,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几乎不留任何痕迹。但无论如何,历史都是由这些或大或小的各种事情串联起来的。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作者周扬)从中国历史上遴选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件大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科技、生活等诸多领域。 内容推荐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从中国历史上遴选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件大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科技、生活等诸多领域。这些大事,或是惊心动魄的战争,或是影响深远的文化巨变,或是改朝换代的惊天事件,或是翻天覆地的政治变革,等等。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的作者是周扬。 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 1.黄帝战蚩尤——华夏民族的形成 2.尧舜禅让——贤能之人的政治交替 3.夏朝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诞生 4.商汤灭夏——“顺乎天应乎人”的革故鼎新 5.西周建立——瓦解残暴的统治 6.春秋争霸——追求统一的理想 7.孔子创立儒学——流芳后世的人文思想 8.三家分晋——中国封建社会的起点 9.百家争鸣——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10.战国争雄——轰轰烈烈的争霸战争 第二章 秦汉时期 11.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 12.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3.焚书坑儒——中国思想文化的大浩劫 14.大泽乡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5.楚汉之争——改朝换代的战争 16.文景之治——汉时期的太平盛世 17.汉武帝抗击匈奴——旷日持久终胜利 1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流行两千多年的主流思想 19.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 20.司马迁写《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1.汉匈和亲——汉匈两家永结于好 22.佛教在中国传播——沐浴佛陀的智慧之光 23.王莽改制——“慕古思礼”的改革 24.党锢之祸——伤及汉朝国本的祸乱 25.黄巾起义——东汉灭亡的伏笔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6.三国鼎立——天下大势,分分合合 27.八王之乱——同生根,相煎何太急 28.苻坚统一北方——少数民族第一次统一中原 29:淝水之战——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30.五胡十六国——群雄逐鹿中原 31.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的汉化运动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 32.隋朝统一南北——融合南北文化的国家统 33.创立科举制——揭开选官制度的新篇章 34.开掘京杭大运河——古代南北水路交通大动脉 35.隋灭与唐兴——朝代更替中的盛与衰 36.贞观之治——封建社会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37.文成公主进藏——缔结汉藏友好的使者 38.玄奘西游——为求真经不畏艰险 39.武则天改唐为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0.开元盛世——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41.安史之乱——从繁荣走向灾难 42.藩镇割据——唐朝衰灭的重要原因 43.黄巢起义——唐末壮烈的农民战争 44.五代十国——中国再次陷入分裂 第五章 宋元时期 45.陈桥兵变——北宋王朝的开始 46.杯酒释兵权——权力和平移交 47.澶渊之盟——化干戈为玉帛 48.元吴建立西夏——北宋时期的“三国鼎立” 49.王安石变法——力图改变宋朝社会状况的改革 50.靖康之难——刻骨铭心的历史悲剧 51.岳飞抗金——精忠报国 52.理学的形成——对儒学的一次复兴 53.四大发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54.元朝统一全国——大势所趋,反衬英雄 第六章 明清时期 55.明朝建立——汉族盛世的又一次崛起 56.靖难之役——扭转颓势的内部斗争 57.郑和下西洋——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58.戚继光抗倭——给予外来人侵的有力打击 59.张居正改革——一个人对国家的力挽狂澜 60.李白成起义——推翻腐朽翻身成王的农民 61.清朝的建立——奠定中国统一的基础 62.吴三桂降清——奠定清朝兴起新局面 63.郑成功收复台湾——彪炳千秋,名垂青史 64.康乾盛世——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 65.雅克萨战争——英勇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66.平定准噶尔叛乱——剿抚并用,为国家统一而战 67.鸦片战争——让中国社会嬗变的西方殖民战争 68.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的伟大运动 69.辛酉政变——一场争夺执政大权的角逐 70.洋务运动——晚清中国的富强之梦 71.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兴衰的拐点 72.戊戌变法——意义重大的爱国救亡运动 73.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辛丑条约》的签订 74.清末新政——挣扎中的清政府 75.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拉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76.辛亥革命——举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 第七章 民国时期 77.中华民国成立——结束封建帝制谱新篇 78.袁世凯复辟帝制——称帝的丑剧 79.五四运动——反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8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8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开启合作 82.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 83.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 84.井冈山会师——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85.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 86.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87.红军长征——具有伟大意义的光辉历程 88.西安事变——由内战转向抗战的转折点 89.抗日战争——全民抗战,抵御外侮 90.延安整风运动——奠定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基础 91.三大战役——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9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翻开崭新一页 93.抗美援朝战争——捍卫朝鲜独立,维护中国安全 9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国际核垄断 95.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 9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9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殖民统治在中国的结束 98.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改革开放新纪元 99.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实现载人飞天梦 100.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百年奥运梦终圆 试读章节 而即便受到这样的待遇,舜也并没有怨恨父母,依旧对父母恪守孝道;他也没有埋怨弟弟,对他也十分友善。而且如此多年如一日,每当家人想要对他下毒手的时候,他就先逃走躲避一阵,待到情况稍有好转,他就立刻回到家中,继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劳动着,尽可能地给予家人他们需要的帮助。 为了养家糊口,舜不得不四处奔波。他在历山(今山东省济南市南郊的千佛山)上耕耘种植,在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打鱼,还在黄河之滨制作过陶器。 舜的孝道和对弟弟的情意以及他的踏实勤劳,使他很早就在民间有很大的名气。在了解到舜的这些德行之后,尧决定要亲自考察一下,以确定舜是否真的如民间所传有那么好的德行。 于是,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并让自己的9个儿子与舜一起共处。而舜不仅使这两位女子互相之间继续延续真挚的情感,同时还让她们能与全家和睦相处,恭行妇道;而尧的9个儿子在舜的身边也都变得敦厚起来,做事也更加严谨,为人处事也懂得礼义了。 不仅如此,舜在各方面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品德。无论他在哪里劳作,那里都会因为他而兴起礼让的风气,人们做事也更加认真,并开始讲求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不管他走到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于他。如果他在某个地方待上一年,那么那里就会聚集成一座村落;如果他待上两年,那里就会变成城邑;三年的话,哪里几乎就成为都城了。 得知这一情况,尧帝很是高兴,便赏赐了舜很多细葛布衣服,还赏给了他一把琴,赐予他牛羊,并为他修筑了仓房。 看到舜得到的赏赐,舜的父亲、继母和弟弟眼热又嫉妒。他们便想要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于是,继母便假意让舜去修补仓房的屋顶,而她则在下面纵火,想要烧死舜。幸好舜用斗笠做翅膀,及时从房上跳了下来,才没有被烧死。 后来,继母又让舜去挖井,在井挖得很深的时候,继母和弟弟在上面向下填土,想要将井口堵上把舜活埋。幸亏舜从一开始就有所警觉,在井旁边挖了一段通道,从通道中爬了出来。逃出来的舜在外躲了起来,继母和舜的弟弟以为阴谋得逞了,就开始毫无顾忌地分起舜的财物来。 舜的弟弟象想要尧帝赐给舜的琴,还想要尧帝的两个女儿给自己做妻子,而舜的牛羊和仓房则被象分给了父母。最终,象住进了舜的房子,高兴地弹奏起了舜的琴。但一段时间之后,舜竟然回到了家里。继母和象大吃一惊,但却不好说什么。而舜对发生过的这样的事情也依然没有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劳作时更是比以前更加诚恳勤谨。 再后来,尧帝又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之中,去接受大自然的考验。舜显现出了自己极强的野外生活能力,比如他在暴风雨中,却依然能认清方向,依然能一路前行。 最后,尧帝开始让舜参与政事,比如让他管理百官,还让他去接待各方宾客。经过各种磨练,舜已经可以将尧帝交予的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他也大胆地根据自己的想法有所改进。尧帝并未起用“八元”、“八恺”,但这些人早有贤名,于是舜便分派“八元”管理土地,让“八恺”管理人民教化。 而对于尧帝未能处置的“四凶族”,即帝鸿氏的浑敦、少□氏的穷奇、颛顼氏的□杌、缙云氏的饕餮,舜则将他们流放到了边远蛮荒之地,以防止他们再次为害作乱。舜施行的这些措施,将他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充分显现了出来。 经过20年的考察,尧帝终于认可了舜的才能,并认为他无论是在说话办事,还是个人能力方面,都非常成熟可靠,是一个可以建树大业的人。于是,尧帝便选择吉日,为舜举行了继位大典,尧帝将帝位禅让给了舜。把帝位传给大舜后,尧帝又辅政8年。 尧舜禅让,体现了贤能对贤能的挖掘,尧帝的任用贤能,以及舜的不负所望,都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思想。 禅让制度是和平的、民主的,并不是个人权力的转移,而是为了能让部落联盟更加团结,让社会生产更加协调,这也反映了原始公社的一种民主制度。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开始于夏朝。 在夏后氏建立之前,夏部族为了夺取联盟首领,曾经屡次与周围的部族展开争斗。夏部族早期活动于崇山峻岭之间,当时每到汛期,河水就开始泛滥,为了抵抗洪水,夏部族的鲧被尧身边的四岳推选做了领导人,带领人们治理洪水。但是鲧并不善于团结自己的族人以及其他部落,而且他采取的治水方法主要是用土木堵塞,建立屏障堵住洪水,但这样的堵塞方法却屡屡失败。鲧治理了9年,却只是劳民伤财、一无所成。 在尧舜禅让之后,舜帝便废掉了鲧的权力,并处死了他,转而任命鲧的儿子大禹为首领,让他继续带领族人治理洪水。大禹和伯益(颛顼帝的后代,赢姓始祖)、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一起,召集懂得治水的百姓前来协助。他一边视察河道,一边思索检讨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最终,大禹决定变堵截洪水为疏导洪水。 为了建造起能够疏通洪水的河道,大禹亲力亲为,拿着标杆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量地形的高低,重新规划水道。在这个过程中,大禹带领百姓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为了治理洪水,他甚至在与妻子新婚刚过不久就离开了她,而且在后来治理水道的时候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带领人们开山填壑,疏通了“九河”,经历13年的艰辛,最终将过去连年累月经常泛滥的洪水引入了大海,从而消除了水患。P6-8 序言 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或波涛汹涌,或风平浪静。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了的事情无以计数,它们或奇绝,或重大,改变了历史的轨迹,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们或平淡,或微不足道,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几乎不留任何痕迹。但无论如何,历史都是由这些或大或小的各种事情串联起来的。 没有历史,就没有今天。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智者曾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哲人曾说:“读史使人明智。”由此可见,读史意义之重大。为了帮助读者探索大历史,寻求真智慧,我们特别编写本书。 本书从中国历史上遴选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件大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科技、生活等诸多领域。这些大事,或是惊心动魄的战争,或是影响深远的文化巨变,或是改朝换代的惊天事件,或是翻天覆地的政治变革,等等。它们或开时代之先河,或为历史之转折点,或决定历史之走向,或成就、意义非凡,或改变民族之命运,等等。它们也闪耀着历史之美,等待采撷、品读与珍藏。 这100件大事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与价值,是一幅多姿多彩、波澜壮阔、气势宏大的历史画卷。我们力图通过通俗流畅的语言、清晰完整的脉络,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向读者讲述这100件大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并分析每件大事的重大历史意义,从而让读者轻松了解历史大事,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走向,窥视历史前进的脚步,揣摩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领略人类进步的阶梯,获得广阔的文化视野,开阔胸襟,真正体悟到人生的大智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