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名称与遗产故事系列丛书(共9册)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著的《中国名称与遗产故事系列丛书(共9册)》讲述了我国各地名字背后所隐藏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正史传说,有的是趣闻逸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价值于一体,图文互动,意趣横生。一个个地名故事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让人充分领略到中国地名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

内容推荐

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著的《中国名称与遗产故事系列丛书(共9册)》内容简介:《中国国号的故事》《中国地名的故事》《世界国名的故事》《中国雕塑的故事》《中国古窑的故事》《中国碑刻的故事》《中国山水的故事》《中国牌坊的故事》《中国书院的故事》。专家学者写给社会公众的历史文化普及读物。开放式连续出版物。《中国名称与遗产故事系列丛书(共9册)》图文结合,深入浅出,学术研究通俗化大众化,面向所有能够断文识字的老百姓。

目录

中国国号的故事

引言 意大利人利玛窦解释

 “中华帝国的名称”

中国国号概说

夏:“居高声自远”

 夏即蝉

 启以夏为国号

 夏成为国号后产生的引申义

 关于“夏之为名,实因夏水而得”

 国号:时代的镜象

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纠葛不清的商与殷

 玄乌生商:图腾、族名与国号

 “商之国号,本于地名”说的弱点

 说殷

周:田野、田问的禾稼

 甲骨文、金文中的周字及其

 引申义

 以引申义论周国号的几种说法

 周:重农的标志

秦:养马的草谷

 “秦,禾名”

 非子以种秦养马得为附庸国

 秦国号地位的攀升

 秦国号在后世的影响兼说秦置秣陵无贬义

汉:“语日‘天汉’,其称甚美”

 项羽负约,立刘邦为汉王

 天汉、汉中、汉水

 几点结论及汉国号的影响

新:“应天作新王”

 “肇命于新都”

 以新德代替旧德

 新皇帝的新政、新名号情结与新国号

 新德让位于下一个新德:刘秀重建

 汉朝/船

“天下三分”:魏、汉、吴

 魏”代汉者当涂高”

 汉唯我正统

 吴”此盖时宜耳“

晋:“司马昭之心”

 溯源:先秦晋国

 “代汉者当涂高“关于“高都”与”晋“的应谶

纷纷扰扰“十六国”与此起

 彼伏“南北朝”

 “十六国”汉、赵、成、凉,燕、魏,秦,夏

 “南北朝”:宋、齐、梁,陈与魏、齐、周

隋:当初细加斟酌,后来备受议论

 杨坚弃“随”取”隋”

 先秦随国与周,唐间隋朝

唐:荡荡也,道德至大之貌

 周追封李虎为唐国公

 陶唐氏帝尧的传说与唐”荡荡也”的美义

 “神尧皇帝”李渊

周:女主遭遇的尴尬

 “武氏出自姬姓”及其他

 立周容易继周难

 “五代”与“十国”

 “五代”相承

 “十国”分立

 “等而下之”的称尊建国者

辽、夏、金:汉式国号与

 民族传统

 辽得名于辽水,契丹意为宾铁

 夏与白上:地域,政治,文化,民族的多重考虑

 金:地缘的体认与民族的特征

宋:“天地阴阳人事际会”

 宋国号“因所领节度州名也”

 有关宋国号的附会之说

 “火宋“及其附会之说在当世 的影响

大元:“大哉乾元”

 大元不等于蒙古汗国

 蒙古大汗国号的演变

 《建国号诏》

 大元国号释义

大明:“诸佛光明之王”

 反元复宋

 “明王出世”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大明之秘义”

 大明与中国历史上的火德附议

大清:借鉴历史,取典文化,服务现实,作用未来

 由“金”而”大清”

 胜过“大明”的”大清”国号

中华民国:开创国号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实

 相符的新型民主国家

与国号相关的两个问题的讨论

 对同名国号的处理

 对段时代与一批国家的统称

结语 为中国人说“中国”

附录一 释“中国”

 释“中”释“国”

 中国名号的起源

 地域概念的中国及其地域范围的扩大

 文化概念的中国及其文化意义的伟大

 秦汉及其以后中国概念的流变

附录二 说“支那(chilla)”

 关于“支那“缘起的各家说法

 “支那”缘起于”秦”

 “支那”释义及近现代中日有关“支那”之争

后记

中国地名的故事

地名趣闻逸事

 有趣的中华地名文化

 趣话避讳地名

 以阴阳定名的地名

 有趣的少数民族地名

 有趣的方位地名

 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地名

 用百家姓命名的地名

 有趣的数字、颜色地名

 有趣的地名诗

 妙趣横生的地名联

 两名士巧对成地名

 汉中、关中和中原

天涯海角在何处

 香格里拉就在中国

 有趣的城市别称

 大庆地名的由来

 廊坊地名的由来

 名城苏州美称多

 有趣的无锡地名

 蓬莱与蓬莱仙境

 名城泉州的别称

 二峡名城宜昌的别称

 沙市 座由长江泥沙冲积而成的城市

 千古盐都——自贡市

 大理古城的美称

 敦煌又称沙州城

 日喀则名称的由来

 “喀什”地名溯源

 神奇之地——普兰

 黑井镇因黑井得名

 加积镇名称的由来

 脚跨三省的白浪街

 中关村地名的由来

 “亚心之村”——包家槽子

 建在山峰岩洞中的峰岩村

省、省会名称的由来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简称的来历

 四川省得名之谜

 云南省得名的传说

 辽宁省的得名和含意

 两个由动物得名的省的简称

 两个因水而得名的省会地名

 漫谈古都西安地名称谓

 重庆地名的来历和它的别称

 南京几个别称的来历

 杭州别称的故事

 成都的得名和别称

 福州为何还称“榕城”、“左海”、“三山”

 广州别称源于一个美丽传说

 南昌地名之谜

 银川地名之谜

 兰州历史上称金城

 石家庄“天下第一庄名称由来

 “青色的城”呼和浩特

 “乌鲁木齐 的含意有多种说法

细说北京、上海的地名

 北京是中国名称最多的城市

 北京还曾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漫谈长安街的由来

 王府,甜水井和王府井大街

 漫谈东交民巷地名的变化

 大栅栏地名的由来

 趣说北京的动物地名

 趣谈北京的胡同名

 铁影壁胡同的故事

 几个嘲讽奸臣严嵩的胡同名

 蒙古营村和四川营胡同名称的由来

 漫谈上海及其别称的来历

 上海市辖县区名称的来历

 徐家汇与徐光启

 上海“十六铺和”“陆家浜路”名称的由来

趣谈台港澳地名

 台湾地名的由来

 台湾地名趣谈

 体现民族感情的台湾地名

 香港名称的来历

 两个与海盗有关的香港地名

 “九龙”名称的来历

 澳门名称的来历

 漫谈澳门的地名

与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关的地名

 徐州为何又称彭城

 “徐州”之名源于一个动人故事

 徐州为何也称西楚

 “牧野”的得名和现在所处之位置

 介休县名称来自一个典故

 固陵城的故事

 秭归地名的故事

 坑儒谷地名的由来

 秦皇岛市名称的由来

 陕西新丰——刘邦的再造故里

 古都开封美称多

 登封县名源于武则天登嵩山封禅

 “京畿重地”保定市

 钟祥——祥瑞所钟之地

 宝鸡地名的故事

 用皇帝年号命名的城镇

 与皇帝有关的地名

 连云港市徐福村的故事

 荆轲和血山村的故事

 获嘉县与闻喜县县名的由来

 灵宝县名的由来

 张家界市地名的由来

 两个源于苏武牧羊的地名

 霍去病命名的铁马店

 酒泉与甘泉地名的故事

 两个源于蔡伦造纸的地名

 两个与蔡文姬归汉有关的地名

 镇江梦溪园巷的故事

 天津得名的两种说法

 大厦之门——厦门

 威海与刘公岛

 烟台地名的由来

 青岛地名之谜

 记录着青岛历史的街名

 满洲:一个由族名演变而来的地名

 涿州为何又称“天下第州”

 大连地名并非李鸿童所起

 以历史名人名称命名的南昌路名

 武昌的”彭刘杨路”和首义路

 以革命先烈名字命名的地名

 被誉为“教授县”、博士街和“才子乡 的地名

古镇地名故事

 同里:“东方小威尼斯”

 难识的地名——角直

 丽江古城名字有来历

 古镇南浔的得名

 被誉为“唐朝模范村”的唐模

 鱼木寨地名的由来

 人民币背景画面中的兴坪

 棋盘村村名里的故事

 以文房四宝寓意构建的古村落

 爨底下村名的来历

 因娘子关而得名的村庄

 陈墓镇地名的故事

 大圩古镇的传说

与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有关的地名

 鬼谷村和鬼谷子

 吉林为何又叫”五行之城

 绍兴还有一个“八卦之城”的称号

 以八卦卦名命名的呈坎

 诸葛镇名称的来历

 俞源村村名的来历和神奇之处

 西安湘子庙街的故事

 来自佛像的佛山地名

 丰都为何叫“鬼城”

 真有一个地方叫“鬼门关”

 新疆“魔鬼城”的由来

 源于神话传说的地名

 两个源于爱情故事的地名

 苔青乡和美溪镇地名中

 的爱情故事

 黄陵县得名的传说

 延安古时为何又称“肤是”

 珍珠城——蚌埠

 柳州地名的传说

 三门峡市和三门峡的神话传说

 商丘柘城的传说

 神秘的神农架

 黄梁梦村的故事

 海南三亚牙龙湾的传说193

 西湖龙井和东北龙井

 龙子涧村名的传说

 汉高祖藏身的皇藏峪

 明光镇名称的传说

 李白成与桃枝村的故事

 广亮门村名来历的故事

 茜草峪村名的传说

 苦水之乡与玫瑰花香的故事

 风陵渡镇名的传说

 皇后寨的传说

 玉树古城与文成公主的故事

 鄂尔多斯的美丽传说

 阿尔山镇名称的故事

与自然山水有关的地名

 话说因水而得名的地名

 罗布泊的地名一直与水有关

 “陇上小江南”——天水

 镇江地名故事多与水有关

 九江地名由来的故事

 以湖命名的本溪市

 “吴头楚尾”话芜湖

 “海定波宁“话宁波

 深圳地名的由来和它的美称

 新疆石河子市名称的由来

 那曲县还曾叫黑河县

 赤峰市名称的由来

 桂林地名和”山水甲天下”美誉的由来

 韶山地名的美丽传说

 马鞍山市得名的传说

 武夷山市地名的由来

 邯郸地名源于山

 连云港和“花果山”

与动植物有关的地名

 趣谈生肖地名

 趣谈以“龙”命名的地名

 皤滩古街为何称“龙街”

 平遥为何又称“龟城”

 宏村为何又叫“牛形村”

 邢台为何又称“卧牛城”

 “鹿城的别称和”虎门”地名的由来

 鹿泉市得名的故事

 阿拉善盟是”黑色骏马的意思

 鹤岗市名称的由来

 双鸭山市名称的由来

 花卉地名里的故事

 两处以芙蓉命名的著名村镇

 瓜果之乡哈密和吐鲁番

 米脂,一个与小米密切相关的地名

文学名作中的地名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家”在哪里

 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在何处

 陆游诗中的“又一村在何处

 白居易诗中的“朱陈村”在何处

 李白诗中的“兰陵”在何处

 王吕龄《出塞》诗中的“龙城今何在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何处

 李白诗中白帝城名称的故事

 诸葛亮隐居的隆中究竟在何处

 孙权故里王洲的故事

 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地名

 趣说赤壁_市地名

 古城荆州的别称

 五丈原是如何得名和闻名的

 《7K浒传》中的水泊梁山今何在

寓意美德和友谊的地名

 “六尺巷道”地名的故事

 “让义村”地名的感人故事

 义乌地名源于一个孝子的故事

 柳林村的美德故事

 以文明道德命名的古寨

 玉田地名中的美德故事

 取意孝行感天的孝感市

 江苏有个“波斯庄”,甘肃有个“罗马城”

 台湾的“陕西村”和河南的“台湾村”

 中国地名为何落户日本和美国

 原苏联境内的“陕西村”

世界国名的故事

序言

太阳升起的地方——亚洲

 日出之国:日本国名由来

 蒙古国名史话

 朝鲜和韩国国名来历

 南方越人之国越南

 占族人的住地:柬埔寨

 万象之邦:老挝国名起源

 黄袍佛国:泰国国名由来

 狮子岛:新加坡国名由来

 菲力浦王子之地:菲律宾

 印度河流域的国度:印度

 山上人的国家:阿富汗

 纯洁的土地:巴基斯坦

 黄麻之国:孟加拉国名由来

 自由人的土地:哈萨克斯坦

 阿拉伯福地:沙特阿拉伯

 两河流域之间:伊拉克

 高贵与光明之地:伊朗

 与神角力的人:以色列

 腓力斯丁人之地:巴勒斯坦国

 勇敢的火鸡:土耳其国名史话g

 附录:其他亚洲国家国名来历

以东方公主命名的大陆:欧洲65

 欧洲锯木场:瑞典

 琥珀之乡:波罗的海三国

 划独木舟的人:俄罗斯

 杂色多彩之岛:英国

 人民的国家:德国

 东欧平原:波兰

 捷克和斯洛伐克国名史话

 东方王国:奥地利国名由来

 自由的国度:法国

 森林之地:荷兰国名史话

 野兔之国:西班牙国名由来

 温暖的港湾:葡萄牙

 海尔维希亚联邦:瑞士

 从罗马来的人之国:罗马尼亚

 小牛生长的乐园:意大利

 海伦人的住地:希腊

 附录:其他欧洲国家国名来历

没有寒冷的地方:非洲123

 尼罗河的赠礼:埃及

 白人居住之地:利比亚

 光明女神之国:突尼斯

 沙漠之狐:阿尔及利亚

 日落之乡:摩洛哥国名由来

 皇帝驻骅地:马里国名由来

 黑人之国:毛里塔尼亚

 黑人土地:几内亚国名由来

 黄金之国:加纳国名史话

 赤道黑人土地:赤道几内亚

 黑人之国:苏丹国名由来

 非洲中央之地:中非

 阳光普照之地:埃塞俄比亚

 奶牛或山羊之国:索马里

 溪流汇合的黑人土地:坦桑尼亚

 巨大的河流:赞比亚

 鸵鸟:肯尼亚国名趣谈

 光明到来之地:莫桑比克

 马尔伽什人之地马达加斯加

 印度洋上的钥匙:毛里求斯

 遥远的干燥平地:纳米比亚

 石头之家:津巴布韦

 彩虹国度:南非国名史话

 附录:其他非洲国家国名来历

南方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181

 未知的南方大陆:澳大利亚

 白云的故乡:新西兰

 最大的岛:斐济国名由来

 平安与和平之地:所罗门群岛

 圣地与神岛.汤加国名史话

 附录其他大洋洲国家国名来历

最幸运的“新大陆”:美洲197

 枫叶之国:加拿大国名由来

 山姆大叔.美国国名史话

 阿兹特克族战神:墨西哥

 森林茂密的土地:危地马拉

 鱼米之乡:巴拿马国名史话

 岛屿和浅滩:巴哈马

 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古巴

 小威尼斯:委内瑞拉

 哥伦布之地:哥伦比亚

 玉米起源地:秘鲁国名由来

 红木:巴西国名由来

 世界的边缘:智利国名史话

 白银之国:阿根廷国名由来

 附录:其他美洲国家国名来历

中国雕塑的故事

引言

史前动物雕塑

原始社会图腾雕塑

史前生殖崇拜雕塑

史前人像雕塑

夏代绿松石龙

殷墟妇好墓玉雕

周代玉雕和石雕

四羊方尊

虎食人卣

殷墟妇好墓鹗尊

商周时期的铜象尊

商周时期的犀牛尊

商周时期的牛形尊

盠驹尊

莲鹤方壶

三星堆雕塑

商周时期的俑与偶

春秋时期的镇墓兽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十二金狄和铜车马

汉代羽人像

长信宫灯

汉代铜马和陶马

霍去病墓石雕群

李冰父子石像

汉代牛郎织女石雕像

汉代兵马俑

汉代女俑

汉代侍从俑、劳作俑和游艺俑

汉代玉雕羽人、马和北极熊

滇国石寨山铜塑

汉代动物雕塑

汉代镇墓石兽

东汉佛教造像

敦煌石窟早期佛教造像

云冈石窟佛教造像

龙门石窟北朝佛教造像

炳灵寺石窟佛教造像

河南巩县石窟寺佛教造像

麦积山石窟雕塑

邺城响堂山石窟佛教造像群

太原天龙山石窟佛教造像

太原西山大佛

南朝栖霞寺石窟艺术

剡县大佛像

释迦牟尼苦修像

洛阳永宁寺佛教造像

河北正定午猷造像

河北曲阳白石佛像

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

南朝帝王陵墓石兽

赵州桥石栏杆雕刻

昭陵六骏

唐代皇陵石刻

隋唐敦煌莫高窟彩塑l

五台山寺院唐塑

龙门石窟奉先寺大佛

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艺术

四川安岳石刻卧佛

唐代大明宫菩萨石雕

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

乐山大佛

宁夏敦煌须弥山佛教石窟造像

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造像

日本收藏的中国佛像

山西永济铁牛

唐三彩珍品

洪辩塑像

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塑像

前蜀高祖王建永陵石像

雷峰塔飞龙座铜佛

角直杨惠之塑保圣寺罗汉像

王处直墓汉白玉石雕

宋皇陵石雕

沧州铁狮子王

河北正定隆兴寺铜观音

河北易县三彩罗汉群

济南灵岩寺罗汉泥塑

法兴寺十二圆觉菩萨

大足石窟雕塑

四川安岳毗卢洞宋代石雕

大理阿嵯耶观音及鎏金金翅鸟

大同下华严寺辽代雕塑厂

晋祠塑像

宋元木雕佛像

白瓷孩儿枕

泉州老君像

渎山大玉海

西湖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

太原龙山道教石窟造像

晋城玉皇庙彩塑

山西新绛福胜寺渡海观音

明代皇陵石雕

武当山雕像群

山西平遥双林寺彩塑群

北京法海寺雕塑

孔子像和董仲舒像

开封铁犀

晋祠水母铜像

何朝宗瓷塑

明清时期的民间小雕塑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大铜佛

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彩塑

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汉白玉浮雕

广州城市徽标——五羊石像

泥塑《收租院》

毛主席雕塑像代表作

唐山李大钊花岗岩半身雕像

汉白玉雕像《日日夜夜》

主要参考文章和书目

中国古窑的故事

凝土成器

“梦工厂”的诞生

先民的坛坛罐罐(上)

先民的坛坛罐罐(下)

第一个“陶”姓

火龙转向

神秘的“窑汗”

世界第八大奇迹

从原始瓷到瓷

南北大家庭

熠熠生“彩”

解密五大名窑

喝出来的艺术

民窑奇葩

草原上的“梦工厂”

奇特的“镇窑”

一窑统天下

至尊御器厂

老外与“China”

后记

参考文献

中国碑刻的故事

写在前面的话——话说碑刻

御碑

三绝碑

谜碑

民族团结碑

誓碑

造像碑

无字碑

标示碑

碑林

国山碑

辟雍碑

瘗鹤铭

龙藏寺碑

晋祠之铭并序碑

升仙太子碑

平淮西碑

风动碑。

回銮碑

相州昼锦堂记碑

大金得胜陀颂碑

西夏碑

元祜党籍碑

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

大观圣作之碑

元世祖平云南碑

村碑

禹王碑

比干庙碑

延陵季子墓碑

介子推祠碑

西门大夫庙记碑

东方朔画赞碑

鲜于璜碑

孔融父兄碑

曹娥碑

曹子建墓碑

爨宝子碑与爨龙颜碑

好太王碑

张猛龙碑

木兰祠碑

明征君碑

郑文公碑

兰陵王碑

尉迟敬德墓碑

李劫墓碑

狄仁杰祠堂碑

宋碌碑

赵懿简公神道碑

韩世忠万字墓碑

岳飞庙碑

中国山水的故事

自然天成

人文荟萃

五岳四渎

梵天净土

洞天福地

巧夺天工

神话传说

中国牌坊的故事

庙宇坊

汤阴县演易坊

曲阜市孔庙牌坊

上海市嘉定孔庙牌坊

萧县孔庙牌坊

运城市关帝庙牌坊

常州市淹城牌坊

汤阴县岳飞庙精忠坊

泰安市石坊

北镇市北镇庙牌坊

丰镇市金龙大王庙牌坊和牛王庙牌坊

安国市药王庙牌楼

常州市天衢要道牌坊

昆明市西山三坊

登封市少林寺古牌坊

苏州市知恩报恩牌坊

济南市千佛山老牌坊

扬州市栖灵遗址牌坊

五台县菩萨顶牌坊

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木牌楼

西安市清真大寺牌坊

太原市晋祠对越牌坊

勉县武侯祠三坊

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牌坊

五莲县仰止坊

卫辉市徐氏家祠石坊

功德坊

乐清市南阁牌楼群和蔗湖攀龙坊

旌德县江村四坊

绩溪县龙川都宪坊和奕世尚书坊

黟县西递胡文光刺史坊

北镇市李成梁石坊

歙县许国石坊和吴氏世科坊

正宁县赵氏牌坊

青州市衡王府石坊

桓台县四世宫保牌坊

鄄城县苏述御史牌坊

兴城市祖氏石坊

灵寿县石牌坊

阳城县皇城相府石牌坊

歙县雄村四世一品坊和光分列爵坊

丽江市古城四坊

仙游县东门石坊

湖州市小莲庄牌坊

隆昌县古牌坊群

百岁坊

滕州市韩楼百寿坊

泾县九峰村百岁牌坊

贵阳市青岩镇石牌坊

节孝坊

歙县叶氏贞节木门坊和黄氏孝烈砖门坊

歙县棠樾牌坊群

蓬莱市戚家牌坊

东阿县魏庄石牌坊

常州市蒋氏贞节坊及其它牌坊残件

旌德县孙村贞节坊和洋川贞节坊

歙县含贞蕴粹坊和孝贞节烈坊

济宁市慈孝兼完坊

单县百寿坊和百狮坊

成武县申氏节孝坊和刘氏节孝坊

苍山县三座节孝坊

宁波市彩虹坊和慈城古牌坊

安丘市庵上石坊

章丘市郭家庄张氏牌坊

原平市朱氏牌楼

邳州市八义集张氏坊

衡水市蔡氏贞节牌坊

无锡市映山湖牌坊

铜山县郑杨氏节孝坊和郑彭氏节孝坊

无锡市华孝子祠四面牌坊

徐州市权谨牌坊

响水县孝子坊

标志坊

卫辉市望京楼诚意坊

曲沃县四牌楼

襄阳市古隆中牌坊

南阳市卧龙岗牌坊

北京市颐和园牌坊

宣城市敬亭山古昭亭坊

徐州市荆山桥牌坊

开封市古吹台牌坊

桐乡市乌镇六朝遗胜石坊

无锡市东林书院牌坊

北京市国子监琉璃牌坊

杭州市西泠印社石坊

内乡县衙宣化坊和戒石坊

北京市保卫和平牌坊

绩溪县中正坊及其它牌坊

常州市荆川先生读书处牌坊和荆川墓坊

陵墓坊

绍兴市大禹陵牌坊和棂星门

常熟市仲雍墓牌坊

曲阜市孔林牌坊

常熟市言子墓牌坊

洛阳市关林石坊

嵊州市晋王右军墓道坊

南通市唐骆宾王墓牌坊

镇江市米芾墓石坊

苏州市唐伯虎墓牌坊

浑源县栗毓美墓牌坊

安阳市袁公林牌楼

南京市中山陵博爱坊和谭延闿墓纪念牌坊

牌坊术语汇编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书院的故事

第一部分 书院成长轨迹

 一、唐书院——呱呱坠地,开创新篇

 二、五代十国书院——潜德幽光,后必大兴

 三、两宋书院——发展成熟,空前辉煌

 四、元书院——顺势而为,向北发展

 五、明书院——一波三折,大起大落

 六、清书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二部分 书院名人寻踪

 一、集贤十八学士

 二、泰山书院里的宋初三先生

 三、濂溪先生周敦颐

 四、理学泰斗“二程”

 五、南宋“东南三贤”

 六、元代南吴北许二先生

 七、一“心”“致良知”的王守仁

 八、东林先生顾宪成

 九、证人书院黄宗羲

 十、颜元与漳南书院

第三部分 书院名院集萃

 一、四大书院,历史公案

 二、千年岳麓,高山仰止

 三、洙泗心传之白鹿洞书院

 四、山水形胜之石鼓书院

 五、闹中取静之应天府书院

 六、尘消智朗之嵩阳书院

 七、心学阵地之象山书院

 八、聚朋论道之丽泽书院

 九、顿渐同归之鹅湖书院

 十、“推普”学校之正音书院

后记

试读章节

蒙古国名史话

蒙古是蒙古国(The State of Mongolia)的简称,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北与俄罗斯为邻,东、南、西三面与中国交界,面积约为156.7万平方公里,人口275万(2004年),首都乌兰巴托(Ulanbator)。

蒙古既是国家名称也是民族名称。蒙古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而蒙古族却是一古老的民族。关于蒙古名称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源于山名,是“银”的意思;有的说源自居住在蒙古高原一部落的分支,意为“孱弱”和“淳朴”;又有的说是因成吉思汗“剿定诸国故日蒙,取居中驭外之义故日古”。还有的认为是“永恒的河”,或为“长生(或永恒)的部族之意”;还有人认为是“勇悍无畏”的含义,等等。

不管“蒙古”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同音异译名称在唐代中国已经出现,见之于《旧唐书》,这也是关于蒙古族名的最早记载。《旧唐书·北狄传》在叙述室韦时写道“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伦泊,屈曲东流,经西室韦界,又东经大室韦界,又东经蒙兀室韦之北。”根据波斯史家拉施特著作《史集》所载,蒙古的最初读音是“Mtlinku”,同蒙兀音一致。可见,唐朝时蒙古是我国北方民族室韦诸部落中的一个,即为室韦人的一支,居住在今额尔古纳河的上游。这个部落在《新唐书》中称为“蒙瓦”,《宋史》中则有“蒙古”之称,而《辽史》中称其为“萌古”,金人称之为“蒙兀”,或称“萌骨”;此外,散见于宋、辽、金时的汉籍文献中的名称,还有“萌古”、“朦骨”、“蒙古里”、“萌古斯”、“萌古子”、“盲骨子”、“萌骨”等几十种,它们都是“蒙古”的同名异译。直接以蒙古一词称之始的,见于无名氏《炀王江上录》,这是女真人对蒙古人的称呼。

唐朝末年,蒙兀所属的北狄室韦诸部落之一的塔塔儿部逐渐强大起来,并形成以塔塔儿部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塔塔儿”,由于中原人称之为“鞑靼”,所以这些室韦部落也自称“鞑靼”。这一名称往往与蒙古等同,南宋“边吏因以蒙鞑称之”,显然来源于“蒙兀”与“鞑靼”的结合。随着蒙兀部强大并统一室韦诸部,1206年各部落贵族在斡难河畔举行忽里台(大朝会),铁木真被奉为“大汗”,上尊号称“成吉思汗”,国号为大蒙古国。至忽必烈元朝时,“鞑靼”一词遂由“蒙古”取而代之,蒙古也由部落名称变为民族称呼。

统一的蒙古谱写了亚洲绝大部分以及中东欧历史的新篇章。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多次西征,凭借强势迅猛的骑兵和血腥的征服,改变了世界上这块最大大陆的格局。在13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时间里,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人的铁蹄扫荡了大部分欧亚大陆,甚至也踏上了非洲、东南亚以及朝鲜半岛、日本的土地,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虽然这个帝国不久即分崩离析,但其余响至今犹在。

13世纪60年代以后,蒙古帝国分化为金帐汗国(也称钦察汗国,东起也儿的石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伊儿汗国(东起阿姆河,西迄小亚细亚,北接金帐汗国,南至印度洋)、窝阔台汗国(以塔尔巴哈台为中心的阿尔泰山地区)、察合台汗国(阿姆河以东的中亚西亚、谢米列契和今天的新疆天山南北)和入主中原的元帝国。但是,元朝皇帝名义上仍然是蒙古大汗的继承者。一般而论,占人口极少数的外族统治有两种命运,一种是被当地民族同化,另一种是其政权被推翻,而蒙古人并未能改变这样的命运。14世纪中叶以前,四大汗国皆被当地的民族文化同化,入主中原的忽必烈后裔又回到了其先民游牧的蒙古高原。

回到草原的蒙古各部,除了达延汗时期外,一直因内讧而陷于长期的割据状态,分成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并与明朝形成北南对峙局面。1636年,漠南蒙古49旗王公尊奉清太宗皇太极为可汗。皇太极旋即设立了蒙古承政(俗称蒙古衙门),负责处理蒙古事务。1638年,漠北蒙古与清朝建立臣属关系,清太宗又把蒙古承政改为理藩院。到18世纪80年代葛尔丹被击败时,清王朝已经征服了整个蒙古。从区划上看,清朝把整个蒙古分为外藩蒙古和内属蒙古两部分,外藩蒙古又分为外札萨克蒙古和内札萨克蒙古,约相当于后来常说的外蒙古和内蒙古,皆受理藩院管辖。

19世纪,晚清遭遇了前所未有内外交困。在西方列强武力进攻和威慑面前,大清帝国屡挫屡退,而急欲东扩的沙俄也在北疆趁火打劫,并相继占领外兴安岭和黑龙江下游地区,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甚至还把外蒙古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最初的哥萨克骑兵,到露骨实施侵略的戈洛文、穆拉约维夫,再到实施兼并蒙藏汉之全部东方的巴德玛耶夫商业公司,沙俄侵略晚清之内、外蒙古时可谓不择手段,它怂恿、策动蒙古王公分裂,并向它投靠。1911年,外蒙古僧侣上层和贵族王公请求沙俄支持保护,俄军进驻库伦(今乌兰巴托)。当年12月1日,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宣布外蒙古“独立”,建立“蒙古国”政府。随即,沙俄又向南进军,意欲占领内蒙古,但被击败。1915年6月,“蒙古国”宣布取消“独立”,改称“自治”。1921年7月,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苏赫巴托和乔巴山领导蒙古人民义勇军进占库伦,宣布建立“君主立宪”的人民革命政府。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布成立。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并以此作为苏联红军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在苏联霸权主义者的控制下,独立后的蒙古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外交,都成为苏联的附庸,甚至还放弃自己的文字,转而用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苏联解体以后,1992年2月改名称为“蒙古国”。

P7-9《世界国名的故事》

序言

人类来自于自然界,从属于自然界。人类文明自产生之日起,其发展过程即呈现出复杂性、多元性的趋势,从而造成这样一个结果,就是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和各具特色的社会环境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既然人类从属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必然地受到生物多样性规律的支配,因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文明之间的差异性。人类文明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文化发展的多元性,这种特征体现在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中,而且反映在每个国家的称号或名字上。

人类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创遣者。人有人名,国有国号。我们作为个体的每个人,自己的名字通常是由父母及其他长辈赋予的。而所谓的“国号”或“国名”,即指国家的称号或名字。从简单的现象上看,国号或国名只是一个名称而已,其实不然,因为在每一个国号或国名之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国名既承载着各国的历史、传统等文化信息,也传递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文明信息。一般说来,古人的命名仪式较为庄重,而今天给新生儿命名的过程要简单得多。相比之下,国家的命名则有所不同,尤其从古代延续下来的那些历史悠久的国家,它们的名过程称由来、起源往往带有随意性、偶然性的特点。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延续至今的国名,它们的命名似乎缺少古人命名的那种郑重其事,多与一些民间传说或趣闻故事相联系。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实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和各种利益集团均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政权的更迭,那些取得了统治权力的政治集团,通常会对原来的国名加以变更,使之更符合自己的愿望。所以,与相对稳定的人名不同的是,国号或国名实际上经常处于变动之中。

就文明古老的中国而论,自2000年前的汉代起,诸多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常被人们称为“中国”。但是,从未有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把“中国”作为自己的国名,而是以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作为正式国号。虽然我们说不清,古代中国究竟留下了多少国号,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国名简称的“中国”二字,直到建立“中华民国”建立时才正式出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依然把“中国”作为自己的简称。

目前,全世界共有190多个独立的国家,它们都各有自己的名字,使之与其它国家区别开来。作为国家在对外交往中正式使用的称号,国名或国号的作用与意义,远超出人们的一般理解。其实,不仅各国名称的由来是千奇百怪,其含义也是形形色色,这里择其要列举如下:

第一,与地理方位有关的国名。如日本因其位于东半球,作为国名的含义为“日出之国”、“太阳升起的地方”;奥地利最早是查理大帝在多瑙河谷地区建立的东部边区,因而在德语中意即“东方王国”;东帝汶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边,而印尼语“帝汶”就是“东方”之意;不丹国名出自梵文,意为“西藏的边陲”;也门是“右边”的意思,即站在麦加,面向东方,也门即在其右;摩洛哥国名源于阿拉伯语“马格里布”的转音,意为“遥远的西方”、“日落之乡”。此外,南非、中非、中国更是以方位确定国名的典型。

第二,与大海相联系的国名。印度尼西亚国名由希腊文“水”(indos)和“岛”(neSos)两个字组成,意思是“海岛之国”;葡萄牙国名来源于它的第二大城市波尔图,意即“温暖的港湾”;阿尔及利亚国名在阿拉伯语中有“群岛”的意思,指被沙漠包围的绿洲;新西兰国名来源于荷兰语,可以解释为“新的海中陆地”;科特迪瓦国名来自法语,是对“象牙海岸”的译音;在阿拉伯语中,巴林国名的的含义为“两个海”。伯利兹国名源于法语词汇“灯塔”、“航标”,巴哈马国名的西班牙语意为“浅滩”,马尔代夫的梵文含义是“岛屿”,塞浦路斯的希腊语意为“产铜之岛”。

第三,源于河流、湖泊、山川、太阳等自然因素的国名。如伊拉克位于水网密布的两河流域,波斯语形象地称其为“血管”;印度国名来源于孕育着南亚次大陆文明的印度河,在梵文中表示“江河”、“海洋”。其它以河流命名的国家还有刚果、扎伊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尼日尔、冈比亚、赞比亚、加蓬、约旦、巴拉圭、乌拉圭等,而国名起源于湖泊名的国家则有坦桑尼亚、乍得、马拉维等。立陶宛国名来自民族名,意思是“多雨水的国家”。洪都拉斯国名的西班牙语意为“深水”、“无底深渊”,科摩罗的阿拉伯语意为“月亮”,朝鲜国名取“朝日鲜明”之义,智利国名在印加语中指“寒冷的地方”,埃塞俄比亚在古希腊语中指“被太阳晒黑的人聚居的地方”,阿塞拜疆在阿拉伯语中可以解释为“火的国家”。

第四,来源于境内动植物名称的国名。巴西国名来自葡萄牙语,因境内生产特有的名贵木材而得名;秘鲁国名源于印第安语,意为“粮仓”、“玉米秆”;西班牙国名来自腓尼基语,意为“野兔国”;新加坡的国名与首都名相同,语义为“狮子岛”;索马里国名源于索马里语,意为“奶牛或山羊的乳汁”;巴拿马国名来自印第安语,意思是“鱼乡”、“渔村”;喀麦隆国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大龙虾”;意大利国名为希腊语化形式,意指“牧羊场”或“小牛生长的乐园”。还有,肯尼亚在班图语中意为“鸵鸟”,马里在曼丁哥语中意为“河马”,塞拉利昂在葡萄牙语中意为“狮子山”,文莱国名在马来语中意指“芒果”。

第五,源于城市名、省名、州名、洲名的国名。科威特是一名四用,即国名、首都名、省名、省会名,意为“小城堡”。卢森堡、摩纳哥等国名均与首都同名,前者在古德语中指“山丘小城堡”,后者起源于古希腊人殖民地,原意是“僧侣”。希腊国名源于伊庇鲁斯的同名希腊州,以后成为整个希腊世界的通称;荷兰国名来自低地国家的荷兰省,日耳曼语意为“森林之地”;瑞士国名来自施维茨州名,在古高德语中意指“焚烧”。美国国名起源于美洲,它的全称是The Unil;ed States of America(USA),有时简称为United Slates(US),其中America为一词两译,即“亚美利加”指整个美洲,而“美利坚”仅指北美地区的美国;澳大利亚国名的拉丁文原意为“未知的南方大陆”,后来成为“澳洲”的通称。

第六,与民族名、家族名、人名或神等有关的国名。所罗门群岛名称源于《旧约全书》记载的所罗门王。阿富汗因国内主要民族而得名,其古波斯语意为“山上人”;波兰国名源于民族名,指“波兰人居住的地方”;罗马尼亚国名来自罗马尼亚族,意即“从罗马来的人的国家”;巴勒斯坦国名源于古代海上民族,希腊语称为“腓力斯人丁之地”;德意志名称来自古德语,意指“人民的国家”;越族(京族)在越南占主导地位,国名含义即是“南方的越人国家”;沙特阿拉伯因统治家族沙特而得名,“沙特”意为“幸福”。哥伦比亚国名来自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毛里求斯国名来自莫里斯王子。菲律宾国名来自西班牙王储菲利浦,这是以外国人名作为国名的唯一亚洲国家。在希伯来中,以色列的含义是“与神角力的人”。在拉丁语中,梵蒂冈意为“先知之地”。

第七,寓意为自由、勇敢等意义的国名。法国(法兰西)名称源于日耳曼人的法兰克部落,意为“自由人”;土耳其国名源于蒙古语,意为“勇敢的”、“强有力的”;比利时国名来源于古此利其人,在克尔特语中意为“勇敢”、“尚武”;蒙古既是国家名称也是民族名称,其含义是“勇敢”、“朴素”;哈萨克斯坦在突厥语中指“哈萨克的国家”或“自由之民生活的地方”。厄立特里亚国名由希腊文演变而来,意为“红色”,但其古称“耶迪里·杰额兹”就含有“自由人之地”的意思。

第八,误会中而来的国名。西方殖民者登陆之初,几内亚土著人以为是魔鬼来临,就大声叫喊起采“几内亚!几内亚!”西方人便把几内亚误用为当地的称呼。马达加斯国名由来是因葡萄牙人的错误所致,他们把它误为摩加迪沙王国。其实,美国国名中也有误会的成份。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却始终误认为印度,而后来又被误用为“亚美利加”。这样一误再误,美洲的名字就延用了下来。此外,还有错误的拼音和错误的读法,如加拿大国名的含义是“村落”、“棚屋”,是因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尔的误会所致。

总而言之,国名来源与含义极为丰富,也相当复杂,但又非常有趣。透过国名或国号的变动表象,我们可以追寻各国政治文明演进的历史轨迹,加深对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文明差异的认识。趣味无穷的国名知识,既可以激发我们探索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明史的兴趣,又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视野,增强我们的理解力,从而客观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如果广大读者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那将是我们的最大欣慰。

本书由姜守明教授主编,下列人员参加了具体的编写工作:姜守明(南京师范大学)、周婕(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刘启鹏(哈尔滨学院)、张烁(南京师范大学)、贾雯(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刘婕(南京师范大学)、曾金海(南京师范大学)、杨玲(南京大学)、徐梦瑶(南京大学)、还星(南京大学)、吕桂霞(聊城大学)、张宁(南京晓庄学院)、巫婴非(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全书由主编负责统稿,由副主编刘启鹏负责图片的搜集、整理。

我们在本书付梓之际,衷心地感谢傅光中先生、秦超先生的热忱帮助,衷心地感谢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由于时间与知识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姜守明

2007年3月6日于金陵月光书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