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研究》是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于澳门基金会合作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刊物,以研究澳门服务社会为宗旨,专门发表同澳门有关的学术论文、讯息和资料。本书为第7期,内容包括“中产阶级”化--现代社会结构的一大特点,澳门经济定位的设想,葡人内部自治时期的澳门,澳门海上贸易的历史作用等。
“中產階級”化
——現代社會结構的一大特點 楊允中
澳門經濟定位的設想 蔣年雲
澳門產業結構轉換、升級問題研究 閻世平
加強港澳關係、促進兩地經濟持續發展
——“97香港回歸後港澳關係展望”
學術座談會總結 黄漢強
澳門地區的貨幣供求與銀行架構中的若干問題 蕭志成
澳門政治發展與宏觀政治研究
——序吳志良(論澳門政治制度與政治發展) 鄧正來
葡人內部自治時期的澳門 吳志良
澳門海上貿易的歷史作用 張廷茂
16至18世紀的澳門與東西方文化交流 黄鴻釗
早期美國傳教士在澳門的活動,1830-1844年 林芸
萊奧內爾.德.索札與汪柏 全國平
澳門社團發展:過去、現狀與展望 楊仁飛
鄭觀應的憂國新詩 鄧景濱
開發海洋產業,拓展澳門經濟 李金平
稿約
如同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構成經濟發展的正相關因素一樣,社會結構的合理演進同樣是現代社會保持公平、高效運作的重要條件。現代社會結構合理化的主要標誌是甚麼?如何觀察現階段的澳門社會結構?如何使澳門社會結構沿着現代社會的普遍規律向前發展?這些問題的討論與認識的提升也許同平穩過渡下無關係。
1
在“一國兩制”偉大構想指引下,香港已經一步步地走向平穩過渡的終極目標。香港不僅在發展現代社會化大生產、大服務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而且在實踐“一國兩制”、開拓政權移交平穩過渡模式方面也正走向成功的終點。香港有一個高自由度、全方位開放的發展環境,在競爭機制和制衡機制約束下,香港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活躍着一個角色日顯重要的層面——俗稱“中產階級”(Middle ClaSS)的專業人士和管理人士階層。
隨着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工業、貿易、金融、商業、航運、信息等產業部門,對科學家、高級技術人員、高級行政管理人員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據港英統計資料,“1991年中產階級增至52萬人(佔就業者總數的19%),比30年前增加了近4倍多。這52萬人主要包括:經理及專業人員、大學教授和中學教師、律師、會計師、建築師、學者、醫生、高級編輯和記者、首長級以上公務員、大中型企業主管人員和小業主,等等。”
從美國現實來看,情况就更為明顯。1987年工月開始運作的美國第工00屆國會參眾兩院共535名議員中,擁有碩士以上學位者便分別達到79%和6工%,其中僅從事法律、教育、新聞的專業人士便分別佔82%和56%。這個中產階級所佔比例之高,是上層階級(Upper Class)和勞動階級(Working Class)遠遠不能相比的。
有人評述香港平穩過渡的形勢時講:香港有條件出任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理想人選可能下止三個五個,香港可以同時組合成幾套行政架構的核心班子。正如董建華所講:“香港崇高自由和富於競爭的社會經濟環境,造就了香港市民的創業精神飲譽全球。香港居民對新環境的靈活適應,對競爭絕下退縮,他們以專業技能、創造力和自強下息的精币申創造了今天的成就。”以“中產階級”隊伍的下斷擴大和活力的日益增強為王要標誌的香港社會結構的合理化,與香港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互為動力、互相促進的協調關係。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