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背景描述,介绍了我国糟糕而又残酷的企业培训现状。然后,通过举例、讲故事的方法,阐述了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这些思路与方法都是世界500大企业或国内数千家著名企业受益无穷的理念精华。虽不至于是一味“书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但也能给你带来不少启发和帮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攻略(破解企业培训的12大难题)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莫皓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背景描述,介绍了我国糟糕而又残酷的企业培训现状。然后,通过举例、讲故事的方法,阐述了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这些思路与方法都是世界500大企业或国内数千家著名企业受益无穷的理念精华。虽不至于是一味“书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但也能给你带来不少启发和帮助。 内容推荐 如何与老板沟通?他山之石,如何攻玉?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如何像军队一样培训员工?老总应如何支持培训职能?公司花钱费力,学员却心气不高?怎么才不会打乱仗?如何培育管理人员?……本书通过举例、讲故事的方法,阐述了解决思路与方法。 目录 1、如何与老板沟通? 赚钱才是硬道理! 谁赚了个盆满钵满? 我们为什么没赚到? 2、他山之石,如何攻玉?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六只麻烦的拦路虎 3、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 想“偷懒”就对了 万变不离其宗的“宗” 4、如何像军队一样培训员工? 谁也干不过军队 五个指头一起用力 5、老总应如何支持培训职能? 九个基本的统御技巧 给组织加点酶才不发霉 6、公司花钱费力,学员却心气不高? 软硬兼施与少犯错误 比任何课程都重要的事情 7、怎么才不会打乱仗? 四管齐下,一个也不能少 别推脱自己的责任 8、需求分析不简单 说来容易做来难 学习军队的方式 五步成诗法 种庄稼的方法 实操注意事项 9、可简可繁的课程体系 为什么要开这些课程? 如何设置课程体系? 10、关于培训的经费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 花钱可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11、如何培育管理人员?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像军队一样培育指挥官 从苗子到大树的过程 12、评估是个大难题! 评估如鸡肋? 为什么最权威的方法却是不现实的方法? 如何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书目及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或许没有人会提出“为什么我们要做培训?”这样的问题。答案仿佛是自然存在的:因为我们需要学习!因为我们需要增长技能,因为我们需要跟上时代,因为不学习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 这样的回答虽然没有错误,但有点过于泛泛和虚空,因为商业是讲究实在的,资本是追逐利润的,老板投资需要回报是天经地义的! 打开市面上各种关于企业培训的书籍,在关于“为什么要做培训”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往往一列就是少则七八条,多则十几条答案,可这些答案又能说明什么呢?拿着这些复杂或空泛的答案与老板沟通,不出问题才是奇怪的。 曾经在广东遇到的一位老板这样表达过他的疑惑: “去年我们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了几十万的经费,这还不算大家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我不是舍不得,可我真不知道为什么要花这笔钱,如果我们把这些财力、物力和精力花在客户公关或者多打广告上,肯定还能增加不少收入,何况现在经济形势又不好!我就说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这些培训完全停止,公司会出现什么问题么?如果不会出什么问题,那我这笔钱就是赔了!” 其实这个老板并不是个大老粗,他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名校,在自己的学习投入上非常舍得,但一说到企业的员工培训就显得有点懊丧: “还不如把这些钱直接奖给员工呢,他们不欢天喜地才怪,哪怕是拿这笔钱去吃,大家也能每个月享受一场丰盛的美食!退一步说,中国有的是人,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多得是,培训好了就走了,我开公司又不是办学校,我干吗要这么做啊?” 有调研数据表明,83%的人力资源人士就培训事宜和老板存在沟通的障碍。我在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的培训现场调研与课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人士,其结果也验证了这个数据是说明问题的,而几乎所有的参课人员都认为,这个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相关工作的开展。沟通的障碍来源于我们没有抓住决策者最关心的问题“赚钱”,所以让我们从“赚钱”开始说起。 赚钱才是硬道理! 若干年前,我听一个意大利的企业主在谈企业管理与运营的时候,他经常冒出一个叫“Bottom Line”的英文单词,直译是“最底下的那一行”,我就想当然地认为是“底线”的意思,后来发现他所说的一切都围绕如何如何“Up”(提升)这根线,我实在听迷糊了,装不过去就只好问:这到底是哪根线啊? 这根线原来是指账本最底下的那一行,叫净赚(Net Earnings),也就是一个公司东加西减之后到底是赚钱还是赔钱。 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吗?在商言商,一切经营活动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这其中当然包括企业的培训工作,问题是不少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和老板沟通时却忘记了老板最关心的事情,难怪得不到老板的理解和支持!试想如果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其他一切工作开展起来将是多么艰难!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部分人力资源人士对于培训职能的认识还不能站在经营的角度来开展,以至于连自己都认为培训工作就是一个花钱的活儿,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这样的培训工作又怎么能做好呢? 企业在培训上的投资到底是赚钱的还是赔钱的?让我们掰开来分析一下,先问问诸位老板以下三个问题: (1)您想不想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双透视的慧眼,能始终把纷纷扰扰的战局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2)您是否认同企业的决策层不仅要关心局部战场现在如何打胜仗的问题,更要着眼于整体战役的成败和更长时间内如何确保企业生存无忧且持续发展的问题? (3)您是否认为企业只是社会众多组织中的一种,它必须了解大环境的趋势和规律,以求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我认为绝大多数老板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同时也会在心里反问:“先知在哪里?” 还真有一位这样的“神仙”! 只可惜他于2005年11月21日去世了。 现代管理学奠基人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预言过希特勒的崛起与失败,柏林墙的倒塌与苏联的解体,日本工业的崛起然后冲击美国再陷入经济滞胀,还预言过信息数量爆炸式增长,知识与技能快速更新换代,人类社会迈进网络时代和出现在家办公的知识工作者等等,太高的命中率让大家尊称他为“巫师”,但他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绰号,于是在年迈后再不玩这种预言的游戏了。 为何他如此神奇?在他90岁生日时,他说:“我的工作很简单,我关注的是人,而不是机器和厂房。” 商道即人道,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企业所有的成就,无论是资金还是关系,或设备与原料,无论是开创事业还是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都必须通过“人”这个要素来完成与外部的种种活动。 早在1969年,这位“骨灰级”的大师就郑重地提醒世人必须思考和面对一个问题:“我今天学到的东西能够在明天使用吗?” 当噼里啪啦响了1000多年的算盘从办公桌上仿佛瞬间就消失时,当电脑、宽带、博客、智能手机和超微硬盘刹那间融入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当我们耳边不断听到“太阳光电”、“绿能”、“3G”、“超文本”这些陌生新颖的名词时,美国前教育部部长理查德·赖利(Richard Riley)告诫美国的大学生们:“你们前两年所学的知识到大三就已经过时了!”。 商业群体只是社会整体的一个部分,不可避免地需要和外部环境保持一致,所以没有人会奇怪在过去的30年中,财富500大公司中超过半数的业务或机构都进行了重组或精简(Marsick & Volpe,1999),大部分人从事的职业都有变化,面临新的知识与技能需求。 这意味着什么?成败的关键不在于你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更在于你还能不能持续的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在于你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有多快,所以未来学家们才发出这样的警告:“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擅长学习的人。” 对于个体如此,对于组织又何尝不是!问题的本质虽没有变化,但复杂程度却大大增加了。 德鲁克大师还曾预言,“未来的企业组织将不再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而会逐步向扁平式结构演进。” P3-6 序言 西方哲学史上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罗素问大哲学家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罗素追问:“为什么?”穆尔回答道:“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当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时总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问我。”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寻找问题,寻找答案,这个过程含着某种精神上的残酷。 不少人把写字的过程形容为“女人生孩子”。在辗转的候机厅与奔驰的火车上打腹稿,在过大年的氛围里敲键盘,在杂花生树的春天泡在图书馆;说不上是幸福还是痛苦,却从没闪过一丝放弃的念头,等到终于写完了第一稿,回头再通读,只有黯然地承认这“孩子”是如此的青涩,涩得我几欲给编辑打电话说我不想干了,但想想编辑那敦厚的笑容,又实在开不了口,于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 我知道我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来支撑我继续前行,于是我安静下来思考我之所以想写这本书的初衷。我在书中列举的我国企业培训的现状是我看到的现实,我也相信有人看到的或许会比我看到的更糟糕和残酷;同时我必须诚实地告诉您,即使您觉得我在书中阐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有启发和帮助,如果不结合具体情况,也不一定就能帮助您的企业将培训工作提升到一个更有效的台阶,我不会在文字中描述这是多少家世界500大企业或国内数千家著名企业受益无穷的理念精华,也不会说这是一味“书到病除”的灵丹妙药,那只是我的思考与看法而已,是非对错您尽可自己判断,也应该自己判断。 是的,罗嗦的我再次强调这本书中的思考与解决之道并非是集多少绝招为一身的大成之作,可我们想想那么多国外专家和国内大师们写了那么多关于企业培训怎么做的书籍,又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我们企业培训职能的有效性呢?几十年来我们还是茫然四顾,因为我们不是言必称希腊,就是人云亦云! 支持我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就是我想努力地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实践者,我有足够厚的脸皮与心理准备来面对可能的挑刺与指责,所以本书的思考与方法对我们企业的帮助有多大是其次,能否撞击我们一些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方式或许更重要,因为我认为我们的企业曾经受到了太多流行理论的误导,付出过太沉重的血的代价,这当然因为不少坚定地说谎话的大师们被我们的社会过度地容忍,因为一些大牌教授不愿仗义执言,一些有识之士却人微言轻,更因为我们自己太缺乏独立思考的勇气与能力。 我们几千年来的教育目的一直让人们“相信”,从进学校的赶鸭,在学校的填鸭与烤鸭到走出学校的板鸭,再追溯到儿时种种,大体如此。于是我们习惯性地看了一篇文章就相信了其中的观点,听了一段话就认可了那套理论,更可怕的是我们喜欢寻找万灵丹药,喜欢崇拜的感觉。我们很少被教育“怀疑”,于是我们喜欢将一种偏见强加于另一种偏见之上,一遇到不同观点和思想要么急于逃避或认同,要么就过于强硬或粗暴,甚至动辄采取人身攻击的态度。这样的形态在我们的各大BBS上可谓司空见惯,屡见不鲜,如果这样描述过分了,请原谅我这样的直白。 当然我并非鼓吹独立思考就必然有更有价值的结果,就不需要遵守必要的规范,就不需要基于大众思考的成果,就一定是反对集思广益,就等于是要和主流思想故意势不两立;相反,独立思考或许更是谦卑的表现,现实地说,这或许是我们在日益白热化的商战和越发不确定的环境中减少I渗痛的代价与寻找出路的唯一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我们自己的能力,如哲学家叔本华说,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正是抱着这样的初衷,才让我坚持写完了这20多万的文字,一路都承蒙段钢编辑及吕天文、傅慧芳夫妇的大力帮助,及关婉婉、周宝全和畅享网、栖息谷、尚德机构等诸多好友无私提携、及时鞭策和不断鼓励。在书稿校对完成之时抚案回想,心中暖如泉涌,感激不已,有书有酒有朋友,就是快乐的生活,再用一句讨巧的话说,感谢所有帮助我的朋友,感谢所有的读者。 这本书的写作经历,也是我自己学习与回顾的过程,不妥之处,恳请诸位方家不吝指正! 莫皓 2010年6月于北京 后记 当这本书打稿完成时,闻着纸墨的味道,我还是心有欢喜,同时冒起一种冲动,一种想撕了密密麻麻的日程事物安排表,马上买张票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聊天的冲动。忙碌的生活就感觉不到日子的消逝,直到有一天被父母的满头白发刺痛了眼睛时,才心有恍然,才明白盲目,才领悟迷途。 对父母的爱,是词汇所不能的,就此。 笔者 2010年6月于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