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湘绣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薛媛媛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家一级作家薛媛媛的《湘绣女》以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为背景,通过一位湘绣女艺人个人命运的曲折变化,描写主人公的寂寞坚守和孜孜追求,反映民族工艺的生存状态,呼唤民间文化之灵,并表现人性的坚强和人性的光辉。

内容推荐

三湘大地,绣女传奇。湘绣女红月自小苦心学艺、苦度青春,全身心孜孜探索湘绣工艺。她遭受不幸,但终身厮守着劳改犯丈夫,苦守寂寞,含辛茹苦地养育儿女……小说悬念丛生,人物命运波澜起伏。绣女红月的命运见证了湘绣工艺的多舛命运,呼唤着民族文化之灵。

目录

引子 桃花江是美人窝

第一章 绣庄红月

第二章 荷花双鸭

第三章 生龙凤胎

第四章 长沙难民

第五章 清圆法师

第六章 百年绣女

第七章 伟大会见

第八章 你中有我

第九章 暗度情肠

第十章 你还活着

第十一章 捡尸骨者

第十二章 因言获罪

第十三章 绣女炼钢

第十四章 饥肠辘辘

第十五章 艳羡飞鸟

第十六章 郎中岁月

第十七章 藏经楼上

第十八章 领袖巨绣

第十九章 玉叶出生

第二十章 旗袍惹祸

第二十一章 弱女宰猪

第二十二章 金枝结婚

第二十三章 谋事艰难

第二十四章 世人遗弃

第二十五章 十指连心

第二十六章 深夜出走

第二十七章 怀疑杀人

第二十八章 制作标本

第二十九章 不能爱他

第三十章 海外献艺

第三十一章 湘绣旗袍

第三十二章 绝世绣品

代后记 三湘大地的一个传奇

试读章节

红月随她爹走进居士巷的昌盛绣庄是在秋天的一个下午。

居士巷是桃花江县城最热闹的一条巷子,它东面临街像个倒喇叭,一条小港从居士巷的倒喇叭中流淌;两条麻石路沿港延伸,麻石路边是参差不齐好看的燕子瓦居民房,桃树密匝匝两排。昌盛绣庄是横搁在巷里的一栋三进大院。迎街的双合页进门是一进大院,一字排玻璃柜陈列着各种绣片,三面墙上挂着框装绣品;二+进大院是绣女房,十几个绣女在里面埋头绣花;三进大院的并排三间房是绣娘、管家王德山和绣女的住房。

红月走进大院像是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双黑醋栗眼睛不安分地东张西望,小脚板不停地在大院内兴奋地跨进跨出。猛丁,一声咳嗽!一个年长的女人从一张门里走出来:看什么看!给我坐下。

红月坐下眼睛才跟着安静下来。

她爹缩着手战栗地望着女人,轻声问,你就是她们说的罗娘吧!女人说,我就是罗娘。罗娘眼睛落到红月身上说,把手伸出来。红月怯生生地伸出手。罗娘捏着她手问:手出汗不。红月说,热就出汗。罗娘摇着头说,出汗的手当不好绣女。红月赶忙说,冷天不出汗。罗娘捏了捏她的手:嗯!细嫩。细嫩的手不黏线,手不黏线手性就好,手性好绣出的东西才有灵气。

罗娘拿出一搁杂色丝线要红月辨认。红月把红的、绿的、黄的分得清清楚楚。岁娘说了声你不是色盲,又问,多大了?红月说,今年十二三岁。罗娘说,年龄不大。绣女不是越老越吃香。年龄偏大,学不上几年眼就花了。眼一花手就抖,手一抖就绣不动了。湘绣的针法多,绣法仔细,毫厘之差就没有韵味了。

红月端正地坐在罗娘跟前黑醋栗眸子一眨都不眨。罗娘瞧着她说,嗯!绣女要坐得稳、沉得住、专得意才当得了绣女。当然好绣女还要看缘分,没缘分的人绣一辈子也绣不出个像样的东西。怎样缘分法?跟你细妹子说不清。你就把缘分当着你的爱,这个爱就能从你的绣品上体现出来。

罗娘的眼睛终于从红月身上挪开。

红月背上一身细汗。

罗娘对她爹说,你闺女已过了我第一关看手、第二关看眼睛、第三关看年龄、第四关看性格、第五关看缘分了。她爹战战兢兢地把米放到桌上,说这五升米给红月付学徒费。罗娘说,就五升米学绣花?红月爹说,家里已让“水肿病”弄得冷火秋烟,再也拿不出东西了。罗娘说,没有就欠着,有了再付不迟。  ’

她爹的眼泪一下子滚出来。家里因战争无法耕种而荒废的田地野草与人齐高,又遇干旱,田土龟裂得颗粒无收,整个村庄已是十室九空了。恰在此时又闹一种“水肿病”,这病像蚕子一样通明透亮,又像鸡崽发瘟一样头一偏就死了。红月的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就这样头一偏死了。他担心红月也患“水肿病”才把她送来绣花。红月绣花的米还是全家人捆紧裤腰带省下的。

红月连忙叫了声爹!她不想看到爹当着人落泪,更不愿看到爹在人家面前说得可怜兮兮。她爹赶忙抹了把眼泪,低头搓着手。罗娘的眼眶也红了,说红月就留下吧!米的事以后再说。

她爹像遇到救命恩人,拉着罗娘千谢万谢,只差没给她跪下了。罗娘说了声就这样吧!起身进屋了。红月拉住爹说,爹,罗娘已走了,我们回去吧!

红月送她爹回村庄,已是深秋的黄昏,遍地蛙鸣。

罗娘是老板从长沙“春红移绣庄”请来教姑娘们绣花的绣娘,姑娘们都叫她罗娘。据说是她要姑娘们这样叫的。罗娘四十多岁没结婚。罗娘为什么不结婚,这是个谜,这个谜藏在绣女们心中。

罗娘叫红月第一步是认线。红月在一堆花花绿绿绣线中认出花钱、丝线、绒线、织花线、挑花线、金银线。罗娘在花花绿绿线中随手抽一根,用拇指和食指掐住,然后轻轻一理,线劈成四开、八开、十六开、三十二开……眨眼工夫,千丝万缕的线,她手一劈便五彩缤纷了。

罗娘这一招在红月眼里神了。

准确说是罗娘那双手在红月眼里神了。

罗娘说,这是劈线,又叫有色皆备,我们以各种原色线在质地上参互调合,创造出绚烂悦目的颜色。

红月开始将一根线劈成十六根,每根颜色从最深到最浅分成十三种。她只练了十多天劈线,罗娘就要她负责绣女们的劈线。十几个绣女的绣线归她一个人供应,红月急得手忙脚乱。罗娘双手剪在背后,步子轻微地移动,就像根细鞭子不动声色地抽打红月。红月不敢抬头,更不敢有半点松懈。

那天她也不知怎么的,心里像有根稻草在捺,手指就像冰棍样不听使唤地把线一根根劈断了。管家王德山捡起地上断线,惊讶地对红月说,一捆线能绣几件绣品罗娘都有规定,你最好还是专心点。红月听他这么一说心里非常害怕。中午的时候,管家王德山看见罗娘去吃饭了,偷偷塞给红月两捆线,红月望着管家王德山冒出了感激的泪花。

管家王德山在绣庄里负责绸缎、丝线采购和绣女们的日常生活。绣女们叫他管家,红月就一口一个德山哥,叫得甜甜蜜蜜。P5-7

后记

长沙这座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湘江尾间,西倚岳麓山,东伴浏阳河,“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又是“荆豫唇齿、黔粤咽喉”,自古就有人到湘汀不想走,历来为义人墨客、豪士俊杰的汇聚之地。素有“潇湘洙泗,屈贾之乡”之称的屈原与贾谊把长沙作为休憩生命的归宿之地。杜甫客居长沙写有“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清”、“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干人万人出”的诗句,他与马燧、裴休、沈传师、刘长卿辈在长沙岳麓山“开舍结庐”,隐居读书。朱洞办岳麓书院,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宋理学家朱熹、张艳在书院主持讲学,一时云蒸星灿。

被誉为“魔术般艺术”的湘绣就孕育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这块蕴秀滋华的土地,成为二三湘大地的一个传奇。从《周礼.考工记》的“五彩备,谓之绣”到《左传》中的“衣必文绣”,湘绣早在公元年两千多年的东周十分盛行了。湘绣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先后在日本、巴拿马、美国、英国等地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奖。1933年绣女杨佩珍绣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肖像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展览会”引起轰动,这幅肖像现藏于美国亚特兰大市小白宫博物馆。当年国家领导人李先念陪宾努亲王夫妇来湖南考察,湖南省委首先想到的就是参观湘绣厂。当年出口创外汇,一车猪还当不了一幅湘绣。国家领导人给国际友人礼品也是湘绣。很多国际友人也是通过湘绣知道中国有个湖南,湖南有个长沙。

我与湘绣的缘分

我与湘绣的缘分应该是从外婆开始的,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时候外公被镇压,外婆独自带大四个儿女。也正是那年我母亲湖南大学毕业,母亲为了脱离家庭关系独自到桃花江工作,那年父亲从贵州国民党军营逃回到他的家乡桃花江。父母就同在税务局工作,我就出生在那个“美丽的桃花江”。然而,再美丽的地方也未能逃脱政治给人带来的变故,“文革”第二年父母成了专政对象。记得我六岁那年,母亲包了许多外婆喜爱吃的东西偷偷送我上车去长沙看外婆,外婆去车站接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她瘦高,皮肤白得透明。外婆每天一大早穿什大布衣扫大街、共公厕所,回到家就换上旗袍坐在窗前绣花。她的旗袍上、床帘上、被面上以及桌布上都绣有各种花鸟。也是那年我亲眼目睹红卫兵把外婆衣柜里的几条旗袍几剪刀剪烂,搜走了箱里全部绣品。后来外婆从平反摘地主帽到1982年去世我都没有看到她穿旗袍、绣花。那时我不知道外婆绣的就是湘绣,只是我特别喜欢她绣的东西。直到1988年我调到长沙《创作》杂志社当编辑,编辑部要我去长沙沙坪镇写一个湘绣的报告文学,我才知道了外婆所绣的那些东西都是湘绣,而且是属“闺阁绣”。

促使我写这部湘绣长篇小说的应该是另一种缘分。

2006年秋天,湖南省文联换届,我是被选出的作家代表出席会议。开会的那天我旁边坐了一位女士,她长得清秀而端重。会议开到下午我就认识她叫邬建美,是个经常在国内外表演刺绣及展出作品的工艺美术大师。于是她跟我聊起了湘绣。那几天我们天天聊湘绣,文联换届会于我变成了湘绣会。会议结束,她带我拜访了湘绣厂的厂长、画师和绣女。他们给我讲了很多湘绣故事,我完全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了,也就有了最初写这部小说的触动。

他们都是湘绣的顶尖人物

我对湘绣有感触后就一头扎进去,我去拜访新中国第一任湘绣厂厂长冯其昌。他八十多岁性格开朗,谈笑风生,对他当年创业的艰难如数家珍,他是湘绣厂的奠基人。我走进曾应明总经理的湖南湘绣城,就像看到了湘绣产业的链条,连接过去,启示未来。沙坪乡是湘绣的发源地,艾玉奇是沙坪湘绣承前启后创业人,对湘绣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原长沙县湘绣厂厂长、高级美术师罗国斌,曾获湘绣企业家和湘绣艺术家殊荣,毕生植根于湘绣工业美术的沃土之中作出贡献。

我拜访的高级湘绣画师凌文虎,他用毕生精力于他湘绣设计创作和美术创作,他设计巨幅绣品《岳阳楼》等陈设在人民大会堂,培养一大批优秀湘绣画师,称得上是湘绣画坛上的一位奇才。高级工业美术师徐建朴为湘绣艺术风格创新发展做出贡献,他曾为国家领导人胡耀邦设计出国礼品受到外交部嘉奖,他在“四大名绣”《邓小平风采刺绣艺术作品展》中设计《邓小平肖像》获金奖,他设计《布什总统全家福》绣品由江泽民主席亲手赠送布什本人。

对于湘绣的理论研究,李湘树教授和湖南省民协副主席田顺新先生作出了贡献。

我去拜访这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爱云大师,她家房子不大但收拾得非常漂亮,她长得有点像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她给我说起她当年出国津巴布韦指导黑姑娘湘绣,她在津巴布韦首都利用三个月休息时间绣了一幅他们国家的世界名景《维多利亚大瀑布》。她在绣女工作场举行开工典礼那天,代表中国把《维多利亚大瀑布》绣品献给穆加贝总统。穆加贝总统举起《维多利亚大瀑布》绣品绕会场走一个圈,然后握着她手说:“感谢你,我要拜你为师。”穆加贝总统把这幅《维多利亚大瀑布》湘绣挂到他总统办公室。被誉为“神针”的刘爱云大师,她绣的巨幅绣品《当代英雄》陈列于人民大会堂,《雄狮》、《饮虎》荣获国家金杯奖。她培养大批湘绣高级刺绣人才。荣获山花奖的工艺美术大师柳建新,立志于湘绣的艺术创作,为奥运会创造出湘绣巨幅长卷《千鹤图卷》。中国十佳民间艺人邬建美,她的《人与自然》获山花奖,《长城》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金奖。她的作品参加上海2010年世博会。

我在走访的绣女、画师、厂长中有的很老,有的已故。但他们跌宕起伏,命运多舛的历史都与湘绣有着千丝万缕。湘绣上的一针一线和一笔一画都倾注着绣女和画师的所有热情和智慧,他们的那种对湘绣至死奉献的特有品质让我多次流泪。湖南的近十家地方国营湘绣厂从1996年机制改体开始,破产的破产,改行的改行,现只剩下湖南湘绣研究所一家列入国家体制,导致大批身怀绝技的绣女和画师提前离职。当然他们离职后有的办起了更大的私营湘绣厂,办得有声有色,把那些身怀绝艺绣女和画师招到他们厂里。也有绣女竖个牌子撑起个门面,里面有几个绣女边绣花边卖绣品,颇有些像解放前的绣庄。但大多数身怀绝艺的绣女、画师,住着六十年代的二室一厅房子,拿着最低的工资,过着比一般人苦的日子。面对这种状态,不知湘绣是前进还是倒退。在一个全球化和后现代杂陈的时代,湘绣还会“抒情的原乡”吗?但不管怎样,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他们对湘绣的挚爱和追求仍不减当年。

《湘绣女》的几句题外话

《湘绣女》中的故事是创作的,书中影射的厂长、绣女、画师情节请不要对号入座,我完全是为了这部小说的人物更突出更完整而布局的。书中个别地址是我有意安排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湘绣厂地址并不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福寺。开福寺的戒圆法师曾经组织尼姑绣湘绣,还专门请了专家教她们,后来尼姑老了绣不动了,想过招一批绣女办湘绣厂,而中共长沙市委和长沙市公安局在寺内办的是长沙市四新织布厂,戒圆法师就是四新织布厂的厂长。我想既然寺内能办织布厂那么也能办湘绣厂,我就让戒圆法师在书里实现了湘绣厂。另外开福寺的文化历史厚重,也是我把湘绣厂安排在开福寺的另一个原因。

最后是感谢

我要感谢这些绣女、厂长和画师,如果没有他们对湘绣的终生付出和创造也就没有我这部书。

我要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湘绣女》,感谢责任编辑为我这本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我要感谢湖南作协和中国作协把我这部《湘绣女》评为湖南作协和中国作协重点选题。

我要感谢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联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