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游记(上下足本典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吴承恩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毋庸置疑,将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推向鼎盛的是唐代的诗歌,那么,成就明代文学的辉煌,是长篇小说的涌现和繁荣。每当人们提起这个时代的文学,便会列举出《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杰出作品,自然也不会忘记吴承恩的《西游记(上下足本典藏)》,因为,这部小说所创造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艺术形象,已深入人心,不仅中国的百姓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深受人们喜爱。

内容推荐

《西游记(上下足本典藏)》以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古本小说集成》,1990年版)为底本,参校万历三十一年杨闽斋刊本《新镌全像西游记传》(日本内阁文库藏,中华书局影印;1987年版《古本小说丛刊》第三十六辑)和天启年间《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日本内阁文库藏,中州书画社1981年影印本)及清代陈士斌《西游原旨》本、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本、刘一明《西游原旨》本等版本,对原书作了校订,改正了原书中一些错误。

《西游记(上下足本典藏)》的作者是吴承恩。

目录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璃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圭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

第四十九回 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洞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

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皆遭大厄难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狲观音现像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体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当朝正主救婴儿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元神护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法王成正体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心猿木土授门人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盗道缠禅静九灵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天竺国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一怪空怀情欲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阴归正会灵元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蛰圣显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五圣成真

试读章节

少时,钟鼓响处,果然惊动那三海龙王,须臾来到,一齐在外面会着。敖钦道:“大哥,有甚紧事,擂鼓撞钟?”老龙道:“贤弟!不好说!有一个花果山甚么天生圣人,早间来认我做邻居,后要求一件兵器,献钢叉嫌小,奉画戟嫌轻。将一块天河定底神针铁,自己拿出手,丢了些解数。如今坐在宫中,又要索甚么披挂。我处无有,故响钟鸣鼓,请贤弟来。你们可有甚么披挂,送他一副,打发出门去罢了。”敖钦闻言,大怒道:“我兄弟们,点起兵,拿他不是!”老龙道:“莫说拿!莫说拿!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西海龙王敖闰说:“二哥不可与他动手;且只凑副披挂与他,打发他出了门,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北海龙王敖顺道:“说的是。我这里有一双藕丝步云履哩。”西海龙王敖闰道:“我带了一副锁子黄金甲哩。”南海龙王敖钦道:“我有一顶凤翅紫金冠哩。”老龙大喜,引入水晶宫相见了,以此奉上。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当,使动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对众龙道:“聒噪!聒噪!”四海龙王甚是不平,一边商议进表上奏不题。

你看这猴王,分开水道,径回铁板桥头,撺将上来,只见四个老猴,领着众猴,都在桥边等候。忽然见悟空跳出波外,身上更无一点水湿,金灿灿的,走上桥来。唬得众猴一齐跪下道:“大王,好华彩耶!好华彩耶!”悟空满面春风,高登宝座,将铁棒竖在当中。那些猴不知好歹,都来拿那宝贝,却便似蜻蜓撼铁树,分毫也不能禁动。一个个咬指伸舌道:“爷爷呀!这般重,亏你怎的拿来也!”悟空近前,舒开手,一把挝起,对众笑道:“物各有主。这宝贝镇于海藏中,也不知几千百年,可可的今岁放光。龙王只认做是块黑铁,又唤做天河镇底神针。那厮每都扛抬不动,请我亲去拿之。那时此宝有二丈多长,斗来粗细。被我挝他一把,意思嫌大,他就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急对天光看处,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你都站开,等我再叫他变一变着。”他将那宝贝颠在手中,叫:“小!小!小!”即时就小做一个绣花针儿相似,可以摁在耳躲里面藏下。众猴骇然,叫道:“大王!还拿出来耍耍!”猴王真个去耳躲里拿出,托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斗来粗细,二丈长短。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措在手中,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兢兢魄散魂飞。霎时收了法象,将宝贝还变做个绣花针儿,藏在耳内,复归洞府。慌得那各洞妖王,都来参贺。

此时遂大开旗鼓,响振铜锣。广设珍馐百味,满斟椰液萄浆,与众饮宴多时。却又依前教演。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将那安营下寨、赏罚诸事,都付与四健将维持。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日逐讲文论武,走聋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把那万里之遥,只当庭闱之路,所谓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余程。

一日,在本洞分付四健将安排筵宴,请六王赴饮,杀牛宰马,祭天享地,着众怪跳舞欢歌,俱吃得酩酊大醉。送六王出去,却又赏错大小头目,故在铁板桥边松阴之下,霎时间睡着。四健将领众围护,不敢高声。只见那美猴王睡里见两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直带到一座城边。猴王渐觉酒醒,忽抬头观看,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美猴王顿然醒悟道:“幽冥界乃阎王所居,何为到此?”那两人道:“你今阳寿该终,我两人领批,勾你来也。”猴王听说,道:“我老孙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那两个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进去。那猴王恼起性来,耳躲中掣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略举手,把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自解其索,丢开手,轮着棒,打人城中。唬得那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众鬼卒奔上森罗殿,报着:“大王!祸事!祸事!外面一个毛脸雷公,打将来了!”慌得那十代冥王急整衣来看。见他相貌凶恶,即排下班次,应声高叫道:“上仙留名!上仙留名!”猴王道:“你既认不得我,怎么差人来勾我?”十王道:“不敢!不敢!想是差人差了。”猴王道:“我本是花果山水帘洞天生圣人孙悟空。你等是甚么官位?”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悟空道:“快报名来,免打!”十王道:“我等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十王道:“上仙息怒。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敢是那勾死人错走了也?”悟空道:“胡说!胡说!常言道:‘官差吏差,来人不差。’你快取生死簿子来我看!”十王闻言,即请上殿查看。P19-20

序言

毋庸置疑,将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推向鼎盛的是唐代的诗歌,那么,成就明代文学的辉煌,是长篇小说的涌现和繁荣。每当人们提起这个时代的文学,便会列举出《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杰出作品,自然也不会忘记吴承恩的《西游记》,因为,这部小说所创造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艺术形象,已深人人心,不仅中国的百姓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深受人们喜爱。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给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为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而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来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

的确,《西游记》所描写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历史上实有其事。唐太宗时,26岁的和尚玄奘,为探求佛法,追根寻源,偷越国境,到天竺求法,历经千难万险,耗时17年,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取回真经657部。翌年,李世民下诏,命玄奘口述取经见闻,由其门徒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其后,玄奘门徒慧玄、彦琮根据其师傅的经历,撰写了《大唐大慈恩寺j藏法师传》,书中记述了玄奘取经的过程,并加入了一些宗教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该书为西游故事的流传、演变提供了再创作加工的基础。唐末,出现了有关玄奘取经故事的神奇性笔记小说。以后,取经故事便由佛教徒的传说演变为人民群众的口头传说,而且,愈传愈奇,神话色彩,愈传愈浓。到了南宋时,《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刊行发表,标志着唐玄奘取经故事由历史故事向文学故事的转变,《诗话》又出现了《西游记》孙悟空的前身——“猴行者”,使虚构的人物代替了历史的真人真事,神魔故事逐渐代替了佛教故事。后来的元代杂剧,也有关于取经故事的作品,如《唐三藏》、《蟠桃会》,还有讲述唐僧出身的《陈光蕊江流和尚》,表现孙悟空被捉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作品,元代剧作家还写下了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只可惜,现在只存断简残篇。到了明初,西游的故事情节已趋完整,师徒四人,人物结构已成体系。再后来,明初人杨讷的《西游记杂剧》有6本24出,为吴承恩的《西游记》提供了参考的蓝本,其后问世的《西游记平话》更是为《西游记》的出炉,丰富了素材。因此,《西游记》的成书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融进了长达700百年间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吴承恩就是在总结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的基础上,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创作了《西游记》。

吴承恩的《西游记》内容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人物鲜活丰满,想象多彩多姿,语言朴实通达,通过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千辛万苦的故事,表达了人们渴望摆脱传统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表现了“强者为尊”,高扬个性的精神;同时又形象地喻明纵心人妄,摄心成真的道理。作品主张应当约束磨炼人的心性,应当投身于正义事业,在“普济众生”的伟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美好理想,达到至善的境界。其思想境界、艺术境界高超,为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添上了光彩的一笔。尤其是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神魔故事,在处理现实生活的内容时,十分注意细节及基本事实的真实,在神奇故事中,融人了政治、文化习俗、伦理道德观念,具有历史本质的真实,再现了社会现实生活,因而,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西游记》全书100回,从结构上分,可分为三部分。第1回至第7回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孙悟空出世,拜师学艺,学得72变化,大闹天空,占山为王,向天庭挑战,自号齐天大圣,着重表现孙悟空反抗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的无畏的叛逆精神。第8回至第12回为第二部分,主要写唐僧的出身,交待玄奘奉旨西行取经的缘由。第13回至第100回为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先后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约1504一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其祖辈“两世相继为学官,皆不显”,自父亲开始,转而经商。吴承恩生活在一个有深厚文化传统、重知识的家庭里,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博览群书,文才闻名乡里,为他后来创作不朽名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尽管青年时代的吴承恩致力于科举,可他命运不幸,几次参加乡试,皆名落孙山,到了不惑之年,才补了个贡生,花甲之年,才当了个小县丞。由于他不善钻营,性格狂傲,做官一年,便弃官而去,归依桑梓,潜心著述。除《西游记》外,吴承恩还写有诗文和志怪小说,后人辑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可惜他的志怪小说《禹鼎志》已失传。

《西游记》成书后,大约在作者去世10年后,由南京世德堂刻版问世,计20卷100回,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此后有多种版本,如万历间闽书林杨闵斋刊本、明刊扁字本、明李卓吾评点本、明刊大字本、明金陵大业堂重刊本等;到了清代,刊本更多。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世德堂”本为底本,并参照清本校订,出版的《西游记》,是今较普遍流传的本子。

本书,以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古本小说集成》,1990年版)为底本,参校万历三十一年杨闽斋刊本《新镌全像西游记传》(日本内阁文库藏,中华书局影印;1987年版《古本小说丛刊》第三十六辑)和天启年间《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日本内阁文库藏,中州书画社1981年影印本)及清代陈士斌《西游原旨》本、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本、刘一明《西游原旨》本等版本,对原书作了校订,改正了原书中一些错误。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西游记》是一部以佛教取经传说为主要题材的作品,读者只有正确理解书中所表露的宗教思想,如空无思想,禁欲观念等,才能领会《西游记》的魅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5: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