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总统是法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非常值得称赞的父亲。
戴高乐的夫人分娩前的一段时间,在去巴黎郊外的路上,不幸遇到了车祸。夫人当场昏死过去,经过医生及时抢救才转危为安。不久,戴高乐的女儿小安娜出生了。遗憾的是,由于他的夫人在治疗过程中服用了大量药物,强大的副作用致使小安娜一生下来就成了一个弱智的孩子。当时的舆论很大,媒体纷纷传言戴高乐夫妇将会丢弃那个孩子。面对这样的现实和舆论,戴高乐夫人坚定地表示,她非常心疼她的小女儿安娜,无论别人的观点如何,她都要尽自己的一生去爱这个不幸的孩子;为了这个孩子,自己宁可放弃所有的一切,也要让安娜享受一个正常孩子的欢乐。
戴高乐也很爱这个孩子,他十分赞赏妻子的这种决定。他激动地说:“亲爱的,你说得很对。这不是安娜的错,不是安娜自己要求来到人间的。我们两个人的责任,就是让这个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
为了使安娜生活在一个无人打扰的祥和的环境里,戴高乐夫妇节衣缩食,买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住宅,使安娜既可以避开众人古怪的目光,又可以安静地与父母在一起,让安娜从心理上感觉自己是一个和别人一样的孩子。
戴高乐身材高大,十分魁梧,加之智力超群,身居高职,外表上看上去十分威严,似乎令人难以接近。但是,他一旦看到女儿,就变得十分慈祥。无论手头的事情有多么多,无论有多么忙,他对女儿安娜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尽量去满足。随着小安娜的逐渐长大,每次饭后,戴高乐总是拉着女儿的手,围着花园静静地散步。他还不时地给她讲故事,或者是唱一些快乐的歌儿。有一次,小安娜不知为什么总是哭哭啼啼,不爱吃饭,也不愿睡觉。戴高乐想了很多办法哄女儿,可是怎么都哄不好。戴高乐心想,哄女儿的方法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老是那些方法,恐怕安娜也腻烦了。戴高乐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好办法。三天过去了,女儿的情绪还是没有好转。戴高乐觉得既然哄不好她,那就分散一下她的注意力吧。于是,他手舞足蹈地胡乱比画一气,谁想小安娜竟然看着戴高乐不哭了。戴高乐看到女儿的情绪好了,高兴极了。谁想他一停下来,小安娜又“哇哇”大哭起来。戴高乐仿佛找到了小安娜的嗜好似的,立刻又充满激情地舞动起来。这次他不是随便乱舞,而是有节奏,有表情,像是在演哑剧,看得小安娜发出“咯咯”的笑声。戴高乐也开心地笑了。
要知道,让这样一个孩子发出一声幸福的笑声,是多么不容易啊!从此,只要戴高乐一有空,就陪女儿听音乐,给女儿表演哑剧。他自己工作累了,也用给女儿表演哑剧的方式来放松心情。因为他正在享受一种叫作“天伦之乐”的幸福。
戴高乐是能使小安娜发笑的人。为了能和女儿进行沟通,戴高乐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去聋哑学校学会了一些标准的手势,回来教给女儿。他要让女儿学会和别人进行沟通。他还经常带安娜出去玩耍,安娜玩起来很疯。不管自己多累,戴高乐每次都坚持到后,一直到安娜玩得疲倦了,伏在他的怀里甜甜地睡过去。
戴高乐陪伴女儿的时候,从来没有急躁和厌烦过。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流亡期间,他也没忘记把安娜带在身边。他总是以神圣的父爱,抚平小安娜心灵的创伤。戴高乐一生节俭,却为安娜设立了专用的委托金,并以自己撰写的回忆录的版权费作了抵押。
安娜在即将度过20周岁生日的时候,不幸被肝炎夺去了生命。安葬仪式结束后,戴高乐夫妇含着眼泪,站在女儿墓前,久久不愿离去,好像还有许多话要跟孩子倾诉。天已经黑了,戴高乐才对妻子说:“走吧,亲爱的,现在她已经和别人一样了。”
安娜去世后,戴高乐总统在痛苦中决定,将安娜生前住过的房子改为“安娜·戴高乐基金会”办公处,决定继续帮助那些像女儿一样弱智的孩子。
P3-4
出版这部《领导力培训故事》,源于这样一个久久不能释怀的初衷。
虽然长久以来,市面上流行着很多培训故事书,其中有些故事书确实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使我们能有很多好故事可资运用。然而,我也发现了几个问题。其一是分门别类的专题培训故事书尚嫌欠缺,特别缺乏领导力培训专题故事书。我以为,领导与管理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领导者能够搞好管理,管理者却未必能够当好领导。因此,编辑出版一部领导力专题培训故事,显得非常必要。其二是很多故事书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还不够全面、经典,甚至颇有肤浅和误读之嫌,极大地降低了故事的使用价值。其三是为数不少的故事,特别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大量的故事,语言甚为粗糙,病句连篇,文法不通,逻辑混乱,而且错字颇多,而翻译者竟然熟视无睹。其四是有些评论者根本没有理解故事的本意,就妄加议论;或者人云亦云,甚至是相互抄袭,导致不少评论文不对题,与故事内容相去甚远,甚至与故事本意根本不符。如果培训教师不假思索地照搬照用,那就很容易受其误导,以讹传讹,误人子弟。
鉴于此,我决定把平时收集的大量故事重新评论,集中归类,分专题编辑出版。这部书辑录的都是与领导素质和能力有关的故事,因而名曰《领导力培训故事》。相信这对读者,尤其是对教师渎者和管理干部来说,可能会有所裨益。
值此书出版之际,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同事王兆生、王述运、王红、王淑玲、王洪军、王福波、王爱玲、王先霞、毛昌强、丛金玲、田茂波、刘万信、任学武、任宪福、刘祥才、孙锋、孙景学、李淑玲、李安民、李斌、李淑萍、沈希秀、吴兴海、陈新宇、周淑贞、周荣华、张玉珍、张积明、张善美、姜玉姿、祝庆绩、赵冲、胡明君、胡再杰、梁春阁、宫琳、高广和、崔笛、韩瑞合、徐飒、路秀广、徐建国、秦建民、黄金柱、谢中平、董战虎、葛富英、戴聚昌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使本书增色不少。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唯愿读者不吝赐教!
陈英
2017年1月7日
培训故事究竟能不能登上培训教学的大雅之堂,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成者理直气壮:一个故事引起笑声一片,启发思维无限,培训绝不能没有故事。反对者毫不含糊:不就是把听众召集起来,华而不实,低级趣味,热闹一阵,然后各奔东西,并没有传授多少理论知识,也没有提升学员的理性认识,培训就结束了。
时至今日,虽然有些人仍然瞧不起故事或讲故事,但有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真正的大师,无论教学还是演讲,都不仅不轻视故事,而且能把故事讲得精彩生动、意趣盎然、发人深思,令人受益匪浅。倒是有些轻视故事以及不会讲故事的人,任何课程都讲得味同嚼蜡,令人生厌,自己却又浑然不觉。
经常听人讲课,免不了被那些庸手无端地折磨个半死。我不止一次见过一些所谓名师,把大部分听众“讲”跑以后,反而向剩下的听众大发脾气;我不止一次看到,有些教师根本没有办法把道理说得透彻明白,反而指责听众缺乏理论爱好与素养。而那些堪称名师的讲者,无论学识、性格、风度,还是讲授艺术,都令人钦佩不已。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很会用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故事来表达深奥的哲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令听众听来如同享受美好的思想和精神大餐。
学会讲故事,对培训教学来说是否重要,我们大可不必争论不休。只是我们每一个培训教师都不妨扪心自问:从前当学生的时候,我们是怀着怎样的感受和心情听课的?难道我们真的喜欢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师和味同嚼蜡的课程吗?
无论如何,我坚信大部分人肯定喜欢听故事。正因如此,培训教师都应该深刻自省:我们受过那么多折磨,为什么还要再去折磨别人?我们是否不仅要追求教学的成功,还要创造教学的关感?我坚信,唯有那种能给听众带来启迪、顿悟和快乐的课程,才是真正的好课!因此,我要大声疾呼:好培训离不开好故事!
根据我的体会,在培训教学实践过程中,用好一个故事,足以创造一个精彩瞬间;用好一组故事,足以创造一个精品课程。至于说专业理论功底,那本来就应该是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否则,我们何以心安理得地听别人叫我们老师?
我深信,知识、文化作为精神食粮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而应是大众喜闻乐见、易于享用的。因此,故事化、游戏化、娱乐化、美学化,理应成为一种时尚的“培训文化”。如果有谁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培训师,那就请你学会讲故事吧!
陈英
2017年1月7日
陈英编著的这本《领导力培训故事》共分领导品德、领导心态、领导权威、领导方法四个部分。领导品德部分深刻揭示了领导干部树立崇高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意义。领导心态部分深刻阐释了宁静、祥和、淡泊、中正、坦荡、豁达、仁恕、宽厚、乐观、自强的阳光心态对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价值。领导权威部分深刻揭示了领导权威的秘密。领导方法部分深刻揭示了“花拳绣腿”的危害性与真才实学的重要性,对于领导于部自觉提高自身领导能力具有莫大的启迪。全书以故事为串引,选材精当而实用,评论精彩而睿智。
本书可作为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用书,也可供有关师生及管理者阅读参考。
陈英编著的这本《领导力培训故事》把作者自己平时收集的大量故事重新评论,集中归类,分四个专题(领导品德、领导心态、领导权威、领导方法)编辑出版。这部书辑录的都是与领导素质和能力有关的故事。相信这对读者,尤其是对教师渎者和管理干部来说,可能会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