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树下的女孩》是作者那须田稔的代表作之一,内容是根据其少年时代在中国东北的经验写的。本书主要描写了1945年日寇战败前,“我”以日本医生家属的身份在中俄朝交界的东北小村经历的故事。故事以“我”与混血女孩李明珠、卖艺老人等交往为明线,以抗日武装破坏日军设施、打击日寇为暗线。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在战争状态下,“我”既希望与当地儿童交往,又因自己的身份而矛盾的心态。随着“我”经历了医生叔叔救治被鼠疫感染的中国人、抗日武装人员被日寇抓获、处死等事件,“我”内心的反战情绪萌芽,从对战争的朦胧态度变为对人性之善良与和平的期盼;“我”与中国孩子也从隔膜到熟悉,终成生死之交。作品文风清丽、语言优美,环境描写细致,人物塑造简练而传神,治病救人的叔叔、进行抗日活动的学生、女孩李明珠、卖艺老人,以及战败前颓丧的日本士兵等形象跃然纸上。本书展示了当时的日本普通少年与普通医生的正义感,中国百姓的淳朴善良,这些超越战争的人性基本道德情感,经作者的文笔,传达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那须田稔著的这本《白桦树下的女孩》讲述了1945年日寇战败前夕,一个日本少年在中国东北的奇幻之旅。
该故事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越过山冈,越过大河,各族儿童手握手克服悲伤,以勇气寻找自由与美好。
本书自1965年出版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日本年轻人。
小山冈的另一边十分陡峭。山顶边缘站着一棵白桦树,它弯曲的树枝好像正向天空抓挠着什么似的。我跑近白桦,背靠着树干,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被气息濡湿了的眉毛,很快就冻成脆脆的冰了。
山的下面,是一条冻结了的河,它灰色的身躯横躺在那儿,犹如一条巨龙。这是额木尔河。对岸的远方,隐隐约约浮现出被雪覆盖着的、错落的三角形屋顶。
“河的对岸就是苏联。”
我刚到这个中国东北北端的G村时,叔叔曾经这样告诉过我。这时节正要迎接1944年的元旦。
在日本横滨读小学五年级的我,利用寒假,和读医学院的大哥一起到G村来探望叔叔。叔叔在这小村庄的铁道医院当医生。
“啊?一过河就是苏联了?那么爬上那小山肯定可以看见苏联的街道啦。”
我睁大眼睛,指着大雪原对面的小山冈。叔叔突然板起脸来:“那山是爬不得的。河的对岸你也甭看。”
“为什么?”
叔叔只是摇摇头,喃喃地说:“魂儿会被勾走的。”
这话唬不了我。叔叔平时有喃喃自语的习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我实在不明白,但是我还是装出吓一跳的样子。这使他放心了,他开始和大哥喝起酒来,还舒畅地吟着诗。
我没再说什么,进了屋里,在床上躺下来。
隔天早上,太阳照在脸上时我睁开了眼睛。床边玻璃窗上白白的一层霜,其中有三角形、圆形、星形模样的结晶,也正沐浴着阳光。远方地平线上,驼峰山冈像一个三棱镜似的站在那儿,十分耀眼。
我一边回味着昨天叔叔说的话,一边屏息眺望那座小山。这时,门开了,阿婆的脸往里探了一下。
“少爷,早饭已经准备好了。”
这位阿婆,是来照顾单身的叔叔的,听说她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住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我叔叔呢?”我一面穿衣服一面问。
“今天医院有事,一大早就上‘新京’(现在的长春)去了。你大哥也跟在一块儿。你叔叔也真忙,他很少能待在家。”
阿婆在隔壁房间从玻璃橱里取出一块黑面包,放在桌子上就切起来了。
“咻……”我吹起了口哨。趁着阿婆没看见,我赶紧戴上防寒帽,穿上皮大衣、长靴,拿着望远镜,悄悄地从后门溜出来,然后,向着驼峰山冈跑去。
天空似乎被分成两半,云从山冈上边越过河流一直垂盖到对岸,苏联那边的小镇显得那么阴沉,连望远镜也看不清楚。
风忽然停了,空气也冻结了似的,露在防寒帽外面的皮肤隐隐发痛。人要是老站着不动,恐怕要冻僵了吧。为了取暖,我不停地到处走动着。
向南的山坡上,银白杨树、松树几棵几棵地挤在一堆,它们披着雪站在那儿,好像已经睡着了。
一百五十米外的灌木丛里,有一个红色带紫的什么东西动了一下。我赶紧掏出望远镜来,一看,原来是一只雉鸡。它正收起翅膀,有板有眼地踏着步。个子比日本的雉鸡大一圈儿,样子特别好看。
雉鸡“呼”地一下飞起来,掠过雪地,然后钻进了我身旁的灌木丛中。我想这下可以逮着它了。
我沉住气,迈出了一步。这时我发现自己的长靴陷在雪中拔不出来,身体却突然往前倒下,眼睛、嘴巴都灌满了雪。雉鸡飞过我的头顶,往河那边去了。
“啊!跑了!”我只好苦笑着,站了起来。
灰蒙蒙的天空,刚露出了一线光,把对岸照亮了。我赶忙爬到山上,背靠着那棵白桦树,用望远镜瞄准对岸。
“看见了!看见了!”
本来模糊不清的线条,渐渐地都清晰起来了。最先出现在我的望远镜里的是一匹马。马正拉着一架满载木材的爬犁,缓缓地向前进。爬犁上还坐着一个围着红头巾的女人。马和爬犁向前移动,逐渐消失在建筑物的阴影中。接着,有五六个苏联士兵往河这边走来,他们的胸前挂着黑色的步枪。
我吓了一跳,赶紧把望远镜转到别的方向。这次,我看到了一个尖尖的屋顶,上面还有一个发亮的金色十字架。大概是教堂吧?我把望远镜从屋顶往下瞄。教堂的门开了,走出一个穿蓝衣服的女孩。女孩坐在院子的凳子上,眼睛瞧向这边。她茶色的长辫子随风轻轻地拂动着。
我觉得很得意。
忽然,一阵清爽的音乐,梦幻般地从我身边流过去。那乐声越来越高,像钟声似的。这时我感到我的帽子被什么击中了。那东西滚过帽沿掉在雪地里。我轻轻地捏住它:圆圆的,茶色的,半个拳头大,闻着有一股枯草味儿。
我不知这是什么玩意儿,扔了它,又拿起望远镜看。可是蓝衣女孩已经不见了,好像刚逮到的小鸟又让它飞了。真扫兴!
这时,听到树上有“噜噜噜……”的好像是鸟啼声,我连忙把望远镜摘下来。一个什么物体在我眼前“嚓嚓”地滑落下来,我吓了一跳。
在雪雾中出现了一个人,他收住了脚,露出一张呆笑的怪脸。
P4-9
2016年6月,有一位住在日本的中国友人蒋女士给我来了一封信。
这封信的内容是说她的叔父,小时候在中国的《儿童文学》杂志上看过我的作品《白桦树下的女孩》,当时非常感动,对这部小说的印象十分深刻。他现在有机会促成该小说在中国出版单行本,所以来征询我的意见。
读了这封信,我的心中澎湃汹涌。
《白桦树下的女孩》是我的代表作之一,内容是根据我少年时代在中国东北的经验写的。描写了作为侵略方的日本小孩,和被侵略方的中国小孩,如何克服痛苦悲伤而重新获得友谊的故事。
这部《白桦树下的女孩》,当年由我长年的友人渡边丽玲女士翻译成中文。那时并没有直接收到过读者们的感想,没想到多年后,却能得到这样的计划和提议,令我格外感到惊喜。
这次再度委托渡边丽玲女士翻译,把这本书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如果能把它当作一份心灵的礼物赠给中国的少年儿童,那我的欣喜更是无可比拟的。
那须田稔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