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国学大家谈
分类
作者 中国文化院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以文化复兴为前提与标志。换言之,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代价。我想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哪些价值理念,今天仍然可以发用。诸子百家,各有各的理念。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轴的价值理念,主要在“六经”。国学大师马一浮和熊十力都讲过,“六经”中蕴涵的理念,是中国人立国做人的基本依据。“六经”的文本,经过孔子修订,总其大成。孔子和孟子讲的义理,就是“六经”的基本义理。

我近年一直在研究“敬”这个价值理念。“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更是人的自性庄严。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光说有道教,有佛教,还不够。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不是宗教,但是它有信仰层面。我认为“敬”就是儒家用来补充宗教信仰的价值理念,“敬”已经进入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很多人讲“孝”和“礼”。孝这个概念当然很重要,“百善孝为先”。孔子的弟子问,到底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人们以为能养就是孝,可是犬马也能养,如果没有敬,何以别乎?孝的精神内核其实是敬。

“礼”,包括社会的各种礼仪制度,精神内核也是一个“敬,,字。孔子说,“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所以,无敬不成礼。“敬”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里面,特别在儒家思想里面,是核心价值。敬与诚与信相连接。诚敬,诚敬,无诚则不敬。没有诚敬,也就没有信。大家试想,诚信在当下社会,该有多么重要!“六经”的精神义理,主要是敬、诚、信。孔子把“六经,,的义理化作日用常行,变得简单亲切,每个人都能明白。宋儒对敬有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主敬”的思想。

“恕”,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可以体现出中华文明的高贵精神和异量之美。“恕”就是设身处地,也就是陈寅恪讲的“了解之同情”。二程子认为,可以采取一种方式来培养“恕”,即“易子而抱”,把他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强加于人。这是“恕”这个价值理念的深厚内涵。二程子认为,恕是进入仁的一个途径,是仁的门庭设施。做到恕,离仁就不远了。

“和”,同样是中华文化价值理念中的了不起的概念。宋代的张载张横渠,“宋四家”里面“关学”的代表,我们都知道他的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术界习惯称之为“横渠四句教”。他还有另外的“四句教”:“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是张载的“哲学四句教”,表达的是对整个宇宙世界的看法。我的理解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不过是对待、流行、反正、和解而已。对待与流行的结果,不是吃掉、消灭,而是反正、和解、共生。鲁迅的一首诗说,“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最能得张载义理的真传。

张载的哲学启示我们,世界各种文明之间,虽然存在差异,却不必然发展为冲突。世界历史的大趋势是走向文明的融合,而不是走向文明的冲突。我相信,人类的“同”,远大于“异”,正如《易经》上说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这个问题上,陈寅恪先生立说最为透辟。他用孔子的“有教无类”来阐释这个问题,认为“文化高于种族”。不分民族,不分种姓,文化可以在人类文明的精神层面上合流共享。有此一面,人类才能共生于同一世界。

中国文化的精神,主张敌对的双方在互相校正中实现化解,达到“和解”,走向“太和”。是“和而解”,而非“仇而亡”,这是人类本性所应该趋向的目标。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不必设想哪个国家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强权、暴力干涉、漠视主权,我们是反对的。但反对有各种方式,中间地带无比广阔,不必逼向非此即彼的对立两极。重视对话,避免对抗,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国际博弈的上上策。

P9-11

后记

本书得以顺利出版,除了诸位中华国学大师的鼎力支持,亦有赖多位学术界友人协助联系、采访、整理访问文稿等工作。在此,谨向以下各位朋友衷心致谢(按各篇访问的刊登次序排列):

郑炜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学术部主任

陈致: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主任

陈颖飞: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

徐雁平: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李宇明:中国国家教委语言司司长

陈炜舜: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程中山: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高级导师

张世林:新世界出版社编委会主任

杨舒渊:台湾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教学助理

陈文芬:广播书评人、作家

赵冬梅: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罗慧: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学术部主任助理

王敏:日本法政大学教授

目录

序言

名家观点

 汤一介:中国和世界必须“和合共生”

 袁行霈:我心目中的国学研究

 刘梦溪: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杜维明:中国哲学应积极参加建构新世界

 马悦然:我们缺乏对汉语语法历史演变可靠的认识

 周有光:现代儒学的使命

 王尧:孔子思想具普世价值

 严绍望:国学的提纯和超越

 刘再复:超越国学“概念障”

 严家炎:我心目中的儒学

大家访谈

 国掌名家

饶宗颐先生的国学新视野

国学与汉学——余英时教授访谈录

从甲骨文到清华简——李学勤教授访谈录

国学研究,要扎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周勋初教授访谈录

“国学了不起,但是要现代化”——专访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

诠经立说·征实弘文——专访吴宏一教授

现代儒学任重而道远——专访杜维明教授

“仁波切”与西藏活佛转世制度——藏学家王尧教授访谈

哲学与国学——专访傅佩荣教授

弘扬中华文化可以救世界——专访净空法师

 汉学名家

汉学生涯始于《道德经》——专访汉学名家马悦然

他让瑞典人读懂《红楼梦》——专访瑞典汉学家白山人

《红楼梦》在韩国——专访《红楼梦》韩文版译者崔溶澈教授

寻找中国诗歌中的美——专访汉学家侯思孟教授

中国研究需加强学科联系——专访德国汉学家鲁道夫·瓦格纳

汉文化应现代化而非西洋化——专访法国知名汉学家汪德迈教授

中国城市文化哲学不应“水泥化”——专访挪威汉学家何莫邪教授

耕耘在汉字文化圈的日本汉学学者——专访佐藤保教授

日本汉学研究须微观宏观并重——专访河田悌一教授

与明清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专访大木康教授

鸣谢

序言

在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古印度的文明都已没落、消失或中断,唯中华文明巍然挺立,不断发展,历久弥新,以完整形态延续至今。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何在?中华文明在当代世界文明的多元发展中,又有哪些独特的价值?而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中华文明的光荣传统?这一切,当是中国文化院义不容辞的探索使命,也是对未来世界应尽的义务。所以,我们把“传承华夏文化,和合世界文明”作为自己的事业座右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世界文明彼此相容,任重道远。可惜,当前世界却是四方纷乱、冲突迭起。在乱局之中,全球各地都在反思自身文化,力求从文化上完善自我,发扬长处,摒弃积弊。在这种情况下,承传数千载、具有无比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在人类社会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是我们巨大的挑战,也是发展中华文化的难得机遇。

中国文化院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己任,创办了学术季刊《国学新视野》。自2011年3月创刊以来,《国学新视野》已发展成一个中华国学的学术文化交流平台,广获好评。其中各方大师的访谈和鸿文,都深受重视。

为了更系统地呈现国学大师们的智慧,引起更多人对中华传统学问的关心和兴趣,中国文化院精心编制、出版了《中华国学大家谈》。本书收录、整辑了十期《国学新视野》的“卷首语”和“大家访谈”,分为三部分,“名家观点”有(按《国学新视野》的刊登次序排列,下同):汤一介、袁行霈、刘梦溪、杜维明、马悦然(瑞典)、周有光、王尧、严绍鋈、刘再复、严家炎;“国学名家”包括:饶宗颐、余英时、李学勤、周勋初、周有光、吴宏一、杜维明、王尧、傅佩荣、净空;“汉学名家”包括:马悦然(瑞典)、白山人(瑞典)、崔溶澈(韩国)、侯思孟(法国)、瓦格纳(德国)、汪德迈(法国)、何莫邪(挪威)、佐藤保(日本)、河田悌一(日本)、大木康(日本)。深入浅出,珠玉纷呈。

要从一众国学大师的言谈中领悟、增长智慧,丰富人生之道,《中华国学大家谈》,绝对不容错过。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院主编的《中华国学大家谈》收录26位国学、汉学名家的鸿文及对他们的访谈文章。

全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名家观点”收录了十位国学、汉学名家为学术期刊《国学新视野》写的“卷首语”,这些文章简短精练,观点鲜明。第二部分为“名家访谈”,收录了十位国学名家和十位汉学名家的访谈录,从中我们既可以了解他们对国学的理解、态度,也可以了解这些名家的成长经历、治学态度以及独特的性格,还可以了解外国学者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总之,全书深人浅出,珠玉纷呈,为热爱国学的群众了解、认识当今中华国学提供了一条捷径。

编辑推荐

“大家”即为名家,如汤一介、杜维明、刘再复等。中国文化院主编的《中华国学大家谈》的大家们或从不同角度理解国学,谈国学的普世价值、现实意义,谈国学的发展与传承;或结合治学经历,谈国学对人生修养之作用,谈当下国学研究之现状,深入浅出,珠玉纷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