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前十卷上市后备受读者欢迎,《魏晋风度》再度掀起“全民读史”风潮,已经成为本年度口碑第一的历史畅销书系列。
魏晋在历史上的地位究竟如何?三国归晋,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荡;最唯美的时代里,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成了风尚标,中华文明展现出异样的丰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魏晋风度/易中天中华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易中天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易中天中华史》前十卷上市后备受读者欢迎,《魏晋风度》再度掀起“全民读史”风潮,已经成为本年度口碑第一的历史畅销书系列。 魏晋在历史上的地位究竟如何?三国归晋,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荡;最唯美的时代里,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成了风尚标,中华文明展现出异样的丰彩。 内容推荐 《易中天中华史》前十卷上市后备受读者欢迎,《魏晋风度》再度掀起“全民读史”风潮,已经成为本年度口碑第一的历史畅销书系列。 爱美,清谈,酗酒,嗑药,男人女性化,这是怎样的风度? 漂亮又丑陋,清高又贪婪,潇洒又势利,高雅又庸俗,真实又虚伪,这是怎样的时代? 江山易主,中原逐鹿,衣冠南渡,五胡入华,这是怎样的变故? 畸形的独立,病态的自由,虚无的真实,脆弱的美,这是怎样的追求? 中华的历史为什么注定有此一劫?魏晋在历史上的地位究竟如何?这些难解之谜留给我们的启迪又是什么? 目录 第一章 时代 魏之亡 晋之乱 五胡入中华 谁的东晋 全线崩溃 第二章 人物 英雄与奸贼 叛臣王敦 政客王导 枭雄桓温 宰相谢安 第三章 精神 名士派 嵇康之死 阮籍之醉 陶渊明之隐 名士皇帝司马昱 第四章 风尚 唯美时代 漂亮地活着 人与自然 魏晋世界杯 无弦琴 第五章 价值观 真真假假 病态的自由 畸形的独立 非病不可 走向南北朝 后记 那些女人 试读章节 这当然不是贾皇后的本来愿望。于是,三个月后,她就命令杀死了杨骏的楚王司马玮,以谋反的罪名杀了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又以矫诏的罪名杀了司马玮。司马玮杀了士族又杀皇族,自己也被杀,士族的代表和皇族的代表都变成了冤鬼,借刀杀人的贾皇后则掌握了政权。 贾南风志得意满。 然而司马家族的阴谋家和野心家更是层出不穷。因此九年后,这个女人也被废被杀,罪名是谋杀太子司马通(读如遇)。司马通是惠帝司马衷与谢淑媛的儿子,当然为贾皇后所不能容,于是被罗织罪名,诬为谋反,废为平民。但他后来被杀,则是由于赵王司马伦的密谋。 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原本是贾皇后的党羽。然而他怂恿贾皇后杀太子,却是为了自己夺权。因此太子一死,他就以复仇的名义起兵进宫废了贾皇后。之后又干脆废了晋惠帝,自己做起皇帝来。 这下子别人不干了。 首先发难的是司马炎之侄、齐王司马囧(读如窘)。同时起兵响应的,则有司马炎的第十六个儿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的堂弟、河间王司马颙(读如庸之阳平),司马炎的第六个儿子、长沙王司马义(读如义)。结果,司马伦兵败被杀,晋惠帝司马衷复辟。 政权,又落到齐王司马同手里。 司马同原本也是司马伦的党羽。司马伦废贾皇后,进宫动手的就是他。当时司马同带兵百人长驱直入,当着皇帝的面一刀就杀了贾皇后的外甥贾谧(读如密)。 贾皇后问:你来干什么? 司马同答:有诏抓捕皇后。 贾皇后说:诏书都是我发出的,你奉谁的诏? 司马同不回答。 贾皇后又问:起事的是谁? 司马同答:赵王。 贾皇后说:绳子拴在了狗尾巴上,当然是这结果。 可惜,她并没有后悔药可吃。 贾皇后的党羽废了贾皇后,司马伦的党羽杀了司马伦,可见政治斗争中不会有永远的朋友,靠阴谋和杀戮起家的西晋皇室则天性贪婪狠毒。因此,司马同执政不久便被同伙长沙王司马义所杀,也不奇怪。 杀了司马同的司马义,同样遭到了讨伐。另外两个当年的同伙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颥,同时起兵并围困洛阳,孤立无援的司马义则在京师被捕。束手就擒的他被送往对方军中,并被司马颖的部下杀死。 抓捕司马义的,是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越是司马炎的堂弟,也是“八王之乱”中的第八个王。前面五个(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同、长沙王司马义)都死了,后面就是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颥与东海王司马越的战争。 战争几经反复。最后的结果,是司马越反攻胜利,司马颖兵败被杀。战后,司马颙也被谋杀,晋惠帝司马衷则被毒死,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五年后,司马越卒,洛阳被外敌攻陷,晋怀帝司马炽被俘。两年后,太子司马业于长安称帝,是为晋愍帝。又过了三年,晋愍帝向入侵的外敌投降,西晋亡。 从晋武帝司马炎篡魏,到西晋灭亡,共五十一年。从八王之乱起,到西晋灭亡,二十五年。从八王之乱终,到西晋灭亡,十年。可见西晋其实亡于内讧,外敌入侵只不过推了一把,这就是司马炎遭到的报应。 攻陷洛阳和长安,从而宣告西晋王朝灭亡的,是一个匈奴人建立的政权。此后,北部中国就变成了少数民族的天下,晋皇室则偏安江左,是为东晋。 五胡十六国的时代开始了。P12-14 后记 那些女人 永嘉元年(公元145年),也就是冲帝去世那年,东汉朝廷收到一封多人联名的举报信,举报当朝太尉李固目无君父。证据是:冲皇帝出殡时,道路两旁的臣民无不痛哭流涕,李固却浓妆艳抹,搔首弄姿,左顾右盼,走着猫步卖弄风情,只有自恋之意,全无悲痛之心。 啊!李固是女人吗? 不,男人。 但看起来,比女人还女人。 不知道这是不是顾影自怜的第一例,但男人的女性化在东汉末年应该已经开始,后来的魏晋名士只不过登峰造极而已,尽管李固可能是冤枉的。 何晏他们,则确实不男不女。 这未必是什么好兆头。因为男人的女性化只可能有两个原因,要么是文明的精致化,要么是文明的粗鄙化。精致就追求细腻,难免英雄气短;粗鄙又要假装文雅,只能儿女情长。但无论哪种原因,结果恐怕都一样。 是的,雄性激素减少,变得娘娘腔。 娘娘腔盛行于魏晋,除了文明的精致化,也与士族阶级有关。魏晋士族不同于欧洲骑士、日本武士之处,在于后者尚武,前者崇文。文则雅,雅则柔,雅化的同时往往也是阴柔化。所以,隋唐新文化,就主要得靠北方汉化的胡人来开创,这正是下一卷《南朝,北朝》要说的。 不过,魏晋的男人虽然女性化,魏晋的女人却相当出色和能干。这也许要拜礼崩乐坏所赐,或者那时的男人实在萎靡不振。总之,读《晋书·列女传》和《世说新语·贤媛》,你会发现那里面的女人一点都不比男人差。 比如许允之妻。 许允之妻是卫尉(首都卫戍司令)阮共的女儿,长得奇丑无比,因此许允在新婚之夜便不肯进入洞房。后来经朋友劝说勉强走入房内,又掉头就跑。允妻知道他这一去再也不会回来,便一把拽住许允的衣襟不放。 于是许允说:妇人四德,你有几个? 四德,就是品德、言语、容仪、女功。 允妻答:只差一个。 接着她反问:士人的美德,夫君又有几个? 许允答:一个不少。 允妻说:好德不好色,也有吗? 许允这才发现此女非凡,于是夫妻情好日密。 实际上许允之妻颇有大将风度。许允担任吏部郎(相当于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时,被人举报以权谋私,提拔任命的都是自己的老乡。魏明帝接到举报,立即下令派禁卫军将许允捉拿归案,许允也只好去见皇帝。 全家人号啕大哭。 允妻却镇定自若。她对家人说:不要哭,老爷一会儿就会回来。又交待丈夫:见了皇上只能讲理不能求情。 许允听了妻子的话。他对魏明帝说:知人善任,是用人的原则。臣之所选,都是臣了解的人。请陛下查检他们是否称职。如果有不称职的,臣甘愿领罪伏法。 查检的结果,是许允被无罪释放。 回家时,妻子已经煲好了小米粥在等他。 不过许允终究还是卷入了李丰、夏侯玄的案子,被司马师逮捕,最后死在流放的路上。消息传来时,允妻正在织布。她跟上次一样神色不变,只是淡淡地对报信的门生说:早就知道会是这样。她也谢绝了门生帮她藏匿儿子的好意。允妻说:孩子们不会有事的,用不着藏起来。 实际上她的儿子并非没有危险,司马师也果然派了钟会前来查看。司马师的指令很明确:如果许允之子的德才与父亲相近,那就必须斩草除根。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许允之妻却从容应对。她交代两个儿子:既不用担惊受怕,也不用耍小聪明,老老实实有问有答就好。哭是要哭的,但不要太悲哀,还可以多少问点朝廷的事。 儿子果然平安无事。 这就是大智慧了。这种大智慧,许多女人都有。只不过在男权社会,她们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在动乱之时帮自己的家人站稳脚跟,渡过难关。 比如辛宪英。 宪英是曹魏重臣辛毗(读如皮)的女儿。司马懿发动政变时,她的弟弟辛敞是大将军曹爽的参军。当时,司马懿关闭了洛阳城门,曹爽和皇帝在城外。曹爽的部下决定闯关出城救援,要辛敞也一起去。 辛敞拿不定主意,去问姐姐。 宪英说:曹爽必死无疑。 辛敞说:那我就不该出城了吧? 宪英却说:怎么能不去?职守是人之大义,悲悯是人之常情。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你是大将军的属下,当然要去救援,这只不过是尽职尽责随大流罢了。 于是辛敞出城,曹爽也果然被杀。事后,辛敞不无感慨地说:幸亏向姐姐请教,差点成为不义小人。 这样的女人,哪一点输给男人? 还有严宪。 严宪是杜有道的妻子,十八岁守寡,一手拉扯大一儿一女。后来,她把女儿嫁给了一个名叫傅玄的人。这事让族人大惑不解,议论纷纷。因为当时曹爽气焰正旺,司马懿则装病在家,而曹爽的党羽何晏又是傅玄的死对头。傅玄受何晏压迫,几乎没人敢跟他通婚。 族人说:何晏要灭傅玄,那是排山压卵以汤浇雪。 严宪却说:你们都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何晏多行不义必自毙,司马太傅(司马懿)则不过“兽睡”而已。卵破雪融的,当然自有人在,但绝不会是傅玄。 结果不出所料,何晏被司马懿杀掉,傅玄则在六十二岁那年寿终正寝。顺便说一句,傅玄不比寻常。他是西晋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傅子》等书,《晋书》有传。 严宪的见识,岂非在众人之上? 至少,远远超过曹爽之流。那帮人都认为司马懿已经行将就木,只有她看出是猛兽装睡。 这简直堪称女政治家。 不过最具政治家素质和风范的,也许当数曹操的第二任正妻卞夫人。卞夫人原本出身倡门(艺人家庭),地位很是卑贱。然而她的气度和见识,却远在一般大家闺秀之上。曹操因为反董卓,只身逃出洛阳,结果在中牟县被捕。消息传来,家中乱作一团,属下也准备作鸟兽散。 卞夫人挺身而出。 当时还是小妾的卞夫人对大家说:曹君情况不明,为什么要惊慌失措?现在临阵脱逃,将来曹君回家,诸位可有脸面见他?再说大难临头,不正该同甘共苦吗? 此事让曹操大为感动,也非常敬重。因此,他跟原配丁夫人离异后,便将卞夫人立为正妻。卞夫人却依然尊丁夫人为大房,一年四季都派人给丁夫人送东西,还趁曹操出征的时候把丁夫人迎回家来,恭恭敬敬地侍奉,尽管丁夫人当年对卞夫人母子是很不怎么样的。 丁夫人也大为感动。 难怪曹操认为卞夫人可以母仪天下。卞夫人自己也非常低调朴实,宴请家人从来不用山珍海味。她甚至明确告诫卞家人:别指望我为你们谋取私利,也别指望犯了事我帮你们求情,如果想罪加一等倒有可能。 这又让曹操另眼相看。 实际上卞夫人非常懂道理,也非常会做人。曹操缴获了珠宝首饰之类的战利品,总是拿来让卞夫人先挑,卞夫人则每次都挑中等的。曹操问她为什么,她说:挑最好的是贪婪,挑最差的是虚伪,所以挑中等的。 这叫什么?这就叫得体。 卞夫人的最大优点也正是得体。她的儿子曹丕被册封为太子后,身边人都来祝贺讨赏。卞夫人却说:丕儿能够成为储君,不过因为年长而已。至于我自己,能够不被批评为教子无方便已是万幸,有什么可庆祝的? 曹操听说后又大为赞赏。他说:愤怒而神色不变,欣喜而举止有节,这可是最难做到的啊! 没错。这在魏晋风度,就叫雅量。 谢安的太太刘夫人也是一个有雅量的。尽管她对谢安的好色防范甚严,却能不动声色,四两拨千斤。谢安想要纳妾,让小辈们去做刘夫人的工作。于是众人大讲《诗经》,说那就是圣人教导我们的不妒之德。 刘夫人是名士刘的妹妹,当然知道《诗经》是怎么回事。于是故意问:这些教导都是哪位圣人的? 众人答:周公。 刘夫人说:难怪!要不你们也去问问周婆? 呵呵,魏晋那些女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