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一书是“心流之父”、积极心理学大师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历时30年潜心研究的经典之作。他访谈了包括14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91名创新者,分析了他们的人格特征,以及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的“心流”体验,总结出创造力产生的运作方式,提出了令每个人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充盈的实用建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作者 | (美)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一书是“心流之父”、积极心理学大师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历时30年潜心研究的经典之作。他访谈了包括14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91名创新者,分析了他们的人格特征,以及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的“心流”体验,总结出创造力产生的运作方式,提出了令每个人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充盈的实用建议。 内容推荐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领导级人物,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当完全专注于一件事时,你会浑然忘我、心无旁鹜,全然忘却周遭其他事物和时间的存在,整个身心都发挥到极致——这就是“心流”状态。在身心合一、专注投入的情况下,创造力就会勃发。在《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一书中,作者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创造力进行了最深入、最有创建的分析。 目录 第1章 搭设创新的舞台 第一部分 创造的过程 第2章 产生创造力的系统 第3章 富有创造力的人格 第4章 创造力的运行机制 第5章 享受创造力的心流 第6章 激发创造力的环境 第二部分 创新者的生活轨迹 第7章 童年和青少年 第8章 成年后的生活 第9章 创造力与年老 第三部分 特定领域中的创造力 第10章 文字领域 第11章 生命科学领域 第12章 创造一个新领域 第13章 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第四部分 实践你的创造力 第14章 让每个人的生活充实而丰盈 致谢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生物学及文化中的进化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创造力曾是至高无上的神的特权。全世界的宗教都基于一个有关起源的神话:一个或多个神创造了天、地和水。他们同时还创造了男人和女人——人类弱小而无助,受制于神。只有在近期的人类历史中,情况才发生了逆转。现在,人类是创造者,而神是他们臆想出来的事物。无论这始于2500年前的希腊或中国,还是始于500年前的佛罗伦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发生在人类历史最近的几千年中。 我们对人与神之间关系的看法改变了。不难看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当最初的造物神话出现时,人类的确很无助,任由寒冷、饥饿、野兽摆布。他们无法解释从身边看到的非凡力量,比如日出日落、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在这个神秘的世界中,他们充满敬畏地探索着立足点。然后,人们开始逐渐明白世界的运转方式——从细菌到行星,从血液循环到海洋潮汐。起初,他们理解的速度比较慢,在最近几千年中,理解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人类不再是无助的。他们建造起巨大的机械,利用能源,根据自己的技能和喜好,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当身处进化的风口浪尖时,人类接管了创造者的头衔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改变对人类的意义还不清楚,不知道它将有益于人类还是将导致人类的灭亡。如果我们开始理解了这个新角色所承担的令人敬畏的责任,那么这种改变就会是有益的。古代的诸神,比如湿婆、耶和华,既是建造者,也是破坏者。宇宙在他们的仁慈与严酷之间维持着摇摇欲坠的平衡。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也在可爱的花园与贫瘠的沙漠之间摇摆,它们是由我们与自然的冲突造成的,如果忽视我们的创造力所隐含的破坏潜能,盲目地滥用我们新获得的权力,那么这个世界很可能会变成沙漠。 虽然我们无法预测创造力(创造力能将我们的愿望强加于现实,使人类成为决定星球上每一种生命形式的命运的主要力量)的最终结果,但至少能试着更好地理解这种力量以及它的运作方式。因为无论如何,我们的未来正紧密地与人类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未来。 这本书试图将近30年来对富有创造力的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研究汇聚在一起,让人类发明和发现新观念、新事物的神秘过程变得更容易被理解。对该领域的研究使我确信,只是观察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创造力,就像森林里大树折断的声音,如果没有人听,那么这声音就不会被听到。同样,如果没有善于倾听的听众记录并执行充满创意的观点,那么这些观点也会消弭于无形。如果没有局外人适当的评价,也就没有可靠的方法来判断具有创意的主张是否有效。 根据这种观点,创造力来自构成系统的三个要素之间的互动。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包含符号规则的文化、给某个领域带来创新的人,以及该领域中被认可、能证实创新的专家。对于有创造力的观点、产品或发现,这三者都必不可少。例如,在维拉·鲁宾对自己天文学发现的描述中,如果没有几个世纪以来积累的大量有关天体运动的信息,如果没有控制现代大型望远镜的机构和制度,如果没有其他天文学家的批判性怀疑和支持,鲁宾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发现。在我看来,对个人创新来说,这些要素的贡献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个人的贡献同样重要。因此在本书中,我对领域予以的关注与对具有创造力的个人的关注一样多。 生物进化引发的基因改变过程在文化中的对等物就是创造力。在进化中,人类染色体的化学物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随机的改变。这些改变使得孩子身上表现出了新的身体特征,如果这种特征比现存的更好,那么它很可能被传递给这个孩子的后代。大多数新特征并不能提高生存机会,因此在几代后就可能会逐渐消失。然而有一些新特征确实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因此它们就对生物进化作出了解释。 在文化进化中,没有与基因或染色体类似的遗传机制。因此,新观念或发明不会自动传递给后代。在发现如何使用火、轮子或原子能之后,这些知识不会像基因一样存在于孩子的神经系统中。每个孩子都不得不从头开始学习。在文化进化中,可以与基因进行类比的是模因(meme),即如果文化要延续,我们必须学会的信息单位。语言、数字、理论、歌曲、菜谱、法律及价值观等都是我们要传递给子孙后代的模因。富有创造力的人所改变的正是这些模因。如果足够多的人将这种改变视为改进,那么它就会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为了理解创造力,只研究看似对新观念、新事物贡献最大的个人是不够的。他们的贡献虽然很重要,但只是创造链中的一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说爱迪生发明了电或者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只是一种对创造力的简单化认识。它能满足人类对故事的远古偏好,即故事容易理解,而且包含像超人一样的英雄。但是,如果没有之前积累的知识,没有激发他们思考的学术及社会网络,没有认可并传播他们的创新产品或观念的社会机制,那么爱迪生的发明和爱因斯坦的发现便会令人难以置信。说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立的,就像说星星之火导致了雄雄烈焰一样。星火是必要的,但如果没有空气和易燃物,也就不会有火焰。 本书要探讨的不是孩子们常说的那种简单明了的事情,也不是因为我们有头脑,会思考,所以每个人都拥有的那种创造力。本书也不会探讨赢得生意的好点子、烘烤朝鲜蓟的新方法,或者为聚会装点起居室的新颖创意。这些是日常生活中小创造力的事例,它是生活的重要成分,无疑是每个人都应该提升的创造力。但是要做好这些,首先必须理解本书所要阐释的创造力。 P4-7 后记 本书的作者、著名的心理学家希斯赞特米哈伊最广为人知的成就当属心流理论了。但他对创造力的研究在学术界也非常有名。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他所说的创造力是指那些能够载入史册,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创造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希斯赞特米哈伊本人便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因为他的心流理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如何获得真正的快乐与满足的认识,改变了人们对如何能够让生活过得更好的看法。在解释自己为什么会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时候,他这样说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我还是一个孩子。我发现成年人对周遭发生的事情认识不清,而且无法从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混乱中解脱出来。我因而领悟到一个人如何能活得更好,并且尝试了去做许多事情,比如艺术、小说、哲学并活跃于青年组织等。当时通过荣格的著作,我发现了心理学,认识到或许它是了解行为和历史的最好方法。” 通过心理学,希斯赞特米哈伊不仅发现了一种过得更好的生活方式,并且进一步发现拥有创造力的人会为他们自己创造一个领域或事业,进而过着充实而满足的生活。可以说,创造力与心流是密不可分的。他对近百位全球最具创造力的杰出人士进行了访谈。他指出,虽然富有创造力的人干差万别,很难用一个模式来描述他们,但他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点。作者分析了这些共同点,引述了一些访谈内容,这样创造力不再是一个抽象晦涩的概念,不再高不可攀。作者在本书中不止一次提出,实现对文化能够有所贡献的创造力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运气在其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虽然我们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米开朗琪罗或达尔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可以肯定的是,创造力能够让我们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好生活和好事业都离不开创造力。 能够翻译这样一部重要的作品对我是莫大的荣幸。每位译者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也唯恐自己的翻译减损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广大读者是最好的评判者,如果您觉得翻译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在翻译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在此对黄宁、王鹏、巩樱、崔凯、范文斌以及曲晓东表示由衷的感谢! 黄珏苹 书评(媒体评论) 让我们感觉更好、拥有最佳状态的最根本方法是向内看……希斯赞特米哈伊的书令人鼓舞,非常值得一读。 ——《芝加哥太阳时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