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给毛主席讲故事--一个部队文艺兵的难忘历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淑琴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给毛主席讲故事--一个部队文艺兵的难忘历程》作者赵淑琴用细腻的笔触,满怀感情的回忆了她参军到空军文工团,有幸到中南海“出任务”,与共和国领袖们的交往难忘经历,尤其同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亲切交往,向毛主席讲述社会故事的珍贵历程,详实的叙述了一个普通文艺战士同人民领袖之间的交往,聆听毛主席的教诲,在毛泽东主席的关怀下茁壮成长的故事。

内容推荐

《我给毛主席讲故事--一个部队文艺兵的难忘历程》里记载了毛主席在1970年6月8日至1976年5月26日那个历史时期,对许多问题的精辟分析和观点;记录了他对林彪、江青的批评与不满;记叙了他对自己个人经历的回忆;记述了生活中的毛泽东作为一个慈祥老人的喜怒哀乐;也记述了他对军队文艺工作者以及对作者赵淑琴个人的关怀与教导。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走进中南海

 一、戴着红领巾参军

 二、健康成长

 三、艺术实践

 四、“出任务”

 五、朱老总永远是个“兵”

 六、我见到了刘少奇和王光美

 七、毛主席认识了我

 八、为领袖们演出

 九、周总理是《东方红》的“总导演”

 十、毛主席观看《东方红》

 十一、向毛主席告别,赴边疆演出

 十二、部队见闻

第二章 亲聆毛主席教诲

 一、“这是典型的反动血统论”

 二、“北京还有多少红卫兵”

 三、“一不要哭,二不要写检讨”

 四、“文革”初期的迷惘

 五、向毛主席“告状”

 六、成立“革命委员会”

 七、“五一三事件”与萧华

 八、毛主席给我做思想工作

 九、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十、“我们既是朋友又是同志”

 十一、“不要脱离群众,假传圣旨”

 十二、“地球离了谁都转”

 十三、“将军犯错误,士兵无罪”

 十四、“怪我这个主席没当好”

 十五、“人的思想和信仰是可以变的”

 十六、“神仙”不能走

 十七、“撞大运”

 十八、“中国的好人还是大多数”

 十九、完成毛主席交办的事

 二十、和毛主席“吹牛”

 二十一、“李庆霖的信反映了实际问题”

 二十二、“皇帝的妹妹”别人不敢欺侮

 二十三、“要团结两个百分之九十五”

 二十四、“将来等我死了以后……(你)可能还要挨整”

 二十五、陪岑云端到中南海做客

 二十六、我没有接受毛主席的钱

 二十七、给毛主席写信的经过

 二十八、最后一次见面

 二十九、在五七干校

第三章 向毛主席遗体告别

 一、擅自回北京

 二、寻找去大会堂的名额

 三、向毛主席遗体告别

 四、返回干校作检查

 五、“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六、工作组找我谈话

 七、隔离审查

 八、给空军党委写信

 九、专案组要我必须交出小本子

 十、我坚决没交出小本子

 十一、据理力争维护个人权益

 十二、终于和外面取得了联系

 十三、洗澡途中的风波

 十四、我的三叔赵云龙

 十五、批判会

 十六、结束审查

 十七、去军工厂当钳工

第四章 毛主席的教导永记心中

 一、转业前的要求

 二、“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三、“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四、共产党员“要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

试读章节

在参加《历歌》排练演出之前,我们学员班的一切学习和训练,基本是独立进行的,平时很少和团里的老同志们接触。

那时我们对团里的老同志一律称老师。后来与老师们接触多了,便发现每到星期三或星期六下午,如果排练不是很紧张,领导便让几名女老师提前休息准备“出任务”。“出任务”的时间一般在晚上六七点钟,这些老师们就会穿着便衣,打扮得非常整洁漂亮,坐上小汽车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记得一次排练时,一位老演员没有到场,导演问召集人:“这个演员为什么没来?”回答说:“出任务了。”导演就再也没说什么。因此,我对“出任务”这三个字很好奇,虽然很想知道这些老师们出的是什么任务?但是,因为我是个军人,不该问的就不能问。我感觉“出任务”这件事,好像对大家来说都挺神秘的,即使我问了,可能也不会有人告诉我。

大约是1962年4月的一天下午,舞蹈队领导通知我到总团会议室开会。那时候空政文工团住在灯市口同福夹道4号院,前面已说过,这个院子过去是政客曹汝霖的三姨太居住的公馆。公馆的主楼在院子的正中央,是我们文工团总团办公的地方,作为学员我们平时是很少去那里的。刚进会议室就见到,已经有学员班的三位女同学比我先到那里,我们不由得互相询问:“今天开的是什么会?”但又都摇头说:“不知道。”这时,总团政治助理员吴洪范同志进来了,他严肃地对我们说:“经过团里领导研究和上级党委批准,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座的几位小同志将要和团里的一些老同志,一起去中南海执行为中央首长举办的舞会伴舞的政治任务。”接着,他向我们宣布了几条纪律。我现在回想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点:

1.凡是在中南海里看到或听到的一切人和事都要保密,不得向与执行此任务无关的任何人透露;

2.不准向首长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如签名、照相或索要纪念品等;  3.对首长要有礼貌。不该听的不听、不该问的不问,说话办事要稳重大方;

4.要加强组织观念,凡是首长的询问或指示要及时向领导汇报。

直到这时我终于明白了,老同志们说的“出任务”就是到中南海的舞会去伴舞。而且事后我才知道,凡是去“出任务”的人,都要经过各级领导极其严格的政治审查。为了保证中央首长的安全,只要是家庭出身不好或是社会关系复杂的人,以及个人现实表现不够好的人,都不能去执行这个重要的政治任务。

去中南海要穿便服,而我们除了部队发的军装外,只有刚参军时从家中穿来的便衣,因个子长高了,那些衣服几乎都不能穿了。团里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套老同志上台演出穿的深蓝色的礼服裤子和白色的确良衬衫。有的老同志也拿来她们自己的便衣借给我们穿。

一位老同志还悄悄地对我说:“小赵,打扮得整齐漂亮点,今天你就可以见到毛主席啦!”

当我听说能见毛主席时,高兴得心都快蹦出来啦,这简直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干什么事情都加快了节奏,就盼望着这一时刻快点到来。

大约傍晚六点钟,中南海的“吉姆”车来接我们。大家一个挨一个地坐进车里,那时候马路上没那么多汽车,不一会儿就到了中南海,左拐右拐地停在一个长廊前。我们依次下车顺着长廊往前走,只见一座带有中国古典风格的宫苑书斋式的建筑呈现在我们面前,门额的匾牌上写有“春藕斋”三个字,多么优美的名字啊!

“春藕斋”在中南海颐年堂旁边,是丰泽园里的一处古老的建筑。据说此斋是清王朝时期皇帝举行演耕礼时休息的场所,乾隆皇帝认为,耕种时牛出力最大,他曾把唐代著名画家韩混所绘《五牛图》悬挂在“春藕斋”,以告诉世人耕种的艰难。在民国时期此处经常成为当权者们开会议政办公的场所。

1949年建国以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都居住在中南海。为让中央领导同志有个活动的场所,于是把这里改为了舞厅,当然有时也用来开一些中小型的会议。这就是我们陪同中央首长跳舞的地方。

我从报纸上看到过一篇资料,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同月底,美国人艾格妮斯·史沫特莱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身份,到延安采访。这个美国人不擅长唱歌,却热衷跳舞,据说延安的交际舞就是由她传授过来的,并作为向封建势力挑战而逐渐时兴起来。延安的交际舞一直持续到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全面展开之时,从1943年元旦以后,交际舞就被群众性的大秧歌舞取代了。

我想,我们的中央首长们肯定也是从延安时期就学会了跳交际舞。建国以后,为了使几位中央领导同志,每周能有一点休闲娱乐的机会,才把延安时期的周末舞会又恢复起来。但“春藕斋”的舞会,一般只限于毛主席、刘少奇同志和朱德委员长这三位最高领导。其他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往往是有事才来参加。P23-25

序言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主席的评价。《决议》令人信服地解决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科学评价毛泽东这两个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大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邓小平还说:“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不仅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完整历史,也说明了毛泽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功不可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

我有幸从1962年起,还是一个只有十几岁的文艺兵时,就有机会走进中南海接近毛主席,并同他老人家有过许多次长时间的交谈。而且,从1970年6月8日至1976年5月26日,我还把与毛主席的每一次谈话都用红、蓝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在一个小本子上做了记录。其中,用红笔写的是毛主席的话,用蓝笔写的是我向毛主席汇报、提问或回答他老人家的问话。这个小本子里记载了毛主席在那个历史时期,对许多问题的精辟分析和观点;记录了他对林彪、江青的批评与不满;记叙了他对自己个人经历的回忆;记述了生活中的毛泽东作为一个慈祥老人的喜怒哀乐;也记述了他对军队文艺工作者以及对我个人的关怀与教导。三十多年来,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教导一直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我为保存了这个与毛主席谈话的记录本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把它视为最珍贵的人生财富。但正是这个小本子也曾给我带来了诸多不幸,让我在毛主席刚刚逝世后的那段日子里,蒙受了极大的精神苦痛。对此,可能有人会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我会在这本书中一一叙述。

我是195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是空军政治部歌舞团演员。196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2月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

2012年9月17日,是我离开家乡参军来到北京53周年纪念日,53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可53年的沧桑往事,特别是在部队工作、生活的二十多年经历,却让我终生难忘。

从部队转业后,有些报刊、杂志的记者,听说了我的这些情况,纷纷要求采访我,请我回忆与毛主席生前接触、谈话的细节。有的记者还把刊登在报纸上的,其他知情者的有关与毛主席接触谈话的回忆文章给我看,希望我能接受他们的采访并发表相关文章,但均被我婉言谢绝了。

曾有几名记者知道我在北京国际饭店工作,于是他们便住进饭店,请我到他们房间去聊天。得知他们就是为了采访我才这样做的,我说:“今天因为你们是住店客人,我才应邀前来看望你们,如果是为了采访我,只好请你们原谅,我实在无法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些记者不解地问:“为什么?”

我说:“毛主席是一代伟人,而我只是因为工作需要才有机会直接认识他、接触他。但那时候,在他老人家身边,我只是个孩子,是个‘小兵’。由于年轻,对各种事物的分析、理解与把握能力有限,若因我对毛主席的话理解有偏,提供给你们发表后,我怕影响一代伟人的形象。”

他们问我:“难道这些材料你一辈子也不让人知道吗?”

我说:“不会的,等我将来退休了,有时间深入体会研究后可能会自己写出来。”这些记者的脸上露出了惋惜与无奈的表情。

2002年我从企业退休后,本想抓紧时间完成这件事,因被几家民营企业聘为总经理,工作过于繁忙,无暇顾及此事便暂时放下了。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纪念日。120周年是个大日子,两个甲子轮回,癸巳依旧,人间已是沧桑巨变。在这盛世中兴的特殊年代,每当我一个人静下来时,毛主席对我这个普通一兵一生的影响和那个难忘岁月中的历历往事,总是像电影纪录片一样浮现在眼前。于是下决心把它们回忆整理出来,印刷成册,其目的绝不是为了表白自己,只是觉得有责任、有义务,把那段亲身经历的真情实况告诉世人,告诉后辈,以还原历史的真相无憾地直面于后人,并借以表达我对开国领袖们永恒的缅怀。同时,我也是想以此留下一点普通人的生活印迹,作为宏大历史的微小补充和印证。

后记

1976年5月26日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日子,这一天令我终生难忘。在刚过了2014年5月26日之际,我再一次打开书稿,对这部回忆录做最后一次修改。屈指算来,离开敬爱的毛主席已经38年,我愿在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38周年之际,撰写本书的跋,作为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怀念。

在中国,60一甲子。我已经68岁了,算是已逾花甲之年。但是我知道,在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小兵”。当历史走进2l世纪的今天,当我回首那段特殊的岁月,那段与毛主席这个时代伟人曾有过的难忘接触,总会有无数的感慨在心头。

毛主席在缔造我们的党、国家和军队的伟业中,有过重大的贡献。正是通过这几十年的斗争实践,他培育了四支伟大的队伍。那就是使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的“自在”状态,觉醒到具有高度的自尊、自强、自立精神的“自为”的坚强民族;他缔造了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严密组织纪律性,始终把作为“民族先锋队”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他培养了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具有极强适应能力,能够满足夺取政权和建设祖国需要的干部队伍;最后是他亲自领导历经无数次残酷征战而始终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为解放人民、维护独立、保卫和平和建设祖国一往无前的人民军队。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3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但是,毛主席和党所培养的这四支队伍作为实践的主体,是保证思想统一,政令畅通,行动一致,无私贡献,从而使新时期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充满激情的伟大时代,成为这四支队伍的一员而没有虚度年华深深感受到庆幸。

在书中我曾说过,出于对军队纪律的维护,也是出于对毛主席的尊重,在与毛主席交往的这许多年中,我不曾要求与主席照过一张照片,也不曾向主席索要过一份留着纪念的小物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曾犯过一次“错误”,偷偷把毛主席吸过的一支雪茄烟蒂装进口袋,带出了中南海。然而,就这么一点点信物也在几次隔离、锻炼、搬家时,不知遗落在什么地方。今天想起来,还有太多的遗憾。

50多年来,是毛主席的教导一直在鼓励着我迈过许许多多的沟沟坎坎。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他还会不断地在冥冥中给我以启迪,给我以力量,让我这个普通的文艺兵在芸芸众生中,度过平淡无奇却又不留遗憾的一生!

在这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那些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在毛主席生前他们都是对党、对人民、对领袖无限忠诚的无名英雄。那时候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也不可能直接受到毛主席的教育、关心和爱护,在此我要真心诚意地说一句:谢谢你们!

另外,我也对空政文工团的许多老领导和老战友,在我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曾经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表示感谢!

我还要对吴家缪先生以及我的家人还有章剑先生,在我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4: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