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哲学六讲(台湾大学公开课活用希腊哲学精要)(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苑举正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希腊哲学是人类文明中最重要的思想历史,也是科学、民主与基督教三大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三大文明,明显地带有超越疆域的特色,让非西方人,可以从溯源的角度,检视欧洲文明的发展。这本《哲学六讲(台湾大学公开课活用希腊哲学精要)(精)》是“台湾大学西方哲学史课程”的部分内容,介绍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加上作者对于哲学的大致观点,尤其是有关西方哲学重要性的看法。作者苑举正从前苏格拉底哲学家谈到亚里士多德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解析了他们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并由此反映出早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与探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如何将西哲思想活用于实践生活中。希望透过本书,让读者可以约略体会,西方何以成为今日的西方。

内容推荐

苑举正所著的《哲学六讲(台湾大学公开课活用希腊哲学精要)(精)》以希腊哲学之发展为主,并辅以哲学对人生意义之说明。希腊哲学是西洋哲学的骨干,呈现西方人思维的核心理念,不但足以解释今日西方世界,甚至可以说明全世界的发展趋势。本书以希腊哲学为主干,分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诡辩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五讲。既强调他们之间的不同与相同的部分。也会揉合日常经验作说明,并不时地以整体的角度回头看希腊哲学在今日哲学与社会所扮演的角色。

目录

第一讲 哲学的定义

第二讲 先苏哲学

第三讲 诡辩学派与苏格拉底

第四讲 柏拉图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

第六讲 希腊哲学在西方的特性与意义

试读章节

二、哲学就是实践批判理性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哲学就是理性化的过程。但是,请注意,这里所说的“理性化”,并不是理性的定义,更不必然就是西方哲学的“专利”。所谓的理性化,不是让某一地区的人民与文化被迫接受一套中立、普遍与客观的原则,也不一定就是反对传统、风俗与文化的“启蒙”思维,更不是我们现今倡议的科学理性。“理性化”是一个接受信念为真的过程,是与时俱进的成长,是不断追求进步的推力。

因此,“理性化”除了比较注意真假、时机与长进之外,与我们一般的生活中追求处处合理的观点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常说,“人总是得讲理的”,其意义虽然看似松散,其实就是处处要讲究合理的意思。在讲理的生活中,我们并不排除主观上的认知与偏好,也不否认传统的价值与想法,但主观与传统并不是目的,只是当下判断的条件,一旦机会来了,讲求真假与长进的人,会考虑新的情况,追求更合理的解释。

这发生在所有地区的人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当他们面对各种变化,必须做出回应的时候。变化引发我们生活的改变,有时候改变的速度与幅度之广,逼迫我们必须为生活甚至生存提出质疑,提出改变方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会尽一切办法,说出合理以及有说服力的答案。在追求“合理答案”的过程中,我们曾经尝试错误,直到找出解决方式为止,然后“信以为真”地接受新的生活方式,直到下一次的变化为止。

我不否认,传统是这样养成的,而且若不是经过剧烈的变化,传统也是不容易更改的。传统不容易改变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以“逆来顺受”的方式活着。坦白说,少有人从主观的态度积极面对所处的环境进行改变。改变不是不会发生,只是发生的时间比较长,久了回头看历史发展,会发觉其实我们在漫长的时光中经历过各种人为与自然条件所引发的转变。

这些转变中,最激烈的莫过于文明的冲突所导致的结果。对于中国而言,西方文明所带来的冲突不但激烈,甚至一度造成文化危机,几乎全盘自我否定。这个“否定”当然是逼出来的,但情势迫切也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内外交迫的情况,让我们看看古人的哲学中告诉我们了什么。

《大学》中记载“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的对象有商汤的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尚书·康诰》曰“作新民”;《诗经》里说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古代经典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新”的意义,就是“推陈出新”,也就是推翻陈旧,开出新象。先人之语告诉我们,应该尽一切力量求新求变。事实上也是如此,清末在救亡图存中,变法不正是以“维新”二字作为号召吗?

我们原先有自己的传统与文化,但是在西学东渐后,面对西方科技优势的入侵,甚至发生“动摇国本”的震撼。许多人会认为,这个震憾其实是个技不如人的遗憾,也是奇耻大辱。但是,无可讳言,这些不愉快的经验迫使我们必须从批判的眼光,检视自己文化的缺失,思考别人的长处,提出合理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例如说,原先我们的文化中法治观念较弱,解决人际问题,靠的是亲情、风俗与伦常关系。甚至到今天,我们对于开口规则闭口法条的人依然没有什么好感。孔子(《论语·为政》)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勉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肯定伦理关系胜过法治社会的意思。这种以亲情为主的道德社会,在面对西方法治社会时,遇到极大的挑战,必须改革,采取以法治为主的政治制度。

遭遇这种法治与德治的冲突时,客观环境告诉我们自我批判的重要性,而且必须尽一切思考找出合理的答案。这种批判理性的应用,发生在我们文化的各个层面。我们曾一度以华夏文化作为思想中心,肯定自我文化,轻视外族思维。“华夷之辨”言犹在耳,但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的社会,强调的是不分种族,和平共处。我们也曾经处在“前科学”时期,谈经典大义,论圣人之道,从不觉得自己“蒙昧”。现代科学的扩展,“照亮”了这一切。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哲学求真的过程就是突破限制,追求进步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我们也必须坦承,没有哪一个阶段的思维方式足以全面地代表理性。理性化的过程,就像哲学是思想追求突破的活动,也就是克服阶段性限制的过程。这是动态发展的结果,是突破限制的体现,是持续进行的工作,也是哲学活动追求真理的事实。

三、如何活用批判理性?

反思我们实际应用批判理性的事实之后,我们必须承认,哲学思考就是用来面对变化、环顾情势、另图新局。关键是,我们应当将此视为常态,主动求新求变,绝不墨守成规。毕竟,人总是有限的,因此对于无限的外在环境,他不能通盘理解,只能视变化为自然。哲学就是起源于对变化所引发的惊奇与思考。

一旦开始思考,哲学的轨迹就因为求真的原则不断地发展、批判、突破以及坚持。我们这么说并不是强调哲学发展与原始思考之间有什么程度高低上的差别,我们只是强调,真正让哲学能履行其求真义务的关键是理性的力量。有趣的是,理性在哲学中的功能,并不是让我们宣称什么是真的;刚好相反,在哲学中,理性的力量在于批判什么是真的。换而言之,哲学的理性,是批判的,是否定的,是反教条的。那么,哲学家要如何应用批判理性呢?

P6-9

序言

平易近人的西方哲学

这本书在内地出版,对我意义非凡。我是在台湾生长的纯山东人,从小活在父母思乡的情绪中,吃的是面食,听的是乡音,看的多是同乡。他们时空错置的情境,影响了我,让我也莫名其妙地在“大陆物博”与“宝岛巧美”之间摆荡。近几年,父母走了,两岸关系解冻,我经常有机会在大陆开会、讲学、上课。每次在各地发言前,我都不忘提到我是山东人,也尝试着用乡音问问有没有老乡在场。

我觉得这是一种不经意的策略,一方面想拉拉关系,另一方面想过过回乡的瘾。整体而言,我的策略是成功的,因为家乡好像有种魔力,拉近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不说,乡音还让我立马与大家打成一片。我走遍大江南北,去了许多大学,也拜访了各式机构,注意到大陆的学生对于我讲哲学的方式颇有兴趣。他们总是喜爱发问,经常不以哲学内容为限,反倒在问东问西时最能出现台上台下打成一片的效果。

大陆发展很快,经济条件的改善,让人普遍注意到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我目睹这股趋势,总基于情感,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能带些什么比较系统性的东西,能拿出些什么参与这股潮流。我想,既然我是学西方哲学的,那么可以写出自己对哲学的看法,供人们参考。同时,我也注意到,人们也确实逐渐对于理解中西的差别产生了兴趣。我想加把劲,将这股学习风气吹向西方哲学。

其实不用我做广告,人们对于西方哲学的重视,已逐渐蔚为风潮。许多人对于理解一切西方理论的胃口之大,几乎可以用“饥不择食”来形容。这个风气可以用“补学”称之,指的是把该学习而未有机会学习的知识补上。该学未学的理由当然很多,但现在不是怨天尤人的时候,而是该把握今朝,立志向学。

我个人认为,在“补学”的过程中,学习哲学为最佳途径之一。原因有三。

第一,哲学最为根本,是一切思想的精华。若是能够掌握哲学的要领,则必能发挥思想的功能,让所有的人能因哲学而得到一个理解事物的架构。

第二,哲学包含最广。哲学是人类思想的活动,其中必然包含人类的共通与差异。人类的共通性,可以帮助我们追求普遍、客观以及理性的知识。而人类彼此之间的差异,让我们可以理解什么是多元、包容与互助。

第三,哲学最为深入。所有的经验、判断与决策都不免牵涉到哲学体系的应用。尤其重要的是,在应用这些体系时,哲学的训练让当事人产生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以不断论证的方式,追求思想深化的可能。

虽然哲学如此之根本、宽广与深刻,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获得哲学知识的过程,往往因为文化、语言、国情甚至思维的隔阂,让人望之却步,甚至不明其理,囫囵吞枣。有鉴于此,基于自己长年教授西方哲学史的经验与心得,将课程内容转换为《哲学六讲》。我的目的,只有一项,就是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将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与精神呈现在国人面前。我很清楚,西方哲学不是一门容易的学问,但更明白,在“补学”的风潮中,一本人人都能够看得懂的哲学书,是整个风潮中不可或缺的一块。

这本书能够完成,需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映入我脑海中的,是我多年在台湾大学开授“西方哲学史”时的殷殷学子们。在我写书的过程中,他们的表情常浮现在我心中,有时疑惑、有时兴奋、有时茫然、有时大笑的脸庞,记录着我上课的真实感觉。我一直冀望能够让本书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流露出相同的表情,而这就是我出版本书的最大目的。

本书从策划到完成,主要归功于香港天窗文化的吴柔女士。她的耐心与能力,让我不受催稿的压力,又能见识到高质量的编辑水平。能够与她合作,我与有荣焉。我的学生,刘煦南同学,承担本书的一切打字与编辑工作,在此一并感谢。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韩慧泉女士。她总是不断地询问、鼓励,甚至叮咛我,要把这本书写得清楚、简单,真正达到推广哲学思想的目的。没有她的精神支持,我不可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写作此书。

最后,我谨将此书献给我的父母。

2014年秋,苑举正自序于台湾大学哲学系系馆

书评(媒体评论)

《哲学六讲》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作者在台湾大学上“活用希腊哲学”课的精彩内容。本书文笔流畅,意简言赅,是国内针对希腊哲学基本内容所作的简易读本,适合一般对哲学有兴趣者阅读。

——孙向晨教授,复旦大学哲学院院长

在《哲学六讲》中,作者能够以简易的文字,解说希腊哲学的内容,并不时地引用生活实例讲解哲学理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诚挚地希望,这种兼顾理念与实用的哲学风格能够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从比较轻松的角度理解哲学。

——韩水法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

《哲学六讲》是台湾大学远距教学课程“活用希腊哲学”的讲课内容。本课程在互联网播出时,受到海内外华人的热情支持,修课数高达数十万人,广受好评。作者在讲解哲学课程时,能够脱离学院本位,以透彻理解为根基,让非哲学专业人士也可以感受,学习哲学可以是一件有乐趣的事情。

——叶丙成教授,台湾大学电机系副教授,台大创新教学组组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