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海上王国腓尼基
“腓尼基”的原意是造船者。腓尼基人本来住在波斯湾附近,从事渔业,公元前28世纪才迁移到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公元前1500年,腓尼基人在叙利亚建立起提尔城(Tyrus),公元前1100年又建立了西顿城(Sidon),开始积极从事海上贸易。腓尼基地形狭长,从黎巴嫩山到地中海沿岸,缺乏平原,物产也不丰富;但是海岸有良港,黎巴嫩山区又出产木材,很适合海上贸易的发展。腓尼基人所建的城市本来都臣服于埃及,埃及势力衰落后才独立,并且以提尔城为中心,积极从事海上贸易。
公元前10世纪中叶,提尔王希兰与以色列的所罗门王联盟,从以色列王国获得了通过红海的权利,独占了阿拉伯西南方和非洲一带的贸易。有些学者推测,腓尼基商人曾远赴印度进行贸易。他们也出大西洋到达英国经商,从英国带回了锡。不过,腓尼基船最活跃的地方还是地中海一带。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及岛屿上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城市,这些城市都是腓尼基重要的商业据点。其中最重要的是西西里的巴勒莫和迦太基。公元前538年,腓尼基被波斯灭亡。公元前200年,它的殖民地城市迦太基也被罗马攻占。
腓尼基人当时已经能够制造双层甲板、两排划桨的平船,比只有单层甲板的埃及船更进一步。腓尼基人利用这种船只把提尔出产的紫色染料、布类,以及西顿的玻璃制品运到国外,并且在各地开采矿产,以开采得来的金属与外国人交易。他们还把自己出产的玻璃和东方的纺织品运到西班牙和英国,交换银子和锡。据说他们还曾远赴波罗的海,为的是取得琥珀。他们也组织商队,从陆路取得阿拉伯的象牙、黄金、珍珠、香料,亚美亚尼(Armenia)的酒类,亚述的木棉、麻,埃及的麻,和各地的奴隶,并且把这些物品或人口运送到其他地方。他们的交易常伴有强制、欺骗和掠夺的行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腓尼基人海上陆上的交易,对当时的文化交流和地理知识的扩展有很大贡献,古希腊人受惠尤多。
腓尼基人为了商业上的需要,吸收了埃及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克里特文字,创造出二十二个辅音字母。腓尼基文字传播到各地之后,就成为希伯来文字、阿拉伯文字、希腊文字的范本。腓尼基人书写文字是从右到左横写,希腊人把它改为从左到右横写。在文字的传播上,腓尼基人的贡献是很了不起的。
腓尼基不是一个喜欢政治的民族。他们没有创立共同的国家,每一城市都各自组成一个小王国,由国王、神职人员以及为数很少的贵族执行政务,必要时,各城市才联合起来。和西亚的古代王国一样,腓尼基人信奉多神教,但是他们最重视的还是巴力神(Baal)。他们祭祀巴力神的仪典是非常残酷的,常将活生生的孩童投入火里作为祭品。据说,迦太基在公元前307年遭受西西里王攻击的时候,曾将城里两百多名孩童投入火中,以解消巴力神的愤怨。 P3-4
认识西方世界
——介绍《西方历史的瞬间》
子敏
东方人读西方历史,可以知道“另外那半个地球”的许多事情,使我们对人类的认识,完整像一个没有缺口的球体。读西方历史应该是很有趣味的,很有意思的。
西方人跟东方人的不同,除了“人种”差异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差异,那就是西方人跟东方人彼此有不同的“过去”。那“不同的过去”,就是历史。研究西方史,帮助我们了解西方人。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跟其他的许多西方作家,都喜欢把人间比喻成一个舞台。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地球比喻成一个舞台。不过,更恰当的比喻,应该说地球是一个大戏院,同时有两个舞台在演戏。一个是东方舞台,一个是西方舞台。我国的汉朝在东方舞台热热闹闹地演戏的时候,罗马帝国也在西方舞台热热闹闹地演戏。
现在我们的世界似乎变小了,东西方的接触已经不再算是新鲜事,全世界似乎只合演一出戏。但是也就因为这样,我们不得不更关心怎么样才能够把这出戏合演得好。东方演员应该多了解西方演员,西方演员也应该多了解东方演员。东方人应该读读西方历史,正像西方人应该读读东方历史一样。知己知彼,合作努力,为人类接引光明。
李永炽先生的这本《西方历史的瞬间》,可以说是他的前一本书——《中国历史的瞬间》的姐妹篇。《西方历史的瞬间》的性质,是按照时代顺序,在西方历史中找出一百多个题目,然后为每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为了帮助读者多了解西方世界,所以对于文化、社会方面的事情,谈得比较详尽,而且特别重视有趣味的细节。这是一般课本所比不上的。书中的文字,都是用我们日常的简明口语写成的,这是为了要避免一般历史书“难读”的毛病。一般的历史书,因为作者的散文并不好,所以往往给人“历史书难读”的印象。《西方历史的瞬间》里的散文可不是这样。
《西方历史的瞬间》虽然是以西方历史的全部内容作内容,但是对于15、16世纪的事情谈得多些。这是因为那个时代正是西方世界向外求发展的时代,最能够说明“世界为什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另外一个重要的时代,也是《西方历史的瞬间》里谈得比较多的,那就是19世纪。19世纪是东方世界从沉睡中醒来、民族主义逐渐抬头的世纪。这里头,可能就藏着“世界将来要变成什么样子”的答案。
《西方历史的瞬间》里有两篇“谢鲜声”先生的文章:《〈耶稣和他的弟子〉读后》、《圣诞节考》。这两篇文章跟《西方历史的瞬间》的性质相近,而且跟西方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李先生因为这两篇文章都在他为《国语日报》主编的《史地周刊》上发表过的,特地收入《西方历史的瞬间》,作为附录。这是要特别向谢先生道谢的。
我们希望这本《西方历史的瞬间》能成为人人可读、人人爱读的历史读物。我们相信,读者读《西方历史的瞬间》会有双重的阅读乐趣——他一边在读历史,一边也在欣赏流畅的散文。
李永炽的《西方历史的瞬间》是《中国历史的瞬间》的姊妹篇。《西方历史的瞬间》篇章以时代排序,在西方历史中选取一百二十个题目,为每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对于文化、社会方面的情况谈得比较详尽,有助于读者认识、了解西方世界。此外,《西方历史的瞬间》特别重视15、16世纪西方世界向外求发展时代的状况,并借此说明“世界为什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文字明白易懂,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阅读乐趣。
《西方历史的瞬间》由李永炽著。
世界何以变成今天的样子?世界将来要变成什么样子?
西方人跟东方人的不同,除了“人种”差异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差异,那就是西方人跟东方人彼此有不同的“过去”。那“不同的过去”,就是历史。研究西方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西方人,了解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