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责任的力量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孙科炎//武义龙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责任不是压力,也不仅仅意味着付出!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磨炼,它从内心激发斗志、信念、坚忍的心智能量,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孙科炎等编著的《责任的力量》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职场生活中,深刻剖析了责任感缺失是怎样产生的,无法承担责任对企业、对自身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哪些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唤起员工的责任感。

内容推荐

缺乏责任感、自控能力差是部分职场人士的惯常表现。企业必然会因此蒙受巨大的损失,员工也会因此遭遇职业生涯的瓶颈。孙科炎等编著的《责任的力量》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职场生活中,深刻剖析了责任感缺失是怎样产生的,无法承担责任对企业、对自身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哪些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唤起员工的责任感。希望员工通过对《责任的力量》的阅读和学习,真正做到尽职尽责,在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真实体会到勇于承担责任的愉悦。

目录

序一 修炼心智,提升职场“软实力”/杨宗华

序二 心智决定未来/齐忠玉

自 序 心智教育是管理者的义务/孙科炎

前 言

第一章 责任成就未来

对家庭尽责的传统

职业责任的兴起

自由、责任与规则

契约精神与责任意识

“垮掉的一代”

必须正视的现实

责任决定未来

第二章 责任改变心智

责任让心智更成熟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

有意识的自觉

意志决定论

责任不等于代价

对责任的认知偏见

无意识的逃避

无所谓的迷茫

责任内驱力

责任的心理内化

目 录第三章 责任的觉悟

推卸是如何产生的

这不是你的责任吗

为什么会这样

错误的归因倾向

内归因的意义

非理性认识

过度合理化

理性承担责任

第四章 在集体中负责

个人英雄主义

无知和狂妄

冷漠的旁观者

群体懈怠

去个体化

逃离“乌合之众”

独立地融入集体

少数派的影响力

成为积极推动者

群体的力量

第五章 利他的回报

自我服务偏见

利己主义

责任的本质是利他

亲社会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

互惠规范: 利他的回报

内酬动机

让利他更彻底

第六章 坚忍的道路

延迟满足

成功依赖自制力

预期法则

习得性无助

自我激励

自我效能感

自我妨碍

职业命运自控

第七章 从平庸到卓越

钟摆现象

不可替代性

责任型价值观

奥芝法则

角色扮演与内在改变

从行动开始

没有任何理由

责任的愉悦体验

服务信息

试读章节

对家庭尽责的传统

今天,很多人对于责任的话题充满了困惑。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现象是:当人们讨论到工作责任的时候,一些人通常会抱怨说:“现在的很多人,缺乏责任心,缺乏职业素养,工作马虎,逃避、推托……”然后,有很多人会举例说明,欧美国家的人在工作中如何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众多的职业现象也似乎表明这种观点是正确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职业现象的不断发生呢?

我们认为很多人的职业责任感确实是不够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很多人生来就没有责任心。实际上,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责任其实一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负责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北宋著名军事家、抗金名将岳飞就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关于他的故事大家肯定不会感到陌生。

很小的时候,岳母就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并期望他能够成长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成年后的岳飞率领岳家军四次北伐,“横扫中原,破虏似虎”。然而非常不幸的是,由于宋高宗的不信任和奸人秦桧的诬陷,岳飞在胜局将定的情况下一天内连收宋高宗十二道金牌,不得不撤军。

最后,岳飞及岳家军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回到京城之后,岳飞和他的儿子被以谋反罪名逮捕审讯,然而奸人秦桧却始终没有任何证据。最后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临死前他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绝笔。

直到今天,岳飞仍是人们心目中最伟大的将领,除了“武艺绝伦、勇冠三军”之外,岳飞还颇具儒将风范,才华横溢,《满江红》、《小重山》等词就是最好的证明。岳飞之所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绝不仅仅因为其文韬武略。更重要的是,岳飞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在祖国山河遭到外敌入侵时,岳飞能够不畏强敌英勇抗战,长达十年之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评价岳飞时说:“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是民族之魂。”

由此可见,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责任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成分,是“民族之魂”。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往往也正是责任的最佳诠释者;而那些不能尽职尽责的人则成了“反面教材”,让人们在提及他们的时候无不嗤之以鼻。

在我们的传统中,责任经常是围绕着家庭、家族展开的,责任从家庭出发,最后又回归到了家庭之中。为什么会如此呢?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态使得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一种不发达的自然经济形态之下。那一时期的中国人靠自给自足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处于自然经济中的中国人所进行的生产往往不以交换为目的,他们的劳作经常只是为了满足家庭或家庭中某个成员、某几个成员的需要。在家庭内部进行生产,在家庭内部进行消化,这就是当时的情形。因此,对于普通人而言,责任一词更多地被局限在了家庭这个小范围之中,他们也只愿意去履行这种单纯针对家庭而言的责任。

一旦家庭中某个成员将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推卸给了他人,那么这个成员很有可能会遭到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排斥,周围人的舆论谴责也会令他无地自容。如果一个家庭中的多个成员不履行责任,那么这个家庭将面临的结果很可能是物质上的贫困或者是更可怕的分崩离析。因而,那些毫无责任感的人几乎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很少有人愿意和一个对自己家庭都不负责的人交往。

正是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生活之下,在自然经济的引导之下,维护家庭和睦稳定的重要意义在那一时期的中国人心中早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渗透到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对家庭尽责,履行对于家庭的责任,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种传统。

职业责任的兴起

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针对家庭、职业与社会角色的分化而言的。

按照我们的传统,过去每个人都是以家庭为单元而存在的,生活在家庭中,也工作在家庭中。一个农民的儿子最后继续务农的可能性远超过了从事其他职业的可能性,一个鞋匠的儿子最后也往往继续从事修鞋、制鞋等工作。职业在当时既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定位,又几乎可以说是代代相传的。P3-5

序言

在正式介绍这本书之前,我们先为广大读者朋友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1943年,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收到通用汽车公司的邀请,对方希望他来到通用公司并开展一项企业专题研究,以探寻管理员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通用工作了18个月之后,德鲁克于1946年正式出版了震惊管理学界的巨著《公司的概念》。也正是从这本书开始,德鲁克构建了“组织、管理、工业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德鲁克还详尽地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企业必须履行对社会的责任。

德鲁克的观点激怒了当时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与德鲁克的观点相反,斯隆认为,企业仅仅是一个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进行经营管理的赢利机构,不应该担负社会责任。在对待公众利益问题上,斯隆主张严格的“权责一致”: 大企业没有对社会公众利益(例如教育)进行管理的权力,那么对公众利益就不应该担负责任。

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有关德鲁克和斯隆观点的争论尽管从未停止,但更多的人最终站到了德鲁克的阵营。就像英国谚语“真相是时间的女儿”所说的一样,人们后来发现,德鲁克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在信息和工业化时代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归根结底,不正是因为企业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所引起的吗?所以,我们也和德鲁克站在了一起,我们坚信,企业必须履行对社会的责任。

企业由管理者和员工组成,所以我们又进一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必须通过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加以实现。这样一来,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便是: 员工必须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不然,企业履行对社会的责任将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但可怕的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员工正在逐渐丧失责任感,甚至有一部分员工的责任感迄今为止从未被唤醒。这正是我们撰写这本书的目的。一旦一家企业内部长期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前 言那么,作为员工来讲,我们发现,有责任感只会给员工带来无穷无尽的益处--得到更令人尊重的职位和更高额的薪水,在工作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等。同时对于员工而言,不断履行责任又意味着成长和成熟,意味着机遇和机会。

所以,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详尽地阐述了致使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更进一步阐述了责任能给员工带来怎样的重大改变,这也是《责任的力量》这一书名的由来。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解释了责任感缺失这一现状之所以根深蒂固的原因,并告知每位员工,你的未来是可以自己掌握的。自第二章起,我们以当代职场心理学及管理学为理论基础,透过表象,深入员工心灵内部,对员工的心态和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得出有效的面对现状的方式和消除顽疾的方法。

在完成改变心智、唤醒觉悟、融入集体、明确利他精神以及排除懈怠这一系列改造之后,我们相信,每个员工都能最终实现从平庸到卓越的华丽蜕变,这也是我们所真诚期望的。责任的力量就在你心中,现在你做好改变自己的准备了吗?

我们同时也对“每一家负有责任感的企业都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一论断深信不疑。所以,唤醒企业内部每个人的责任感并将其增强是有必要的,也只有如此,企业基业才不会像树苗一样脆弱和不堪一击,而会像参天大树一样,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书的作用是解放个体的心智能量。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反观自己的心智,不能有效地发挥心智上的能动性,他就是无知的,这样的人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中都将失败。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

这些书讨论的是职业心智问题,是职业软实力的系统分析和总结,具备科学的心理指导作用,让人们能够细细品味职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在徐徐展开的人生图景中,找到自身的职业坐标。

——知名实战管理培训专家、畅销书《责任胜于能力》作者杨宗华

我很敬佩作者对当下职业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观察和理解,也很敬佩作者思考这些问题时的细致和深入。

——国家高级职业测评师齐忠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