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旅美学子的爱与思》是黄逸心同学的个人随想录,作者善于捕捉常人所忽略的生活细节,并以特别的视角表达他对现实与社会的关怀与思考。他的成长故事和学习经历,体现了一个有志学子的坚强意志和心灵追求。文字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感情质朴动人,对社会的忧思与对未来的希望渗透着作者的睿智与大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个旅美学子的爱与思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黄逸心 |
出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旅美学子的爱与思》是黄逸心同学的个人随想录,作者善于捕捉常人所忽略的生活细节,并以特别的视角表达他对现实与社会的关怀与思考。他的成长故事和学习经历,体现了一个有志学子的坚强意志和心灵追求。文字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感情质朴动人,对社会的忧思与对未来的希望渗透着作者的睿智与大爱。 内容推荐 黄逸心著的《一个旅美学子的爱与思》全书作品共55篇,这是作者在中学6年里所写300余篇随笔的一部分,其中在华随笔38篇,在美随笔17篇,含英语原文6篇。它记录了作者18年来成长的思想动态及其人生旅途中的精彩画面。 统观全书,掩卷而思,可得两个明丽的作者形象。前一个形象是国内的少年作者黄逸心,稚嫩的心灵,围绕着亲友而涌出纯真的爱:爱父母,爱亲友,爱祖国的壮丽山河,爱星星,爱月亮,爱这个动人的星球。在《美景》《感受天空》《春天里的回忆》《冬日里的天空》《秋天的声音》等文中,我们欣赏到作者描绘的自然之美,感悟到爱的真谛。“爱,正应是在一片黑暗中的光亮”。(引自《生日狂想曲》)另一个形象是游学在世界一角的少年作者黄逸心,他创作的6篇英语随笔立场鲜明,他对社会与世界的关怀与思考引人深思。 目录 第一篇 成长的故事 成长的故事 老村长生命的信条 一年到头 生日狂想曲 在自然中生活 你该走了吗 过年 老厂之死 我读懂了那条江 栈道 荒地 老麻抄手 冬日的风 感受天空 冬日的天空 美景 夕阳下 迷途 夏天的旋律 阳光,早上好 春天里的回忆 回家 第二篇 眼睛与色彩 眼睛与色彩 秋天的声音 夕阳红了 月光 大河之舞 美丽的日子 乱离 从手机想到的点滴 责任与使命 法治与道德 一读《酷吏列传序》后 过年与请客 好汉偏提当年勇 愤怒 暗夜 温情 圆梦与“解套” 第三篇 风雪未来 风雪未来 清明 聚散 抉择 平常 晴天 十年 往事 我们的世界 相聚 A Repeat of History How Luther Changed Catholic Church Napoleonic France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Civil War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WWI The Way to the Pearl Harbor 后记 试读章节 老厂之死 Death of The Old Factory 我每天趴在窗子边,看着眼前的众多屋顶,真有“一览众房小”的感觉。 我家住得实在是高,斜着靠在坡上,七层,拥有无与伦比的180度视野。 在惊叹于眼前新建的花花绿绿的屋顶之后,我开始注意到它——那幢不知被雨水粉刷过几回、浸染几回的房子,以及它的裙楼。阿姨说,那叫川仪十八厂。 记得我搬进这里的时候我还在读一年级,踮着脚才可以探见窗外,但眼前的一切让我惊杲了:如此恐怖的屋顶,平平地伸展着。好像只消我稍微探头,就会栽下楼去。屋顶,证明了这里的高度。我恐高——因为此前我一直窝在低矮的平房中,从未登到高处。 尽管我极力反对,但我仍被迫住进了这幢房子。曾经好一段时间我不敢靠近窗子,但也许是实在无处可看,有一天我尝试着开始远眺。 渐渐开始喜欢望远,尤其喜欢看那幢老楼和它的裙楼。 我初次仔细观察它时,它便已经死寂了。外墙的白漆被雨水泡着,早已掉色,由白变黄、变棕,最后甚至附上一层薄薄的黑色。窗户随意地打开或关闭,经年未变。传统的六格窗,经典的20世纪80年代的气息,见证它曾经的繁华;附着外墙的楼梯已经破烂。有些地方摆着几盆绿色植物,可能是仙人掌,居然还活着;楼梯的拐角,摆着脆生生的木板和拖把。楼梯的最上层连接着一扇门,门板已经掉色,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点点宝蓝色,用灰色的木板紧紧闩住,不再打开,落满了灰尘。 屋顶是平整的灰砖,缝隙之间满是野草,砖的表面也爬满了青苔,显出青黑的颜色,走上去应该也是很滑的。屋顶显得苍老而沉稳,旁边的排水沟上也窜出一米高的植物,时常有鸟盘旋在上空,觅食、嬉戏。 在屋子的缝隙之间,还有一块空地。空地已经彻底荒了,长满野草。野草恣意疯长,变成一团团、一簇簇、一堆堆……甚至长到工厂入口的旁边。野草堆中,有一潭水,本应该是清的,但望过去是黑的,应该早已发臭、死去;也许池中本有鱼,厂子死了,鱼也就死了,但水却一直未干,池水环抱着一座死去的山,山上爬满青苔。 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遐想,当这个工厂繁荣兴旺的时候,是否艳阳高照、春雨如酥?从一扇扇六格窗中传出的是机器的轰鸣声,人们的欢笑声?在屋顶上,是否有孩子的嬉戏?在假山旁,是否有老人坐看夕阳绚烂?是否有人在白天吹奏长笛?是否有人在晚上弹奏琵琶?全厂的职工联欢是否彻夜灯火通明?全厂的技术竞赛是否规模宏大,让技术能手摩拳擦掌? 不管如何,现在一切都已成往事。老房就像等待宣判的死囚,最后只能黯然逝去。 现在只有看鸟儿飞来祭奠,也只有我用手机记录这一切。 昨天,我忽然发现空地上的绿毯被撩开了一角,路边的野草也被堆在了一起。 死期临近,只有腐朽了的路灯上,挂着白色的牌子,用褪色的字写着“科技兴厂,争创一流”“用户至上,信誉第一”。 你的魂魄啊!飞到哪里去了!它是像时间和回忆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吧! P30-33 序言 翻开《爱与思》,亲爱的读者,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位流光溢彩的当代青年,他沉着而智慧,刚毅又谦卑。一篇篇语意深邃、文字犀利的随笔,会赋予你广阔的视野,激发我们奋力为这个星球的锦绣前程而献劳。 本书作者黄逸心1996年出生在义乌市。义乌市古称乌伤县,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作者骆宾王的家乡,位于浙江省中部丘陵地带,土地相对贫瘠,世代农民无多少土地可耕种。 作者出身书香门第,长辈中有多位大学化学教授、航空高级工程师、地理科学高级工程师、生命科学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2001年5岁的作者随母亲移居风景秀丽的山城重庆。2005年,黄逸心在北碚朝阳小学学习时,获得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2008年,作者在“激情奥运,阳光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1l一2012年度,作者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重庆市高中化学竞赛二等奖。 作者为增加对国情的了解,夯实对基层民众的认识,常常带着本子和相机,走街串巷,探老问贫。2009年作者乘车数千里,奔向北京和遥远的东北大平原沈阳等地考察;2010年暑假更是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进行社会调查。作者汇集亲自获得的民众生活实际素材,写出《老村长生命的信条》《老麻抄手》《夕阳红了》等随笔,描绘了中国基层民众的形象。 2013年仲秋,黄逸心为实现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只身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玛丽安娜波利兹中学。他曾对我说:“现在,因为母亲,因为这个国家,我来到这里。我努力抛弃大大小小的一切禁锢,用最优秀的知识武装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改造世界,这是我选择的路。我将一直走下去,义无反顾,妈妈也一定会赞许的。” 《爱与思》全书作品共55篇,这是作者在中学6年里所写300余篇随笔的一部分,其中在华随笔38篇,在美随笔17篇,含英语原文6篇。它记录了作者18年来成长的思想动态及其人生旅途中的精彩画面。 统观全书,掩卷而思,可得两个明丽的作者形象。前一个形象是国内的少年作者黄逸心,稚嫩的心灵,围绕着亲友而涌出纯真的爱:爱父母,爱亲友,爱祖国的壮丽山河,爱星星,爱月亮,爱这个动人的星球。在《美景》《感受天空》《春天里的回忆》《冬日里的天空》《秋天的声音》等文中,我们欣赏到作者描绘的自然之美,感悟到爱的真谛。“爱,正应是在一片黑暗中的光亮”。(引自《生日狂想曲》)另一个形象是游学在世界一角的少年作者黄逸心,他创作的6篇英语随笔立场鲜明,他对社会与世界的关怀与思考引人深思。 由于深深的“爱”,作者一直都在安静而深刻地“思”,这是一种沉思,思所爱的亲人囿困在“套中人”命运之中的灾祸,思舅舅房屋被汽车撞坏却不敢报警的内心缘由,思苏联的解体,更思中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作者的大“思”,可总结为一句话:停止人间冲突,不要战争,只要和平。“那些为了和平而战争所牺牲的人,不管是什么国籍,都值得任何国家、任何人尊敬。”(引自《温情》)这是何等崇高的沉思,又是何等光辉的梦想。一个国家大了、强了,就去欺负别的国家,这是人类共同的灾难与悲剧。 作者对消除人间冲突的妙法何在,穷思极虑,博览群书,阅读过300年前英国作家约翰·洛克的《人权和自由》、现代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如何实现民主政治,社会公平,国家法治,消除愚昧?作者认为,必须以法治体制为基础,才能保障人的自然权利,切实享受生存权、自由权、财产权。他在《圆梦与“解套”》一文中,提出改造“套中人”的命运是他已选定的路。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长辈们的爱心支持,本书收录的作品都是逸心少年时期所作,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求指正,诚挚感谢。 黄允林 2014年10月5日于博学居 后记 这是一本记录我零碎生活片段的书,太琐碎了——琐碎得甚至当我看到有些文章的时候,都不记得自己曾经写过它们,也找不出写下它们时的我和现在的我到底有什么交集。可能大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一天听到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日某件事情的场景,我们才真正感觉到,我们自己已经变了。 可是这种改变的推手到底来自哪里呢?很多人会归咎于或归功于周边的环境。大家会说,多亏了谁谁谁,幸好如何如何,或者要不是那天怎样怎样,好像这样听起来会让自己和听者都得到安慰似的。 但是总会有些事情留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它们也许是甜蜜的,也许是悲伤的,也许是令人愤怒的,更多的则不能用一个词语去概括,这样,“五味杂陈”这个词语就被发明了出来,所有无法言语的情绪全都用这一个词语概括了。 但我想说的是,好多事情本身就是言语所无法概括的。比如,雨后泥土是什么味道呢?或者盛夏时候在麦田边树荫下发呆又是什么味道呢?这样的记忆只能储藏在自己内心的深处,想要表达的话,只能哀叹自己词汇的捉襟见肘。 即使每个人都在变化着,不论变好或者变差,他们内心总有些事情是不变的。 但是我又想说,正是这些不变的事情改变了我们。 普希金曾经写道:“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当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在美国参加第一届属于师兄师姐的毕业典礼时,在被六月的阳光同泪水浸润了过后,我听见我的数学老师说,以后他们记住的将不再是谁的分数更高,谁的大学更好,而是谁陪他们走过最艰难的日子,谁见证他们的第一次演讲,第一次爬树,第一次率足球队拿到赛区冠军,因为他自己正是如此。 这些记忆在我数学老师的脑海里静静地躺了50年,可是他讲起来时仍然眉飞色舞。我相信每年毕业他都会拿出这些记忆重温一遍,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作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毕业生,他“屈尊”在一所中学当老师,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但我们是不是用自己的衡量标准去度量他人了呢?对他而言,每天都很快乐,而他也孜孜不倦地用自己的记忆改变着这个世界,再让这个改变了的世界来改变他自己。 所以请珍惜身边的一切,更请相信不管世界变成什么样,你总能找到一些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 二零一四年八月于美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