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郑和/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周志斌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他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

周志斌所著的《郑和》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郑和的精彩一生,从中反映出郑和勇敢、坚韧、有谋略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同时总结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贡献及其时代局限性。

内容推荐

周志斌所著的《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郑和》着重介绍了郑和的家世,靖难建功、出使日本、挂帅远航、卓越功勋,以及在江苏的遗迹等,从中反映出郑和勇敢、坚韧、有谋略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同时总结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贡献及其时代局限性。

目录

第一章 从马和到郑和

 一、元咸阳王的六世孙

 二、燕王府里的小侍童

 三、郑村坝建功赐姓郑

第二章 受命远航

 一、睦邻友好政策

 二、出使暹罗日本

 三、荣膺使团主帅

 四、筹组远航船队(上)

 五、筹组远航船队(下)

第三章 七次远航西洋

 一、一下西洋

 二、二下西洋

 三、三下西洋

 四、四下西洋

 五、五下西洋

 六、六下西洋

 七、七下西洋

第四章 功垂青史

 一、重新发现郑和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三、郑和航海遗迹

附录:郑和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三、郑村坝建功赐姓郑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十日,朱元璋在南京病逝。临终前,朱元璋秘密召见了驸马都尉梅殷和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嘱令他们齐心辅佐皇太孙朱允坟继承帝位。十六日,朱允炆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建文”,诏令全国以次年为建文元年。因年号为“建文”,世称朱允炆为“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次子,由于朱标因病早逝,洪武二十五年(1392)被朱元璋册立为皇太孙。建文帝即位后,一改其祖父朱元璋时期的严刑峻法,实行了一系列宽政改革措施,深得朝野支持,“四载宽政解严霜”。然而,建文帝推行新政所倚重的主要大臣如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等人,他们都缺乏残酷政治军事斗争的丰富经验,只有齐泰一人略知兵法,一些改革措施也脱离社会现实,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和复古主义色彩。

鉴于元朝主弱臣强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为保朱家大明王朝千秋万代永传承,朱元璋广建宗室,大举分封,将诸子分封为王,镇守全国各地。此外,朱元璋身在南京,心念北方边防,派诸子驻守北部边防重镇,对于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朝藩王拥有相当的军事力量,当皇帝有难或朝廷出现奸臣时,诸王有索取奸臣和领兵“靖难”的权力。按照明制,明代藩王不但享有万石禄米的优厚俸禄,而且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藩王不仅要有“藩屏帝室”的责任意识,还要拥有屏藩的军事实力。每个王府都设有一套官僚机构,冕服车骑宫室等仅次于皇帝。每个藩王府设立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有三护卫,拥有护卫士兵少者3000人,多者有15000人。名义上,亲王不得干预地方事务,但在紧急情况下,亲王也可直接调遣王国所在地的驻防士兵。每有重大军事行动,诸王要带领护卫随军出征,一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也要受这些年轻亲王的节制。

建文帝即位后,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藩王拥兵自重,对皇位虎视眈眈。建文帝担心手握重兵的叔叔们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采纳了齐泰、黄子澄等人“削藩”建议。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前,他与建文帝祖孙间曾有过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对藩王问题的真实想法。朱元璋踌躇满志地对朱允炆说:“现在,朝廷内飞扬跋扈的大臣都已被我除掉,外面有藩王为你镇守四方,将来你即位后可垂拱而治了。”朱允炆反问道:“诸王如果和朝廷一心倒也罢了,倘若诸王起兵谋反,又奈之如何?”朱元璋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朱允炆又说:“如果诸王反叛,只好效法汉代的做法——削藩。”朱元璋点头称是,说道:“没有比这个办法更好的了。”这番对话明太祖自己也许很快忘记了,而建文帝朱允炆却把它牢记在心,即位后即把它作为既定国策。

至于如何“削藩”?齐泰主张先拿势力最强的燕王开刀,燕王一除,其他藩王则可顺势拿下。但黄子澄不同意这样,主张先削除周、齐、湘、代等弱势藩王,况且这几位藩王早在朱元璋时期就多有不法劣迹,削除他们名正言顺。因为周王与燕王同母所生,削除了周王就是剪除了燕王的手足,可先拿周王朱橚问罪。建文帝接受了黄子澄的“削藩”对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以谋反、贪暴等罪名削除了周王朱橚太祖五子,就藩开封)、湘王朱柏(太祖十二子,就藩荆州)、代王朱桂(太祖十三子,就藩大同)、齐王朱樽(太祖七子,就藩青州)、岷王朱楩(太祖十八子,就藩岷州,后改镇云南)等5位藩王的王位,剥夺了他们的权力。

削藩之初,建文帝优柔寡断,没有果断地将削藩矛头直指势力强大的燕王,反而先削势力相对弱小的5位藩王,这就给燕王朱棣的反叛留下了充裕的准备时间。早在长兄朱标死后,燕王朱棣就对父皇朱元璋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心存不满,而建文帝即位后的削藩政策更使他怒火中烧。建文元年(1399)正月,燕王朱棣遣王府长史葛诚来京奏报事务,建文帝召见葛诚密问燕府诸事,葛诚如实转告,建文帝令他回去后密切关注燕王动向,有情况及时密报朝廷。二月,建文帝诏令诸王不得节制地方文武官员。三月,明廷以北部“边防不靖”为名,调遣都督宋忠领兵3万人屯驻开平(今内蒙正蓝旗多伦附近),乘机将燕王府护卫军的精锐抽调至宋忠麾下,以斩断燕王的羽翼。宋忠所部与屯兵山东临清的徐凯、屯兵山海关(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的耿璩互为犄角,控扼北平,试图在军事上对燕王领地形成战略威慑态势。同时,建文帝召燕王府护卫中的蒙古骑兵指挥关童等人进京,令其所属的骑兵转归宋忠指挥,进一步削弱了燕王的军力,并派遣工部侍郎张呙担任左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任北平都指挥使司,监视燕王的一举一动。

五月,转眼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周年忌日。依照封建礼制,分封诸王都应当亲临南京孝陵参加祭典。燕王朱棣以病重为由,委派长子朱高炽携两个弟弟朱高煦、朱高燧前往南京参加祭礼。有人劝诫燕王不要让三子赴京参加祭礼,以免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燕王不以为然,答道:“派三子赴京代祭,一可表示对父皇的敬重,二可借此向朝廷表明自己忠心,减少建文帝的猜疑。”朱高炽三兄弟人京后,兵部尚书齐泰奏请建文帝:燕王朱棣早有谋反之心,应将其三子扣押为人质。而黄子澄表示反对,认为朝廷现在扣押三子,无疑为燕王谋反授以口实,应放回他们以麻痹燕王。建文帝犹豫不决,这时三兄弟的舅舅魏国公徐辉祖入宫进言道:“臣三个外甥中,朱高煦勇悍无赖,非但不忠于朝廷,将来连他父王也会背叛,必为大患,若放虎归山则后患无穷,不如将其扣留京城。”建文帝听后,默然不答,转而又召见徐辉祖之弟徐增寿和驸马王宁商讨对策。这两人平时与燕王及其三子关系密切,常在一起饮酒欢歌游乐,自然美言袒护朱棣,力保他忠诚毫无二心。建文帝素无主见,见同意放行的人多,便决定在祭礼结束后让三兄弟北返。临行前,朱高煦还偷偷潜入舅舅徐辉祖的马厩,盗走一匹良马,带着两个弟弟渡江北上,一起顺利返回北平。

本来,朱棣派三个儿子入京后便生悔意,生怕三个儿子被他们当皇帝的堂兄弟一网打尽。现在,看见三个儿子平安归来,朱棣喜出望外,完全解除了他反叛的后顾之忧,不禁叹道:“吾父子复得相聚,实天助我也!”

六月,燕王府护卫百户倪谅向明朝廷告发了燕王部下于谅、周铎等人进行谋反活动。很快,于谅、周铎被政府军押至南京处斩,建文帝下诏对朱棣严厉训责。眼见下属被杀、自己遭到斥责,朱棣也无可奈何,只好忍气吞声,继续装疯卖傻迷惑朝廷。在北平街市,他不顾亲王之尊,夺人酒食,胡言乱语,一会儿躺倒地上打滚撒野,一会儿又整日昏睡,出色地扮演一个病人膏肓、神志不清、毫无权力欲望的藩王形象。建文帝派驻北平的内线左布政使张呙和都指挥使谢贵都不敢相信那个能征善战、威风八面的燕王病情会如此严重,便以“探病”为名前往燕王府探听虚实。

时值盛夏,他们来到燕王府,只见朱棣披着棉被围着火炉烤火,浑身打颤,连呼“冷死我也!”就连在王府中走动,也要拄着拐杖,虚弱不堪。看到此情此景,张昺和谢贵也信以为真,向建文帝汇报,燕王重病缠身,无力谋反。

朱棣一边装病,一边加紧谋反的军事准备。他命谋士姚广孝带领卫士在王府后苑加紧秘密训练士兵,在王府中深挖地洞,建造重屋,周围筑以高墙厚壁,派工匠在地洞中日夜赶造军火兵器。为避免响声被人察觉,故意饲养了一大群鸭、鹅,以鸭、鹅的噪声掩盖住打造军器的响声。

P11-14

序言

《冯梦龙》一书从搜集资料到完成书稿,共经历了一年寒暑。这是一言难尽的一年,这本书也是让人难以割舍难以言明的一本书。冯梦龙的一些作品,诸如“三言”、《挂枝儿》,早在笔者分别就读于历史系、中文系之时,甚至更早,就成为我们爱不释手而难以释卷的读物,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传的无上阅读快感。可是真正要走近冯梦龙这位“熟悉的陌生人”,去了解他、体会他、表达他,仍然是一件难度不小而容易使人产生畏难情绪的事情。

我们仍然选择通过细读他的一系列作品,去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位已经远去的通俗文学先行者。当然,这一次的阅读,不再是像之前那样轻松愉悦、不带任何目的性的、纯粹为了阅读而阅读、因为赏玩与阅读快感而阅读;毋庸讳言,带着写作任务的阅读,就像带着镣铐而起舞,总是在不经意间,就透露出难以隐藏、难以遗忘的沉重来。

困难有,压力有,但是面对这样一位早已喜欢且令我们心生敬意、向往的人物,我们难免见猎心喜,为此而通宵达旦读作品、查资料,苦则苦矣,但因了喜欢,我们甘之如饴。

随着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冯梦龙逐渐进人文人学者们的视野,在近一个世纪里几乎成为通俗文学研究中经久不衰的一个热点。马汉民先生的《冯梦龙》、张中莉先生的《市井奇才:冯梦龙全传》、王凌先生的《畸人·情种·七品官——冯梦龙探幽》早就为冯梦龙的一生立传。陈曦钟先生的《冯梦龙》,聂付生先生、陆树仑先生的同名著作《冯梦龙研究》都从不同角度出发整体梳理了冯梦龙的生平、著作、文艺思想等内容。高洪钧先生编著的《冯梦龙集笺注》收集整理了冯梦龙的许多遗文佚诗并加以笺注、考辨还附上了年谱,对我们帮助很大。江苏古籍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的《冯梦龙全集》中,《春秋定旨参新》一本之后附录了徐朔方先生所作的《冯梦龙年谱》,完整地梳理了冯梦龙的传奇一生,是我们的这本书得以顺利完稿的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缪咏禾先生的《冯梦龙和三言》重点探讨冯梦龙的进步文学观及有关三言的许多问题。傅承洲先生更是写下《冯梦龙与通俗文学》《冯梦龙与侯慧卿》《冯梦龙文学研究》等大著,层层深入、全方位、立体化地将冯梦龙研究的相关层面几乎一网打尽。

此外,从第一篇系统研究冯梦龙生平及著作的日本学者盐谷温所发表于1924年的《关于明代小说三言》的文章开始,对冯梦龙进行研究的论文日渐增多。容肇祖先生在国内首先对冯梦龙的生平及著作展开系统研究,先后撰写《明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明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续考》等论文。自此之后,冯梦龙的生平,冯梦龙的文艺思想,关于“三言”的本事、内容与思想艺术等都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以上论著共同构筑了一副坚实有力的巨人的肩膀,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却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压力之大、任务之重。

我们天天读、日日思,我们从上述材料中去一点一点搜罗、爬梳冯梦龙作品及人生中的一点一滴,分工合作,探讨交流,各种想法与思路的碰撞,一分一毫的灵光乍现都会令我们欣喜不已。有关冯梦龙生平经历的记录材料不多,不够饱满,我们只能从他的相关作品中去寻找、拼凑,力求呈现出一个尽可能真实、感性、圆满的冯梦龙。至于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冯梦龙是否能达到以上标准,只有静候读者和时间的检验了。全书分为十章,其中第一作者马步升撰写第一至五章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第二作者巨虹撰写第六至十章。

我们坚信,日后能有更加丰富的有关冯梦龙的材料补充进来,弥补我们这本书的不足;限于经历、眼光、学识,书中难免存在一些偏颇、疏漏之处,我们恳请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与冯梦龙爱好者的批评指正。

作者

二〇一四年七月于甘肃兰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