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每人都有,感触各不相同。不外乎是外表风光、内里沧桑,回忆起来温馨感伤。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作者张堃写那些她爱的历史人物,写他们也是写自己,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个憧憬。
看书、行走,社会生活、内心世界,新闻、文学,芋头的成长、自己的思考,这些都是这本光阴故事里的关键元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堃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光阴的故事,每人都有,感触各不相同。不外乎是外表风光、内里沧桑,回忆起来温馨感伤。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作者张堃写那些她爱的历史人物,写他们也是写自己,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个憧憬。 看书、行走,社会生活、内心世界,新闻、文学,芋头的成长、自己的思考,这些都是这本光阴故事里的关键元素。 内容推荐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是出版人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作者写那些她爱的历史人物,写他们也是写自己,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个憧憬。全书分为五个篇章,每个篇章记录一段作者的生活,每个篇章也有一个核心的主题,并配知名漫画家的插图,全书装帧雅致,文字美丽。 目录 前朝往事 阎锡山的五妹子:爱上渔夫的一尾鱼 朱棣的小姨子:独自荣枯 嵇康:乱世盛开的人性之花 霍去病:一骑绝尘,冷兵器时代的闪电侠 严凤英:往哪里找,槐荫树下的纯真 张爱玲:月光凛凛 史泰龙:64岁的怒放生命 今世乱炖 这次玩笑开大了 漫画“非遗” 人缝里走马长安 女人总是不开窍 面对沙漠的N种联想 幸福,与房子有关 末世情怀兼遥想鼠纪时代 快意人生辣味悠长 地震惊魂 花草不死 雪色妖娆 理想如薰衣草般飘香 几年前的爱情观 小年碎片 年说 我的清明,我的奶奶 原来我是胆小鬼 夜路 夜听《伤痕》 白天也有夜的黑 天冷了,他们走了 断开链接 陀螺小记 蚂蚁传奇 大人是啥 一只兔子的颠沛流离 芋头的反击 冲向 都市里的一只羊 望着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两个人的时光 现实和梦境的博弈 新闻留痕 寻找真相 盛世,风雪年前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跑到敌报上 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日子 赴川,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月抵百天 沉默,有时是记者的良心 我的 活色生香情人节 谁在坚守底线 你的眼神 现在进入奥运时间 揪心时刻 南非时间:看着城市清亮亮地醒米 巴西巴西奈若何 一粒球背后的风骨 轻松点,离奥运的本质更近些 赤手窄拳鏖战全国两会 微观世界 试读章节 阎锡山的五妹子:爱上渔夫的一尾鱼 虽然沉默不语,但是,山,是有自己个性的。 当车颠簸行驶在黄土飞扬的晋北公路,窗外,山,突兀雄浑地冲进眼帘,裸露的山体,粗犷的轮廓,看惯了南方那些逶迤绵延、绿意葱茏的山,忽然问看见它们,我的视觉几乎有些不适应。 这也是山,没有青翠的植被覆盖,没有烂漫的野花点缀,完全是一副本色的率真。鬼斧神工的线条硬朗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就像这里曾经走西口的汉子,即使送别的妹妹在村口哭得梨花带雨,肝肠寸断,他也一样走得义无反顾,绝不回头。 阎锡山不是走西口的汉子,但是1949年3月29日的下午,解放军兵临城下,在攻城的隆隆炮声中,阎锡山与生他养他,同时也是他掌权38年的故土山西作别。这一别,彻底而决绝,就像车窗外干脆利落的山崖,不留一丝回旋的余地,自此一别,直到他十余年后客死台湾,这位三晋的枭雄再也没有踏上三晋的土地。 也是这一别,阎锡山将追随了他一生,亦是他最为宠爱的女子——五妹子阎慧卿,送上了末路。当阎的飞机从临时机场腾空而起时,卷起的风沙铺天盖地,弥漫了慧卿的眼晴,慧卿怎么也看不清前方的路,而事实上她的确已经没有路了。 二十多天之后,太原解放,被阎锡山留在山西的堂妹阎慧卿服毒自尽。 张爱玲的一部作品里女主角对男主角说了这样一段话:假如我死了,你的故事还会继续;但是如果你死了,我的故事便结束了。 在这通往阎锡山故居坑坑洼洼的国道上,在这一路坎坷扬起的漫天黄沙中,我试图揣测三晋女子阎慧卿挥别亲人那一刻的深度绝望,想象她在39岁时戛然而止的悲剧人生。 从宿命的角度来说,慧卿似乎就是为了阎锡山而生。 在阎锡山疲惫的时候,她可以为他捶背,给他安慰;在黄土高原冰凉的寒夜,她甚至像母亲一样为他掖好棉被,等他睡熟再去休息。作为一方诸侯,随时都有军政要务需要阎锡山处理,由于吃饭时处理公务,阎锡山时常吃多伤身,引发胃疼。侍从劝食,不行;夫人监食,无效。最后还是五妹子,炕桌边一坐,阎锡山吃不下时,她脱口几句笑话一说,阎吃得像孩子一样欢;阎吃得刹不住时,慧卿劈手夺下他的碗,他也就乖乖地听话不吃。后来阎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都是由慧9即亲力亲为。这种多年的默契和信任,还有这份相濡以沫的感情,在外人眼里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以至于私下里,许多人将他们的关系披上了一层暧昧的粉色。 直到1949年的春天,解放军的25万大军压境,阎锡山仓皇出走,谁都以为他会带走他的五妹子,然而,这个口口声声要与太原共存亡的山西王,却在最后关头将炮火连天的一座危城,留给了他至亲至爱也是至信的五妹子。也许正是因为人人都以为他会带五妹子走,所以五妹子必须留下,她是稳定军心最好的砝码,只有她留下,阎的部下才会相信阎只是去南京赴李宗仁的一个约,而非出逃;只有她留下,才能保全他,才能让他不背负骂名,才能让他继续他的故事。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另一位山西女子——杨玉环,当马嵬坡卜六军不发的时候,这位倾城倾国曾经独揽三干宠爱丁一身的美女,最终还是死在男人送来的一匹白绫下。 男人骨子里都是生意人,孰轻孰重,掂量来,掂量去,历史上又有几人会在生死攸关之际舍生取爱?对于他们来说,爱,多半足太平盛世的一抹亮色,茶余饭后的一剂点缀。 有人笑言,朋友是用来出卖的,若果真如此,那么爱,则是官场男人用来放弃的。 史书记载,阎慧卿工于心计,巧于观色。既是如此,慧卿不会不知大哥这一走不可能再回来,她的心里一定是通通亮的,她也一定预料到了这将是生死离别。但是只要大哥需要,她就义无反顾。她这一生,都是如此。她没有选择。 据说,就在太原城破的前两天,阎锡山曾两次准备派飞机接出慧卿,但终因机场被战火所阻无法成行。 前两天收到朋友的一条短信,有一句话印象深刻:“鱼上钩了,那是因为鱼爱上渔夫,它愿用生命来博渔夫一笑。” 慧卿看到了鱼钩,尖锐的,冰冷的,悬在她生命的前方。她像一尾美丽的鱼,轻盈地游了过去。 “临电依依,不尽所言!今生已矣,一别永诀。来生再见,愿非虚幻。妹今发电之刻尚在人间,大哥至阅电之时,已成隔世!”4月24日凌晨,解放军攻入太原城,阎慧卿饮毒身亡。 与此同时,阎锡山在上海看到慧卿发去的绝命电时,泪流满面,失声痛哭。 慧卿终以生命博得了她至爱大哥的一捧热泪。 P3-6 序言 笔墨光阴 很幸运,我的职业与爱好基本吻合,一直从事与文字相关的活儿。 文字,宛若一位终身老友,始终伴我左右,在我欢欣的时候,在我郁闷憋屈的时候,在每一个如水般平静也平淡的凡俗日子。读与写,是我的两种常态。排除工作的要求,我也会随时保持这两种状态,不为什么,就是喜欢,喜欢久了就成了习惯。 对于喜欢的东西,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份本能的善待和敬重。对于文字,我也不例外的有一种敬畏。从小,奶奶就叮嘱我,写了字的纸不能乱扔乱撕。文字,在我心中,不说拥有“藏之名山,留诸后世”这样的分量,至少也应该力透纸背、掷地有声。感情在笔尖自然流淌;思想在笔下熠熠生光。文字是智慧,是心血,是精华。所以,一般不敢轻易落笔,仿佛有种精神洁癖,总是担心词不达意,或是写出来的东西像说出来的话语一样,有某种程度的失真。就像现在我正在写的这篇小文。写之前,我在这个闷热的下午,在不宽敞的屋内忍不住地走来走去,脑子里翻涌着许多零碎的词句、情感和记忆片段,却茫茫然不得要领,不知如何下笔。 光阴的故事,每人都有,感触各不相同。不外乎是外表风光、内里沧桑,回忆起来温馨感伤。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前几年。 那时芋头(儿子的乳名)尚小,芋头爹在浙江的一所高校任教,我在安徽的一家都市早报做新闻。按照当时报社记者开玩笑的说法,我是一枚准单亲妈妈。忙乱是必须的,但大部分的时光还是多姿多彩、温暖快乐的。我和芋头像春天里的植物,积极向上,拔节生长。看书、行走,社会生活、内心世界,新闻、文学,芋头的成长、自己的思考,这些都是这本光阴故事里的关键元素。“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点点滴滴,当时难以觉察,只有隔着一段光阴,才发现一切都在悄悄地改变,没有永恒不变的状态,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情怀。就像三年前告别新闻生涯,开始出版人的生活。或者像现在,即将挥别住了十多年的市区老屋,陪伴芋头开启他人生最为关键和忙碌的高中时代。 改变是人生的常态,而我们,只有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安宁,然后怀揣理想,尽自己的力量,在每一段光阴里释放自己的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且行且珍惜,本来这个短句还是挺准确地表达了现代人的心理,只可惜这一句式被网民们调侃得不像话。 感谢文字,总是在光阴节点上,为我留痕,让我回望人生时有迹可循。 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 特别鸣谢,长江文艺出版社王虹副社长和我的责编——尚未谋面的方莹姑娘,是她们付出的智慧和辛劳,让这些文字得以清雅呈现。 张垄 2014年6月29日于合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