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精)》作者吴承恩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自幼聪慧过人,喜好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但他科考不利,长期靠卖文为生,晚年出任长兴县丞,后因痛恨官场的尔虞我诈,愤而辞官回乡,历时八年,著成《西游记》一书。该书以唐代高僧玄奘赴西天取经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同时参考一些外域民间传说以及元明话本和戏曲,经过整理加工,在原有人物石猴精(孙悟空)和玄奘(唐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黑猪精(猪八戒)、沙和尚(沙僧)和白龙马三个艺术形象,使故事更加丰富生动。
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精)》是一部散发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其想象新奇、出神入化,已臻登峰造极之境界,故得以历时四百多年而不衰,老少皆欢、妇孺皆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悟空应声叫道:“师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时。’,祖师闻得声音是悟空,即起披衣盘坐,喝道:“这猢狲!你不在前边去睡,却来我这后边作甚?’,悟空道:“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祖师听说,十分欢喜,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五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既识得盘中暗谜,你近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蜴f吾空叩头谢了,洗耳用心,跪于榻下。祖师云: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此时说破根源,悟空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对祖师拜谢深恩。即出后门观看,但见东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显明。依旧路转到前门,轻轻的推开进去,坐在原寝之处,故将虏i铺摇响道:“天光了!天光了!起耶!’习厣大众还正睡哩,不知悟空已得了好事。当日起来打混,暗暗维持,子前午后,自己调息。
却早过了三年,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忽问:“悟空何在?’五空近前跪下:“弟子有。”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些甚么道来?’悟空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日渐坚固矣。’,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常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西南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殒风。自囱门中吹人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万望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师道:“此亦无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得。”悟空道:“我也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何以比人不同?’j阻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脸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师父没成算!我虽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亦可准折过也。”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化。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个地煞变化罢。”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甚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忽一日,祖师与众门人在三星洞前戏玩晚景。祖师道:“悟空,事成了未曾?’一晤空道:“多蒙师父海恩,弟子功果完备,已能霞举飞升也。”祖师道:“你试飞举我看。”悟空弄本事,将身一耸,打了个连扯跟头,跳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去。勾有顿饭之时,返复不上三里远近,落在面前,投手道:“师父,这就是飞举腾云了。”祖师笑道:“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自古道:‘神仙朝游北海暮苍梧。’似你这半日,去不上三里,即爬云也还算不得哩。”悟空道:“怎么为‘朝游北海暮苍梧,?”祖师道:“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J怕有心人。”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启道:“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舍个大慈悲,将此腾云之法一发传与我罢,决不敢忘恩。”祖师道:“月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我才见你去,连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这个势,传你个筋斗云罢。”悟空又礼拜恳求,祖师却又传个口诀道:“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大众听说,—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师徒们天昏各归洞府。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逐日家无束无拘,自在逍遥,此亦长生之美。P11-12
《西游记》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神魔小说,也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它以其想落天外的奇妙构思、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寓庄于谐的艺术风格,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寄寓深沉的哲理蕴含,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成为继《三国演义》、《水浒传》之后又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学名著。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大抵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类似,先经过了长期的民间集体创作,而后由文人独立加工完成。玄奘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贞观三年(629),僧人玄奘(602-一664)不顾禁令,偷越国境,出玉门关,取道新疆北路,越葱岭,经热海,途经西域百余国,跋涉万多里,历时凡四载,才抵达天竺。在天竺十三年,遍学大小乘佛教教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佛经657部。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稍后,其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正是在民间传说、话本和戏曲的基础上,杰出作家吴承恩集其大成,精心构撰,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吴承恩(1510-15827),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自幼敏慧好学,年轻时即以文名著于乡里,“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早年曾希望以科举进身,但“屡困场屋”,至中年以后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归居故里,放浪诗酒,贫病以终。
《西游记》敷演的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小说一开始以整整七回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凸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富于反抗精神的性格特征,并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成为唐僧的徒弟,保护唐僧到西方取经,在猪八戒、沙和尚的协助下,一路斩妖除怪,历经险阻,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从全书看,《西游记》实际上是一部以孙悟空为中心的神话英雄传奇。孙悟空的身上,深深寄予了作者的“英雄梦”。孙悟空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桀骜不驯、蔑视权贵的个性特征,率性而为、天真活泼的“赤子之心”,见恶必除、除恶务尽的斗争精神,勇于任事、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坚忍不拔、追求真理的顽强品格,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以及他的无边法力、他的“猴性,,等等,都体现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英雄形象的设计和渴盼。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是非常巨大的。作者挥动如椽巨笔,凭借着丰富的想象,纵横驰骋于奇幻壮丽的艺术世界中,人间天上、龙宫魔窟、天堂地府,无不展现出神奇莫测、魅力无穷的艺术画面,奇到极处,幻到极处,直令人拍案叫绝。同时,作者在描写幻想世界时,常常也将现实人生联系起来,信手拈来,任意发挥,笔墨游戏中颇有耐人寻味之处。《西游记》的喜剧色彩非常浓厚。猪八戒的形象塑造最为典型,他是一个被漫画化了的喜剧人物形象。他食肠宽大、好吃懒做,但经常饥肠辘辘;贪财好色,但总不能如愿,还受尽捉弄;爱耍小聪明,但往往弄巧成拙,出尽洋相;贪占小便宜,结果常常吃了大亏,还有苦难言。猪八戒一身的毛病,但他并不令人讨厌,他的憨厚朴实的性格造成的戏剧性冲淡了人们对他性格缺陷的厌恶感,而且读者往往由于有了一种精神上的优越感,所以对他能够产生一种同情、宽容甚至喜爱的心理。《西游记》的许多情节充满了喜剧性,看完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这种强烈的喜剧效果,除了情节本身“好笑”外,还在于它对读者紧张情绪的巧妙化解。小说写孙悟空与大小妖魔的战斗,其结果是早已设定了的,即妖魔不管如何狡猾诡诈、神通广大,孙悟空终究会取得胜利,只不过取胜的方式和过程不同而已。所以读者读《西游记》,虽有时为故事所吸引而产生悬念,但从不会感到紧张。《西游记》的语言也极具特色,它善于提炼民间口头语言特别是淮安方言,除了具有生动、流畅、明快、洗练的特点外,幽默风趣是它区别于我国古代其他小说的重要特征。
《西游记》的版本情况比较复杂。本书以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为底本,参校清刊本陈士斌《西游真诠》及其他诸本,并将《西游真诠》的第九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作为附录,置于第八回之后。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此次整理删除了李评本的卷首题词、凡例、正文中的夹注夹评以及回末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