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北美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于丽黎//杨泉福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在大巴开往酒店的路上,导游向我们简略地介绍了美国的概况。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和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国土面积937.26万平方公里。

除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外,世界上最好辨认的便是美国的星条旗,从美国的国旗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发展的脉络。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组成,代表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州;旗面左上角蓝色的长方形中排列着50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利坚合众国全国的50个州。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国旗上的13道红白宽条数目是固定的,但五角星数目是可以随时变动的。每增加一个州,国旗上就增加一颗星。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大部分是欧洲移民的后代,还有约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十几的黑人,以及印第安人、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中国血统美国籍人和华侨等。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美国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开始向北美移民,英国后来居上,到1773年,英国在北美已建立了13个殖民地。1775年爆发了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独立战争。1776年7月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1788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812年后完全摆脱英国统治。1860年反对黑奴制度的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1862年9月宣布《解放黑奴宣言》后,南部奴隶主发动叛乱,爆发了南北战争。1865年,战争以北方获胜而结束,从而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开始对外扩张。在1776年之后的100年内,美国领土几乎扩张了10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力大增,成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在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数百处军事基地。

按照行程安排,我们今天上午游览华盛顿的白宫、华盛顿纪念碑、国会山、林肯纪念堂和航天博物馆。

华盛顿——全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为纪念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而命名的。华盛顿在行政上由联邦政府直辖,不属于任何一个州。

华盛顿位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的波托马克河与阿纳卡斯蒂亚河汇流处。市区面积178平方公里,特区总面积6094平方公里。

华盛顿原是一片灌木丛生之地,只有一些村舍散落其问。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当国会在纽约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建都选址问题引起激烈争吵,南北两方的议员都想把首都设在本方境内。国会最后达成妥协,由总统华盛顿选定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长宽各为16公里的地区作为首都地址,并请法国工程师皮埃尔·夏尔·朗方主持首都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新都尚未建成,华盛顿便于1799年去世。为了纪念他,这座新都在翌年建成时被命名为华盛顿。

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白宫、国会、最高法院及绝大多数联邦政府机构均设在这里。华盛顿面积最大的建筑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

P4-5

书评(媒体评论)

到世界各地旅游,是一件非常美妙惬意的事情。与众不同的是,于丽黎、杨泉福不仅在那些多彩的、令人震撼的“空间中旅游”,而且还在那些深邃的、无比悠远的“时间中旅游”——他们所书写的这些既鲜活又厚重的文字,似可谓“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能够更加激发你走出国门,饱览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和历史的无限精彩。

——央视著名主持人、著名演员、作家、新锐派画家 倪萍

踩着景点看历史,一个深具创意的旅游文化理念。于丽黎、杨泉福在游历了近40个国家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中的亲身感悟,用朴素优美的文字悠悠道来,写出了这套《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丛书,如果你能静心品读,定会深觉赏心悦目,引人入胜。

——著名作家、慈善家、宁夏旅游基地——西部影视城董事长 张贤亮

于丽黎、杨泉福到许多国家现今的空间中“横向游”,又在那回溯既往贯通古今的时间里“纵向游”。这种多重游览构成人们意象中的“最美的风景”。他们游后归来所写的这些文字,将你带向那些所到之地的历史长河中,会令你读而忘返。这些意蕴深厚的文字,真的值得一读。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刘兰芳

以旅游这种方式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的生命之光!这种追求让丽黎他们收获的是有限人生的阔大和快乐,对文化天空的陶醉和迷恋,对未知世界的多种兴味探索,对趣味世界的丰富感受,对浩渺世界的自由想象,同时也就轻而易举抛弃了许多生活的烦恼和对世俗细节的无谓追求。或许,这正是《最美的风景在路上》的原因吧。毕竟,能够让自己的心灵舞动身体的遨游才是生命的升华啊!

——著名影视评论家、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边国立

后记

认识一种人生

——为丽黎《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感言

近年来,我常常生出这样的感慨,虽然我已过了知天命之年,但人生的许多认识才刚刚开始。感受很深的一点便是透彻地认识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即使是亲人,即使是身边的亲人,即使是身边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亲人!我对妻子于丽黎的认识就让我有良多感触。

丽黎出生在军人家庭,父母亲都是早年参加八路军的老军人。她的父亲较早就因病离休在干休所生活了,虽然职务不高,但受人尊敬。丽黎也有点儿优越感,因为她是革命军人的后代。丽黎是听着父辈的战斗故事长大的。她16岁当兵,有过22年的激情军旅岁月。我心想,这样的家庭和经历,她的内心一定是非常纯正、非常理想化的。她从军队医疗工作岗位转业到地方时,我就担心,她能否承受不熟悉的、比军营复杂得多的地方工作环境?能否承受工资水平的骤然下降?能否承受由军到民身份的变化?我的担心一个也没有发生。后来她调入中国人口报社工作,先是当编辑,她采写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报道连连引起关注和好评,屡屡获奖。后来她负责通联工作,年年参与全国发行会议组织工作,奔波各地,紧张忙碌,文章还是照写不误,工作兴奋度始终很高。其实,我看得清楚,她的岗位环境没有一个比得上她在军队医院当军医舒适,而且军医有稳定的发展前景。但她似乎对环境适应没有什么困难,也没有纠结什么级别高低。若干年后,她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证明她的转行获得了很大成功。有一天,我看到她厚厚的文集《心心初旅》出版了,里面收入了她写的工作通讯、人物专访、言论,还有散文、小说。她竟然有了那么多文字积累,这让我着实惊讶。惊讶之余,我想起一件往事。多年前,我们楼上的住户搞钢琴家教,两架钢琴弹奏,楼房质量差,楼板不隔音,耳边灌满了琴声,我不胜其烦,常常躲出去思考问题,她却安然于桌前写作。许久,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竟如没有听到琴声一样仍然专心写作,这需要多么平静的心境,而保持这种心境又需要多强大的人生定力啊!我不由得想到她对级别高低,待遇多少,工作和生活环境好坏,以及到医院看病的种种不便,似乎也从不怎么在意,听不到什么抱怨。看了她的书,我渐渐明白了,这种人生定力是她从沉醉的理想世界——旅游经历、异国探秘、拓宽文化视野中获得的。在那里,她有着足以抵御诱惑的心灵去遨游天地。又过若干年,她退休了。退休前,获评副高级职称。以她的工作时间长度、勤奋和取得的成绩,若在军队医疗岗位退休,至少是个专业技术正师级待遇。在地方退休,与当时军队工资水平比,落差不小。但我仍然没有听到她有什么意见,更没有抱怨。有的单位听说她退下来了,赶紧来聘请她兼职,她一再推辞。是啊,退休了,有更多时间了,不是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后半生生命理想的风帆了吗?

丽黎在工作期间曾有机会出国,每次回来总是兴致盎然,讲这讲那。后来,我发现她退休后特别爱看电视上的旅游节目,还常常欣喜地指点介绍着她在国外彼时彼地的见闻。我没出过国门,不大了解她的感受,但我觉得她对各种各样的大自然景色、世界文化采风、各国风土人情等有一种天性般的爱好。跟着看得多了,我对屏幕上的旅游生活也渐渐有了些兴趣,发现了很多过去不大注意的人文内容,就觉得,人确实不能太闭塞了。退休后,她出国更频繁了,当然都是自费。每次出去前,她总要反复阅读要去的国家的有关书刊,回来后不但兴奋于她的所见所闻,还长时间埋头阅读西方文化史书籍,不时向我询问几个问题,又仔细翻看世界地图册,不时上网查找些什么,然后埋头整理她的游记。她是一个不大注重生活细节的人,但对到过的旅游地点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重要人物事件和许多细节特别用心。又是若干年过去,一天,她面前又有了厚厚一叠待出版的文稿,是她写的近40个国家的游记。我翻阅书中篇章,浏览着那一篇篇凝结了她心力的文字,检视着那一幅幅异域风光照片和照片上的她,看到平日那个有些急性子的她在旅游天地中舒缓惬意的样子,看到平日经常受腰痛、腿痛折磨的她在大自然风光中那般欣喜开心的状态,不由想到,她长空飞行,异国他乡,且不无险情,这样走过一个又一个国家,看过一片又一片山河,赏过一处又一处古迹、景观,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心境?她到底收获了什么?为了获得这些,她又放弃了什么?渐渐地,从她的旅游人生中,我读出了她将自己交给大自然获得的全身心放松和畅怀,读出了她对生活的强烈热爱,读出了她天性中的浪漫。这一次次出游,极大地满足了她对世界的好奇心,让她的浪漫情怀一次次自由飞翔,是她人生理想的实现,更是她人生态度的展现。

我们“50后”这代人从小受的教育是:我们的生命是用来奋斗的,新中国是无数先烈奋斗得来的,奋斗是人生的不朽使命。我们这代人如此熟悉苏联英雄保尔·柯察金的这段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曾被我们这一代人奉为人生最高境界。今天,我偶然知道,这段话后面紧接着还有这样一句:“人应该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李准:《最美丽的垂钓——李准谈电视剧创作及其他》,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26页)这让我沉思良久。我以为保尔的话恰恰反映了人性互相联系着的两个方面:人生来有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但为了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幸福生活而牺牲自己的幸福,正是人性的崇高。保尔从身处的那种无比艰苦的革命年代说出有如此远大理想的肺腑之言,他这后面的一句,表达了作为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完整人生观,也是对人生要有更完整生命意义的贴心忠告。我还想到无数革命先烈、志士先贤抛家舍业干革命、吃苦受难、奉献牺牲,不正是与为最大多数人获得幸福生活的目标相联系的吗?他们因此值得后人敬仰,我们也就更应该珍惜美好的今天!我有时议论起自己的际遇,不无懊丧处,丽黎就对我说:“你作为教师,凭着自己的努力得到现在的待遇和人际评价,生活对你是公正的。”近年来,我有时为疾病加身而消沉,耳边又响起丽黎常说的一句话:“生命是一个过程,要珍惜每一天的生活质量!”她自己也以这样的心态待己待人,在工作岗位就踏实工作,退休了就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决不为过往的事患得患失。突然,我从她的旅游人生有悟:从大自然的无限浩瀚来看人,人显得渺小、短促;从人对大自然的征服过程来看,人显得那般伟大、有力量i从人能够将大自然作为欣赏客体来看,人是真正的宇宙精灵,这或许就是旅游能够带给人的一种超越的人生观:人,不管以什么方式活在世界上,能够活在自己热爱的生活里,有幸福感地活着,就不算白活。生活的乐趣就将是无限的。

今天,国家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关爱人生,正是对人的生命尊严和生命质量的尊重,对作为个体的人追求幸福权利的尊重!这是一个时代的福音!丽黎如此热爱旅游,赶上了好时代。她不就是在以旅游这种方式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的生命之光吗?这种追求让她收获的是有限人生的扩大和快乐,对文化天空的陶醉和迷恋,对未知世界的多种兴味探索,对浩渺星空的自由想象,同时也就能轻而易举地抛弃生活的许多烦恼和对世俗细节的纠结。丽黎问我,这本书的书名叫什么好?我就想到,既然她的第一部文集《心心初旅》,无论是对工作的经验总结,还是各种生活感悟,都是以心投入之集成,书名恰如其分,那对这部走出国门、游历五洲、放飞心灵的旅游记行,书名就叫作《心心出旅》吧。(出版社建议改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再过若干年,当我们的双腿走不动路的日寸候,还会有“旅”吗?有啊!只要我们一天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答案就是如此肯定。生命尚存,旅行不止,那就是心心之旅。金色的阳光下,我们那不再灵动的躯体,以躺着或坐着或其他什么姿势,支撑着思维的头脑,回眸一生的流金岁月,任心灵驰骋于过去、现在和将来,那该是多么甜美的享受}那将是我们暮年生活中最灿烂的一段心之旅!

边国立

2014年5月

目录

北美篇导语 神奇北美

Chapter1洗出此山万丈青——美国散记

 ★神奇的美利坚

美国总统官邸——白宫

白宫“家庭逸事”

华盛顿的无字碑

美国国会山

林肯纪念堂

我们触摸到月球上的岩石

制造首架飞机的莱特兄弟

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国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

美洲远古文明的开山鼻祖

印第安人从何处来

具有亚洲血缘的印第安人

费城的钟声

《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诞生地

“捕捉”雷电的富兰克林

站着的纽约

美国的“自由女神”来自法国

令人感动的布鲁克林大桥

消失的世贸中心双子塔楼

世界最大的漂浮式博物馆

美国人坦言:离不开“中国制造”

身价2000亿美元的石油大王

想办法把家族财富送出去

哈德逊河畔的“决斗纪念钟”

汉密尔顿的“先见之明”

决斗惨死的内幕

阿巴拉契亚毒品泛滥

美国的万圣节

布法罗——两位美国总统的故乡

途经芝加哥

赌城拉斯维加斯

夜访“梦幻世界”

胡佛水库与拉斯维加斯

体验科罗拉多大峡谷

悬崖峭壁上的“玻璃桥”

穿越莫哈维沙漠

与洛杉矶的家人见面

洛杉矶的“下中农”

洛杉矶的早晨

在银行存钱“很享受”

好莱坞中国剧院

在环球电影城解密“拍大片”

洛杉矶的演变

旧金山的新感受

“铁路大王”晚年热衷办学

斯坦福大学与硅谷

旧金山有个“恶魔岛”

近代桥梁工程的奇迹

“设计者”沽名钓誉七十年

旧金山的中国城

“热血铁胆”的巴顿将军

美国第50个州——夏威夷

珍珠港的那场“噩梦”

亚利桑那号的“眼泪”

奥巴马的出生地

美国本土上唯一的王宫

最小面额的纸币发行量最大

夏威夷王国的华人驸马

第一次体验潜水艇

夏威夷的自然奇观

与美洲原住民的联欢晚宴

Chapter2岸阔水远波浩渺——加拿大散记

 ★多伦多见闻

从“泥泞约克”到国际大都市

多伦多新旧市政厅

省议会租地建大厦

开国总理麦克唐纳

加拿大的由来

多伦多大学喜遇小老乡

毛主席写了《纪念白求恩》

四个“世界之最”的西恩塔

社区里的“卫生院”

一个瀑布带出美加两座同名城市

Chapter3“洗出此山万丈青”未必是种夸张

跋 认识一种人生

序言

最美的风景到底在哪里

序言标题如此设问,似乎让人觉得有点荒唐。书名不是已经明白无误地点透了吗?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的确,最美的风景真的在路上。要不,你无法理解,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人们,将旅游出行、观赏各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列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即使不为首要目标,至少也为重要目标。这些热爱旅游的人大概觉得,窝在家里,得闲时只能是一身慵懒的疲惫;出得门去,便是满眼的新奇和惊喜。所以在他们那儿,一个人,一家人,一拨人,如果假期闷在小窝里而不出去旅游,那真是不可思议之事。中国人认为: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西方人却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休息。两者的工作观和生活观如此迥然有别,两者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如此的截然相左。德国总人口才8000多万,每年出国旅游竟达9000多万人次。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及之初,不甚了解出国旅游为何物,但2013年中国人出国旅游已逼近上亿人次。出国旅游的人,大多为“四有”之人——有愿望,有钱币,有时间,有体能。“四有”缺一不可,但“有愿望”这一条为“四有”之首,因为只要有了强烈的愿望,你就会铆着劲儿地创造、准备和使用好踏上旅途的其他条件。钱其实不是最主要的条件。一对新婚小夫妻,仅凭4万元,用一辆普通的摩托车,游遍了横跨欧亚大陆的15个国家;两位退休不久的花甲老人,凭仅有的一点退休金,而且完全不懂外语,竟然并不跟团,老两口自行转遍了五大洲40多个国家;还有两位仅靠打工、手头实在拮据的中国留学生,利用假日结伴而行,游历了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也许有人会说,当代电视业、网络业如此发达,电视中、网络上可以遍赏世界各地风貌,何必偏要浪迹四海自找苦吃呢?

其实你不了解,画面所视与实地所见,其感受恰如只用视频交流而不曾亲身晤面的恋人那般遗憾深深。第一次走进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内举目仰望,你会惊艳得半响无语;第一次亲见罗马的“万神殿”教堂,你会惊奇得不知该如何表达:第一次目睹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你会为这座耗时600多年才建造成的宏伟大教堂瞠目不已;第一次脚踏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块块巨石,你会觉得不在人间;第一次踏上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美丽小岛,你会惊叹地球上怎会有如此仙境……还有希腊爱琴海的圣托里尼岛,印度的泰姬陵,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马来西亚的云顶山,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俄罗斯圣彼得堡童话般的多彩教堂,爱沙尼亚塔林古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整个城池……所到之处,所见之景,常给你震撼。那种惊喜,会让你连连后悔:为什么我没早些来到这里?你还会暗自打算:我还要去更多的地方,谁知道地球上还有多少让人顿觉“哪怕只去一次,一生便无他憾”的地方呢!

但是,最美的风景又不仅仅在路上。能到实地直观风物,是一种极为舒心的视觉盛宴;但若由景及史,你会觉得你的旅游将丰厚和丰盈得超出你的想象。所有的旅游景点,除了个别的由大自然恩赐之外,绝大多数景点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等渐渐沉淀下来固化而成的。如果你想让你的旅游收获更多一些,旅游质量更高一些,旅游品位更雅一些,那么最好在动身前做点文化准备,就计划前往之地浏览一下它的历史和文化。换句话说,就旅游之便,知景点之史,或者叫“踩着景点学历史”——我们以往不曾有此体验,直到这次游历五洲多国景点,回来后再回溯景点历史之源后,才深切地感悟出:原来景点的历史天空里,有着如此的万般风光和万种风情!

什么叫踩着景点学历史?旅途中的历史浏览和历史阅读,其实并没有那么玄奥,因为普通人并非专业研读历史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穷究旅游目的国和旅游景点的全部历史行踪。旅游者只需适度适量地将与景点、景物直接相关联的那些令人最为关心、最欲知晓、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典故引发出来,链接起来,让人们在即将前往、实地游览和游后回溯中,一点一滴地感受和体味相关景点里那依稀可见的历史典故的踪影,那如歌如泣的历史人物的倾诉声。你会无意中渐渐地体验到旅游之途的厚重感、韵味感和诗意感。于是,你的每一趟旅游,便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三度游甚至四度游——实地之游、历史之游、文化之游、精神之游。

无限风光的追寻中,你会获得无穷的意趣。比如,站在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雕像前,你会好奇一个出生于德国的异国女性,缘何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女王?出生于意大利的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最有力的推动者为何是西班牙的王后伊莎贝拉?印度泰姬陵里隐藏着怎样凄婉的爱情故事?美国历届总统的夫人中,哪些“第一夫人”独具特色和魅力,以及她们对总统、对白宫、对美国,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英国的莎土比亚在他令人目眩的戏剧创作之外,有着怎样的个人感情生活?希腊爱琴海的种种传说中,哪些传说最为撩人?欧洲各个国家为什么那样热衷于持续不断地建造那么多各具风格的教堂?置身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你会体味出拿破仑为什么会对这座城市给予如此超群绝伦的评价?他说过:假如全世界为一个国家,需要选择一个首都的话,那么它就是伊斯坦布尔……当你检视若干名胜景点,又透视景点中的历史天空后,你不觉得这是一种美轮美奂的历史浏览,极真极致的文化熏陶,至深至纯的精神愉悦吗?你不觉得这种既横向读景点又纵向读历史的书中游,极大地丰富了你的旅游内涵,优化了你的旅游品质,提升了你的旅游品位吗?

如此看来,景点上的“横向游”,再加上由景及史的“纵向游”,真是妙不可言!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过:我们这一时代,是极需要历史知识的时代,而又不幸是极缺乏历史知识的时代。当然,我们常人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钱穆先生所言及的那种历史学者或史学专家,但多一些历史知识于旅游之中终归是一件好事,何况踩着景点学历史,乃是“薅草打兔子”,简便又快乐,愉悦又丰收,何乐而不为?

倘若你因诸事过于繁忙,因上路过于仓促,或因别种原因而耽于体会,未能来得及对所往目的地的相关景点的历史做一些文化准备,那么也并不要紧。一路上最美的风景饱过眼福之后,你再就着浏览景点之后的余兴,就着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去追寻这些景点的历史足迹,这种“追寻”中所搜寻到的历史美景会令你拍案称奇。这套丛书中的部分篇章,比如,游览美国、加拿大回国后,我们所写的旅游散记《洗出此山万丈青》,游览希腊、土耳其归来后写出的《古今苍茫接翠微》,持续数月发表在报纸上后,被几位曾经去过那些景点的几家大报的老总们阅读之后大叫“过瘾”,他们自我调侃:“说是我们去了美国,其实我们只是在‘镜框’里瞧了瞧美国的身影,你们的这些文字才让我们真正看到了美国的灵魂……”他们看完上一篇后,急切地等待着下一篇。他们说,看着你们就着美国景点说美国历史的散记,为我们节省了太多的时间。夜晚入睡前,选上一处我们曾经到达过却没有“消化过”的景点片段,细细阅读,慢慢品尝这些景点的历史风云,那才叫美的享受呢!

饱览各种最美风景的于丽黎,过去在校读书时,对历史课程常常是消极应付,至于兴趣更无从谈起,但在“横向”游风景加“纵向”游历史之后,她对历史的兴趣油然而生,现在几乎到了深恋、痴迷的程度。这般变化,不知是旅游之获还是心态之变,或是规律使然?

感谢各种版本、各种风格的历史著述,感谢发达便捷、似有温度的电子网络,感谢一切提供相关著作、相关文字的人员,倘若没有这些前提条件,《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这套丛书便无从形成。在这些文字搜集及文字写作的浩繁艰巨的劳动中,付出最多的当数于丽黎女士。多年前她在部队支援地方抗震救灾中为救人负伤,但在带着伤病的一次次旅游途中,她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甚至多个小本本,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一路记,还拍摄了许多像模像样甚至逼近专业水准的照片。遇有必须弄清楚或兴味盎然的事物,她会向导游或相关人士问个不停,本来是休闲出门旅游,她反而更加紧张忙碌,以至于游伴中有人开玩笑说,于丽黎是带着采风任务来旅游的。每次旅游归来的资料归拢、文字整理及文章写作,全系她一人所为,我不过做了些文章审读、文字润色、标题的制作与推敲之类的辅助性、配合性工作。所以,两者之间的劳动投入是不均衡、不对等的,但这并不妨碍《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这套丛书的欢快问世。

还要特别感谢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著名电影演员、著名作家、新锐画家倪萍女士;特别感谢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曲艺艺术表演家刘兰芳女士;特别感谢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宁夏影视拍摄基地董事长张贤亮先生;特别感谢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影视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边国立先生。感谢他们热忱推介《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这套丛书,他们寥寥不多的优美文字,本身就是一道道闪亮夺目的风景线。

边国立教授是于丽黎女士的先生,他和我的夫人吴恒霞女士对我们合作著述非常支持,没有两位提供的写作环境和写作条件,没有两位的理解和配合,此套丛书也难以问世。

还要感谢《本溪晚报》总编辑、著名诗人孙承先生多次相伴出行及游记写作中的交流、沟通与指导:感谢湖北省石首市群众艺术馆吴恒健先生的精心校阅;感谢旅行社的郭梦和魏小西,尽管郭梦已升任部门经理,魏小西已远渡美国定居芝加哥,但正是在她们热心的帮助下,我们才得以顺利完成前后近40个国家的旅游行程和游后著述。

特别要感谢的,还有既热心又有人脉又有人缘的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主席、收藏界杂志社社长、路遥文学奖总发起人高玉涛先生,是他把我们这套丛书与相关名人联系在一起,使这套本来平常的丛书,平添了许多不平凡的元素。

感谢北师大出版社和为本书出版付出辛劳的工作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正是他们的精心劳动,使这套丛书大为增色。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这套丛书的出版,如果对人们尤其对游人有所裨益,我们将不胜荣幸。

杨泉福

2014年7月4日于此京亚运村嘉铭桐城

认识一种人生

——为丽黎《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感言

近年来,我常常生出这样的感慨,虽然我已过了知天命之年,但人生的许多认识才刚刚开始。感受很深的一点便是透彻地认识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即使是亲人,即使是身边的亲人,即使是身边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亲人!我对妻子于丽黎的认识就让我有良多感触。

丽黎出生在军人家庭,父母亲都是早年参加八路军的老军人。她的父亲较早就因病离休在干休所生活了,虽然职务不高,但受人尊敬。丽黎也有点儿优越感,因为她是革命军人的后代。丽黎是听着父辈的战斗故事长大的。她16岁当兵,有过22年的激情军旅岁月。我心想,这样的家庭和经历,她的内心一定是非常纯正、非常理想化的。她从军队医疗工作岗位转业到地方时,我就担心,她能否承受不熟悉的、比军营复杂得多的地方工作环境?能否承受工资水平的骤然下降?能否承受由军到民身份的变化?我的担心一个也没有发生。后来她调入中国人口报社工作,先是当编辑,她采写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报道连连引起关注和好评,屡屡获奖。后来她负责通联工作,年年参与全国发行会议组织工作,奔波各地,紧张忙碌,文章还是照写不误,工作兴奋度始终很高。其实,我看得清楚,她的岗位环境没有一个比得上她在军队医院当军医舒适,而且军医有稳定的发展前景。但她似乎对环境适应没有什么困难,也没有纠结什么级别高低。若干年后,她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证明她的转行获得了很大成功。有一天,我看到她厚厚的文集《心心初旅》出版了,里面收入了她写的工作通讯、人物专访、言论,还有散文、小说。她竟然有了那么多文字积累,这让我着实惊讶。惊讶之余,我想起一件往事。多年前,我们楼上的住户搞钢琴家教,两架钢琴弹奏,楼房质量差,楼板不隔音,耳边灌满了琴声,我不胜其烦,常常躲出去思考问题,她却安然于桌前写作。许久,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竟如没有听到琴声一样仍然专心写作,这需要多么平静的心境,而保持这种心境又需要多强大的人生定力啊!我不由得想到她对级别高低,待遇多少,工作和生活环境好坏,以及到医院看病的种种不便,似乎也从不怎么在意,听不到什么抱怨。看了她的书,我渐渐明白了,这种人生定力是她从沉醉的理想世界——旅游经历、异国探秘、拓宽文化视野中获得的。在那里,她有着足以抵御诱惑的心灵去遨游天地。又过若干年,她退休了。退休前,获评副高级职称。以她的工作时间长度、勤奋和取得的成绩,若在军队医疗岗位退休,至少是个专业技术正师级待遇。在地方退休,与当时军队工资水平比,落差不小。但我仍然没有听到她有什么意见,更没有抱怨。有的单位听说她退下来了,赶紧来聘请她兼职,她一再推辞。是啊,退休了,有更多时间了,不是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后半生生命理想的风帆了吗?

丽黎在工作期间曾有机会出国,每次回来总是兴致盎然,讲这讲那。后来,我发现她退休后特别爱看电视上的旅游节目,还常常欣喜地指点介绍着她在国外彼时彼地的见闻。我没出过国门,不大了解她的感受,但我觉得她对各种各样的大自然景色、世界文化采风、各国风土人情等有一种天性般的爱好。跟着看得多了,我对屏幕上的旅游生活也渐渐有了些兴趣,发现了很多过去不大注意的人文内容,就觉得,人确实不能太闭塞了。退休后,她出国更频繁了,当然都是自费。每次出去前,她总要反复阅读要去的国家的有关书刊,回来后不但兴奋于她的所见所闻,还长时间埋头阅读西方文化史书籍,不时向我询问几个问题,又仔细翻看世界地图册,不时上网查找些什么,然后埋头整理她的游记。她是一个不大注重生活细节的人,但对到过的旅游地点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重要人物事件和许多细节特别用心。又是若干年过去,一天,她面前又有了厚厚一叠待出版的文稿,是她写的近40个国家的游记。我翻阅书中篇章,浏览着那一篇篇凝结了她心力的文字,检视着那一幅幅异域风光照片和照片上的她,看到平日那个有些急性子的她在旅游天地中舒缓惬意的样子,看到平日经常受腰痛、腿痛折磨的她在大自然风光中那般欣喜开心的状态,不由想到,她长空飞行,异国他乡,且不无险情,这样走过一个又一个国家,看过一片又一片山河,赏过一处又一处古迹、景观,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心境?她到底收获了什么?为了获得这些,她又放弃了什么?渐渐地,从她的旅游人生中,我读出了她将自己交给大自然获得的全身心放松和畅怀,读出了她对生活的强烈热爱,读出了她天性中的浪漫。这一次次出游,极大地满足了她对世界的好奇心,让她的浪漫情怀一次次自由飞翔,是她人生理想的实现,更是她人生态度的展现。

我们“50后”这代人从小受的教育是:我们的生命是用来奋斗的,新中国是无数先烈奋斗得来的,奋斗是人生的不朽使命。我们这代人如此熟悉苏联英雄保尔·柯察金的这段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曾被我们这一代人奉为人生最高境界。今天,我偶然知道,这段话后面紧接着还有这样一句:“人应该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李准:《最美丽的垂钓——李准谈电视剧创作及其他》,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26页)这让我沉思良久。我以为保尔的话恰恰反映了人性互相联系着的两个方面:人生来有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但为了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幸福生活而牺牲自己的幸福,正是人性的崇高。保尔从身处的那种无比艰苦的革命年代说出有如此远大理想的肺腑之言,他这后面的一句,表达了作为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完整人生观,也是对人生要有更完整生命意义的贴心忠告。我还想到无数革命先烈、志士先贤抛家舍业干革命、吃苦受难、奉献牺牲,不正是与为最大多数人获得幸福生活的目标相联系的吗?他们因此值得后人敬仰,我们也就更应该珍惜美好的今天!我有时议论起自己的际遇,不无懊丧处,丽黎就对我说:“你作为教师,凭着自己的努力得到现在的待遇和人际评价,生活对你是公正的。”近年来,我有时为疾病加身而消沉,耳边又响起丽黎常说的一句话:“生命是一个过程,要珍惜每一天的生活质量!”她自己也以这样的心态待己待人,在工作岗位就踏实工作,退休了就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决不为过往的事患得患失。突然,我从她的旅游人生有悟:从大自然的无限浩瀚来看人,人显得渺小、短促;从人对大自然的征服过程来看,人显得那般伟大、有力量i从人能够将大自然作为欣赏客体来看,人是真正的宇宙精灵,这或许就是旅游能够带给人的一种超越的人生观:人,不管以什么方式活在世界上,能够活在自己热爱的生活里,有幸福感地活着,就不算白活。生活的乐趣就将是无限的。

今天,国家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关爱人生,正是对人的生命尊严和生命质量的尊重,对作为个体的人追求幸福权利的尊重!这是一个时代的福音!丽黎如此热爱旅游,赶上了好时代。她不就是在以旅游这种方式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的生命之光吗?这种追求让她收获的是有限人生的扩大和快乐,对文化天空的陶醉和迷恋,对未知世界的多种兴味探索,对浩渺星空的自由想象,同时也就能轻而易举地抛弃生活的许多烦恼和对世俗细节的纠结。丽黎问我,这本书的书名叫什么好?我就想到,既然她的第一部文集《心心初旅》,无论是对工作的经验总结,还是各种生活感悟,都是以心投入之集成,书名恰如其分,那对这部走出国门、游历五洲、放飞心灵的旅游记行,书名就叫作《心心出旅》吧。(出版社建议改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再过若干年,当我们的双腿走不动路的日寸候,还会有“旅”吗?有啊!只要我们一天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答案就是如此肯定。生命尚存,旅行不止,那就是心心之旅。金色的阳光下,我们那不再灵动的躯体,以躺着或坐着或其他什么姿势,支撑着思维的头脑,回眸一生的流金岁月,任心灵驰骋于过去、现在和将来,那该是多么甜美的享受}那将是我们暮年生活中最灿烂的一段心之旅!

边国立

2014年5月

内容推荐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北美篇)》是作者于丽黎、杨泉福漫游近40个国家的旅游散记。作者用一篇篇凝结心力的文字,抚摸异域它方的历史遗迹,见识神往已久的地理风情,遥望久远的历史星空,畅想王朝兴衰更替的千古故事,山河挪蓰迁移的万般景象。在这些轻松畅怀的文字中,展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强烈热爱,生命天性中释放着的浪漫,对世界的探奇,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展现。

编辑推荐

抚摸异域它方的历史遗迹,见识神往已久的地理风情,遥望久远的历史星空,畅想王朝兴衰更替的千古故事……

在时间与空间中行走,一路精彩无限!

于丽黎、杨泉福编著的《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北美篇)》由倪萍、张贤亮、刘兰芳、边国立倾情推荐!

踩着景点看历史,一个深具创意的旅游文化理念。于丽黎、杨泉福在游历了近40个国家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中的亲身感悟,用朴素优美的文字悠悠道来,如果你能静心品读,定会深觉赏心悦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