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哈伯德全书(2)》是著名的职业成功学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全集(Ⅱ),收录了已经出版过的他的著作和一些还没有出版过的作品,如加西亚将军的回信,美国总统麦金莱赞扬罗文的公开信等。这些著作中推崇的敬业、忠诚、勤奋、自信,主动性等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些作品除了更加深入地阐释了哈伯德的职业思想外,还阐发了众多足以激励灵魂和精神的人生智慧、生命真谛。只要有人类社会及各种组织存在,这些作品中所弘扬的勤奋、敬业、忠诚、自信等职业精神和闪光的人生哲理就具有普遍永久的价值和魅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阿尔伯特·哈伯德全书(2)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
出版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阿尔伯特·哈伯德全书(2)》是著名的职业成功学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全集(Ⅱ),收录了已经出版过的他的著作和一些还没有出版过的作品,如加西亚将军的回信,美国总统麦金莱赞扬罗文的公开信等。这些著作中推崇的敬业、忠诚、勤奋、自信,主动性等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些作品除了更加深入地阐释了哈伯德的职业思想外,还阐发了众多足以激励灵魂和精神的人生智慧、生命真谛。只要有人类社会及各种组织存在,这些作品中所弘扬的勤奋、敬业、忠诚、自信等职业精神和闪光的人生哲理就具有普遍永久的价值和魅力。 内容推荐 100多年来人们并没有多少改变,不是吗?每一次我把任务交给别人的时候,他们总是要问我一堆问题,每当此时。我总是马上对自己说:“这个可怜的人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是很稀少的。很多人满足于平庸的现状、对此我无法理解。你正在走向成功因为你下定决心要成功:你正在走向成功因为你选择生活而不是让生活选择你。为自己选择。你可以选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也可以选择一个完美的生活。 由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著的《阿尔伯特·哈伯德全书(2)》是一本劝告员工如何敬业和勤奋工作的图书,然而一个世纪以来,却在更为广泛的领域被人们所应用。 目录 第一章 为自己工作 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 为自己的梦想而工作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为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为薪水工作 你是在为自己工作,不是在为老板工作 工作拓展了你的视野 第二章 从零开始 从零做起,做一个职场勤务员 从底层做起 多一份历练,多一份财富 从零做起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做工作中的圣人 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第三章 自我激励 心态归零,自我改进 自我激励增加信心 信心造就奇迹 改进自我促进发展 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 第四章 掌控你的工作 做一个自动自发的人 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把自己当企业经营 不要嘲弄抱怨 做工作的乐观者 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全心全意,一丝不苟 第五章 完美的体现 自信获得尊重 你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做自己思想的主宰 不要成为心理上的奴隶 为自己的心加把锁 第六章 坚忍不拔 坚韧是生命的脊梁 坚忍不拔抵抗挫折 做个意志坚强的人 第七章 机会来自何处 机会来自于苦干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机遇就像钻石一样在你家后院 机遇就在每一份工作中 从失误中寻找机遇 超越自己,抓住机遇 第八章 杜绝懒惰与拖延 认识到懒惰的危害 懒惰对心灵是一种伤害 让勤俭成为你的习惯 拖拉和逃避是一种恶习 绝不拖延 每天多做一点 工作多做一盎司 第九章 宽容大度 宽容大度深谋远虑 宽容是一种优秀素质 宽容职场中的伤害 宽容是成就事业基石 宽容能让同事喜欢你 第十章 珍惜时间 善于管理时间 善于管理时间就是有计划地利用时间 合理利用时间 珍惜时间 时间决定一切 时间管理新法:情绪管理 善于利用零碎时间 第十一章 敢于挑战本性 永远不要被欲望左右 把握需求与欲望的平衡 让自己远离贪婪 本性当借口 拥有活在今天,把握此刻的心理能量 第十二章 拥有诚实正直的品格 工作中的黄金定律 诚实正直 以诚相待 做个正直的人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第十三章 走向成功的巅峰 传奇的开始 我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吗 成功是一种心态 危险的使命 一封送给加西亚的信 求贤若渴的时代 怎样成功 精神战士 把信送给加西亚 试读章节 从早到晚,一天天,一年年,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小心谨慎,不肯有一丝懈怠。工作,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我们把生命中的一大半时间都给了工作,而留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亲人相处的时间却少到几乎没有。我们这样工作究竟是为了谁,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还是为了给别人创造更多的财富? 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 我想这个问题百分之百的人应该都考虑过,答案应该就是两种:一是为自己,二是为别人。那些乐观的人肯定会说是为了自己,因为我们付出劳动收获维持生存的所需;那些消极的人则认为是为了别人,因为我们为他人付出了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而自己既收获不到多少物质,更失去了一生的自由。理由形形色色:公司不是我的,公司今后的发展好坏与否都与我无关;老板与我只是一种雇佣关系,他只关心我所付出的多少,而永远不会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我的待遇是固定的,我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是一个样;同事都这么做,我也这么做,我不想当出头鸟。看了这么多的理由,实质上归结于一点,那就是公司并没有为你提供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所以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至于钟撞得响不响就不管了。 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全面的,而我认为两者都有。不是吗?我们在解决自己生存问题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了财富,我们在为别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了各种提升、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第二种思想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事实上抱着这种思想工作的人都不会有什么成就。别人放弃你不要紧,如果你自己都把自己放弃了,那就彻底完了。诚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却能够改变自己。 有一个寓言很好地说明了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一天,主人在两辆马车上装满了货物,并分别让两匹马各拉一辆车。在路上,一匹马总是落在后面,还磨磨蹭蹭地走走停停。主人便把所有的货物都搬到前面的马车上。而那匹原本磨磨蹭蹭的马一看自己车上的货物没有了,就步履轻快地前进起来,还对另一匹马说:“你就傻乎乎地干吧,总有一天累死你!” 等到达目的地以后,有人建议主人:“既然你只用一匹马来拉车,那就没必要养两匹马,不如只喂养那匹拉车的马,把另一匹宰掉,起码还能得一张皮呢!”主人听从了他的建议,就真的把那匹马杀掉了。 我们到底为谁工作?这匹不好好拉车的马的下场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如果我们不好好工作,就会像这匹马一样被职场淘汰。一个总是以为为别人工作的人在工作上肯定会消极倦怠,把工作看成是一种苦役,这样你就会不停地抱怨,逐渐产生消极抵触心理,如此一来,你的工作将很难做好。所以,停止你的抱怨,不要抱怨你的待遇太差,不要不认真工作,或者认为是在给老板工作,因而敷衍了事。实质上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为我们以后的道路铺垫。认识到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意味着自我负责和自我激励。一个人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激励自己进步,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愿意自己对自己负责任,不愿意自己督促自己进步,那将不会再有任何力量能使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了。 不要总是抱怨你的工作,诸如加班、辛苦之类的抱怨,工作辛苦是必然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工作不是辛苦的,就算是总统、国王也都在说辛苦。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对工作产生倦怠和麻木也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非常肯定地承认自己对工作一如既往地充满热情,而从不感到疲倦,因为我们不是机器人,而是有血有肉的血肉之躯,它会生病也会衰竭,所以,重要的是一旦明白工作是为了自己时,这些倦怠便不会总是来骚扰你。我们无法控制工作如何,诸如工作量的大小、难度以及公司的要求等,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控制自己,我们可以让自己在繁重的工作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使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我们是为自己工作,这样一来,所有的重负都不再是负担,所有的压力也都不在是压力,而成了你向自己挑战的一个锻炼机会而已。 在一个图书出版公司工作的约翰·麦克雷,只是一个普通的策划编辑。每个月拿着相对较少且固定的工资,他的任务就是每个月策划几个选题,工作如果不出大的问题,他完全可以安逸地过下去。 P3-5 序言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小册子是在一天晚饭后写成的,仅仅用了一个小时。时值1899年2月22日——华盛顿的诞辰日——我们准备出版三月份《菲士利人》的日子。 我心潮澎湃,在劳神费力的一天结束后写下了这本小册子。当时我正努力地教育那些行为不良的市民提高觉悟,重新振作起来,不再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尽管来自于一个喝茶时小小的辩论,但却给我一个直接的暗示。当时我的儿子认为罗文是古巴战争中真正的英雄,他只身一人出发,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把信送给了加西亚。 他就像火花一样在我脑中一闪!是的,孩子是对的,英雄就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之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我从桌子旁跳了起来,奋笔疾书写下了这本《致加西亚的信》。我毫不犹豫就把这篇没有标题的文章登在了当月的杂志上面。 第一版很快告罄。不久,请求加印三月份《菲士利人》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一打、50份、100份……当美国新闻公司订购1000份时,我问一个助手究竟是哪一篇文章引起了如此般的轰动,他说:“是有关加西亚的那些材料。” 第二天,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竟然也发来了一份电报:“订购10万份以小册子形式印刷的关于罗文的文章……请报价……封底有帝国快递广告……用船装运……需要多长时间?” 我给了他报价,并且确定我们能够在两年时间内提供那些小册子——当时的印刷设备十分简陋,10万册书听起来是一项十分可怕的任务。 我答应丹尼尔先生按照他的方式来重印那篇文章,最后的结果是,他居然销售和发送近50万本这样的小册子,其中的两三成都是由丹尼尔先生直接发送的。除此之外,这篇文章在两百多家杂志和报纸上转载刊登,现在已被翻译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正当丹尼尔先生发送《致加西亚的信》之时,俄罗斯铁道大臣西拉克夫亲王恰巧也在纽约。他受纽约政府之邀来访,丹尼尔先生亲自陪同其参观纽约。于是,亲王看到了这册小书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丹尼尔先生是以大写字母的形式出版的。亲王回国后,让人把此书译成了俄文,发给俄罗斯铁路工人人手一册。 其他国家也纷纷翻译引进,从俄罗斯流向德国、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和中国。日俄战争期间,每一位上前线的俄罗斯士兵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日本人在俄罗斯士兵的遗物中发现了这些小册子,他们断定这肯定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东西,于是,这篇文章又有了日文版。 日本天皇下了一道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 迄今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印数高达4千万册。可以说在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在所有的文学生涯中,没有人可以获得如此成就,也没有一本书的销量可以达到这个数字! 整个历史是由一系列偶然的事情所构成。 阿尔伯特·哈伯德 1913年12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究竟有何价值,竟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原来——在管理者眼中,它能够帮助自己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在公务员眼中,它是培养敬业精神的必读书…… ——威廉·亚德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