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港三十年的杨志强先生,做过画廊老板、流行读物的主笔、出版社的主编以及首席插画师等工作,同时也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的客座特约插画师及撰稿人。但他在《读书》这篇小文中讲述了他读马恩列斯的书,而且相当系统,包括接受劳动改造时。当然,他读的书很多也比较杂。他如此读书,却不显书呆子气,他的“闲言碎语”里不乏这类小文,比如《秘籍里的中文》。他特别会讲故事,书上曲折离奇的故事,他能用一篇短文,不仅讲个梗概,而且多有自己的感慨,如《古典的魅力》。书中的插图大多出自他自己的手,谁让他是插画师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呓语道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志强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居港三十年的杨志强先生,做过画廊老板、流行读物的主笔、出版社的主编以及首席插画师等工作,同时也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的客座特约插画师及撰稿人。但他在《读书》这篇小文中讲述了他读马恩列斯的书,而且相当系统,包括接受劳动改造时。当然,他读的书很多也比较杂。他如此读书,却不显书呆子气,他的“闲言碎语”里不乏这类小文,比如《秘籍里的中文》。他特别会讲故事,书上曲折离奇的故事,他能用一篇短文,不仅讲个梗概,而且多有自己的感慨,如《古典的魅力》。书中的插图大多出自他自己的手,谁让他是插画师呢。 内容推荐 我们都是挂在时间上的人。即使你在人间已万念俱灰,总有一些东西还能让你无限留恋。在困顿之中,人想活得好,便得学会寻找这些东西。 从作者未成书的旧稿里,以读书为重心,挑出若干,配上自己的插画,辑成一本小书,取名《呓语道破》。全书分为二辑:无聊才读书和闲言粹语。 目录 辑一 无聊才读书? 读书 风檐展书读 躲进书里 无聊才读书? 古典的魅力 逃学偶遇 神话 千面人生 “中国的豆腐是很好吃的” “虚无”与真实 阅读历史 辑二 闲言粹语 秘籍里的中文 语言和诳术 另一种真实 人算不如天算 巴别塔的随想 心病还需心药医 江湖文化 “文化沙漠”里的“次文化” “狗咬人”和“人咬狗” 琴瑟之梦与倒果为因 永恒的战争 谈“情”说“爱” 道貌岸然? 解药 结语 做言小义 试读章节 一 小时候,家里管得严,不许出门玩,放学后百无聊赖,唯一的节目是翻箱倒柜找书看。幸亏家里书也多,于是小三前读完了《三国》、《水浒》、《西游》等一大堆每个中国男孩的必读书,小学毕业时,“五四”到三十年代的新文学及西方近代著名小说,大致已熟读,还把一套足有四块砖头厚的《辞源》由头到尾读了两遍,到念中学时,我已在啃历史和美学了。因为读书早,每进学校都比同学小两岁,男追女逐的打闹永远挨不上边,只好常坐在一旁发呆,由是班主任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冰山”。我对这充满文艺色彩的封号却不抱好感,因为这有向往当其酸溜溜的文艺青年之嫌。我并没有想过当作家,甚至后来学画也没想过当画家。学什么读什么,当时只觉个中是个引人入胜的无底洞。我喜欢这无底洞,这是一个由前辈学人按十九世纪的理性思维编织的大干世界,一切都顺理成章,包括现存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典章文物。我爱这一切,也愿自己透明如水晶,镶在这天地里,如果没有“文革”…… 由是我床头便多了许多以前碰也不碰的书:既然我们向往的是由两个德国人发的端,两个俄国人建的树,就从祖师爷那儿开始读吧……这四个人的全集合起来足有近百卷,两年中我读了泰半,发觉愈近原祖则愈可爱可敬可亲。我开始想写点什么,于是大祸临头,先是牢狱,后是戴着现行反革命帽子送农场改造,干不是人干的活,还有无日无之的批斗游街……有一天傍晚,我收工路过一个澄澈的水库,四下无人,洗手时无意间看到自己还有点稚气的脸,想到在这世界还未活满二十二年,往后若年年月月要过这日子还不打紧,因为事前也早料到会有这结局,但如铅似铁的现实令我疑心。是我太相信书上的东西,才会误信这世界有真理?我以前读过的,是否只是古今中外一代接连着一代的书呆子在痴人说梦?若人类号称智慧和光明的东西不过是梦呓,活在这世间还有何意义?我惶惑,却不甘跳进水库里了此一生,便躺在大坝上仰望还发着蓝光的苍穹。但见白云是那样皎洁,那样崇高,令人油然记起贝多芬的钢琴声响。远处,田野一片无边的绿,还有点缀其间的村落,炊烟萦绕,是何等的美。那些祖祖辈辈什么也不想的农人正张罗着粗饭淡食吧?为什么这些平素看来善良可爱的人,一到可奉旨行凶时仿如参与兴高采烈的嗜血庆典?我又想起了狄更斯的《双城记》,历史就是如此这般的人写成的吧?若如是,人是什么?人性又是什么?在顷刻与野兽无异的人性面前,文明和理性又有何价值? 我缓缓地拖着疲乏的脚步回去。是的,我还读得太少。屈原不是有《天问》吗?若我能弄清这人世间乾旋坤转的底蕴,即使这辈子都倒霉,那又如何? 二 在那个年头,现行反革命是四类分子,人称“四叔”。被判专政对象即逢人低一等,谁都可当面侮辱你,指使你做最脏最累的活。判刑还有个年期,“四叔”却是终其一生的贱民。没人把你当人也有个好处,便是谁也不用应酬,尽可专心读书,冷眼人间寒热。日子在一年一年地过去,时势的转变也在戏剧性地一字一句地让我不幸言中。人们都在窃窃私语,但批斗不但没停止,新的发难更接踵而来。这可难为了那些不找别人麻烦便不安乐的人,加上我床头放着一大堆人们奉若神明、但谁也没兴趣看、且想看也不一定看得懂的书,批斗我的人都小心翼翼,生怕我回起嘴来自己下不了台,于是批斗不但成了儿戏,不少人对我反而多了几分敬意,有些还暗中护着我。如今,我还保留着许多这时的患难之交。 那些年也几乎无书可读。学英文连字典也被禁,唯有把红宝书、鲁迅小说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对照着念。读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却没人非议,我便把《资本论》和黑格尔的《小逻辑》交叉对应着来读。碰巧一同受罪的有个老右派,是《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的学生。此人早已被折腾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人人都把他当做可供狎弄欺凌的小丑。他平素也头耷耷,眼湿湿,装聋作哑,诈癫扮傻,但若有人暗地里和他谈学问便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我的古典经济学知识,便是浑身恶臭地在粪池里干活时向他讨教的。至今,若我想起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总不自觉地想起一股粪味。每当夜深人静,监督我的人都睡着了,我便支撑着疲乏不堪的身子在蚊帐里点起小煤油灯,那是和“哲学之王”相遇的时刻。在瞌睡挣扎中读了三年,看着这两个已故的思想巨头各自从倒错的立脚点出发,用简单的概念、以令人叹服的逻辑、由里及表地推演出整个外观世界,每章每节都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叫人浑忘了此刻的囹圄生涯。虽生活在罐头中,心却可像出笼的鸟儿般翱翔,愈飞愈高,仿佛可俯瞰这世界。读完这两部书的那晚,我合上书本,长长地舒了口气,走到宿合外的茅厕旁,看着远处横躺在地平线上的黑沉沉的荒山大岭,山脚依稀有一堆火在燃烧。那火愈烧愈亮,山也似乎为我打开了一个洞。那是另一个世界,我们的前辈都在那儿走着,只要我也走过去,里面尽是令人惊叹的宝藏。 至今,我还常记起这幻觉中的一幕,尽管这两部书到底说了些什么,现在差不多已忘得七七八八,也尽管后来我对这两部书有了新的看法。也许,它们已融入了我的血液中,与后来所读的化为一体,变成了另一种东西。人的灵性,就是这样形成的吧?儿时读过刘西渭的《咀华集》,文字全忘却了,只有书名还清晰记得。读书人就像贪得无厌的蜜蜂,在茫茫书海里,寻找着那些至今还放着异彩的智慧之花,细细咀嚼。没有人能说,你细嚼了哪一朵花便能成仙得道,但对心里藏着千般问号的人来说,学海无涯,所读所知的也许不过尔尔,但偶有所得,便欲仙欲死,黄金屋与颜如玉尽在其间。P7-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