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河》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常星儿,力图通过孩子们丰富生活的一个侧面、一个场景、一个小小的事件,来书写孩子们的快乐、开心、苦闷、烦恼,将孩子们内心世界丰富的一面展示出来,诠释成长过程中的阵痛与神秘,同时也感受成长的快意与美感,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体会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对爱和美的感悟。
常星儿的儿童小说《男孩的河》讲述了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令人心痛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了“我”善良、热心、羞涩的童年伙伴、留守少年八月短短的一生。小说中还讲述了“我”、八月与一个叫何秀儿的女生之间,情窦初开时朦朦胧胧的暗恋,为小说添加了一抹温情。
八月终于盼到了他上学的那一天。
几年来,八月的爸爸妈妈一直在跑生意,很少过问八月的事情。给他们带来财富的黑鼠坨子又给他们带来了灾难,这叫八月爸爸妈妈的心境更加糟糕。可是,他们还是想到了八月。一天,他们忽然说:“八月已经到上学的年龄了吧?八月该上学了!”就这样,比我们大三岁的八月和我们一起上学了。
上学那天,天还没亮透,八月就早早地蹲在了梁下,在那里孤零零地等喜根爷的小毛驴车。
三官镇离我们村有十几里沙路。这些年来,八里梁村上一年级的小毛桃都是由喜根爷送去上学。早晨,喜根爷的小毛驴车等在村口,把这群小毛桃全部装进车里,送到学校之后再去做他的生意。
以前我们也经常坐喜根爷的小毛驴车,但那是去坨子里玩耍或者是去寻找野果吃、看新鲜事物。今天,我们再坐上这辆小毛驴车,意义可就不同以往了。
那天,爸爸妈妈给我挎上书包,把我送到梁下。他俩神情凝重,见到喜根爷就是深深一躬。
“放心好了,你俩回去该忙啥忙啥吧!”喜根爷好像是在对我爸爸妈妈表态。
然后,喜根爷把我抱上了他的小毛驴车。
我没有意识到,我的全新生活从此开始了。
喜根爷一摇鞭子,他的小毛驴迈出的第一步,竟是我们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我们也就告别了懵懵懂懂的混沌状态,前方开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我们不能再像小田鼠一样满村、满坨子疯跑乱喊,那些和金花鼠一起玩耍的野兔啊,那只有一户人家的村庄啊,那棵有喜鹊窝的大树啊,那满是鲫鱼还有泥鳅的干沟沿儿村的小河啊,也都渐渐离我们而去,最后,我们不得不跟它们说一声“再见”了。
那一刻的我是怎样的一个我呢?那时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珍藏存念,可是,我却没有一点儿记忆。
因为那时,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八月身上。
那天的八月显得不够“我们最大最大的头儿”的风范。他磕磕绊绊地走近喜根爷的小毛驴车,蹿了几蹿,又蹿了几蹿都没能爬上来。最后,还是喜根爷托了他屁股一下才使他和我们坐在了一起。
和我们的爸爸妈妈摆摆手,喜根爷一摇鞭子,赶着他的小毛驴车,拉着一群就要褪去满身绒绒的小毛桃,起程了。
“丁——零——丁——零——”喜根爷那辆小毛驴车下的铜铃有节奏地响了起来。
那天的太阳却没有读懂我们的心情。小毛驴车已经走出八里梁村,已经走进坨子,已经走向三官镇,已经走向学校……可它还是藏着不肯出来。因此,坨子里是雾蒙蒙的一片。
喜根爷的小毛驴车就蹬着这雾气,走在薄薄的晨曦里。
我们如一群小鸟一路吵闹。
只有八月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声不吭。他手里攥着一个馒头(他没有吃早饭),注意力却在远处的坨子上。八月的神情紧张而严肃。他在用专注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好像生怕落掉一点儿东西。
沙塬的小路柔软而绵长,它在坨子间缠来绕去,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坨子一次次截断它,又一次次把它连接起来。它的两旁有一棵棵孤独的小树,也有大片大片的林子;有一丛丛蒿子,也有成片成片的草地;有一块块石头,也有成堆成堆的瓦砾……内容十分丰富。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