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横扫欧洲.震动了整个世界.他们都无愧于”名将”的称号;然而.他们都是战败者.最终沦为”战犯”;但是.他们的军事思想却为战胜国的军事专家们所重视。他们就是,德国装甲之父“闪击英雄”:古德里安扬威北非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因”曼斯坦因计划”留名战史的“战略天才”:曼斯坦因。读他们的作战回忆录,就如同亲身坐在他们的指挥车中一样,看他们纵横沙场,体验迅猛追击的刺激。看他们讲述自己与希特勒等纳粹党魁在战略上发生争执,每每与胜利近在咫尺,却又因最高统帅的“亲自指挥”而功败垂成。不知是该为他们扼腕叹息,还是要为整个世界因此逃过一劫而暗自庆幸?
研究敌人.是战胜敌人的前提。希望本书中阐述的一些军事见解.能为爱好和平者磨砺手中的正义之剑!
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的硝烟散去已久,后人只能通过相关的战史、回忆录、传记等等来回味与凭吊。不过,我们所能看到的,绝大多数由英美等战胜国的作家、学者们所著述;而战败国德国的意见,却鲜见视听。然而。他们毕竟是这场战争的主角,他们对于这场几乎卷进了整个世界的战争持何观点,他们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发动、进程,以至自己的失败的:我们推出这套《德军观点》丛书,就是希望读者能从更全面的视角,来了解这场战争。这套丛书包括了德国国防军“名将”古德里安、隆美尔、曼斯坦因的作战回忆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作为本套丛书译者的钮先钟先生,也是一位军事大师,长期从事军事著作的翻译和军事研究。两相配合,应是相得益彰。在书中的一些段落中,作者给与了德军和德国将领一些较高的评价,但这些评价都是从纯军事技术和战术的角度出发的,与这场已有历史定论的战争的正义性与价值判断无关。不过,他们毕竟都是德国军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立场,他们的军人使命感和荣誉感要求他们必须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国家争取胜利,这一点与臭名昭著的德国党卫军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作者难免流露出一些未能实现个人目标和国家目标的遗憾,以及烙上“德国立场”标记的观点和判断。我们既应该对逝去的作者和历史作品表达尊重,同时在阅读时也要坚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作者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