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要排队?
每年正月,在全国各地的商场都能看到人们熬夜排队等待“初卖”(译注:日语词汇,意为新年后第一次出售)。像这样很多人长时间排队的情景到处可见。
人们为什么要费那么长时间排队呢?“人们的渴求欲增强了,即使花很长时间,也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说法似乎不能完全解答这个疑问。除此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每个人的秩序意识和效仿别人行为的倾向增强了。为了能够满足自己以及和自己处于同样境遇的诸多他人的欲求而产生了排队这种秩序。
另外,从排队的方法中也可以看出一些技巧。比如说,在银行,如果在每个窗口自由排队的话,由于队伍有长有短,有时会浪费很多时间。但如果所有等待的人都排成一队,按顺序到空着的窗口接受服务,等待着的人的不公平感就会减少很多。
众所周知,我们的行为会受周围人们行为的影响,但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我们的行为也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所采取的行为对周围人的影响微乎甚微。但是,排队这种行为以将他人吸引到队伍中的形式而对其产生影响。
这样,在博弈论的剖析下,人们为什么要排队就变得一清二楚了。
人们为什么要互传流富?
传闻在人类社会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莫名其妙的信息四处流传。并且,大众传媒还为流言的传播推波助澜。流言中有关于身边熟人的信息,也有关于企业等的具有影响力的信息,甚至有因为流言而产生银行发生挤兑现象以致破产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很多接触流言的机会,并且会把自己听到的流言传给他人。这样,每个人都作为传播者,使流言广为传播。对于我们来说,互传流言是社会行为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互传流言呢?关于流言传播的研究很多,但这个疑问至今还未解释清楚。
依照至今对于流言的研究,困扰着人们的不安状况是流言传播的要因。我们每个人都大体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中,但是当获得新的信息后,自己把握的状况发生改变,而这种状况改变又无法说明时,人们就会不安起来。这样,人们就会通过和他人交换信息来试图把握新的状况。
这时,得到的信息通过同样陷入不安状态的人传向另一人。也就是说,人们都因新的信息而陷入不安的状态。在得不到消除不安的确切信息之前,人们都想尽量得到准确的信息,流言自然也就随之传播下去。而一旦人们能够重新把握状况了,不安的状态就会消除,这时流言也就销声匿迹了。俗话所说的“传言最多也就坚持个75天”,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对流言的传播起决定性的作用。
流言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媒和政治性的宣传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某一信息被反复提示,那么人们对它的关心度也会大大提升,结果经常会出现人们的关心度被过高估计的现象。
另外,人们的道听途说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对流言的传播方式的调查显示,近年来互联网备受人们的青睐,网上盛行着各种各样的流言。网上的传播和人们直接相互传告不同,其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问存在着天壤之别。
“网络科学”致力于研究“人和人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这一问题,这在最近备受人们的关注。人和人的联系方式对于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普及方法等也是极其重要的。并且,联系方式(网络)也是解答“流言的传播有怎样的不同”、“流言是如何扩散开来的”等问题的关键。
和众多人联系着的人称为“关键人”。这样的人也称为“枢纽”,他拥有众多的“链接”。流言就是通过拥有众多链接的枢纽传播开来的。一个枢纽通过链接将问题传给一群人,其中枢纽性的人物又将问题传给其他一群人。这样连锁发生的现象叫做“串联现象”。
为什么失败不能被共有?
作为流言传播的要因,我们举出了不安的状况。除此之外,流言的内容性质(包括恐怖、愉快、重要等)也对流言的传播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好的流言传闻和中伤他人的不好流言,其二者的传播方式有何不同呢?
随着网络的普及,在购买某产品前,人们可以汇集众多陌生购买者的评价作为参考。企业除了使用大众传媒进行宣传以外,也开始重视由消费者道听途说所带来的效应。这种通过道听途说传播信息的方式的性质也可以通过博弈论得以明朗化。
来自企业的不祥之事经常被连日报道。这些事件背后所共通的一点是,在组织中失败和错误被隐瞒,不能被准确传达,不能作为教训加以活用。并且,失败有封闭于个人、团队和组织中的倾向。失败本该是成功之母,却不能作为经验在众多人当中分享,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人们输给了“绝对不能失败”的强迫性想法。在转化为严重事态之前,人们往往判断过于乐观,所以迟迟不肯传达过失。或者是,隐瞒自己过失的这种本能不知不觉地发挥着作用。总之,失败有一个本质特征,那就是它很难被共有。
正因为信息不能被准确传达,在发生重大事件后,人们有通过把责任推给个人来解决问题的倾向。而事实上,大部分情况与其说是特定个人的责任,不如说与分担责任有关的人际关系、决定信息传播方式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博弈论的思维方式对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很有帮助的。P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