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老费有家理发店
\t我已经在国外漂了十个年头,生活中的几件大事除了衣食住行,还有一样不容忽略,那就是理发。作为浪迹天涯的人,我自然是光顾过各种各样的理发店,也看过各种各样的理发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打理头发。
\t初到拉美大地,学校的理发店是免费的,只不过风格比较粗犷、豪放,与美国大片里所展现的入伍和收监时的场景一模一样——潮湿温热的加勒比海风透过油腻发亮的木窗灌进屋子里,吊扇缓慢地旋转,根本起不到送风降温的作用。慵懒的黑皮肤小哥或者丰腴的大妈放下手里呛人的卷 烟,麻利地从柜台上拿起一只像是给热狗涂抹黄酱的塑料瓶,往电推子上挤点机油,然后从抽屉里翻出一盒塑料卡套,精心挑选一阵后,找出最符合心意的那一只,啪地一声顶上,冲过来按住你的头,削土豆一般囫囵一推,一个如假包换的“圆寸”造型就这样诞生了。大概他们认为头发越短越性感,所以,无论高矮胖瘦一律剃成这样,毫无造型与个性可言。不过,这种发型倒也清爽整洁,多看几眼也就习惯了。
\t初到西班牙,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贸然闯入外国人经营的理发店,听说人工贵,害怕稍微修剪一下就折腾掉半个月的饭票,更害怕语言不畅,被修理成嬉皮士。这里的中国理发店倒也不少,里面的杀马特少年染着紫红色的火箭头,哼着《小苹果》,任性地挥舞着剪刀,令人敬而远之。所以,要么趁着假期来临自己动手打造一颗“卤蛋”头,要么就顺其自然养一窝“杂草”。时间长了,总觉得太过不修边幅,心里不是滋味……
\t终于,在搬到一个新社区后,我偶然发现楼下就有一间理发店,门面很小,蓝色的灯箱上绘着巴黎铁塔。每次从它门前经过,我都忍不住会想,在这个住满了退休老人的僻静社区开理发店,会不会因为揽不到生意而饥寒交迫而死?走近看了下玻璃门上的价格,10-20欧元一次,感觉其实也不算太贵。透过橱窗一瞄,五六把转椅对着一排明亮的镜子,一组沙发紧挨着放满报刊杂志和水果糖的茶几……这和国内的发廊其实没有多大区别,而屋里等着理发的男女老幼早已排起长队。
\t客人们走得差不多,轮到我了,店主——也就是理发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这是个小个子男人,套着一件军蓝色的高领毛衣,头发有些花白,但是眼睛明亮,精神饱满。他瞄了一眼我那鸟窝似的乱发,大概已经知道要做个什么造型,在征求了我的意见以后,熟练地举起了剪刀。
\t理发师手上很麻利,嘴上也说个不停:“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呢?”
\t“中国人。”心中不悦,我又没点头哈腰。
\t他说:“住在我们这个社区的中国人可多了,路口开酒吧和百元店的那一家子就是中国人,来这里十五年啦。店主的两个儿子是我的老主顾,西班牙语说得挺顺溜,不过他们的父母还有些中国腔。”
\tP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