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神秘主义和符号文化的集大成之作;美国共济会牧师亲自解读西方古代的神秘语言、仪式、技艺,有图有解;包罗哲学、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神学、语言学等诸学科知识,了解西方文化常识和背景。
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古代哲学家是否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曼利·P.哈尔著的《失落的密码(古往今来的秘密第1辑)》是关于西方古代文化和符号主义的集大成之作,写于1928年,全书共15章,揭示了古代不列颠岛和高卢的社会组织及其仪式、亚特兰蒂斯和古代诸神、赫尔墨斯相关作品、斯芬克斯之谜、伊西斯与古代埃及传说、象征主义、毕达哥拉斯的哲学以及希兰传说等,总结了西方古代各种哲学流派和团体,还配有大量相关的插图。本书包罗哲学、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语言学等诸学科知识,是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和背景渊源。
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古代哲学家是否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大德鲁伊要掌握哪些知识,他的配饰和服色有什么意义?
亚特兰蒂斯为什么沉没?吉萨金字塔里有什么秘密?
伊希斯圣母总和蛇一起出现?贝姆宾铜碑谁来解读?
十二星座有什么原始意义?永燃灯真的不会熄灭?’
本书是关于西方文化和符号主义的集大成之作,揭示了古代各种哲学流派和神秘团体所信奉的神秘语言,各种仪式、传说,音乐、色彩哲学,瑜伽、占星学等,配有大量符号图和象征图,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和背景渊源。本书共分三辑,曼利·P.哈尔著的《失落的密码(古往今来的秘密第1辑)》为第一辑。
亚特兰蒂斯是《史密斯协会理事会年度报告》(1918年6月30日至1919年6月30日)中一篇简短而重要的文章涉及的话题。作者M.皮埃尔·特米尔(M.Pierre Termier)是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地理绘图局局长,1912年曾向海洋学研究所发表关于亚特兰蒂斯猜想的演讲。这次著名的演讲载人了史密斯协会的报告。
特米尔写道:“经过一段长期的嗤之以鼻和漠不关心,看看在过去几年里,科学界是如何回归对亚特兰蒂斯的研究的。如今有多少自然学家、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或植物学家在互相发问,柏拉图是否没有稍加放大地向我们传达了人类历史上的一页。迄今没有确凿的证实,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赫拉克勒斯之柱(Pilars of Hercules),也就是直布罗陀海峡以西曾有一片由一个洲或者几座大岛屿组成的巨大区域最终沦陷,而且沦陷发生的时间距离现在并不遥远。不管怎样,亚特兰蒂斯的问题重新摆到了科学家面前;而且我相信没有海洋学的帮助,这个谜题是永远无法解开的,所以我认为在这里讨论很自然,在这个海洋科学的圣殿里,同时呼吁海洋学家关注这个长时间被摒弃,但最终又浮出水面的问题,期望那些沉浸在城市喧嚣里的人,能听一下大海遥远的低语。”
演讲中,特米尔列举出了地质学、地理学和动物学上的数据来证实亚特兰蒂斯的理论。他假设将整个大西洋抽干,研究起伏不平的海底,标记了连接亚速尔群岛(Azores)和冰岛之间的一条线上的地名,冰岛就是熔岩从地下3000米涌到表面形成的。大西洋上有许多火山岛,证实了柏拉图的说法,亚特兰蒂斯是由于火山喷发而遭毁灭的。特米尔还进一步推进了法国年轻动物学家M.路易·杰曼(M.LouisGermain)的结论,杰曼承认亚特兰蒂斯的存在,它连接伊比利亚半岛和毛里塔尼亚,一直向南部延伸,有一部分地区是沙漠性气候。特米尔在演讲最后展示了一张关于亚特兰蒂斯被吞没的生动图片。
柏拉图在《克堤拉斯篇》(Critias)中描述的亚特兰蒂斯文明可以总结如下。最初诸神瓜分了地球,根据各自的地位按比例划分区域。每个神都变成了享有土地的神,在各自的地盘上建造供奉自己的庙宇,建立神职制度,制定祭祀体系。海洋和亚特兰蒂斯岛被赐予海神波塞冬。岛中间有一座山,上面住着三个生于大地的原始人类——伊文诺(Evnor),他的妻子琉奇普(Leucipe),及他们唯一的女儿克莱托(Cleito)。女孩长得很漂亮,父母死后波塞冬向她示爱,后来她生产五次,每次都诞下两个男婴。波塞冬将这片大陆分给十个儿子,长子亚特拉斯(Atlas)地位最高,位处其他九个君王之上。所以波塞冬以亚特拉斯的名字将这个国家称为“亚特兰蒂斯”,将周围的海洋命名为“大西洋”(Atlantic)。早在孩子出生之前,波塞冬将这块大陆及周围海域整整齐齐分成r三块,外围的两块陆地形状是圆环,围绕着中央的主岛,而在环岛和主岛之间是三条水环地带,波塞冬命令两眼神泉灌溉主岛使它丰饶无比,一眼是温泉,另一眼则是冰泉。
亚特拉斯的后代一直统治着亚特兰蒂斯,贤明的政治,先进的技术,使这个国家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亚特兰蒂斯的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们开采贵金属,驯养野生动物,从芬芳的花朵里提取香水。亚特兰蒂斯人一边享受着亚热带地区天然的富饶资源,一边致力于建造宫殿、庙宇和码头。他们在水域之间搭建桥梁,后来又挖深深的沟渠将周围的海洋与中央的主岛连接起来。主岛上是波塞冬的宫殿和庙宇,辉煌壮丽,无与伦比。亚特兰蒂斯人用桥梁和沟渠将这个国家连接了起来。
柏拉图还提到人们从大陆地下开采的白色、黑色和红色的岩石,用来建造公共建筑和码头。他们将每个区域用围墙围起来,外层墙外壁是铜,里面是锡,环绕着城堡的内层墙则是用合金黄铜(orichalch)建成的。位于中央主岛上的城堡里有宫殿、庙宇和其他公共建筑,城堡中心被黄金墙包围着,是纪念克莱托和波塞冬的圣地。亚特兰蒂斯的十位君王就是在这里诞生的,他们的后代每年都要来这里供奉祭品。波塞冬的神殿外墙壁包裹着纯银,顶端用黄金打造,也位于城堡之内。神殿内部都是用象牙、黄金、白银和黄铜建造而成,包括柱子和地面。神殿里矗立着波塞冬的巨大雕像,他站在一辆由六匹飞马拉着的战车上,周围是100个骑在海豚背上的海中仙女(Nereid)。神殿外则是最初的十王及其妻子的黄金雕像。
树林和花园里流淌着温泉和冰泉。这里有无数供奉各种神灵的庙宇,有供人运动、动物玩耍的场地,还有公共浴场,一个巨大的赛马场。城内各处有利地形都建有碉堡,庞大的港口每天都迎接着各国船只。岛上人口密集,总是回荡着人的声音。
据说亚特兰蒂斯城面朝大海的最外层都是险峻的悬崖峭壁,但中心城周围是平原,远处是层峦叠嶂、壮美非凡的群山。平原每年收获两次,冬天有雨水浇灌,夏天有广阔的沟渠灌溉,沟渠还可用来做运输的运河。平原分为几个区域,战争时期每个区域都要按规定派人和战车。
P101-103
哲学是估量价值观的科学。任何状态或物质优于其他状态或物质都是由哲学决定的。去除所有次要的,将剩下的提高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哲学因此成为思辨思维领域中优先或重点的真实属性。哲学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被证实的结果与它们不可见的最终原因或性质之间的关系。
威廉·汉密尔顿(William Hamilton)曾写道:“哲学被定义为:神圣与世俗的事物的科学,研究自我包含的起因的科学(西塞罗);因果关系的科学(霍布斯);足够理由的科学(莱布尼茨);鉴于可能的可能的事物的科学(沃尔夫);从第一原则中有根据地推断出结论的科学(笛卡儿);真理,理性和抽象的科学(德·孔狄亚克);应用理性于正当的对象(坦南曼);所有知识与人类理性必要目的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康德);自我或精神自我原始形式的科学(克鲁格);科学的科学(费希特);绝对的科学(谢林);身份与非身份的身份(黑格尔)。”[见《形而上学与逻辑讲座》(Lectures on Metaphysics and Logic)]
哲学下的各个分支学科一般被分为六类:形而上学,研究的是宇宙论、神学以及存在这种抽象的事物;逻辑学,研究统治理性思考的法则,或者称为所谓的“谬论信条”;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个人责任和性格的科学——主要的努力方向是判定什么是善;心理学,致力于
阿那克萨哥拉(他的学说带有原子论的意味)认为“神是无限的自我运动的思想;这种神之无限不存在于任何实体中,却足以引发一切事物;由相似部件组成的这种无限物质中,一切都是由神之思想分门别类建立的,当一切最初纷繁芜杂地混在一起时,是神出现将它们整理出秩序”。阿克劳斯认为万物法则都由两方面组成:思想(无形的)和空气(有形的),空气的稀释和浓缩会分别导致火与水。阿克劳斯认为星球都是铁燃烧的地方。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6—前470年,有时被归为爱奥尼学派)在他的永恒变化学说中认定火是第一元素,而且认为世界最终会被重新吸收,成为火的状态。他认为世界的灵魂是由于世界的水体蒸发而成,而且还宣布海洋涨潮退潮是由太阳引起的。
继意大利学派(Italic),即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毕达哥拉斯之后,该学派最杰出的代表学者有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厄皮卡玛斯(Epicharmus),阿契塔(Archytas),阿尔克米翁(Alcmaeon),希帕苏斯(Hippasus),菲洛劳斯(Philolaus)和欧多克索斯(Eudoxus)。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年)认为数学是最神圣、最精确的科学,并且要求上门讨教的人熟知算术、音乐、天文和几何。他特别强调了哲学生活是智慧的前提。毕达哥拉斯是首先建立集体环境的教师之一,在这里,所有成员互相帮助,为了达到更高科学水平这个共同的目的。他还提出了反省是精神世界进步的关键。毕达哥拉斯主义可以归纳为关于数字和存在起因关系的超验思考体系。该流派还首先阐述了天籁和音,也就是“天外之音”的理论。约翰·勒克林(John Reuchlin)说毕达哥拉斯首先教子弟的就是沉默纪律,沉默是沉思的第一要素。在他的《智者篇》(Sophist)中,亚里士多德将修辞学的发现归功于恩培多克勒。毕达哥拉斯和恩培多克勒都接受了轮回理论,后者曾说:“我前生是男孩,今生做了少女;来生会变成植物,鸟儿,或者在广阔的大海中游泳的鱼。”阿契塔是螺丝钉和起重机的发明者。他认为享乐是祸害,因为享乐与思想的脾性相悖;他认为不会欺骗的男人就和没有刺的鱼一样稀有。
埃利亚学派(Eleatic)由齐诺弗尼斯(Xenophanes,公元前570—前480年)创立,他最有名的作为就是攻击荷马(Homer)和赫西俄德(Hesiod)关于宇宙和诸神系谱的寓言。齐诺弗尼斯称神是“唯一而非肉体的,以本体和球体存在,绝对与人不相似;他无所不见,无所不闻,但不吐纳;他是一切,是思想,是智慧,不生育却永恒,无悲无喜,一成不变,理性客观”。齐诺弗尼斯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永恒的,世界无始无终,一切繁殖出来的事物都终将腐烂。他高寿,据说还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几个儿子。帕尔米尼底斯(Parmenides)曾求学于齐诺弗尼斯,但一直没有完全认同他的教义。帕尔米尼底斯称感官是不确定的,理性是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他首先提出了地球是圆的,而且将地球表面分成了热带和寒带。
麦里梭(Melissus)也属于埃利亚学派,他的观点与帕尔米尼底斯有许多共通之处。他称地球是不能移动的,因为它占据了所有空间,没有地方可以再移动。他进一步否定了太空是真空的理论。芝诺(Zeno of Elea)还认为真空是不可能存在的。他否定运动理论,认为世上只有一个神,是一个永恒的、无法繁生的存在。和齐诺弗尼斯一样,他认为神是球状的。留基伯(Leucippus)认为宇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满的,一部分是真空的。从无限中一堆细小的碎片落到真空中,通过持续不断的搅动,它们自己聚成了固态的球体。
伟大的德谟克利特某种程度上是基于留基伯的创造扩大了原子论。他认为一切事物的原则都是两面的:原子和真空。他称二者都是无限的——原子的数量是无限的,真空的维度是无限的。因此所有物体都必须由原子或真空构成。原子具有两个属性,形状和大小,特点都是无限多样。德谟克利特还将灵魂也看作是由原子组成的结构,可以与身体融为一体。他认为思想是由精神原子构成的。亚里士多德曾暗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从毕达哥拉斯的单子(Monad)理论发展而来的。埃利亚学派的学者还包括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和阿那克萨库斯(Anaxarchus)。 ……
由此可以提出这个问题:如果这些古代神秘团体“如此重要”,为什么现在关于它们的信息及其神秘色彩的描述少之又少?答案很简单:这些神秘教团都曾是秘密协会,要求它的新成员坚守不可侵犯的秘密,如果背叛了神圣的信任就要用死亡作为报复。虽然这些教团启发了古代哲学家创立各种学说,但那些教义的本源世俗的人永远无法知晓。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教诲与它们的传播者产生了错综复杂的联系,导致其真实但深奥的本源——也就是神秘教团——完全被忽略。
符号主义是神秘的语言;其实它不仅是神秘主义和哲学的语言,而且是整个自然的语言,因为宇宙程式中现存的每种法则和力量都是通过符号这种媒介显现于人有限的感官的。在多种存在范畴内的每种形式都象征着产生这种形式的神之活动。人们一直以来通过符号彼此交流跨越语言局限的思想。神秘教团否定人创造的语言,认为其不够精确,无法延续神的想法,因此选择符号主义,作为一种保留它们先验知识更加巧妙和理想的方法。单个数字这样的符号能泄密也能保密,智者眼里符号的对象显而易见,愚者眼里这个数字仍然讳莫如深。因此试图揭开古代秘密教义奥秘的人绝对不能到广为传播的书中去寻找那个教义,因为这些书可能落人鄙陋之人之手,而是要到其最初隐藏的地方去找。
古代创始者皆是有远见之人。他们懂得朝代有更迭,国家有兴亡,艺术、科学和理想主义鼎盛的黄金时代之后就是迷信兴盛的黑暗时期。古代的智者将千秋万代的利益放在心上,付出无法想象的努力确保他们的知识得以保存。他们将其刻在山上,隐藏在比例匀称的巨型图画中,每一个都是几何学中的奇迹。他们将化学和数学知识藏在愚者延续保留的神话传说中,或者是在庙宇的横椽拱门上,时间都无法使之消殆。还有那些人为破坏无法彻底消除、无情风雨无法抹去的文字。今天人们充满敬畏地望着埃及沙漠上孤独站立的门农雕像(Memnons),或者是奇怪的阶梯式帕伦克金字塔。这些都默默地见证着古代失落的艺术和科学;而其中的智慧只能等到这个民族学会解读宇宙语言——符号主义——才能被解开。
本书的介绍部分是为了证明在古代的标志性人物、语言和仪式中隐藏着关于生命内部奥秘的秘密教义,而这些教义从世界起源时就全部保存于一小部分富有开创精神的智者中。虽然斯人已逝,但这些杰出的哲学家留下了其他人也可能理解的智慧。但为了避免这些秘密程式落入蛮人之手被扭曲,大奥秘一直都隐藏在符号或寓言中;如今谁能够找到失落的钥匙,打开宝箱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满满一箱的哲学、科学和宗教真相。
本书是关于西方文化和符号主义的集大成之作,初版于1928年。它揭示了古代各种哲学流派和神秘团体所信奉的神秘语言、仪式、哲学等,配有不少珍稀符号图和象征图,可以说是一部了解西方文化的百科全书。鉴于原书篇幅较大,我们共分三辑出版,此为第一辑。
作为共济会的牧师,作者从自身角度解读了自古以来那些神秘团体的秘密。他研究了许多古代的片段式文字,却避免去做随意的超验推理,而是尽量展示这些素材所体现的精神。正如作者所说,关于古代世界的秘密已经有无数著作,但生命不朽的真理和地球上许多最伟大的思想家一样,经常穿着简朴的外衣。这本书的结构比较随意,有些图片由于年代久远稍显模糊,但我们引进此书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把了解西方文化奥秘的钥匙,加深我们对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和背景渊源的了解。对于书中那些带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个人色彩的叙述,相信广大读者能够审慎甄别,从中汲取有益的内容。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