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蒐书记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辛德勇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蒐书记》一书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北大史学教授、著名藏书家辛德勇先生记录书与人的一次次神奇缘分。

全书分【访书偶记】、【得书东洋】、【藏书杂谈】、【读书忆旧】四个部分,文章有《买书的经历与感想》、《有朋自远方淘得好书来》、《牛头、鸡肋与狗屎花》、《在老师身边读书的日子里》等二十几篇,分别讲述了淘书之乐、藏书心得、旧书情缘、珍本鉴赏等内容。

内容推荐

辛德勇教授不仅是史学界颇有成就的学者,因读书而爱好收藏书籍。看《蒐书记》收录的文章,可以分享他买书、藏书、读书的经历和体会。这里面既有买书藏书的经验之谈,又有关于图书尤其是古籍的知识介绍,甚至是独家秘笈。这些文章曾深受读书人、爱书人的好评,首次结集成专书。

目录

自序

【访书偶记】

 买书的经历与感想

 在书市的最后一个秋日里

 落伍的一年

 卖书人徐元勋

 津门得书偶记

 在斯堪的那维亚买旧书

 天南访书记

【得书东洋】

 东洋书肆记

 大东购书漫记

 东京书市买书记

 有朋自远方淘得好书来

【藏书杂谈】

 藏书要成系列

 漫谈丛书零本的收藏

 买残书

 牛头、鸡肋与狗屎花

 冤大头钱买书读

 记我买过的几部影印本古籍

 《读书与藏书之间》自序

 行走在读书与藏书之间

【读书忆旧】

 念书非易

 在老师身边读书的日子里

 黄永年先生教我读书买书

试读章节

留书

各地的古旧书店,对常去的老读者,常常还会“留书”。所谓“留书”,是指店家根据一些慷慨熟客以往的购书重点,在从仓库里整理旧书上架时,有意识地预留出一部分相对比较紧俏的书籍,打电话通知你先来看,或是等你来到店里时再拿给你看,看看这些书你是不是需要。这也就意味着你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一种优先选择权。

这些预留的书籍,或者放在一间封闭的小屋,普通读者实在难以知晓。但也有些书店,店面狭蹙,没有专门的空间,就只能放在书店的某一个角落,或是店中整理书籍使用的桌子下面,柜台下面,以及柜子里面。

有些书友,对此很不满意,以为书店很势利,只给有钱的大买主留书,有违公平交易的原则。因此,总是强自翻动这些店家明示不宜拣选的书籍,看到喜欢的书,甚至强求付款购走。惹得店家很不愉快,甚至撕破面皮,发生口角。

我是个穷书生,一向买不起价格较高的书籍。又因为买书的钱少,往往要在满架旧书中反复拣选,才能选中一两部价格比较低廉的书籍。再加上混得久了,书店知道我懂一点古旧书籍里面的门道儿,总以为我会捡到便宜。所以,即使脸混得很熟了,通常也并不会给我留书。

对此,我并不在意,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公平。店家是在商言商,大买主消费得多,当然有资格掌握更大的选择权。再说店家只是给这些豪客留书。稀少的书都给你预留了,这就是很大的面子,再不会在价格上给你什么便宜。实际上大多与此恰恰相反,往往是要敲一敲竹杠的:好书难得,多花一点儿钱,也是应该的——其实这正是店家留书给你最根本的原因。书店不仅要通过这一做法来留住大买家,让你买走更多的书;就是留给你的这一诱饵,也不会随随便便就轻饶你的。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各地的古旧书店,对读书做学问的人,总的来说,是比较尊重的。要是有什么特别需要的研究资料,而不是徒供收藏的精品,只要和一些比较熟悉的店员开口,他们还是会尽量予以帮助的。

例如,有一次和琉璃厂文化遗产书店的小窦师傅谈起,由于我专门做过关于汉唐长安城的研究,若是遇到清乾隆年间毕沅校刻的《长安志》,希望能帮我留一下。结果没过多久,他去虎坊桥“大楼”也就是中国书店的库房提书,看到毕刻本《长安志》中的一册零本《长安志图》,就特别为我留下。因为只是一册残本,价格也没有定得很高,使我有机会将其收入书斋。

现在书店很少去了,小窦师傅也难得一见。但过去多年来徜徉京城书肆,和小窦师傅往往一谈就是很久。他很懂书(这是业务,也是情趣),帮助我很多,这次为我留书,只是其中的一件小事。

小屋

卖古旧书的书店,往往在面向所有读者的店面之外,还另设有一间小屋。往往是有一位资深的店员,在里面主持。有顾客时,他就接待顾客;没有顾客时,就整理书籍,给书定价等。或者起到这种“小屋”作用的地方,只是库房的一部分,或是办公室的一部分,并没有专人照顾,由经理兼事打点。

这里犹如一处特殊的小店面,遇到一些非常熟悉而又具备较高买书资质的老主顾,让店里看得上眼,就被请到里面,挑选书籍。放在这里的古书旧书,档次相对较高。一分钱,一分货,书的价格,当然也要比外面的大路货稍贵一些。

我遇到过一些人,在京城各家书店买书多年,却从来不知道这种小屋的存在,或尽管知道这一特别设施,却从未有缘得以涉足其间。这当然与你买书的品味和层次有关。经营古籍,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商业行道。打个不大合适的比方,它就像是一家高档时装店,或是餐品考究的餐厅,里面的从业人员,对顾客是很挑剔的,或许也可以说是颇有些势利眼的。

你要是对古书旧书所知无多,面对店中业务高手投来的审视目光,难免会有芒刺在背的感觉。只有具备足够的自信,才能换取更多的尊重,取得进入小屋的资格。当然,你要是土豪,把钱花足了,不管懂不懂书,都很容易获得这样的资格,只是免不了要被当冤大头耍而已。

在北京中国书店各家分店中,现在新街口分店的赵喜增经理,最花力气经管这种小屋。过去他不管是负责灯市口店、前门店,还是隆福寺店,都把这种小屋搞得最为兴旺。

我最开始进入赵经理特设的这种小屋,是他在灯市口分店当经理的时候。提出进入内设小屋的要求,需要商量。我的运气,还算不错。在试探着询问店里是不是还另有什么地方放着更好一些的书籍之后,就获得赵经理的允准,来到了里面的小屋。

进去一看,大约十五平方米的一间屋子,四壁和地面中央的桌子上,都摆满了书籍。其中既有线装古籍,还有各个时期出版的新式洋装铅印之本,同时也有各种外文书籍,东洋、西洋,几乎无所不包。

真是满目琳琅,如入宝山。以后一有时间,就要来到这间小屋寻觅一番。日子久了,和赵经理,以及经管小屋的老康师傅,都很谈得来,从他们两人那里,学到很多古旧书籍的知识。他们给予我多方照顾,让我在这间小屋里买到很多好书。例如,我这本向达先生旧藏的英国人研究汉语的著述,就是其中很有价值的一本。

P8-11

序言

从小就喜欢读书,但既不是在诗书之家闻着书香生下来的,更赶上了一个极端蔑视知识的年代,结果直到上大学,也没读过几本书。在文化上,是严重营养不良。

“少见多怪”这话讲起来有些刻薄,但不能不承认,其实是很普遍的实际情况。小时候什么书也没看过,就导致上大学、特别是读研究生以后,看什么书都新奇。上大学时,最可怜的故事,是读到杨周翰等先生编著的《欧洲文学史》之后,始按图索骥,一本一本地找各国文学名著看。当看到欧洲中古时期所谓“城市文学”的重要作品《列那狐传奇》时,在图书馆里找不到正儿八经的书,不得已,借来一册《狐狸列那的故事》的小人书,兴致盎然地捧着看,引得班上那些老三届的大哥哥们投来一片怜悯的目光——就像现在我们看那些常年饥饿饿出来的大头娃娃狼吞虎咽地吃方便面一样。

缺啥补啥。于是稍有能力买书,就尽力去买。人干什么都会有惯性,越买,想买的就更多。直到现在,老冉冉其将至,终于明白人一辈子读不了几本书,家里也实在没有地方放了,这才稍稍收手。

买书买得最狂的时候,自然是兴趣最浓的时候。兴致高,买下书后随便翻翻,情不自禁,有时还会随手写下一些东西。世界这么大,中国也这么大,对这些讲买书经历的文字,总有一些人喜欢;还有一些人虽然并不喜欢买书,但也愿意窥视一下别人奇怪的癖好。这样,我就陆续刊发了一些这类文稿。

九州出版社的李黎明先生,对买书藏书,雅有同好。于是,把我过去写过的这类文稿汇集到一起,编成这本《蒐书记》,以便读者集中阅览。对李先生的盛情和为此耗费的心力,我自然衷心表示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书名是我自己定的。之所以采用这个现在有些生疏的“蒐”字而不写成“搜书”,是想强调一下“寻觅”的意象。买书,特别是买旧书,并不仅仅是拥有或是占有,更多的趣味,是寄寓于寻寻觅觅的过程之中。这一点只可以与知者道而不可与不知者言。另外,谁的书房里都免不了会有犯禁的东西,至少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读物,要是写成“搜书”,会让我这个年龄以上的人,一看就想到“入室查抄”或是勘验邮包行李之类的肃煞景象,会不寒而栗的。除了对极个别原文的错误做有订正之外,编录在这里的文章,较诸过去,还多增加了一些插图(个别插图也有改换),以增强阅读的效果。

2016年8月6日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8: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