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14中国最佳短篇小说(精)/太阳鸟文学年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蒙主编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在小区遇见谁

范小青

我在一家代理公司上班。

当初我老板决定录用我的时候,我是立刻就向我父母大人报喜的。在我家乡那小地方,儿子在大城市的公司上班,足够他们满足好一阵子的。

关于我们公司的业务,用我老板的话说,就是为人民服务。事实就是如此,只要人民有人民币,人民让我们干什么我们都干。当然,我老板也是有素质的人,违法的事他不干。我也不干。

其实最早时我老板是搞家政服务的,后来业务渐渐拓展,公司渐渐壮大,从老板一个人,发展到连老板四个人。我们所接的单子,一部分是网上订单,一部分是委托人看到我们的业务广告后找上门来填单委托的。

这里边的情况并不复杂,也不离奇,视具体情况分类而定。比如像找保姆之类,一般都是上门来的,又以家庭主妇为多。开始的几年,雇主对我们提供的保姆评头品足,挑肥拣瘦,十分不满,但是很快事情发生了逆转,现在轮到保姆挑剔雇主,小孩我不看的,内裤我不洗的,高楼的窗户我不擦的,买菜你们自己买,免得怀疑我落菜钱,什么什么什么都要你们自己搞定。

雇主们可怜巴巴点头称是,似乎只要保姆能跟他回去,供她个祖宗也愿意。

至于像代送鲜花那样的单子,一般在网上就能确认,不一定要眼见为实的,何况现在眼见的也不一定就为实。只要用支付宝把人民币支付到我老板的银行卡上,我们就替他把事办了。

有一天我老板照例在QQ上兜揽生意,忽然有人提问说,你们能代理看望一下老人吗?我老板灵光顿时闪现,立刻回复说,只有你想不出的,没有我们代理不了的。

就这么简单,我公司开辟了一项新的业务。

现在我手里的这单活,就是去代望老人。不过单子不是我本人接的,我接到的已经是我公司自己制作印刷的十分规范的访问单,上面有委托人的姓名、电话、地址,当然更重要的是被看望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等我完成了看望任务,被看望者在访问单上签上名字表示认同,至此我的任务完成。虽然这是我的代理生涯中头一单代望老人的工作,可我不但没有给予十分重视,还比较掉以轻心,因为这种事情对我来说实在是大材小用了,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和装孙子的姿态,搞定一两位老人家,还不是小菜一碟?

说心里话,接到这单活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想起我的父亲母亲,我和我父母不在同一个地方生活,我也有一段时间没和他们联系了,但是千万别以为我会动一点恻隐之心,千万别以为我会赶回家去看望他们,或者也让别的代理公司代我去看望他们。

决不。  我父亲是小镇上的小学老师,我母亲是小镇医院的护士,他们退休以后的工作,就是一起关心除了我的内心想法以外的所有关于我的一切。

最后一次和他们通电话大约是两个月前,或者是一年前,也或者是其他什么时间,反正内容都是一样的,时间就显得不重要了。他们威胁我说,如果我再不能踏踏实实地稳定下来,还在槽里槽外跳来跳去,如果我再不认真确定一个对象,还在婚姻的菜场里挑来挑去,他们就要搬来我所在这所城市来指导我、监督我。我说,爱情曾经来过,徒留一地悲伤,父母如果再来,只剩数根肋骨。他们立刻服软了,低三下四哀求我说,你明明知道我们来不了,大城市的生活我们不能适应,生活成本那么高,我们还要省下钱来供你买房结婚生子。

和天下许多成年未婚子女一样,他们不来纠缠我,已是上上大吉,难道我还会送上门去引颈受戮,我有那么贱吗?

我还是赶紧代表客户去看望他家的老人吧。

我先看了看单子上的情况介绍,这才发现,委托人没有名,只有姓,姓王,王先生,委托我们去看望的人,也一样,姓王,王先生。也就是说,王先生委托我们去看望他的老子王先生,没有什么离奇的,有姓没名,无所谓,王先生和王五王六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只要他能够为自己的委托买单,他叫王什么都一样。

我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单子上填写的地址,是一个年代已经很久远的住宅小区,估计是在上个世纪的什么年代造起来的,那时候大概还没有我呢吧。不过我进了小区后,发现这里边地盘倒是蛮大的,不是一眼就能望穿的。我认真看了下具体的位置,又认真看了看小区楼与楼之间的排列,觉得有点凌乱,一时竟没有琢磨出我要去的楼应该朝哪个方向迈步,看到路旁有位大妈正朝我打量,我赶紧向她求助。她看了看我,先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先跟我说,我眼尖,一般进小区来的,没有我看不出来的,可到了你这儿,我眼拙了,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倒看不出来了,不是快递,也不是抄表的,更不是送水的。

我有那么落魄吗?我赶紧告诉她,我是代理公司的,我受人委托来看望老人——她一听,随即过来扯住了我的手臂,激动地说,哎呀呀,巧了,巧了,就是我,就是我,是我女儿委托你来看我的。见我发愣,她又补充说,我女儿昨天已经给我打过电话,告诉我你们今天要来。我疑惑地说,你能确定是你女儿,不是你儿子吗?大妈说,是我女儿,我没有儿子。我拿出访问单又看了看,我说,可是委托我们的是一位先生呀。那大妈说,可能是你们搞错了,确实是我女儿委托的,也可能,是我女儿又请别人代理委托的,那人可能是个先生吧。大妈这么通达大度,把可能的责任先引到自己身上,我也就检讨说,也可能是我同事把你女儿的性别搞错了。大妈点头称是。  既然如此巧遇,我也就不客气了,在大妈的引导下,到她家去。踏进她家门的时候,我暗自思忖,大妈真没有警惕性,她怎么不担心引狼入室?我不知道是人老了会丧失警惕性,还是这位大妈天生就没有警惕性,现在社会这么乱,入门抢劫甚至杀人灭口的事情天天有报道,老太太难道不看新闻吗?

P1-3

目录

我在小区遇见谁/范小青

虚拟/毕飞宇

金山寺/尤凤伟

无法澄清的谣传/劳马

像纸一样摊平/柳营

旅店/葛亮

野象小姐/张楚

有一种人生叫与世隔绝/叶弥

父亲的后视镜/黄咏梅

梦魇/陈启文

动物形状的烟火/张悦然

夜阳/七堇年

素人/张忌

跛人/双雪涛

赞美诗/郑小驴

佩索阿的爱情/王威廉

米子/许艺

第五只轮子/曹文轩

序言

短篇的命运,在现时代

刘志荣

当我们在说短篇小说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当我们现在说短篇小说时,我们究竟在期待什么?一面写着这篇序言,一面脑子里始终回荡着这两句话。

毋庸讳言,当下短篇小说写作状况并不让人乐观。让人眼睛一亮的作品,实属凤毛麟角——普遍的情况,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甚至与九十年代相比,显得黯然失色。原来,文学这东西,确实是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季节轮换的——在它的黄金时代,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气勃勃,不论什么体裁,都像一个精神壮旺、身强力壮的青年一样,让人一看到,就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当沉沦的季节到来时,一切便都呈现出一种得过且过的灰色的颓败的面孔,犹如眼下这初冬季节的天气,而不独短篇小说为然,只是还得承认,短篇领域的表现,确实颓象更明显一些——短篇成了短板,木桶总是先从最短的地方漏水。

在这种情况下,想想文学究竟是什么,小说究竟是什么,短篇小说究竟是什么,都是最合适的时候。不过,有问题,不一定有答案;即使有答案,也不一定是我们能够给出的。其实,也不一定要有答案,反复面对、思考问题,经常才是最重要——如果这问题是真问题,它便自有提升和净化我们的能力。当然,在最好的状况下,你是不会问这样的问题的,一切似乎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好在中国当代文学似乎一直就处在各种危机之中(即使在被视为其黄金时代的八十年代),那么,思考这样的问题,便自有其特殊意义。话说回来,文学太大、太模糊,很难谈,那么我们或者还是能谈谈小说,谈谈短篇小说?

小说这东西,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天生带有一股琐碎的气息,也因琐碎,不成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天然是片段,或曰短篇。古人也并不将之看得很重,然而也不可或缺,班固也引用夫子言,说:“孔子日:‘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汉书·艺文志》)也有篇幅较长的,那在一开始就有其他的凭靠,如《穆天子传》等,凭靠了历史,尽管仍是满口跑火车,却一瞬间变得似乎高大上起来——小说,天生有一种流言碎语、嬉皮笑脸的情调,不攀附其他(譬如历史、哲学),单凭自己,似乎很难变得巍峨堂皇、俨乎其然。古代小说,笔记、志异之类为大宗,其实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这在西方,也有类似的可比拟之处:story,天生有一股八婆的气息,初民在篝火边,昏昏欲睡地听完了本族起源的英雄传奇之后,穿插一些娱乐的段子,谈的是熟悉的人、神乃至动物的趣事,因为熟悉轻松,大家都喜欢,但谁也不会看重,虽然不可或缺,也不会太注意到,这大约就说明了story的位置和气息。至于novel,那在一开始,就说的是新奇的东西,而romance,则是用俗语讲的故事。不论中西,原来大家的出身都不那么高贵。

小说发家起来,是在近代。先是有一拨人,发现它是表现社会现实的利器,再后来就分出两拨:一拨用它来改造现实,另一拨用它来玩艺术——改造现实的结果,是自己的合法性消失;玩艺术听起来高大上,形式实验务求其奇,思想探索务求其深,最后似乎却走入了死胡同——因为,丧失了读者或观众。天生贫贱、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小说,没有了来自“群”的气息的滋养,仅靠作家自己挖空心思,不可长久,其实是一开始注定了的事情。现代小说就像一支奇异的花朵,美妙绝伦,但昙花一现,也是一开始就注定的命运。到后现代小说家那里,故事、传奇重新复权,有其天然的合理性,只是既曾有过那番高层文化的熏染,毕竟还是和流行小说有别。

中国现代小说,接续的是近代以来西方小说的慧命,表现现实乃至改造现实,是其大宗,艺术实验发掘,是其支流;两者都有凭借,前者凭靠的是社会历史,后者依赖的是艺术、心理,所以都登堂入室,俨乎其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倒了个个”,艺术实验、挖掘成了主流,社会现实成了支流(至少严肃文学界大略如此),而读者在短时间的兴奋之后,也在流失,九十年代之后文学领域故事、传奇复权,同样也有其内在的理由。

关于短篇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也有一些经典性的说法——如表现“片段的人生”,那是自胡适的《论短篇小说》以来的标准说法,看得出,背后的支撑仍是写实,是社会、历史、人生……听起来就很庄严的大词,用来描述鲁迅、茅盾、巴金等的有所为的小说,倒也能得其大略。另有一些说法,譬如,表现“一刹那间的憬悟”,那是更接近现代小说的说法,如识者描述张爱玲的小说:“契诃夫以后的短篇小说作家,大多认为悲剧只是一刹那间的事:悲剧人物暂时跳出自我的空壳子,看看自己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空虚的。这种苍凉的意味,也就是张爱玲小说的特色。她的几篇讽刺性的短篇小说里,主角人物在如意的环境里忽然来了一点小不如意,他的满怀希望忽然临时变成失望,这样他对于人生的悲剧,多少有了认识。”(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此外,如沈从文、汪曾祺、孙犁、阿城,或者天生带着乡野民间的气息,或者径直借径于传统笔记,倒也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后两路,走的人少,八十年代之后让人耳目一新,再加上文学实验大潮,一时似乎有风起云涌、蔚为壮观之势,然而,根基似乎也并不深固,一进入新世纪,尤其一进入今天,当年短暂的繁华似乎就已是明日黄花,光景乍现即逝,如今仅供人凭吊了。

……或者面对一位茕茕独立、临水照花的佳人和高士,与小说(是的,乃至短篇小说!)初生时粗野壮旺的生命力相比,让人有不胜唏嘘之感。他是这样说的:

在谈到短篇小说时——偶尔,我们的文学专业人士也会屈尊谈到它,这时我们就可以听到所有令人安心的关学标准的回响:精练、简洁、蕴藉、诗意,等等,你会觉得人们似乎在谈论唐诗或宋词。

这一切都是珍贵的,但是在我看来,短篇小说在这个时代的可能性存在于一种更根本的意识:它的确与我们的生活格格不入,它是喧闹中一个意外的沉默,它的继续存在仅仅系于这样一种希望:在人群中——少数的、小众的读者中,依然存在一个信念:那就是,世界能够穿过针眼,在微小尺度内,在全神贯注的一刻,我们仍然能够领悟和把握某种整全,或者说,它击破围困着我们的浩大的零乱,让我们意识到那一切就是“零乱”。

这是沉寂、猛烈的一刻,这一刻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珍稀、奢侈,令人心慌……

这样的一瞬间,是可能的,但也是稀少的。它是小说光辉灿烂时代得以跻身人类高层文化的光华的闪现。它会在现在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中出现吗?我不那么有信心。那样的纯粹、透彻的体验,在目下的短篇小说中的消泯,其实意味着某种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至为可贵的东西的隐蔽。我其实也不太有信心它会在现在的文学中复活,毕竟,一切的显现都有其必需的条件,而目下的大势,早已经发生了变化。

说到大势,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我们都知道我们面对大众文化的复活,它们是那样来势凶猛、气势汹汹,与影视等一起干净彻底地剥夺了文学的娱乐功能,使得文学愈来愈丧失了普通大众的青睐,它们还会带来什么样的新变,谁也不知道——是使得文学乃至文化越来越堕落,以至把我们引入一个新的“黑暗时代”,还是借助故事、传奇、民间趣味等的复权,带来新的创生的可能,一切都在未定之间……

我们不那么清楚的是,我们也面对了阅读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异,尤其进入移动屏幕时代,阅读和传播变得越来越“部落化”了。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悖论,技术越发展,信息的传播反而越来越依靠“口碑”,或者说,某种新的“口耳相传”方式(连我读李敬泽的那篇文章,都是通过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并且,这当然也并非孤例)——我们可能已经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学界了,而是,面对越来越多“口耳相传”、臭味相投的小圈子。在这种情况下,短篇小说,乃至小说,乃至文学,有没有可能改变“公子落难”式的怨妇情调,搞出一个新的“屌丝逆袭”的传奇,或者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种新的什么东西,或者径直就消失了……谁也不能断言。只是,人类依赖叙事、迷恋故事的根性如此之长,想来不管是什么情况,小说的基因,应该还是有可能存续的。

最后,我还是要感谢毕飞宇、范小青、叶弥、尤凤伟等人,本书选编了你们的小说,毕竟让我接触到了某种新的时代气息或心理深度,其中有的小说,跟黄金时代相比,也没有差到哪里——甚至还表现出了新的探索空间,这在文学的颓败时代,尤其显得珍贵。

内容推荐

太阳鸟文学年选,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对发表于2014年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作品奉献给读者。

林建法主编的这本《2014中国最佳短篇小说(精)》,偏重呈现贴近现实生活的世情、世态。选本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以积极参与的姿态关注生活,体察民众的阅读心理。

编辑推荐

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而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值得一读的优秀作品,往往又难觅踪迹。作为中国文坛十多年来的集大成之作,林建法主编的这本《2014中国最佳短篇小说(精)》由王蒙等文学界多位泰斗,对2014年发表在全国各主要期刊、报纸等媒体的短篇小说,经过层层筛选,反复评选出来佳作,予以结集出版,代表了2014年短篇小说非常高的水准。本书以唯美深入的笔触,多样化的风格,带给读者崭新丰厚的文学享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