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苦拉咖啡之旅
分类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作者 陈德新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云南省宾川县朱苦拉村,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这里比较完好地保留了中国咖啡的百年文化,这里就是中国咖啡的发祥地。《朱苦拉咖啡之旅》作者陈德新通过多年的摸查调研、实地考察、史料考证、交友访谈等方式,对朱苦拉村的咖啡文化进行发掘、分析,对中国最早的咖啡产地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探讨。

内容推荐

源于1904年的朱苦拉咖啡从未间断地在原地种植传承了110多年,朱苦拉村民也因此将朱苦拉咖。,啡的传统烘焙、制饮方法和习俗沿袭并传承了一个多世纪,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朱苦拉咖啡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朱苦拉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一道非常亮丽而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风景线。陈德新著的《朱苦拉咖啡之旅》以朱苦拉咖啡历史文化为主线,揭示了朱苦拉咖啡110多年的历史、朱苦拉村的民风民俗,阐释了朱苦拉乡村旅游等内容。

本书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具有文字简明扼要、主题鲜明、科学实用、轻松愉悦的特点。本书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向读者呈现了关于田德能神父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照片。

本书适合咖啡工作者、咖啡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和农史学、农学、生物与食品工程的本科生、研究生阅读与参考。

目录

百年咖啡揭秘

 一、大山深处的呼唤一朱苦拉村

 二、田德能神父何时从哪里来到宾川?

 三、田德能神父为什么去朱苦拉村?

 四、田德能神父生平及成就

 五、田德能神父与彝族阿细方言

 六、1948年种植咖啡热潮与1983年的那场大雪

 七、延伸阅读

世外桃源朱苦拉村

 一、乡愁朱苦拉

 二、消失的遗感

 三、坐在牛圈上喝咖啡

 四、待人接客喝咖啡的小乡村

 五、朱苦拉村民的咖啡情愫

 六、未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七、寻梦圆梦的一天

 八、彝族火把节上的歌舞

 九、朱苦拉古咖啡林与古巴依莉沙伯

 咖啡庄园的比较

 十、延伸阅读

鉴赏朱苦拉咖啡豆

 一、咖啡的一生

 二、朱苦拉传统咖啡豆是怎样加工的?

 三、朱苦拉咖啡传统制饮工艺

 四、咖啡与健康

 五、如何鉴赏朱苦拉咖啡豆

 六、朱苦拉咖啡豆的杯测及质检报告

 七、延伸阅读

体验朱苦拉咖啡

 一、罐罐茶与土罐咖啡

 二、朱苦拉与卡布奇诺

 三、朱苦拉与爱尔兰咖啡

 四、二队咖啡

 五、朱苦拉咖啡之恋(微电影剧本)

 六、延伸阅读

寻觅完美咖啡之特色乡村游

 一、寻觅完美咖啡之旅不一样的美丽乡村

 二、“朱苦拉咖啡之旅”旅游攻略

 三、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导游词)

 四、延伸阅读

附录

 一、常用咖啡制饮用具及咖啡制饮法

 二、国外传统古老的咖啡制饮方法

 三、叻口啡“伴侣”

 四、咖啡出品名来历资料

试读章节

七、延伸阅读

(一)古人类遗迹——罗溪村新石器遗址

罗溪村遗址位于宾川县平川镇罗溪村东南100米的小山丘上。1984年4月文物普查时发现,该处遗址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从东面剖面观察:耕土层下0.8米即为文化层,文化层厚1.5米。土层中有不少的陶片和石器残片。在遗址上采集到石斧4件,石凿1件,石臼1件,纺轮1件,形状与白羊村遗址出土器型相似,当属同一时期。罗溪村新石器遗址的发现,对研究金沙江流域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1989年2月,罗溪村遗址被宾川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天主教在彝区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受大理教会派遣进平川传教。在彝族聚居区朱苦拉设教学所,教堂内有修士、修女及佣人。教学以行医、读书、传教为主,逐步发展地方教徒。古底乡五里村文宫也作为他们的传教经堂。

此后,又来了邓培根、鲁鸿儒两位传教士,他们住进平川朱苦拉村,创办教会小学,专收信徒子女读书传教,并引进种植洋草果树(桉树)、咖啡树(咖啡园现存于世)。

1930年,传教士段国璋入平川传教,仍然以朱苦拉为据点,建设了一所伞形圆顶、两厢长耳的白顶法国式经堂(现仍存)设学传教。1935年,先后在平川、利哩、咪子登、四至吾的等地设教堂,办教会小学,学制6年,全免费,教师从大理、古底教徒中聘请,设法语、圣经、拉丁文等课程。

1947年,除了朱苦拉村和四至吾的村外,其他教会学校全部停办,当时在校学生有约200余人。1951年,天主教在平川的活动停止。

(三)“顺江王”张鸿斌

张鸿斌,男,彝族,古底彝族乡东升村人,当地人们称他为“顺江王”。

万历元年(1573年)兵部侍郎云南巡抚邹应龙东征铁索箐,寇平定后路经赤川罗溪村,见罗溪村环水绕,地勘栽植。对该村的应东升说:我封给你渔泡江之西,南至望天楼,北至金沙江,东至渔泡江,西至北山顶之地为军伍田亩段,遣你镇守渔泡江之届,以防恽寇再乱,就这样,在东升摩底居住的张鸿斌(即张家十四世祖张文斋之子)这一代,他们每年在留传下来的军伍田的地段里收租缴贡,“顺江王”的名称也就流传下来了。

应东升是张家三世之祖,该家庭到七世以后陆续由罗溪村分住到东升、古底、江外村等地。“顺江王”是在十四世祖张文斋的儿子张万年在渔泡江称王后沿袭下来的。当时还查究过。而解放前的张鸿斌是十四世祖张文斋之子。到张鸿斌这代,继续在邹应龙所封地界收租,发展成为山旮旯里的小地主。  (四)专家首访朱苦拉村

已故的马锡晋教授曾于1981年不辞劳苦、徒步进入朱苦拉生产队(现平川镇朱苦拉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实在是难能可贵。马锡晋老师不仅是我国第一个实地考察朱苦拉咖啡的热作专家,也是唯一亲眼看到由田德能神父于1904年引种的那一棵咖啡树的科技工作者(田德能神父所种的那棵咖啡树存活了93年后,于1997年死亡),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最早比较客观和精准地对朱苦拉咖啡树的品种进行了鉴定。但是,对于朱苦拉咖啡引种年代他仅做了村民采访与推算。由于条件受限,他难以继续对引种年代和树种来源进行深入研考,所以,事后也没有正式发表相关论文。

下面向朋友们呈现的是1981年2月刊于《热作简报》上的马锡晋教授的朱苦拉调研文章的原文(为保持历史原貌,未对原文件做任何编辑技术处理,包括文中的错别字)。

访“咖啡发祥地”朱苦拉

八一年冬,我所科技工作者,曾到云南省种植咖啡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理州宾川县朱苦拉做实地调查,朱苦拉生产队(现朱苦拉村)坐落在宾川县平川公社,濒临金沙江支流渔泡江沿岸,地处北纬26度,海拔1400公尺,雨量稀少,空气极度干燥,小气候无霜,土质为水成岩片状石砾结构的陡坡斜台地上。全队43户,278人,有水田50亩,旱坡地138亩。现共种植咖啡26亩,其中集体种植24亩,1958年后陆续定植盛产的18亩,1902年最早成片种植现仍正常生长的24株。队上还育有一批新苗,准备继续发展。

老树生花

八十年树龄的咖啡:据作为当时传教士仆奴现已高龄的社员介绍,此咖啡树为原法国天主教一位传教士所植,收获后,除自己加工饮用外,还专送大理总教堂。咖啡树种在教堂旁侧,属小粒种,来源不详。推算为1902年(清光绪十八年)所植,到今年已八十高龄。原种27株,现仍保留24株,其中一株为传教士送给私人栽种,均分布在一分左右面积的土地上。此棵老树从未进行打顶或更新,但在主杆基部有更新痕迹,大部分植株已从基部长出2—3个主茎,目前株高4—5米。基部茎粗直径10一13公分,冠幅1.5—2米左右,除下部枝条全部枯萎外,中上部果枝仍长清秀,未见老态。结实不少,豆粒亦未见减少。除有少量粉介虫为害外,未发现其他病虫害。在水沟下部的两株长势更为良好,估计单株产量仍在八斤干豆以上。

P31-33

序言

朱苦拉,在古彝语中,有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的含义,是金沙江畔宾川县境内一个平凡、偏僻、闭塞的山寨彝村。这样的村落,沿着金沙江及其支流,星罗棋布。如此平凡的村寨,因保存了中国唯一的百年人工古咖啡林和具有结合民族传统土法烹制咖啡饮料的方法,在全球的视野下,绽放出灿烂的光芒,被命名为“中国咖啡之源”“后谷之源”“中国咖啡活化石”“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走进朱苦拉,在如壁挂般悬吊在金沙江峭壁上的农田中,一片终年翠绿的咖啡林环抱着80户人家,青石垒就的墙基支撑着浅褐色的土墙,木垛羊圈灰色的瓦,炊烟在晨雾中弥漫,在夕阳下飘荡。静谧是山村的特色,平和是乡民的状态。一杯历经杵臼脱壳、太阳日晒、碾压去壳、土锅焙炒、石磨成粉、土罐熬制等工序而成的香浓咖啡,将传统和现代凝固成永恒,让百年的等待变成传奇。烦乱的心静了下来,乡愁袅袅升腾萦绕。我一直认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对乡愁最贴切的表述,是对故土孕育之情的感恩,是对精神的慰藉,是心灵的寄托和依恋,更是对传统的皈依。保护朱苦拉,不仅是保护咖啡林,也不仅是保护80幢老旧民居,更重要的是保护在这个特殊地域、在特定历史中形成的生态观、生产观、生活观,这才是岁月沉淀在朱苦拉传统上的根。

美好的事物需要保护,优秀的传统需要传承。陈德新先生一生倾心咖啡,以朝圣者的情怀关注着朱苦拉,记挂着朱苦拉,牵挂着那13亩古咖啡林和80户彝寨人家的生活。通过多年的摸查调研、实地考察、史料考证、交友访谈等方式,对朱苦拉传统村落的村志、民俗、宗教以及朱苦拉咖啡的传统工艺、乡土故事等历史资料,进行了发掘、搜集、分析、建档,终于有了关于朱苦拉的第一部图书《朱苦拉咖啡之旅》。它的出版是对朱苦拉咖啡文化一次难得的抢救和保护整理,对于朱苦拉传统村落的保护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在此,对陈德新先生所倾注的大量心血,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宾川县委书记岳黎松

2017年3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