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说太平天国》是盛巽昌先生就其搜集到的有关太平天国的资料所写的一部学术著作,但又与一般的学术著作写法不同,作者以更广大的读者为对象,不从考究上多着笔墨,而是将史实说话,并将已确定的考证结论直接叙述给读者,因之,读此书又如在读太平天国的深入其内部的真正的历史,这也基于作者对太平天国资料掌握全面充分,与以前出版的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专著有着较大的区别,也因此叙述得更全面更客观,纠正了以往某些论述因缺乏资料而靠臆想、猜测,或结论片面、谬误,或为迎合某种思潮而妄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实说太平天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盛巽昌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实说太平天国》是盛巽昌先生就其搜集到的有关太平天国的资料所写的一部学术著作,但又与一般的学术著作写法不同,作者以更广大的读者为对象,不从考究上多着笔墨,而是将史实说话,并将已确定的考证结论直接叙述给读者,因之,读此书又如在读太平天国的深入其内部的真正的历史,这也基于作者对太平天国资料掌握全面充分,与以前出版的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专著有着较大的区别,也因此叙述得更全面更客观,纠正了以往某些论述因缺乏资料而靠臆想、猜测,或结论片面、谬误,或为迎合某种思潮而妄论。 内容推荐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也是古今世界甚为罕见的一次农民运动。它的时间之延续,地域之广阔,参与人员之众多,都是少有的。盛巽昌著的《实说太平天国》以扎实详尽的史料为基础,平实客观地叙述了太平天国兴起、挣扎、衰落到灭亡的历史,也展现出晚清中国波澜激荡的政治转型与社会变迁。 目录 太平天国运动杂说(代前言) 第一卷 传道 第一编 洪秀全一家子 他是五千年中国第一个自称太阳的人 洪镜扬是“肉父”,即肉身之父也 洪秀全的母亲和同胞兄姐 早年洪秀全的妻子和儿女们 第二编 走在艰巨、漫长的科举道路上 洪秀全及他的家人所持的信念,仍是要通过科举道路,改变人下人的现状 清代秀才考试制度 洪秀全说梦中见到穿黑大袍、满口金须的天父上帝 《劝世良言》是洪秀全从西方寻得的“真理” “皇上帝”见于《尚书》 洪秀全自己进行了“洗礼” 编造了一个上帝责打孔丘板子的故事 第三编 认真传教,努力写作,做个合格的传教士 洪秀全赐谷之行,竟让一百多人洗礼,皈依了上帝 客家 写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目的是为传教 为做个合格的传教士,向美国牧师罗孝全学《圣经》 《原道觉世训》推出一个“阎罗妖” 第四编 没有冯云山,就没有太平天国 李秀成说: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冯云山脱下长衫当短工,什么苦活都干 冯云山吟诗出自《水浒传》 冯云山说:拜了上帝,人人才有衣有食,无灾无难 有否“拜上帝会” 第五编 杨秀清、萧朝贵和平在山的同伴们 《天情道理书》宣传杨秀清至贫至苦,以苦为荣 萧朝贵不学有术、无师自通,不读书竟比读了书的人更聪明 萧朝贵家世 平在山元老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疲劳,享受待遇理所当然 第六编 打倒神权,是为自己制造新的造神运动 冯云山把洪秀全捧上了神坛 朝晚须拜上帝,三餐饭前都要起立背诵《食饭谢上帝》 哪里跳出来的“天妹”洪宣娇 功勋 洪秀全砸烂甘王,不仅仅是为树立上帝的神威 冯云山编 制《天历》,有农民无畏精神,但却对前人缺乏敬畏之心 《洪秀全演义》 刘成禺《太平天国战史》 清朝地方文官与八旗、绿营武职品级 第七编 千权万权,都比不上神权有威力 杨秀清借“天父”传言,宣布洪秀全是“万国真主” 萧朝贵最早发明杨秀清、冯云山是三个星军师,自己是二个星军师 军师 冯云山写出《太平天日》,为树立洪秀全的神权第一定位 韦昌辉是不第秀才,有钱无势,为争权益,也皈依到上帝名下 三十四岁的洪秀全和十七岁的石达开结成忘年交 第二卷 创业 第三卷 凯歌 第四卷 相持 第五卷 衰落 第六卷 失败 第七卷 余波 试读章节 第一卷传道 广州周围民众义愤填膺,剑拔弩张,与入侵英军血战。此时的洪秀全似乎没有动静,他并没有像电视剧《太平天国》开卷篇那样编制的带头烧鸦片的行为。病愈后,洪秀全为了谋生,继续在官禄?做塾师,后转到五马岭私塾,其后又在九关村和莲花塘做塾师。 他对科举进阶、改变人生,仍未死心。 1843年,三十而立的洪秀全第四次赴广州应试,又落第了。 从十六岁参加科举,历经十四个寒暑,几经转辗,来回奔走,仍是一个了无功名的白衣童生,洪秀全免不了遭受到家乡和族人嘲笑,他的日子很不好过。 侯门一入深似海。 其实科举考试从来得有韧性。曾国藩之父曾麟书不就是十六次院试都名落孙山,直到四十三岁那年才考取秀才,仅比儿子曾国藩早一年(1832)进入县学。 洪秀全没有那样的耐心。 他绝望了。 长夜漫漫行路难。 入科举之门,有很大的随机性,也须有更多的耐心、韧力。洪秀全文思奔放,无有束缚,但缺乏八股气,字体也写得不佳,想要进得门去,确有难处。 科举自有陈套,科举也讲门第。此时科举取士制度已是个千疮百孔、气息奄奄,烂到骨子里了。 洪秀全惘然了。 他要另寻出路。 落第归来,洪秀全仍在莲花塘村塾教书。莲花塘是母亲李四妹娘家所在村。表兄李敬芳也在村里开设私塾。 本年5月,有天李敬来到洪秀全私塾,无意中发现那本《劝世良言》。洪秀全说是六年前在广州获得,尚未仔细读过。李敬芳把它借走。过了几天,李敬芳还书,他对洪秀全说:“这本书的内容颇为新奇,所写的与中国经书大不相同,你不妨看看。”这才引起洪秀全注意,开始认真地读《劝世良言》。 《劝世良言》是中国传教士梁发编写的。在这本册子里,编写者多引用了《圣经》文句,以中华传统文化解说基督教教义。它是基督教在中国以中文布道的通俗读物。 这是洪秀全所接触的第一本说西方文化、天父上帝的书。 半个世纪以来,洪秀全被称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提到的四个代表人物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中只有洪秀全没有出过洋,去过欧美。他甚至没有到过仅咫尺之遥、刚沦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以及为葡萄牙割据的澳门。 他只去过广州。 他所读的与西方文化有关的几本书,主要就是《劝世良言》,以及《旧约》、《新约》。 《劝世良言》虽然只能算是中国人解读《圣经》的一册通俗读本,但却开拓了洪秀全的政治思维,具有启蒙功能;对为寻求出路、四顾茫茫的洪秀全,无异于有如荒漠获得甘泉。 他最欣赏的是书中所提倡的一神说。 传统中国是崇拜多神,道教有各路神仙,佛教有佛、菩萨;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历朝历代还制造有多个鬼神。 《劝世良言》宣扬天上只有一位真神,独一无二,他就是“上帝耶火华”,所有富贵荣华,皆由之而下来,亦是全世界众人之大父。还说:“神耶火华日:除我外而未有别个神也。”洪秀全对此非常赞赏,双手拥护,引为共识,并就《劝世良言》所提及的,“你们这些应试的读书人,虔诚地崇奉文昌和魁星,以为可以得到保佑,可是你们中有些人考了多次,仍是落第呢?”联想起自己的多次失落,更加认定这些都不是神,而是妖魔,不得信仰。它们乃是后来捧出来的。 洪秀全由此感悟,并从过去所读的中华先秦古籍所提及的“上帝”,加以佐证,指出此中国上帝也就是西方圣经所提及的上帝,两者合为一体的。他认定,世界各地区所走的道路本应该都是相同的,大家最初都崇拜上帝,只是西洋各国是一直崇拜上帝,在大路上走到底。中国从秦汉伊始,就走了歪路,不再崇拜上帝。这是因为妖魔僭称了“皇帝”。若干年后,洪秀全著书立说,且制订为太平天国基本理论和根本大法:只有上帝才能称“皇”称“帝”,今人不得再称“皇”称“帝”;今人称“皇帝”的就是妖魔,所以清朝皇帝是“妖头”。 必须恢复、建立“皇上帝”为普天下的唯一真神绝对权威,决不允许有任何妖魔冒充真神,供世人顶礼膜拜。这项事业,现在得由“上帝”之次子洪秀全来传播、执行了。P11-12 序言 太平天国运动杂说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也是古今世界甚为罕见的一次农民运动。它的时间之延续,地域之广阔,参与人员之众多,都是少见的,因而必然引起后来的人们兴趣和注意。 百多年来,太平天国运动得到政治家、学者和方方面面人士高度赞扬、全面肯定,那是基于近代中国大清王朝的腐败、卖国,旨在推翻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也必然得到有志之士赏识。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就是把自己的事业,视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继承、发扬,也把太平天国行为作为革命理念。而后他们的继承者仍加以赞扬,这使太平天国运动深入文化戏剧和出版等传媒领域,经过艺术形象思维和学术的逻辑演释,他的历史定位更上层楼、再上层楼。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初级阶段。当中国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时,西方资本主义在竭力打开、拉大中国大门时,闭关自守的大清王朝却不知所措,缺乏转轨时期所具备的国际视野,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没有任何准备,在他统治、奴役的社会各阶层民众也仍执持常态性的准备和认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破字当头。造反者仍是奉行传统的攻城掠地、封侯拜将的游戏法则,以单一的武器批判对抗、开展军事斗争,因而对于在特定条件时出现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就因忽视、冷待,而看不清、分不明了。太平天国领袖们始终缺乏理性认识。 洪秀全是近代中国早期从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他始接触的是宣传《圣经》的启蒙读物,对《圣经》也只能是一知半解,而一部西方二千年前的古书,也只是为他曲解、改编;支配他的行动的,仍是传统的先秦文化,且还是久已背时、陈旧的,早已被抛弃的古籍,如《周礼》。所谓洪秀全创造的革命理念,仍是由他制作的天父天兄和古中国文化的部分理念相结合。天不变,道亦不变。洪秀全的这些理念,包括前期杨秀清、萧朝贵编造的天父天兄传言,只是造反,打天下时鼓动部众的一种工具。这些思想武器,在广西山区,在缺乏文化的未开发地区,尚有用武之地,但随之时空变迁,当进入文化经济发达地区,遇到有根深蒂固的正宗儒学文化,经过较量,终究就会败下阵来,曾国藩、胡林翼和左宗棠等活学活用儒家文化的精华部分,击溃了以半部圣经治天下的洪秀全和他建立的太平天国。 四 太平天国是一个创造,古今中外未有。它是一个采用非常态的社会架构。以国为家,以家为国,乃是以血缘非血缘圈构建为政治基础的,显示在家族和几个家族联合当家作主,领导一切、指挥一切,诸如把家族名号引为高官重爵,“国宗”、“王宗”、“王长兄”、“王次兄”,等等,出将入相。它是一个以军事为基干所打造的各个大小政治实体,前期的东西南北诸王,乃以封建割据中国四疆,后期更封的大小王爷,凡在天京外各地,多有领地,有自己和家族管辖的政府、军队、民众和赋税。府中军中互为一体,凡机构设施一应俱全,俨然是国中之国,一路节度,一方诸侯。这是历史的倒退。 五 太平天国与中国中世纪的农民运动和所建立的政治制度,有一个非常别致的特色,那就是非常强化家族统治的世袭制度。它可以说广设世袭制,为保持既得利益,爵可代代世袭、官职亦有世袭。特别是洪秀全和他的家族。天京内讧,乃是首义诸王和他的家族为权力和财产的分配再分配所引发的一场武斗。同患难易,共富贵难。洪秀全是政治家,懂得权术应变,不识字不懂时务的杨秀清终非敌手,韦昌辉头脑简单,石达开四肢发达,均非所敌。天京内讧,无是非,但有成败。洪秀全高屋建瓴,是最大的受益者。太平天国后期和晚期,也就是洪秀全及其家族与其他军事领袖及其家族,彼此的一场合作和倾轧。它削弱了自己,却有利于清王朝各路人马的围剿。 六 太平天国以官爵差别,突出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等级化、特殊化,犹如宝塔形体制,它为各级官员的衣食住行,作了非常的规定,严格掌握,不得僭越,僭越是要杀头的。没有也不会有平等意念和行为,即使是地方乡官,虽一步之差,亦高于平民百倍,如乘轿官员,军帅有八人轿,两司马有双人轿。农民也热衷于等级,把人分为四等:一是享受世袭制的新兴贵族和官员;二是一般官员、将士;三是剪辫的草民百姓;四是奴。 七 太平天国妇女是最没有政治和社会地位的。洪秀全从《圣经》里抄来,宣扬天下妇女为姐妹之辈,这是遁词。天国前期,取消家庭(洪秀全诸王例外),男女分营;内讧后,有恩配、有家庭,但在民间仍搞女营。女营是劳改所,妇女集中管制,而妇女更是被用作犒赏、嘉奖将士,所谓结婚证书“合挥”,就是领取女人配偶的买单。 八 太平天国区域无日不战,几乎没有后方。客观环境促使强化军事管制,但各级军事领袖亦是简单化地用战争常态管制城镇和民众,以至均采取军师旅卒,让全体军民一体化;并取消手工业、商业,亦民亦军,平时为民与馆衙,战时抽调为兵。如此作战,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兵不知兵,人员虽多,全仗人海战术,稍有挫折,即溃不成军,此即后期晚期出现数万、十数万大军为仅十分之一、数十分之一的劲敌击溃。 且军队无补给,将士不发饷,就地取材,就地取粮,所以太平天国所到之处,也与清军异曲同工,破坏了社会安定和生产。 自至南京后,太平天国兵源更多是以强制民众从军,这些农民离乡背井、妻离子散,由此太平军队伍中出现更多的投降。清方各路与太平天国作战的军队,如霆军,主要兵源就多来自太平降众。 九 圣库制度常态化。它从一切物质财富俱归圣库,必然使各级圣库陷为权力者的私库。破私立公,人无私财,那是对最基层人员。各级权力者必利用既有的权力借公为私,在财产分配再分配中,不断侵占各路财源,如攻城掠地的缴获品、抄没、掠夺豪绅富商的浮财。它必然使太平新兴贵族官僚成为雄踞一方的财阀,更多军事领袖有兵有钱,也就蔚为独立于天京政府的各路大小割据集团。据地自雄,这在天国晚期尤见严重,苏州郜永宽等诸王敢于对抗上司自霸,即是例一。 十 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太平天国高层和各级领袖,为显个人和家族的特殊身份和贵族化,以好逸恶劳,不思进取,于是也不注切下层将士和民众生活,极不注重改善社会,发展生产。他们生计主要是掠夺、没收和对社会上层的大抄家和所谓的“打先锋”。这也使他们因缺乏保障性供应,长期处于疲敝境界。而大军作战和远征,更时为粮食不继受困;在外线要夺粮,在内线又是缺粮。太平天国所据大小城镇,包括武昌、九江、镇江、安庆和南京诸重镇,都是因缺粮,无兵将甘冒风险,愿前来援救而失陷的。 十一 太平天国从兴起、相持、衰落到失败,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自金田起义到建都南京是兴旺时期,大军凯歌行进,从者如云,纪律严明;(二)自南京建都到天京内讧是相持时期,以区区十万之众,在大江南北无日不战;(三)从天京内讧到安庆失陷是衰落时期,太平各种人马为拯救天国而战斗,此时虽战线扩充至江浙,但败多胜少,而各路清军包括湘军得以在曾国藩统一指挥,有部署、有战略的协调作战;(四)安庆失陷后至天京陷落,天京上游失去,全赖李秀成部主力东西奔走,名城渐失,降将如潮,军无斗志。 四个阶段各不相同。初起的太平天国执持有反腐朽卖国的清王朝宗旨,很有一番救国救世的姿态,但灭亡前夕的太平天国,亦同样走在腐朽败落的死亡线上,它比之湘淮军却有很大的落差。 十二 太平天国是值得认识和研究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封闭世界和正走进世界中国农民的政治意向、文化心态,它的种种空想和行之不通的理想主义,又为后来的人们引为教训,如取消行业私有制、实行大小圣库制、男女集中营制以及全民军事化等等措施,这些源自先秦时期的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事实说明是根本行不通的。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是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同时促使了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旧的轨道,不再沉沦于旧体制,而是张眼看世界,向前走,寻找新的道路,于是有了后来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 后记 《实说太平天国》,杀青了。 2015年即将过去,我总算对自己留下了一个交代,其中主要的就是著作了这部有关太平天国的通史。 本世纪初,我曾应邀写太平天国史,先后出版过两部书,一部出版于2000年,一部出版于2013年,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修订、扩充的,约25万字,书名都定为《太平天国十四年》,现在写成的这部书,仍遵循原有的研究思路和文字风格,但在内容上作了大面积的扩充和调整,又配上五十余幅方位示意图和相关图照,字数超过七十万字,据史说人谈事,力避学究式说教,努力给读者以阅读趣味和知识价值,使读者能在阅读中获得知识,从阅读里认知太平天国的历史事实。 因为是据史实话实说,所以也力求不先有概念,把角色脸谱化,事件公式化,由是也不循传统框架对太平天国和太平天国方方面面角色予以公式化的定位。比如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此人的角色变换,并非因科举名落孙山、跳不出龙门,就决意闹革命,扬臂一呼号召反清的,而是有相当长时间,努力改行做传教士,为了能做上一个合格的布道者,赴广州学习圣经《旧约》、《新约》,且还先后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宗教传道宣传著作。它们是“救世”、“醒世”和“觉世”之作,是化善人心的劝善之作,并不是号召反抗实施革命的战斗檄文。 实话实说是历史研究的准则,笔者不循陈规旧说,在基本肯定太平天国反抗清朝腐朽统治的同时,对当年太平天国种种发明和奉行的社会措施,不持歌颂、阿谀之美词。如圣库、百工衙、女营,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述。太平天国运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空是在不断变化的。金田起义、永安建国时的朝气蓬勃和晚期那么暮气沉闷、夕阳西下,就不能以同日而言之,因此笔者把此书按前后史事分为七卷:(一)传道;(二)创业;(三)凯歌;(四)相持;(五)衰落;(六)失败;(七)余波。它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 过去写太平天国,为了鲜明立场观点,往往淡化太平天国的对立面,甚至对之妖魔化,因而有碍于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正确认识。湘、淮军所代表的角色,也是太平天国认识一个组合部分,如曾国藩兄弟、江忠源、罗泽南、李续宾、彭玉麟和左宗棠、李鸿章,都有为各自的行为、性格、决定和影响他们的仕途和成就。以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为例,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曾国藩,确实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角色。此人善于用干部、出主意,制订行之可效的战略,湘军各路人才之佳之广,可谓将帅如云。洪秀全、杨秀清和李秀成等半知识分子和文盲终非敌手,不得不败下阵来。李鸿章亦善于用人、出主意。他虽因苏州杀降、利禄薰心而臭名远扬,但此人却正是能容纳和运用叛徒的能手,能在上海打开局面,很大程度是靠程学启打仗;在上海浦东立足,乃是能接纳吴建瀛等归降,也是因常熟骆国忠归降,才能打开缺口,杀出上海,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 过去著作写太平天国,多有把与他联手的捻军纳入篇章,并以1868年为终结。本书仍是以天京陷落、或以幼天王等在南昌被清军杀害为纪元十四年,但为了有所呼应和继续,也写了天京失陷后,南方太平天国余部和远征西北的陈玉成部队的活动,因而也牵涉于与捻军合作、驰骋江淮河汉的赖文光等部的事迹。但有关捻军的活动就大面积地省略了。 本书所定名为“实话”,是历史记录,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通俗化,不是文学、戏剧。因此书中所说的人和事,各有所本,不作胡说、戏说,也不作莫名其妙的推理和猜测,更不玩弄今古比拟和影射。历史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一切有悖于史实的无根之谈都在摒除之例。 上海书店出版社许仲毅社长为本书的推出予以极大支持。早在十年前,他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工作时,就曾与笔者多次谈及,此次又为写作,提出种种构思、设想。责编曹勇庆先生早在上海人民出版社时就曾责编我写的《(品三国)商议》一书,编审精当,设计完美,至今仍令人萦怀不已。此次我们合作得又很好。我由衷地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此书将在以太平天国学自显学走向朴学之际推出,实为至幸。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但愿它能为读者提供知识和认知。 是为记。 盛巽昌 二〇一六年三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