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松林一号/红色中国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丁伯慧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红色中国》的故事是好看的、耐读的,都表现了真实的历史,彰显了残酷背景下的人性,展示了前辈们艰难岁月中的情操和情怀。我们的文字,更多地注重“成长”,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的展现是在真实背景下完成的。

丁伯慧所著的《松林一号》为其中一册:我想得最多的是我的将来。我已经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新四军里年龄最小的战士。我将会追随着郭大林去南征北战,消灭鬼子,打天下。

内容推荐

《松林一号》是《红色中国》系列之一,由丁伯慧所著。

《松林一号》讲述:12岁的小松有一位堂兄郭大林是新四军某支队队长。皖南事变后,郭大林突出重围后回到家乡,重新组建部队,进行抗日活动。小松受郭大林指派,组织儿童团配合新四军打击汉奸。

一天,小松接到通知,说村里将有一个神秘人物出现。这个神秘人物是地主方明德的儿子方少博。小松从方少博那里得知日军和国军正在勾结,想破坏新四军的重新组建。

小松情急之下赶到秘密地点,却发现郭大林和松林支队都神秘地消失了。

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小松为郭大林的“松林一号”与方少博的“飞鹰计划”深感迷惑。

一场空前的大火在松林深处燃烧了起来。小松惊奇地发现:方少博乔装成老太婆点燃了方家大院。为松林支队赢得了战机。

目录

第一章/1

 一、神秘的任务/1

 二、我为什么担心方家/5

 三、发现一把手枪/9

 四、接头并不好玩/12

第二章/19

 一、谁抓走了郭大林/19

 二、到处都是雾/25

 三、方少博是什么人/30

 四、我成了香饽饽/36

 五、甘罗应该上过学吧/43

第三章/47

 一、方少博说,我不是坏人/47

 二、鬼子来了/51

 三、郭大林不让通知方少博/54

 四、药铺前差点儿出了事/58

 五、神秘的大人物/62

 六、情敌和对手/66

第四章/71

 一、大人间的密谈/71

 二、汉奸李常在/73

 三、方少博失踪了/78

 四、松林小队/83

 五、首战告捷/86

 六、方少博之谜/91

第五章/97

 一、神秘的情报/97

 二、鬼子进村了/100

 三、鬼子为什么没动方少博家/102

 四、秘密情报点/107

 五、寻找方少博/111

 六、夜半行动/115

第六章/120

 一、周好晴来了/120

 二、三个乞丐/125

 三、关键时刻的关键纸条/129

 四、差点儿忘了大事/133

 五、小人物派上大用场/138

第七章/145

 一、方少博拒绝得很坚决/145

 二、失败的卧底/150

 三、外线情报/154

 四、年龄最小的情报人员/158

 五、锄奸行动/163

第八章/168

 一、奇袭县城/168

 二、夜半被人绑架/171

 三、方少博的口才是一流的/177

 四、松林支队消失了/182

 五、见到他的一瞬间我哭了/187

第九章/192

 一、山神庙里的行动/192

 二、郭大林的理由/196

 三、神秘的大人物出现了/201

 四、松林大火/206

 五、“松林一号”与“飞鹰计划”/212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一、神秘的任务

打仗这种小事其实很简单,十二岁那年我就会了。

那个时候,除了帮大人干活儿,就是满山遍野里疯和打仗。穷是穷点儿,还时常饿肚子,但总算无忧无虑。可这种隋况从那天下午起开始改变了。

很多年以后,我回忆过去,才发现我就是从那天下午开始长大的。

那天下午,我又看到郭大林了。

当时,我正带领着一帮人在打仗。我喜欢打有技巧的仗,有时候几十个孩子参战,按阵势属于大仗了,应该打得气势磅礴才对,可我还是要打巧仗,兵行险招,剑走偏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得利用松林的地势,分兵、埋伏、偷袭、侧攻、夹击……总之要玩些花样。旁边的一个家伙嫌太复杂了,说对付他们还不容易,直接冲过去就摆平了。我当场就批评他:“你懂什么,大林哥说过,既要消灭敌人,又要保护自己!”大林哥是我心中的权威,自然也是大伙心中的权威。所以到了关键时刻,这个名字是必须要利用一下的。

按照布置,左右两边安排几个人,我亲自带着几个人埋伏在一个山包前,打算先诱敌出来,再从两边包围上来全歼对手。我手拿弹弓,用我自创的郭式弹弓法吊射,像后来我打鬼子时用过的迫击炮那样,石子在空中划一道优美的弧线,绕过了山包,落到敌人身上。只要是石子碰到的人,就必须“死掉”。第一颗石子的弧线有些高,发射出去没动静,想必敌人离自己还有些远。于是,我又调整了弧度,向远方发射。

对面传来一声“哎哟”,说明打中了,只是声音有些不对劲,像是大人。很快,一颗大脑袋就从山包下冒出来了。我被脑袋的主人吓了一大跳:来人一身脏兮兮的,脸上都是泥巴,甚至要遮住了浓密的胡楂,头发像是几个月没理,盖住了半边脸,斜挎着一个脏兮兮的布袋,显然他走了很远的路。他像是很生气的样子,盯着我认真地看了看,随后就笑了起来,说:“好你个小松子,不错啊,准头又提高了啊,正好打在我脑袋上。刚刚算是火力侦察吧?”

我愣了一下,赶紧扑了上去:“哎呀,大林哥,怎么是你啊?你怎么回来啦?你不是参加新四军了吗?你怎么这身打扮啊……”

他笑了一下,摸了摸我的脑袋:“好小子,一口气问了这么多问题,我先回答哪个好呢?”

这个时候,旁边的孩子们都围了上来,开始叽叽喳喳的。

“哎呀,是大林哥,你怎么回来啦?”

“大林哥,你带枪了没有啊?”

“大林哥,你给我们讲讲打仗的故事吧。”

“大林哥,你真的是新四军吗?”

“大林哥,这次是不是不走啦,带我们玩吧?”

郭大林有些忙不过来了。他摆了摆手,声音突然变得非常严肃:“谁说我是新四军啊?你们不要乱说。都给我记住了,我是去县里跑码头了,在码头扛包!别人要是问你们,你们就这么说,明白了吗?”

郭大林一脸凶巴巴的样子,这帮家伙明显被他的表情和语气吓坏了,连我都没见他这么严肃过。松林里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只有一只苦哇鸟还在不识趣地叫着。  我赶紧冲他们摆了摆手,说:“好了好了,今天不玩了,你们都回去吧,我回头再找你们玩。”

这帮家伙不情愿地散开了。我这才看着郭大林,问道:“大林哥,你这次回来,有什么事吧?”

郭大林换上了一张笑脸:“我回来要做一件大事,还要你帮忙哦。”说着,又摸摸我的脑袋,以示亲热:“两年没看到你,长这么高了。像个大人了。嗯,可以做大事了。”

我赶紧问:“什么大事啊?”

郭大林说:“不急。时机到了,会跟你说的。”

二、我为什么担心方家

被人吊胃口总是不爽的,尤其是小孩子的胃口更经不起吊,但是没办法,我只能等。趁这个机会,我还是先介绍一下郭大林吧。

郭大林是我堂哥,我大伯的儿子。他可不是一般人,他赫赫有名,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就知道玩,可他却喜欢看书。其实和我一样,他也没进过学堂,可他有的是办法。他认识的字,都是跟方家少爷少博学的。

P1-5

序言

一套别开生面的书

——写在“红色中国”出版之际

我们想了很久,想不出为这套丛书起个什么样的丛书名,后来,索性就用了现在这名。“红色中国”,直白,朴实,但至少不雷同,一目了然。

红色中国是一段历史,一截记忆,是前辈走过的足迹和奋斗的实录。关于这段历史,人们常常用这样的文字来形容:波澜壮阔,激情澎湃。这并没有错。但我们认为,用这样的词语描述更客观:纷繁杂乱,万象丛生。所以,反映这段历史,故事应该更丰富,题材应该更开阔,值得回味值得书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很多。以往,我们看多了冠以“红色”或者“革命”的文字。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同类的儿童文学创作更多地注重教化功能,这使其题材和主题显得单一和狭隘。更何况,文字中多有激烈和偏颇,这导致了许多错误的阅读,也招惹了一些人对红色文学的误解。

我们不想这套丛书是这么一种文本。对于近代历史,我们充满了敬畏,有着足够的虔诚,但我们也有着更多的清醒。图解和戏说是我们摒弃的,也不是我们的主张。站在偏激的立场上涂抹和片面的歌颂,会让我们在历史和读者面前感到羞愧和无地自容。

我们希望这套书在童书的海洋中显得别开生面。

除了历史的背景,我们没有给作者设置太多的框框。其实就是这个条件,原本也是不该划定的:好的作品是在更自主和自由的想象中完成的。出于一些实际的考虑,我们给作家提出了一些要求,虽然宽泛,但多少会影响到创作。非常感激作家们的努力,整体上,每本书的文字都很精炼、很优美,平实中体现出了成熟的语言技巧。我们知道,这对于少年读者的学习来说也有独到的好处:许多人不只是在课堂里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更多的实例证明,一个人具有很高的作文水准,有益的阅读必定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青少年读者能在欢愉的阅读中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和语文知识。

九位作家,呈现的故事不同,风格也不尽相同,这是我们所希望的。这九部小说中,有传记体文本,有悬疑惊险的样式,也有幽默喜剧的风格,但核心的一点是相同的:故事是好看的、耐读的,都表现了真实的历史,彰显了残酷背景下的人性,展示了前辈们艰难岁月中的情操和情怀。我们的文字,更多地注重“成长”,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的展现是在真实背景下完成的。

对于作者,我们有过刻意的选择:最佳的应该是老中青皆有的一种结构。但非常遗憾,显然70后、80后的作者难于寻觅。可能是由于他们对那段历史的陌生或者疏远,也可能是别的原因,结果九个人中六人是60后。想来,这绝不是一种巧合。60后这代人,其经历决定了他们对历史的判断和理解的水平。

我们还对作家生活的地域有过考虑。写历史小说必须熟悉历史,这是无疑的。这种熟悉不是历史教科书上的那种熟悉,而是立体的,比如人文背景、语言、风俗民情……只有将文化揉人文字中,人物才更鲜活,故事才更有血肉,文字才更具张力。还有,由故事发生地的作者来写故事,他会怀有一种别样的情感,其态度和投入会是不一样的。  出于对丛书的特色和品质的考虑,还有着某种探索的因素,我们特意从传统上写成人文学的作家中精挑了四位。这四位作家的名字对儿童文学的传统读者来说是陌生的,但他们的小说却写得清新精致。这些作者在各自的创作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是成熟的有实力的作家,他们没有包袱,少顾虑,下笔从容。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只想创作者保持一份清新和极强的责任感,这些往常从事其他门类创作的作家,可能缺少圈内所谓的知名度,也缺少所谓“经验”,但我们看中的是清新。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作家参与到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来,给这个领域注入更多的活力。

主编张品成

2013年1月18日于海口花语庭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3: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