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简要评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统筹账户缴费率调整的理论解释及其动力机制
2.1 统筹账户缴费率调整的理论解释
2.1.1 养老保险缴费的责任主体:社会福利思想演变视角
2.1.2 公共财政理论
2.1.3 养老保险缴费适度水平理论
2.2 统筹账户缴费率调整的动力之一:产业转型升级
2.2.1 企业盈利能力对统筹账户缴费率的影响
2.2.2 财政补贴水平对统筹账户缴费率的影响
2.3 统筹账户缴费率调整的动力之二:人口老龄化
2.3.1 人口老龄化危及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经济基础
2.3.2 人口老龄化危及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财务平衡基础
2.4 统筹账户缴费率调整的动力之三:制度优化
2.4.1 统筹层次提高对统筹账户缴费率的影响
2.4.2 养老金待遇合理调整对统筹账户缴费率的影响
2.4.3 投资收益率提高对统筹账户缴费率的影响
2.4.4 制度覆盖面扩大对统筹账户缴费率的影响
2.4.5 缴费基数夯实对统筹账户缴费率的影响
2.4.6 退休年龄延迟对统筹账户缴费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
3.1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制度的历史演进
3.1.1 缴费责任单方承担时期(1951—1985年)
3.1.2 缴费责任多方承担时期(1986年至今)
3.2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制度的现实困境
3.2.1 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国际比较
3.2.2 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地区比较
3.2.3 养老保险缴费率的行业比较
3.3 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困境的成因及后果
3.3.1 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困境的成因
3.3.2 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困境的后果
3.4 本章小结
4 统筹账户最优缴费率确定
4.1 统筹账户最优缴费率的内涵界定
4.2 一般均衡模型构建
4.2.1 竞争经济模型
4.2.2 社会福利模型
4.3 参数取值与校准
4.3.1 经济参数
4.3.2 人口参数
4.3.3 贴现参数
4.3.4 制度参数
4.4 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4.4.1 统筹账户最优缴费率确定
4.4.2 统筹账户最优缴费率的敏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统筹账户缴费率动态调整的约束条件
5.1 统筹账户基金收支平衡能力分析
5.1.1 精算假设与精算模型
5.1.2 参数计算及说明
5.1.3 统筹账户基金收支预测:制度现状
5.1.4 统筹账户基金收支测算:制度优化
5.2 财政养老保险补贴能力分析
5.2.1 财政养老保险补贴规模及结构
5.2.2 财政养老保险补贴规模预测
5.3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能力分析
5.3.1 测算思路与模型构建
5.3.2 实证分析与结果解读
5.4 本章小结
6 统筹账户缴费率动态调整的路径设计及其经济效应
6.1 统筹账户缴费率动态调整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6.1.1 统筹账户缴费率动态调整的总体目标
6.1.2 统筹账户缴费率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
6.2 统筹账户缴费率动态调整的路径设计
6.2.1 适势:揭示缴费率下调空间
6.2.2 适时:划分缴费率下调阶段
6.2.3 适当:确定缴费率下调幅度
6.3 统筹账户缴费率动态调整的经济效应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保障措施
7.1 研究结论
7.2 保障措施
7.2.1 加快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7.2.2 建立养老金待遇合理调整机制
7.2.3 加强基金投资运营
7.2.4 强化基金征缴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2014年136个国家公共养老保险缴费率
附录2 相关公式推导过程
一、竞争经济稳态均衡证明及其稳定条件
二、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劳均资本求解
附录3 四类参保职工人数和制度赡养率
附录4 统筹账户基金预测结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