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有时会飞到我们的世界来,好比说是英国伦敦的达林家,他常常躲在二楼的儿童卧室里,偷听温迪的妈妈给三个孩子听说床边故事。一天晚上彼得潘飞走时,影子不小心给关在卧室里,被达林太太捡到收在抽屉里。彼得潘为了取回影子,潜回卧室,被温迪撞见,在一番对话后,温迪和弟弟约翰、麦可便跟着彼得潘飞到永无岛,展开一连串惊奇的冒险……
《彼得·潘》是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的童话剧和童话故事,通过奇妙的永无岛和不肯长大的男孩彼得·潘这样的童话形象深情地告诉人们:童年是人生中最美的乐章,珍惜可贵的童年时代,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那仅仅属于他们的欢乐。
詹姆斯·马修·巴利著的《彼得·潘(共2册)》讲述:达林先生家的三个小孩,经受不住空中飞来的神秘野孩子彼得·潘的诱惑,很快也学会了飞行。他们趁父母不在,连夜飞到窗外,飞向奇异的“永无岛”。这岛上既有凶猛的野兽,又有原始部落中的印第安人,还有可怕的海盗。孩子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彼得·潘的率领下,自己处理一切事务,尽情玩耍,也历经了各种危险。后来他们都长成了大人,只有彼得·潘永不长大。他飞来飞去,把一批又一批孩子带离家庭,让他们到“永无岛”上去享受童年的自由自在。
所有的孩子,除了一个以外,慢慢都会长大。他们很快就明白自己终会长大,而温迪就是这样明了的。两岁那年的某一天,她在花园里玩耍,她摘下一朵花,拿着花跑到母亲身边。我想她看起来肯定相当讨人喜欢吧,因为达林太太把手按在胸口上大声说:“噢,为什么你不能永远保持这副模样呢?!”针对这个话题,她们之间只交谈了这句话,但是从此以后,温迪就知道自己一定会长大。人到两岁以后总是会明白事理的。两岁既是结束,又是开端。
当然啦,他们家的门牌号码是十四号,直到温迪出生前,她母亲一直是家中的主角。她是位可爱的女士,内心充满幻想,嘴巴很甜,喜欢逗弄别人。她那富于幻想的内心就像来自神秘东方的小盒子一般,一个套着一个,无论你打开多少个,里头总还有另一个。而她那张甜甜的、爱逗弄人的嘴上一直挂着一个吻,虽然非常明显地就在右边嘴角上,温迪却始终得不到。
达林先生是这样赢得她的芳心的:小女孩时期在她身边的男孩们,长大成为绅士后同时发现自己爱上了她,全跑到她家向她求婚,但达林先生除外,他雇了辆马车抢先抵达,就这样得到了她。他得到了她的一切,除了她内心最深处的盒子和那个吻。他从来不知道那个盒子的存在,最终也放弃了那个吻。温迪认为拿破仑能得到那个吻,但是我能想象他不断地尝试,最后怒气冲冲地甩门离去。
达林先生过去常向温迪吹嘘,她母亲不但爱他,而且尊敬他。他学识渊博,精通股票和股份的事。当然,没人真正了解那回事,但他似乎挺在行,经常说些股本涨了、股票跌了之类的话,说得头头是道,女人听了都对他肃然起敬。
达林太太结婚时穿了一袭白纱。起先,她把账目记得井井有条,几乎是兴高采烈地记,仿佛是在玩游戏似的,连一棵球芽甘蓝都不会漏掉。然而渐渐地,连整棵整棵的花椰菜都漏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没有脸蛋的婴儿画像。在她应当合计账目的时候,她却画上了婴儿画像。那是达林太太的猜想。
温迪先出世,接着是约翰,最后是迈克。
温迪出生一两个星期后,他们怀疑是否能够留下她,因为家里多了一张嘴吃饭。达林先生十分以温迪为傲,但他是个非常讲求实际的人,因此他坐在达林太太的床沿,握着她的手计算开销,而她恳求地望着他。她想无论如何都要冒险一试,但那不是达林先生的行事风格:他的做法是拿起纸和笔计算,要是她提出建议扰乱了他的思绪,他就得从头再来一次。
“好了,别再打断我了。”他会如此央求她,“我这儿有一镑十七先令,办公室里有两先令六便士。我在办公室可以不喝咖啡,大约省下十先令,这样就有两镑九先令六便士,再加上你的十八先令三便士就有三镑九先令七便士,我的支票簿还有五镑零先令零便士,这样总共就有八镑九先令七便士——谁在那里乱动?——八——九——七,小数点进位七——别说话,我亲爱的。还有你借给找上门的那个人的一镑——安静点,宝宝——小数点进位宝宝——看,都被你们搞乱了!——我刚才是说九——九——七吗?没错,我是说九——九——七。问题是我们能靠九镑九先令七便士试个一年吗?”
“我们当然可以了,乔治!”她大声说,但她是在偏袒温迪,而她才是两人中较有分量的人物。
“别忘了腮腺炎,”他近乎威胁地提醒她,接着又继续算。“腮腺炎一镑,我先算那么多,不过我敢说三十先令才差不多——别说话——麻疹一镑五先令,德国麻疹要花半几尼*,这样就是两镑十五先令六便士——别摇你的手指头——百日咳,大概要十五先令吧。”他就这样继续算着,每次算出来的数字都不一样。不过,最后温迪总算熬过来了,腮腺炎费用减到十二先令六便士,两种麻疹当成一种来算。
到约翰时也出现了同样的骚动,迈克更是侥幸脱险。不过,两人都留了下来。不久,你就能看见他们三人排成一排,由保姆陪同,走去弗尔森小姐的幼儿园上学。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