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俄罗斯的对外贸易情况
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变化,经济好时对外经贸活络,反之外贸紧缩。随着普京执政,经济快速发展,俄罗斯的进出口总额都有所增长。2000—2008年间,俄罗斯进出口贸易实现了较大突破,2008年更是高达7,300亿美元。2009年与2010年贸易额虽有所回落,但随后重新开始了繁荣的进出口贸易,贸易额也超过了2008年的高位。2015年因乌克兰事变而受到影响的俄罗斯,经济低迷,同时国际贸易也受到一定冲击。
总体来看,俄罗斯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同时两者变动齐涨共跌,这不仅与经济政治局势有较大联系,更与俄罗斯的资源禀赋,尤其是俄罗斯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有关。俄罗斯的出口额增长率波动较大,主要是由于其贸易的递增多依赖于普京上台后大力发展经济的强硬作风,而出口的骤降则不仅和俄罗斯偶发的“黑天鹅事件”相关,更与国家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价格的下跌有巨大关系。国际油价最近十年高点达到过每桶147美元,低点曾降至每桶33美元,目前在每桶不到50美元的低位徘徊。在页岩油革命之后,美国由石油进口国转为石油出口国,再加上特朗普放松能源管制的新政和美联储未来三年将持续不断加息的影响,预计在2020年前,没有战争等巨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国际油价还将在低位徘徊。这对俄罗斯的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要求。
4.俄罗斯金融发展情况
金砖国家中,俄罗斯金融市场经验相对缺乏。20世纪期间,苏联计划经济支配了国家的金融体系,完善的金融框架无从谈起。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开始寻求重新建立大国地位,强调国家地位的同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体系,提出取缔影子经济、打击金融犯罪、实现经济一体化等措施,建立现代金融体系。但受制于历史发展状况和政府财政困境,这一时期的举措重点在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为国家宏观经济创造相对稳定的环境,而非刺激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休克疗法中的俄罗斯银行普遍进行私有化改革,银行体系分散化,小银行难以为继,形成银行依附于企业的金融工业集团。银行屈服于企业,使得企业受到来自银行的监督下降,造成了国有资金的浪费和不良资产的提高。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俄罗斯金融进入转轨时期,淘汰落后小型信贷企业,加强银行业竞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自由化进程不断加速。进入21世纪以后,俄罗斯政府逐渐有了能力来维护经济状况的稳定,同时集中资源制定相对长远的发展战略,加之国际油价的提高,俄罗斯金融环境有所改变,占世界CDP比重开始稳步提高。
但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选择了自由化的金融发展战略,放宽了对境外资金的限制,允许卢布自由兑换,但央行国际债务透支严重,国债调节货币量的能力失缺,妨碍了金融业的发展。这加剧了俄罗斯金融市场的泡沫,致使2008年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冲击加剧,银行业陷入破产边缘。梅德韦杰夫在这一时期签署法案,购买私有化企业股份为俄罗斯企业输血,降低利率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同时加强同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通过一揽子举措使得俄罗斯经济出现复苏,但近年来受国际油价冲击和政治、军事冲突的影响,俄罗斯金融环境再度面临挑战,伴随着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卢布大幅贬值,凸显其金融体系受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和政治因素影响较大,金融缺乏稳定的发展环境。
俄罗斯银行体系尚不健全,市场化程度虽高但投机性强,缺乏金融经验激进改革造成了国家金融市场的动荡,加之能源、政治的巨大影响,俄罗斯金融体系和现状面临着重重考验。2014年普京对资本进行大赦,以期吸引离岸资金回流俄罗斯渡过难关。
尽管金融体系不稳定,但俄罗斯依旧是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拥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俄罗斯经济可以用三高来阐述,即高资源、高科技、高核工业。同时,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并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尽管在基础工业发展上相对滞后一些,但是在航空航天、核工业以及资源能源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而在节能和新能源方面,俄罗斯则希望开展技术交流,提高能效。
俄罗斯长期以来受到西方打压,北约东扩也对俄罗斯造成日渐严峻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同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合作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中俄两匡I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下势必形成重要的伙伴关系。作为彼此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中俄之间的密切交流能够促进两国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P49-51
第一章 全球化进程与金砖国家
一、全球化的文献综述
二、全球化的兴起:全球化1.0版
三、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全球化2.0版
四、金融危机带来全球大转折:全球化3.0版
五、金砖国家正在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引擎
第二章 金砖国家面临严峻挑战,亟待加强金融合作
一、金砖国家受到严重的外部挑战
二、金砖国家内部所面临的重重矛盾
三、金砖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 金砖国家的禀赋与优势
一、金砖国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二、金砖国家拥有丰厚的国土资源
三、金砖冈家拥有优势互补的产业
四、金砖国家整体的财政状况稳健
五、金砖国家外储充裕,黄金储备高,金砖名副其实
六、快速机制化的金砖国家正威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第四章 金砖国家金融及经贸关系
一、俄罗斯的经济金融发展状况
二、巴西的经贸及金融发展状况
三、印度的经济及金融发展状况
四、南非的金融发展状况
五、中国的经济金融发展状况
六、金砖国家双边经贸投资关系
第五章 金砖国家加强金融合作引领全球化
一、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基础条件
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发展(NDB)
三、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CRA)
四、金砖国家评级机构建设
五、金砖国家黄金金融合作
六、金砖国家合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第六章 金砖国家加强金融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一、加强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共促“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二、金砖国家贸易畅通与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支撑
三、打造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平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第七章 加强金融合作,让金砖国家合作发挥更大效能
一、加强政策性金融合作,促进政策沟通与协调
二、加强开发性金融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三、加强商业性金融合作,促进经济增长
四、加强资本市场合作,打造“债券通”甚至“金砖通”
五、加强金砖国家的投融资平台建设
六、加强绿色金融合作,推进引领绿色发展
七、加强普惠金融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合作,推进包容性增长
八、减少制度观念障碍,突出加快金砖科技金融发展
九、加快金砖国家主权货币国际化,完善国际货币体系
十、加强审慎金融监管,加强应对风险能力建设
十一、加强信用评级机构建设,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十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金融合作的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附录:历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宣言
新全球化的发动机:加强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
早在2001年,时任高盛首席经济学家的吉姆·奥尼尔就在研究中发现了经济飞速增长的中国,认为中国将很快会赶超意大利、法国、英国与德国。他同时还发现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并预言这些国家如果掌握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必将取得超凡的成就,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研究中还发现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共性,极具投资价值。为此,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国家概念(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首字母组成BRIC),预测到2050年金砖四国将与美国、日本一起跻身全球前六大经济体,中国也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印度则仅次于中国、美国。
2006年金砖国家首次举行外长会谈,金砖国家正式成立。2010年12月,南非加入金砖国家成为其中一员,因此,金砖国家的首字母缩写就演变为BRICS。金砖国家的人口占全球的43%,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占全球的40%,GDP占全球的23%。在过去十年里,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增添了一抹亮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尽管受到外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影响,以资源为主的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经济增长有所回落,但在目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作为—个整体,金砖国家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经济增长潜力巨大。
当前,英国脱欧、特朗普新政、欧洲大选,世界经济面lI缶的不确定性增加,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传统工业大国正在采取收缩策略,反全球化、民粹主义、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浓厚,全球化将如何进展,世界经济格局又将如何转变等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金砖国家又该如何引领新一轮的全球化呢?
联合国、G20、金砖国家及上海合作组织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四大战略平台,而金砖国家又是其中各成员国在经济上务实合作发挥作用最为突出的一个。2017年将在中国厦门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这是继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后,中国又一场重要的主场外交。要进一步彰显金砖国家的实力,就需要重新认知金砖国家发展要求,推进金砖国家相互间的务实合作。加强金砖国家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让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与效能,引领新全球化。
王文、刘英著的《金砖国家(新全球化的发动机)》以大量扎实的资料和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在全球化与新全球化的背景下,金砖五国的格局和潜力,各自的优势和在金融、贸易、投资领域的地位,集中笔墨于金砖五国如何引领新一轮全球化的议题深入阐述,提出金砖五国加强政治交往与合作,加强经济贸易合作,加强全球事物多边合作以及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倡议。附录中收入金砖峰会的领导人公报和金砖国家的国别研究作为参考。
内容丰富,涉及一带一路、金砖银行、丝路基金、应急储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多个国际热点话题,十分具有参考和研究价值。
2017年中国当东道主,金砖国家厦门峰会,将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一次主场外交。金砖国家虽然只有5个国家,但都是新兴国家的领头羊,而且还邀请多个发展中国家共同参加。这是国际舞台与西方七国峰会并驾齐驱的峰会,对世界政治格局影响深远。
为配合主场外交,王文、刘英特别策划了《金砖国家(新全球化的发动机)》,意在为金砖国家峰会的宣传提供必要的和重要的外宣支持。